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6889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根据注音将相应的汉字写在田字格中。

(4分)

濠liáng()tiáo()鱼两bìn()

修mù()伐xīn()选贤jǔ()能

ɡuān()寡孤独伯乐xiàng()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选贤与能        B.才美不外见

C.然后能自反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B.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C.大道之行也(主干道)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B.可怜/身上衣/正单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故/人不独/亲其亲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5分)

(1)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

(2)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4)《送友人》中,表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却又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4分)

(1)《名人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姓名),贝多芬在生命最后写出了不朽的名曲《__________》。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____________、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9.综合性学习。

(6分)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

”,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

____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

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2分)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厩焚。

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夑《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

(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文中画线句子在诗里有两种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的伟大胸襟蓄势。

(2分)

1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8分)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分)

(1)志怪者也____________

(2)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

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的形象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9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大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卷卷有爷名

B.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鱼之乐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甲】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3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

盘缠。

②审:

详细。

③庶几:

差不多。

④子羔、原宪:

孔子的弟子。

20.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

(3)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

(4)今人可不勉乎_____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故曰:

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

有什么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7分)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①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

“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②之意乎?

”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

【注】①苍头:

仆役,仆人。

②向京:

来京。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则杖之____________

(2)今乃围棋日夜不息____________

25.给下列句子断句。

(只断一处)(1分)

琛怅然惭感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颇以弈棋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从废弈向学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甄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8.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求:

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清晰,有适当的人物描写。

可结合时代背景,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看到我的快乐,

就像庄子看到了鱼。

你不是庄子,

我不是鱼。

上述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

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

1.梁 鲦 鬓 睦 薪 与 矜 相

2.C(A.“与”同“举”,推举;B.“见”同“现”,表现;D.“直”同“值”,价格)

3.C(大道: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4.D(即使;A.竭尽/尽头;B.正确方法/说;C.结构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5.B(可怜/身上/衣正单)

6.C(A.《礼记》是儒家论著;B.韩愈为宋代人;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7.

(1)而伯乐不常有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8.

(1)罗曼·罗兰 欢乐颂 

(2)保尔(保尔·柯察金) 十月革命

9.

(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

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或亲亲,仁民,爱物;或血缘之爱,人际之爱,物我之爱) (3)示例:

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10.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1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侧面表现诗人凄苦的生活。

12.

(1)记载 

(2)离开

13.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14.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15.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16.B(怎么、哪里;A.有名的/名字;C.犹,尚且/将近;D.通晓/中空)

17.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意思对即可)

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

【乙译文】《诗经》说:

“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安享天下。

”孔子说:

“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忠信之人。

”这些都是实话呀。

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

《传》上说:

“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

”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

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20.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21.

(1)好 

(2)勉励 (3)大概 (4)勤勉,努力

22.

(1)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23.都和学习有关。

甲文:

教和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

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乙译文】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地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

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那就是不学而见识浅薄的人,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

“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勤勉努力吗?

24.

(1)用杖打 

(2)却,竟然

25.琛/怅然惭感

26.(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时间。

27.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译文】北魏的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都,(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执掌蜡烛照着下棋,仆役有时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他便用杖责打他。

仆役说:

“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执掌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原意吗?

”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跟前去借书研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

2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