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7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规划

一、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制约面积稳定或扩大的问题

“十四五”省小麦播种面积不可能进一步增加,预计维持在“十三五”水平。

这是因为,随着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占用土地等因素影响,全省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即使采用最严格的“占补平衡”措施,占的都是好耕地,补的多为质量差的荒地或废弃地。

考虑到小麦生产在保障全国“口粮绝对安全”中的特殊重要地位,预计“十四五”小麦实际播种面积也不会降低,大体会稳定在8050万~8100万亩。

2.制约单产提高的问题

“十四五”制约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问题,一是小麦主产区大体可划分为高产区、中产区、低产区3种产量水平,其面积约各占1/3,高产区在较高产量水平上高点爬坡,中低产区受生态、生产条件,特别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增大。

二是极端天气增多,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危害加重。

据调查,小麦因病虫草害和非生物灾害每年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30%;同时,根据省日前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来看,近几年育成突破性品种难度很大,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

三是农民种麦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加之农村劳动力匮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机械作业费用增加,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成本的增加,今后小麦生产成本将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同时,种粮大县多是财政穷县,农民种粮、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小麦持续增产。

3.制约土壤肥力提升的问题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在较高的复种指数下,耕地土壤的高强度利用以及小麦、玉米连作单一化种植方式,加之多数麦田连年旋耕,化肥长期大量使用,导致部分耕地土壤质量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养分失衡、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传病菌积累,连作障碍加重。

即使实施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行动,土壤肥力提升仍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预计“十四五”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4.水资源约束的问题

省属于严重缺水省份,干早年份缺水量更大,而且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严重不均,小麦生长季节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5%-50%,水资源分布呈现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导致多数地区小麦生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从灌溉条件来看,省无灌溉设施的耕地比重为34.43%,其中平原区比重为24.34%,而丘陵区和山区的比重分别高达53%和67%(表2-2-1)。

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无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大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5.人工及投入因素

据省农调队分析,2020年小麦生产成本为567.0元/亩,与2016年相比,5年间增加了113.2元/亩,增幅为25%,年均增长4.6%,其中,物质费用243.3元/亩,5年增加了68.2元,增幅为39%,年均增长6.8%;生产服务支出158.5元/亩,5年增加了44.9元,增幅为39.5%,年均增长6.9%;人工成本165.2元/亩,与5年前基本持平。

考虑到目前全省小麦生产多以个体农户为基本单元,经营规模小,加之农资价格和农机作业费用上升幅度快,小麦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农民种小麦效益持续偏低,势必对农户小麦生产投入造成一定影响。

6农机农艺推广和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问题

        推广深耕深松新技术缺乏推广经费,推广面积有待扩大;异常气候对小麦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防灾、主动避灾、有效减灾技术有待加强;劳动成本越来越高等,均对小麦生产稳定发展带来影响。

        省小麦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种植,种植水平提高缓慢,生产效率低,随着农资价格、生产作业环节和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农民种粮效益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2014年生产1亩小麦去除物质投入和人工费用后,纯收益仅有202元,而花生的亩纯收益为1042.47元,苹果为9592元。

小麦收益与花生等相比差距很大,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小麦生产发展的面积、单产和总产

      根据“十三五”小麦生产发展状况,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预期“十四五”省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及以上,到2025年,小麦面积为5750万亩,比2020年增加50.25万亩,增加0.88%;平均单产430千克/亩,比2020年增加18.3千克/亩,增产4.44%;总产2472.5万吨,比2020年增加129万吨,增加5.37%。

1.播种面积

      近几年省棉花生产受机械化水平低、田间管理繁琐、种植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桶田改种小麦导致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考虑到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依然低迷,小麦面积仍可能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减小,预计到2023年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最大值5800万亩。

2023年以后,预计随着棉花价格回升、效益提高,以及耕地面积减少,小麦面积保持在5750万亩。

预计“十四五”小麦平均播种面积稳定在5700万亩。

2.单产水平

      “十三五”省平均单产每年增加5.28千克/亩。

综合考虑今后省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进步的提高以及节本增效、节水减肥减药等技术的推广,预计十四五”期间省小麦平均每年增加4千克/亩。

到2025年,省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30千克/亩,平均每年增长1%左右。

3.总产量

      根据“十四五”对小麦面积和单产的预计,到2025年,省小麦总产可到2400万吨以上,平均每年增加1%左右。

三、小麦生产技术的创新

1.品种选育创新

 。

    品种是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的基本因素。

围绕制约小麦生产与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应更加重视小麦遗传改良在提高单产中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要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联合全省小麦育种研发力量,开展多专业、多领域的联合攻关,为实现省小麦稳步增产和农业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提供品种技术支撑。

