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546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docx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doc

西方行政学说史复习提纲

一、法约尔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简答)p58

1、劳动分工:

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2、权力和责任:

在法约尔看来,权利和责任是互为因果的,有权力就必定有责任。

3、纪律:

法约尔认为纪律是组织与其所属成员之间通过协定而达成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的表示,它是以尊重而不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4、统一指挥:

法约尔明确指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5、统一领导:

对于力求打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者和一项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在一个组织中,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不能置于组织的利益之上,一个家庭的利用应先于其成员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应高于一个公民或一些公民的利益。

7、人员的报酬:

把职工视为“经纪人”,人员的报酬是其服务的价格,应该合理,并尽量使组织的管理者和所属人员都满意。

8、集中:

法约尔认为,集中也是一种必然规律的现象。

9、等级系列:

即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底层管理人员的上下级领导系列,它显示出组织内权利执行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10、秩序:

即“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11、公平:

法约尔认为,公平是由善意和公道产生的,它为处理组织与其所属成员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原则。

12、人员的稳定:

即有秩序地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

13、首创精神:

法约尔认为,一个能发挥下属人员首创精神的领导要比一个不能这样做的领导高明很多。

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认为,全体组织成员的和谐与团结可以使一个组织产生巨大的力量。

二、韦伯官僚制的特征?

(简答)p75

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三、韦伯官僚制的优点和缺点?

(简答)p78

(一)韦伯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严密性:

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敢为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2、合理性:

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3、稳定性:

非人格化秩序的去诶的那个,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普适性:

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二)韦伯也指出了官僚制的缺点:

官僚制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们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人,整个社会将变得毫无生气,导致人追求理性、合理化,把管理作为一种手段,但最后却在合理化中丧失了自我,管理变成了目的本身。

四、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组织三要素?

(简答)p149

在巴纳德开来,作为一个系统,不论哪一级别的组织,全都包含着三种基本的要素:

1、协助的意愿: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组成作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活动和影响,所以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

2、共同的目标:

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收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对组织目标的接受是和协作意愿同时发生的。

3、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指的是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巴纳德指出,作为组织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无法取代的,组织的一切活动都以信息交流为基础。

五、什么是巴纳德组织平衡论?

(简答)p155

“组织平衡论”,亦称“组织存续的理论”。

所谓组织平衡,实质上就是贡献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巴纳德又把将组织平衡分为对外平衡和对内平衡两个方面。

对外平衡,是指一个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对内平衡指的是把各种诱因有效地分配给各个组织成员,使诱因与贡献达到平衡,并调动和发挥组织成员的协作积极性。

六、什么是巴纳德权威接受论?

(简答)p156

权威包括两方面:

一是主体方面或个体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来接受,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

巴纳德指出应当从组织成员是否接受一项命令、指示或建议的角度去看待权威。

权威要对人们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使人们能够明确所传达的命令,二是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三是人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他们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四是他们在精力上和体力上允许接受这个命令。

七、巴纳德认为的管理人员的职能是什么?

(简答)p161

巴纳德将管理人员的职能概括为以下三项:

1、建立和维持信息交流的体系:

正式组织的复杂性使得有必要建立一个正式的信息交流体系,即管理人员组织。

要使信息交流体系正确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找到具有恰当品质和能力的人员来担任管理人员的职务,并激励他们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促成组织成员提供必要的服务:

在他看来,管理人员的这项之恩那个主要包括两类工作:

第一类是促使人们同组织建立协作关系;第二类是在人们同组织建立协作关系之后,使之提供服务。

3、规定组织的目标:

他认为,组织的共同目标必须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予以阐明。

这事实上就是把权利和责任授予各个部门,是各个部门相互联系协调而共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八、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p221(简答)

帕金森定律是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他把帕金森定律概括为两条,其一是增加部属的法则,其二是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第一,增加部署法则指,当行政官员对他们自己的工作量感到过重时,对此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受动机规律引导的,即“一个行政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级而不是对手”,其目的是为了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同时增加部下也可以提高该官员自己的地位。

第二,增加工作量的法则,即行政官员彼此之间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法则。

帕金森第二定律是指,开支的增加是为了抵消进款。

九、林德布渃姆的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简答)p246

1、按部就班原则:

他认为,决策过程只不过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稍加修改而已。

他把决策过程视为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他注意到了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2、积小变为大原则:

在他看来,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重求变原则:

他认为,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子啊保持为你的难过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大到大变制目的。

十、什么是德罗尔政策科学论的系统群研究方法?

