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79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病理学复习重点.doc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

1、植物病害:

当植物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或遭受其他生物侵染后,其代谢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组织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并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造成生长受阻、产量降低、质量变劣甚至植株死亡的现象。

2、病原生物:

除植物以外的另一种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引起病害,这种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

3、植物病害的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性质:

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根据病原生物种类: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传播途径:

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虫传病害。

根据表现症状类型:

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根据植物发病部分:

根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

根据被害植物类别:

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 药用植物病害。

根据病害流行特点:

积年流行病,单年流行病。

根据病原物生活史:

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4、症状:

是指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在组织内部和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外部症状:

通常是指受病植物上肉眼可见的病变。

植物病害的症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发病植物自身组织或器官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是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上所形成的特征。

5、病状:

变色:

植株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

坏死:

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

腐烂:

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萎蔫:

植物局部或整株凋萎。

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凋萎。

畸形:

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

6、病症:

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锈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寄生物分类:

活体营养型:

在自然界只能从寄主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获取营养的生物,寄生能力强。

专性寄生物不能人工培养。

死体营养型:

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主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致病性:

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

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致病性与寄生性区别与联系:

不是所有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根际微生物)

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病毒)

寄生性的强弱与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10、病原物

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线虫。

11、寄主的抗病性

HR(hypersensitiveresponse)反应(过敏性坏死反应)

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对不亲和性病原物侵染表现高度敏感的现象。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的细胞及邻近细胞迅速死亡,病原物被遏制、饿死或封锁在植物坏死组织中。

是植物发生最普遍的一种防卫反应类型。

发病叶片不表现肉眼可见的病斑,或出现小型病斑。

垂直抗病性:

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的,我们称它的抗病性是垂直的;由主效基因控制,即是质量性状,其流行作用主要是减低初始菌量,抗病效能较高,不易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降低,但可因病原物小种变异而“丧失”。

水平抗病性:

当一个品种抗病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我们称它是水平的;由微效基因控制,即是数量性状;其流行作用主要是降低流行速率,抗病性能一般仅达中等程度,对环境条件变化较敏感,但不会因病原物小种改变而很快“丧失”,比较稳定持久。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1、真菌

(1)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

(2)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

(3)不含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有腐 生、寄生和共生三种,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 取养分;

(4)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

2、植物病原真菌

指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害的真菌。

属第一大病原物。

植物上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和黑粉病四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3、真菌营养体: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

菌丝: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直径5-6微米,有分枝或无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

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

菌落:

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圆形菌丝群落叫菌落。

假菌丝:

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呈链状,与菌丝相似称假菌丝。

4、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1)无隔菌丝

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低等真菌的菌丝。

(2)有隔菌丝

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

高等真菌的菌丝。

5、菌丝细胞的结构

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而卵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为纤维素。

6、菌丝变态

(1)吸器(附着胞):

真菌菌丝在植物细胞内形成的膨大或分枝状的结构,其功能是增加真菌对营养的吸收面积。

(2)假根:

从匍匐生长的菌丝上长出的根状结构,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持气生菌丝

(3)菌套(网):

菌丝分枝形成的环状或网状的结构,用于捕食线虫。

(4)菌核:

有菌丝紧密集结而成的球状或椭球形的坚固的组织体

(5)子座: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在其内部或外部形成繁殖细胞的褥座

(6)根状菌索: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

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

Appressorium的形成及其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稻瘟菌在附着胞(Appressorium)形成时细胞壁内侧沉淀了一层厚厚的黑色素,只有与水稻叶片接触部位没有黑色素沉淀;同时细胞内积累了大量的甘油,产生巨大膨压(8.0MPa)。

稻瘟菌的侵染机制:

分生孢子附着到水稻叶片表面,萌发出芽管,芽管末端受疏水信号诱导,发育成附着胞,伴随后者的成熟,分生孢子经历自噬死亡,营养物输送到附着胞;附着胞内积累大量渗透物质——甘油,产生强大的膨压,通过机械压力侵染水稻细胞。

7、真菌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过程。

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

无性阶段—病害的传播

有性阶段—度过不良环境、初侵染来源

转主寄生:

在一种寄主上不能完成其生活史,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8、植物病原真菌类群

两界系统:

植物界(真菌)、动物界

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六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病毒界

八界系统:

真菌界、动物界、胆藻界、绿色植物界、眼虫动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物界、原核生物界