         

(1)超高产小麦品种选育。

建立并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突破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滞后等难题,培育出单产水平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强的突破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推动全省小麦持续增产。

         

(2)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

 在已有优质育种基础上,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资源,丰富省小麦优质育种基因库,加强品质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支撑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

         (3)节水广造型品种选育。

 以“水肥高效、抗逆广适”为核心开展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在麦21、农19的基础上力争实现育种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品种抗旱节水能力。

         (4)旱地小麦品种选育。

 立足省城中、城南旱地小麦产量的稳定高产,以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潜力和广适性为重点,开展抗旱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选育丰水年产量高、缺水年产量优势突出的旱地小麦品种。

2.栽培技术创新

         

(1)促进耕层优化、地力提升的耕作技术创新和规范化播种技术的创新。

 省麦田因长期采取机械浅旋耕,造成耕层变浅、结构劣化,需要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秸秆还田与施肥、耕作技术创新,研发构建合理耕层结构、提升地力的关键技术;针对两熟制下小麦接茬紧张、玉米收后土壤墒情不确定、播种出苗质量差的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基于定量化、指标化的规范化播种技术。

         

(2)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技术创新。

 研究不同产量层级(高产纪录、高产片、大面积生产)养分需求特征,创新高产、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地力协同提升的施肥技术体系;研究不同产量层级水分需求规律,创新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灌溉技术体系;研究水肥一体化的施肥灌溉技术。

         (3)旱地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简化载培技术。

针对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阶段性干旱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进行适应早地小麦节水稳产的耕作、秸秆还田、播种、栽培管理的系列研究;开展控释肥、保水剂在旱地麦田施用技术研究,在旱地小麦栽培肥料一次性底施的情况下,满足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增强小麦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达到水肥高效利用简化裁培的目的。

         (4)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高效载培技术。

省是我国主要的强筋小麦产区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效益的增加,省优质强筋小麦的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生产的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波动较大,其原因是没们标准化栽培技术。

所以研究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高强筋专用小麦品质稳定性与单产水平,满足省和国内市场需求,减少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四五”的研究课题之一。

         (5)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加强裁培、育种、植保、农机等学科的合作,以农机为载体,加强与小麦栽培相配套的农业机械的研发,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高产高效的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耕作整地作业、秸秆还田高质量处理,播种机排种、施肥精量调控、小麦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和植保机械化,提高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水平。

四、小麦生产发展的重点

1.面积和布局角度

到2025年集中打造6000万亩“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确保周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250千克,目前已完善建成高标准粮田3805万亩,计划2020-2025年再建成高标准粮田2630万亩,力争高标准粮田建成区80%以上面积小麦平均亩产达500千克以上。

从区城布局角度分析,“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重点是,中部和北部高产灌区产量以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着力改善品质,提高种麦效益:

位于北纬33°地区着力扩大稻茬小麦面积、主攻单产水平提高;无水浇条件的城西和城中北部丘陵早地麦田因生态治理、农业结构调整。

小麦种植面积可能小幅减少,重点保稳产。

2.单产角度

“十四五”,省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望实现均衡增产。

其中,位于省北纬33°地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450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该区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较多,且地下水位较高,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投人,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到2020年亩产可提高25千克左右。

生产条件较好、土壤肥沃、灌溉设施配套、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高的省中部和北部高产灌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2500万亩,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修整田间水利设施,加强高产粮培技术攻关研究和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到2025年亩产可提高20千克左右。

城西和城中北部无水浇条件的丘陵旱地麦田,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但受水资源短缺等条件制约,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该区通过推广抗旱节水稳产品种和精秆地膜覆盖、少(免)耕等抗草节水栽培技术,持续培肥地力,增强抗灾稳产性,到2020年小麦商产可提高15千克以上。

3.品质角度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小麦品质生态区划》,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部分地区属于江中下游优质弱筋小麦生态区。

另据调查,目前全省小麦加工企业2100多个,占全国的24%;年加工能力6000多万吨,占全国的30%;年面粉产量4800多万吨,居全国首位,市场占有率超过25%。

“十四五”小麦生产发展将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目标要求,着力提高小麦生产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抓两头,带中间”,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生产与产后加工,预计全省优质强筋和中强筋小麦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左右,弱筋小麦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其中,2021-2023年全省已规划在城北和城中、城东地区发展优质强筋小麦1000万亩,在城南发展优质弱筋小麦200万亩,之后稳步发展,以着力提高小麦市场竞争能力和附加值。

4.资源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