(名解)p256

系统群研究方法的大意是:

先把有可能对整体产生强烈影响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罗列出来,接着勾勒出一个整体大系统——系统模型,然后将其中若干个个体加以移动,观测整个系统有什么变化。

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之为模拟实验。

如果模拟系统的动向与现实不大一致,那么就重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体,建立新的模型。

这样重复几次,就可以对“政策代替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这就“系统群”研究的操作方法。

十一、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

(简答)p261

1、社会改造原则:

这是应付逆境的纲领性原则,其根本出发点在于支持应付逆境的创新方案出台以及支持不同于常规的超渐进主义变革出现。

2、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

在德罗尔看来,政策若要取得效果,必须达到一个适当的临界质量,足以对其对象产生预期的影响。

3、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德罗尔认为,利用政策制定的手段应付逆境存在这一个两难困境:

渐进主义对阀值高的政策问题无能为力,对受传统束缚很深的公共机构也影响甚小。

相反,实行全面、激进的改革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要冒较大的风险,因为大规模改革会使得社会变化难以驾驭,产生无法预料的不良后果。

这样,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就策划更能为一条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

4、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准备承担风险的原则是要求决策者对待逆境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态度,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的、自觉承担风险的、更为有效的政策方案。

同时,他告诫人们要注意分析各种不来那个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并预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一般地说,在社会呈现承平稳定的顺境时,应给形式价值较大的权重;而在逆境中,则要赋予产出价值较大的权重。

6、积极性强制干预的原则:

必须将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的强制性视为必须遵守的政策原则。

十二、什么是彼得原理?

(名解)p276

彼得指出了所谓的彼得原理,即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

彼得认为,他所提出的这一原理对于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适用性。

彼得原理假定,孜孜不倦地追求,要其成员取得更多的成就,为此,组织提升了那些胜任原来工作的人,以便他们干得比以前更为出色。

彼得原理的成立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一时组织的等级机构中有足够的职位供其成员提升;二是组织成员又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这些提升。

十三、里格斯行政生态学中的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亦称融合型行政模式)特征?

(简答)p287

1、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2、土地的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

3、管理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4、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家族和亲族主义色彩;

5、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

6、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利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称特殊的阶级;

7、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

8、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十四、什么是机械性效率?

(名解)p306

机械性效率,即是指可以用具体数字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它强调的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这种效率亦称“技术效率”或“生产效率”。

十五、菲德勒权变管理理论的领导效能与情境控制三要素及三种领导情境?

(简答)p326

第一,领导者与被领导的关系:

这是决策情境控制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任务结构性:

这是情境控制的另一重要因素。

他认为,任务结构性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目标的明确性;

(2)目标途径的多重性;

(3)结果的确定性;

(4)决策的可验证性。

第三,职权即组织为完成任务而授予领导者的权力:

这是情境控制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培训、工作经验、领导者工作环境的稳定性等也可以增强领导者对情境的控制力,所以我们不能断然评价一个领导是好还是差,有效的领导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和对情境控制两个方面。

十六、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p332

(一)组织中目标的性质:

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目标可以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和任务,它们分别由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来制定。

(二)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要取得成功,

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1)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

(2)下级人员的参加;

(3)有充分的情报资料;

(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5)对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

(6)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以Y理论来看待组织成员。

(三)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包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三个阶段。

十七、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论述)p336

 

十八、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的失败”的原因,对策,启示?

