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869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docx

中考政治课时2违法与犯罪基础过关训练

课时2 违法与犯罪

1.首届“中国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论坛”于2017年8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办。

某校九

(1)班同学在黑板报上列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观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能彻底杜绝犯罪

③法治观念淡薄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防微杜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广西桂林市秀峰区检察院通过推行涉案未成年人“双向观护”心理疏导机制,让其真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避免再次走向歧途。

这对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的启示不包括(  )

A.认清犯罪危害

B.学会明辨是非

C.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学习

16岁的小伟在校期间经常偷盗同学的钱财,曾被派出所行政拘留,他却不思悔改,辍学后整日混在歌舞厅,某日帮犯罪团伙运毒时被抓获,最后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据此回答3~4题:

3.小伟的事例给我们的沉痛教训是(  )

A.一般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

B.不遵守规则必将受到刑法处罚

C.法律禁止做的,尽量不做

D.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小伟在校期间偷盗同学钱财和帮犯罪团伙运毒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5.2017年9月12日,广西大新县某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禁毒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等,有效地提高学生识毒、拒毒、防毒能力,牢固树立远离毒品、健康成长的观念。

从该禁毒教育活动中,你的收获有(  )

①毒品会麻痹人的心灵,对社会和人百害而无一利

②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吸毒是犯罪行为,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

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6.《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上网时,不宜信息须提前提示。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规定能从源头杜绝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B.说明不良精神文化产品会毒害未成年人,需加强整改

C.只要有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远离不良诱惑

D.青少年应明辨是非,远离网络

7.2017年8月14日,团广西区委书记李楚带领“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调研组一行来到贵港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实地参观了基地展厅、圆桌审判庭、法制微电影放映室等功能区。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因为未成年人(  )

①法律意识淡薄 ②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③自我约束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影响 ④是犯罪的主要群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7大庆9)国外某网络游戏诱使一些外国青少年自残甚至自杀,造成极大危害。

我国网络监管部门严防此类游戏流向我国。

对此,我们在上网时一定要(  )

①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②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

③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浏览

④提高抗诱惑能力,保护自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国家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方面关于健康生活素养要点之一是珍爱生命,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点的有(  )

①初中生小龙独自骑着共享电动车飞快地穿行在人群中

②初中生小敏自觉学习防溺水安全教育“六不一会”内容

③几个社会青年拦住小明索要钱财,小明把钱给他们后立即报警

④小米和家人外出入住宾馆时总是先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及方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7年7月1日以来,广西遭受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袭击,出现了今年最大洪水,9市28个县(区、市)出现洪涝灾害,27万人受灾。

面对洪涝灾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不擅自行动,在原地等待救援

②迅速向就近山坡、高地等地转移

③卷入洪水中应尽可能抓住能漂浮的物体

④被洪水包围应积极寻求救援,想办法逃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结伴行,莫摸黑,防抢劫;莫嘴馋,拒花言,防色魔;慎游泳,走好路,防事故;多动脑,智勇全,防侵袭。

”这首防侵害《三字歌》启示未成年学生(  )

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遇到险情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④只要背熟防侵害《三字歌》,就可以确保平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2017年8月21日,杭州市检察院以放火罪、盗窃罪,对“蓝色钱江放火案”被告人莫焕晶提起公诉。

根据起诉书的指控,莫焕晶长期沉迷赌博,在被害人朱小贞家中从事保姆工作期间,多次窃取朱小贞家中贵重物品进行典当、抵押,所得款项均被其用于赌博并挥霍一空。

莫焕晶的贪婪最终酿成6月22日凌晨的一把火,导致雇主家中母子四人死亡。

杭州公安局以涉嫌放火罪、盗窃罪逮捕莫焕晶。

(1)莫焕晶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请你根据此案就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提出一些警示。

 

13.材料一:

中学生小强在放学的路上看到有人在出售不健康的读物,为了防止同学们购买受其毒害,他立即向当地的新闻出版局和公安机关打电话举报。

最后这家摊主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材料二:

现在打开手机软件,经常会弹出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的广告,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一些未成年人在主播的诱惑下被骗打赏的案例频频发生,轻则打赏上千元,重则十几万。

有市民就认为,网络直播能轻易地诱骗未成年人,很大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缺乏关爱和沟通。

(1)材料一中小强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2)阅读材料二,分析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的原因有哪些?