9、真菌亚门

(1)鞭毛菌亚门

形态特征

营养体:

原生质团或十分发达的无隔菌丝

无性繁殖:

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

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大多是水生或两栖

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

(2)接合菌亚门

一般特性

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

无性产生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为同型配子囊接合产生接合孢子

陆生、多为腐生菌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的一般特性:

营养体:

发达的有隔菌丝,少数单细胞

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形成子座和菌核

无性繁殖:

各种类型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

子囊孢子

陆生、腐生和寄生

子囊菌的主要类群

子囊果的有无及子囊果的特征

半子囊菌、不整囊菌、核菌、腔菌、盘菌

(4)担子菌亚门

营养体:

发达的有隔菌丝,多数是双核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

无性繁殖:

一般没有无性繁殖,不产生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

担孢子

高等担子菌:

食用菌和药用菌

低等担子菌:

黑粉菌和锈菌

黑粉菌:

双核菌丝

冬孢子

冬孢子萌发-核配-先菌丝中进行减数分裂

担孢子

麦类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

锈菌:

营养体有单核和双核两种菌丝体,营专性寄生。

有些锈菌两种菌丝体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成为单主寄生

有的则在两种分类上很不相近的植物上寄生称为转主寄生

多型现象

(5)半知菌亚门

营养体:

发达的有隔菌丝,

无性繁殖:

产生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缺失或还没有发现,一旦发现,大多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

载孢体:

是指一种由多根菌丝特化承载孢子的结构。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

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通常以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代表。

2、世界上重要细菌病害

水稻白叶枯病,植物青枯病,植物软腐病,梨火疫病,植物根癌病,马铃薯环腐病。

植物根癌病(冠瘿病):

各大洲都有分布,寄主范围很广,对核果类果树为害尤重,近年在中国局部地区的桃、葡萄、啤酒花等栽培植物上严重发生。

(课件暂无)

3、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般概念(共性是重点)

(1)细菌病害的数量和危害仅次于真菌和病毒,属第三大病原物。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

(3)一般细菌的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大都单生,也有双生、串生和聚生的。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μm×1~5μm,少数是球状。

(4)大多具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叫极鞭,着生在菌体侧面和四周的叫周鞭。

(5)植物病原细菌都不产生芽孢。

芽孢抗逆性较强。

(6)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均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寄生性强的可以侵染绿色叶片,寄生性弱的只能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和果实等抗病性较弱部位。

(7)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致死温度是48~53℃/10分钟,而要杀死细菌的芽孢则需要120℃左右的高压蒸汽10~20分钟。

因此高压灭菌的指标是120℃30分钟。

(8)细菌都是以裂殖方式繁殖,即一分为二。

在适宜条件下最快20分钟繁殖一次。

一般植物病原细菌的最适温度为26~30℃,24~48小时可以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

(9)细菌经常发生变异。

人工培养的细菌致病力容易减弱,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恢复其致病力。

4、主要类群

(1)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是腐生的或自养性的,它们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种场所。

(2)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3)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有细胞壁,软壁菌门的成员也称菌原体,三者统称为真细菌。

5、细菌属的特征:

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遗传性状。

种的概念:

种是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菌系组成的群体,通常这些菌系与其它菌系有很大的区别。

亚种:

指在种下类群中在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的群体。

菌系:

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代组成。

模式菌系:

是种的命名菌系,由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菌系组成种。

由于细菌的种的概念包含人为的主观判断,因此,细菌种的表型和遗传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

致病变种:

在细菌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

生化变种:

是种内的菌株,按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来划分的组群,不考虑致病性等其他性状的异同。

薄壁菌门:

有壁较薄,厚度为8~10nm,肽聚糖含量约5~10%,G-。

包括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

厚壁菌门:

有壁较厚,厚度为50~80nm,富含磷壁酸和肽聚糖,G+。

包括棒形杆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软壁菌门:

菌体无壁,外层为三层单位膜所包被,厚度约5nm。

包括类菌原体。

疵壁菌门:

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

包括产甲烷细菌和高盐细菌。

6、大多数细菌都带有除染色体之外的另一种遗传物质,一种大分子的质粒,它控制着细菌的致病性和抗药性等,如侵染寄主引起肿瘤症状(根癌土壤杆菌)的质粒称为“致瘤质粒”(tomorinducineplasmid,俗称为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