(论述)p343

所谓政策的失败,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一)政策失败的原因:

一是因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

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换言之,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布坎南认为,由于每个政府部门或公用事业部门所遵循的政策通常是由该部门领导根据自己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因而,一方面,这些部门政治家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他们有意或无意地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

二是因为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

布坎南认为,导致政府工作低效率原因有:

(1)缺乏竞争机制;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4)监督信息不完备;

(5)政府的寻租行为。

(二)补救的对策建议: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他提出要借助于“需求显示法”来完善选举制度,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制定集体决策的社会效率,而且还必然会加强为使政治权力分散化而活动的力量,进而制止政府不断扩张的倾向。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具体说来就是:

(1)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

(2)在最高行政级别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积极制度。

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布坎南还构想了约束政府权力的赋税制度的选择机制。

他认为,政府活动依赖于赋税,赋税制度被看成是表明政治框架的永久性特点之一。

因此,赋税制度的公共选择对于约束政府权力和规模的无限增长具有关键作用。

(三)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1)转变观念:

即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逐步消除已经十分明确的与旧体制现关联的行政行为和思想观念,克服传统将自己行为视为完全理性和必要的想法和做法,逐步熟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2)引入竞争机制:

我们在确定政府经济职能时,在确定其下属机构的经济职能时,应尽可能进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

(3)政府行为法制化:

即要求行政机关加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使尽可能多的政府行为有具体规则可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任意性导致的不公平和腐败。

(4)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的自我监督机制和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舆论机构、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为实施监督的外部监控机制。

十九、什么是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

(名解)p372

奥斯本采用的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即用企业家精神来重新塑造政府。

二十、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启示?

(论述)p375

(一)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不是非事必躬亲。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5、重产出而非投入。

6、具备“顾客意识”。

7、有收益而不是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二)启示:

1、企业家政府理论明确指出政府未能有效运作的根本症结在于体制因素。

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企业家精神和行为的,那么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

反之,如果一个组织的结构是鼓励官僚主义行为的,则几乎任何企业家都会变成官僚主义者。

可见,体制的作用是巨大的,要从根本上改进政府工作效率,改革政府的不良体制乃是当务之急。

2、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进行公共管理时应注意市场机制与行政指令的有机结合。

奥斯本指出了行政指令的弱点,提出要注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他同时也看到了市场机制的缺陷,认为市场也不是万能的。

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我们要改革过去政府无所不包的体制,但也不能完全抛弃政府行政职能,关键是要解决好行政指令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方式,以及怎样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等问题。

3、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妥善授权与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

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组织的沟通与协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使被管理者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协作”,可以激发个体创新和组织潜能,从而将大大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

4、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

即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活力,将选择、竞争和激励因素引进公共部门。

同时,理论也指出政府不能完全放手任其竞争,而必须运用公共政策来规范什么样的竞争可以开展,什么样的竞争不能开展。

这对我国政府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并对竞争予以规范提供了一种借鉴。

5、企业家政府理论在重视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反对各种繁文缛节对达成政府目标的妨碍;在公务员管理中,主张实施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激励措施,强调要重视工作的结果;提倡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公共决策也要对未来有预见力;从满足公众的需要出发提供公共服务,重视公众的需求等等,都具有极大的合理性,都可以为我们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二十一、什么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启示?

(名解)p409

(一)定义:

所谓“新公共服务”,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合力和回应的公共机构。

(二)启示:

在我国当前这样一个政府转型的社会时期,我们亟需一种全新的理论来拓宽视角,作为公共管理改革的理论指南。

新公共服务理论不失为一个全新的改革理论视角,对我国建设服务型征服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1.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使公共服务市场化,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规范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服务政府"。

政府并非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而应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

一方面,政府应避免"越位"、"错位"。

对于不该由政府管的事务完全放手,交由市场组织和第三部门。

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做好"补位"。

对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中没有人管的事务做好补位,努力使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3、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家精神”塑造政府。

“企业家政府”把政府当作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

以“企业家精神”塑造政府,要求政府以顾客为中心,在角色上由“官僚者”转为“服务者”,而在管理方式上由统治走向服务。

为此,政府应不断满足公民多元化的需求,同时提供包括对扩大政治参与,促进公平、民主、正义等方面的回应性。

4、大力培育第三部门,打破公共物品供给垄断局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无法包揽所有公共事务,某些公共事务需要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组织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