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230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docx

部编版寒食教学设计完美版1

《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选自统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另外两首分别是《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的是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

本首古诗就内容来说,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景入情,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赏析诗文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稍微有些难度的。

【设计理念】

古诗词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

然后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使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寒食节吗?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出示课件】

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出示课件】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文,词清句通

(一)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出示课件】

学习“宫、侯”两个汉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

“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二)播放录音,辨清节奏。

【出示课件】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指导方法,读通诗句。

1.读诗的方法

首先读读得字正腔圆,然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2.跟老师朗读,感受美。

3.赛读诗句,读出韵律美。

三、再读诗句,把握诗意。

【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解释词语。

然后借助注释,与小组成员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小组汇报:

小组代表读诗句,说诗意。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看图画读诗句。

【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飞”字用得好不好?

【出示课件】

3.“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出示课件】

4.闭上眼睛边读诗句边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

5.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课件】

读诗句,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

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出示课件】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7.而在这一天,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出示课件】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8.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

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

9.创情境,入诗情。

【出示课件】

①播放古风音乐,配乐感情朗读,感悟诗情。

②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③擦掉板书,比赛背诵。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说说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佳节?

【出示课件】

2.《寒食》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

六、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出示课件】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

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

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教学反思】

《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现象。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学诗五步法(1.解诗题,2.读诗歌,3.品诗文,4.悟诗情,5.背诗句)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由故事入手并结合图片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然后走进作者,了解诗文创作背景。

第二个环节我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意语气和语调;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再由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之后学生个读,小组读,然后小组里推荐最好的在班里读。

在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词的读法做了讨论。

特别是第三、第四环节中在学生读熟练了之后抓住诗句中的意象,慢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并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我还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也写到了传统习俗,从而实现“以一篇带多篇”,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目的。

同时,我还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学生能逐渐熟读成诵。

但这节课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品味诗文,感悟诗情时,对于情感的挖掘刨得太深,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

虽然说在品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方法的总结。

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课题

古诗三首之《寒食》

教学目标

1、学会“御、暮”两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

活动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说明

复习导入新课。

资料汇报:

寒食:

古代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两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吃熟食,所以叫做“寒食”。

当时人们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1、指名背诵学过的古诗。

2、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唐诗《寒食》。

3、作者简介,解题。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补充。

学习《寒食》

1、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汇报:

春城:

春天的京城。

斜:

飘拂、随风飘舞。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在飘拂。

(3)汇报:

从后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色。

(4)学生思考谈感受:

“无处不”是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突出了春天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美景。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2、精读第一句。

(1)强调:

“斜”读

“xiá”;问:

你读懂了什么?

(2)提示:

理解诗句应结合注解和插图。

(3)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提出质疑:

作者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读自悟。

活动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

说明

(5)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

(6)品读第一句,读出作者的心情。

3、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公贵族之家。

(2)对现实的不满。

(3)读出作者的心情:

指名读,赛读,齐读。

4、感情朗读、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6)读出作者的心情。

3、精读第二句:

(1)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指导读。

4、品味、赏析

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和生字。

积累。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对现实的不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反思

课题

寒食

教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教学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体会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过程与方法

复案调整

情境导学

一、激情导入: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板书课题《寒食》。

介绍诗人及背景。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复案调整

自主学习

二、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又轻又快地打开书第23页。

(一)提自学要求:

1、自由读古诗,做到响亮、正确、有节奏。

2、自学生字,读准会认字,记住会写字。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组织学生小组和谐引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了解组员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总结。

(四)小结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合作学习

三、和谐引导:

1、检查读古诗,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2、检查会认字:

御、侯,区分“侯-候”会写字:

御、暮,区分“暮-幕”。

3、明诗意。

(1)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看说诗句的含义。

出示:

春城天处不飞花

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

(查字典、看注释)

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照样子理解后三句。

展示提升

4、悟诗情。

(1)“春城无处不飞花”。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飞”字的精妙。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2)“寒食东风御柳斜”,抓住“斜”字体会,柳枝的摇曳之神。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白天景物的描写,三四句是对宫苑傍晚景象的描写。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在传统习俗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

可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

 

拓展应用

5深化理解。

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写出了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