 

14.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种类呈多样化趋势,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毒品侵害的主要对象。

毒品,严重损害了涉毒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诱发大量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给青少年自身、家庭、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广大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关注青少年涉毒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预防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已成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毒害蔓延,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文明发展一项紧迫的社会任务。

材料二:

打击毒品犯罪是关键,加强对青少年的防毒教育也很重要。

每个公民都应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

(1)国家为什么重视禁毒工作?

 

(2)结合材料谈谈毒品有哪些危害?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答案

1.D 【解析】考查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明辨是非。

解题思路: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开展法治教育是为了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使其明辨是非,①④正确;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能够预防犯罪,但不能彻底杜绝,②错误;法治观念淡薄有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但不是“必然”,③错误。

2.C 【解析】考查点:

预防违法犯罪。

解题思路:

推行“双向观护”心理疏导机制目的是使涉案未成年人真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ABD说法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提到未成年人对他人的帮助,C说法与题意不符。

本题为逆向式选择题,故选C。

3.D 【解析】考查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

解题思路:

小伟从小偷小摸到帮犯罪团伙运毒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一般违法到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D正确;AB说法均太绝对,排除;法律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否则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C“尽量”说法错误。

4.D 【解析】考查点:

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解题思路:

题干材料中“偷盗同学的钱财,曾被派出所行政拘留”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运毒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犯罪,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正确。

5.A 【解析】考查点:

不良诱惑。

解题思路:

该禁毒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毒品,从而树立远离毒品的观念。

①是对毒品的正确认识,②做法正确;③是对吸毒行为的错误认识,吸毒是违法行为但不一定犯罪;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6.B 【解析】考查点:

拒绝不良诱惑。

解题思路:

未成年人上网时,不宜信息须提前提示,这一规定能有效遏制网络不良诱惑的源头,但不能杜绝,A说法太绝对;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甚至会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加强整改,B说法正确;C说法太绝对,排除;D“远离”说法错误,网络有利亦有弊。

7.A 【解析】考查点: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殊保护。

解题思路: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因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8.C 【解析】考查点:

合理使用网络、抵制不良诱惑。

解题思路:

网络空间错综复杂,存在很多不良信息和诱惑,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差,根据兴趣自由浏览的做法不可取,未成年人应该有节制的、有选择的上网,③说法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9.D【解析】考查点:

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解题思路:

本题以国家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①中初中生小龙作为未成年人单独骑行共享电动车和“飞快穿行”的做法都是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错误;②③④都是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的表现,符合题意。

10.B 【解析】考查点:

自我保护。

解题思路:

面对洪涝灾害,我们应积极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①在原地等待救援可能会错失自救的机会,是不可取的;②③④做法均正确。

11.C 【解析】考查点:

自我保护。

解题思路:

防侵害《三字歌》其实就是确保自身安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启示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①正确;“多动脑,智勇全”告诉我们遇到险情要多思考,机智应对,③正确;②的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中“只要……就”的说法太过绝对,夸大了《三字歌》的作用。

12.

(1)①莫焕晶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不知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②不良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控制和改正,可能会导致犯罪;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①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从点滴小事做起,加强品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③对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应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及时改正,和他们一同健康成长;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⑥要认真听取老师、家长的谆谆教诲等。

13.

(1)对不良诱惑要敢于说“不”,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尽到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

(2)未成年人缺乏自制力,经受不住诱惑;家长对孩子缺乏关爱和沟通;不良诱惑会侵蚀人的思想,使青少年荒废学业,沉迷其中。

14.

(1)我国毒品滥用种类呈多样化趋势,禁毒刻不容缓;吸毒极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吸毒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

(2)①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容易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具体有:

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联系前因后果的方法;求得帮助的方法。

 

1.下列关于违法与犯罪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B.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C.违法与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