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483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35.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1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doc

区县“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示范文本)

目录

一、方案概述 5

(一)建设背景 5

(二)整治区域 5

(三)实施期限 6

(四)整治内容 6

(五)投资与资金筹措 6

(六)编制依据 7

二、现状分析 9

(一)区概况 9

(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情况 11

(三)“五沿”区域概况 13

(四)存在问题 19

三、工作思路和目标 20

(一)指导思想 20

(二)基本原则 20

(三)总体思路 21

(四)行动目标 24

(五)重点示范 24

四、重点任务 25

(一)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25

(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27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8

(四)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30

(五)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1

(六)完善长效建管机制 33

(七)强化区级政策支持 34

(八)广泛动员、引导村民参与 35

五、整治方案 36

(一)整治措施 36

(二)沿铁路周边 57

(三)沿高速公路周边 57

(四)沿河两岸 58

(五)沿城镇周边 59

(六)沿旅游景区周边 59

六、投资估算和实施计划 59

(一)估算标准 60

(二)估算说明 61

(三)总投资 62

(五)整治计划 63

七、保障措施 65

一、方案概述

(一)建设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2A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其中强调,“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5号)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仗,特编制《市区“五沿”五沿:

指沿高铁沿线、沿高速公路两旁、沿旅游景区周边、沿江两岸、沿城郊环线。

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二)整治区域。

根据对“五沿”的定义和要求,结合区交通、水系、城镇建设和景区分布,本方案确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沿”主要包含沿成渝城际铁路、成渝铁路两旁2km,沿银昆高速(成渝高速)、南大泸高速(潼荣高速)两旁500m,沿万灵古镇、安陶小镇、古佛山旅游景区周边2km,沿濑溪河、清流河两旁500m,沿城区周边2km,共涉及全区15个镇街、87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三)实施期限。

方案实施年限为202*年—202A年。

(四)整治内容。

(1)村容村貌提升:

涉及新建村组公路188.69公里,入户便道249.7公里,危房改造236户,旧房整治935户,新建村文体活动场所12个,新建村文体活动场所面积5167.5平方米,新建公共照明设施668盏,新增村庄公共绿化面积2748亩,需要整治广告牌16个。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涉及巩固设施不完备的自然村43个,新建垃圾分类示范村7个,计划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个,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面积18平方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需进行生活污水整治措施有改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7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4700吨/日,改造镇街污水管网31.1公里,新建分散式处理设施12处。

(4)农村厕所粪污治理:

区域内涉及改厕农户2985户,需要改造的公厕20座,新建公厕24座。

(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122.5吨,秸秆综合利用量482.7吨,农膜回收8.1吨。

(五)投资与资金筹措。

1﹒总投资及构成。

区“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总投资23804.6万元,其中:

(1)沿铁路两线区域内投资5772.3万元,占总投资的24.25%;

(2)沿高速两线区域内投资4647.0万元,占总投资的19.52%;

(3)沿旅游景区周边区域内投资3360.1万元,占总投资的14.12%;

(4)沿河两岸区域内投资7298.4万元,占总投资的30.66%;

(5)沿城郊环线区域内投资2726.8万元,占总投资的11.45%。

(六)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2*〕5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2*〕1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

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5.《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6.《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02A年)》(渝委办发〔202*〕35号);

7.《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4〕130号);

8.《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渝办〔2010〕78号);

9.《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渝环〔2010〕290号);

10.《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1〕37号);

11.《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市区“十三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2016—202A年);

13.《市村规划技术导则(2009年试行)》;

14. 《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15.《市村镇风貌设计导则(试行)》;

16.《市生态村创建标准(2010年试行)》;

1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8.《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19.《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2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GB11730-89);

21.《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2012)。

二、现状分析

(一)区概况。

1﹒区位交通。

区位。

区地处西部,位于成渝经济区战略腹心,距90公里,离成都240公里,幅射渝西川东区域的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东靠大足区、永川区,西接四川内江隆昌市,南邻四川泸州泸县,北与四川内江东兴区、四川资阳安岳县接壤。

全区总面积1077平方公里,区总面积1077平方千米;辖15个镇、6个街道;202**年,户籍人口84.9562万。

交通。

境内有成渝公路、银昆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建有南大泸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渝隆路(G348国道)、S206荣合路、S309合内路、S310铜荣路等4条省道,分别通往大足、永川、隆昌、泸州和内江,县乡公路达47条。

区域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铁横贯东西,成渝铁路在境内设有铁路运营站4个,铁路段34.8公里;境内有铁路专用线2条。

2﹒水文特征。

区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重要的有25条,多属沱江水系,径流量3.25亿立方米,仅有三条小支流属嘉陵江水系。

濑溪河、清流河两河流域面积有1054平方公里,纳水广,水量充足,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

濑溪河是流经区内的最大河流,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区境东南部流入沱江,再汇入长江,区内流长51.5公里,是的水上大动脉,被视为的母亲河。

干流全长192公里,流经区境的干流长51.5公里,有约100条支流,流域面积为714平方公里。

清流河为与四川省内江市的边界河,是西北部与内江商贸往来的水上交通要道,发源于四川安岳,经流向内江注入沱江,干流总长172公里,流经区境干流18.3公里,共有各级大小支流48余条。

3﹒农业资源。

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中国畜牧科技城,是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猪”原产地,每两年一届的“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定点举办地。

还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实际拥有耕地89万亩,农业形成生猪、笋竹两大主导产业和晚熟柑橘、生姜、茶叶、白鹅、蜜蜂等多个特色产业的“2+N”产业体系。

截至202**年,先后建成市区级农业园区21个,其中市级园区5个、区级16个,按产业划分种植类13个,养殖类5个、综合类3个。

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特色竹乡”,2011年,被评为市级森林城市。

4﹒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202**年,区接待游客4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6%;实现旅游总收入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年末全区拥有A级旅游景区4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

表2-1区“五沿”区域旅游景区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基本情况

1

万灵古镇

万灵古镇(原路孔古镇),国家4A级景区,位于区东部,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

万灵古镇(原路孔古镇)建制1000多年,建场200多年,系“两湖”“两广”填四川集散地。

曾先后评为“市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2

古佛山景区

古佛山景区位于区南部清升镇,景区距城区18公里,总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11.3米,为区最高峰,以绿色、生态、健身、养生为主题,拥有经果长廊、有机茶园、百佛园、三圣洞、罗汉堂、金龙湖、玄武池等景点。

3

安陶小镇

安陶小镇位于区安富街道,其前身为“安富镇”,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距今301年。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安陶便产于这里,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宋朝。

安陶小镇的整体布局为“古街水巷”,除长达400米的陶宝古街外,还将打造长1.1公里、宽数十米的塔水河,巧妙利用水沟和水渠,将水巷隔成单个的苑子,造就“水绕古镇、陶香悠然”的效果。

2011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的安陶博物馆是国家3A级景区,馆内收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历代藏品近3000件,均系各个时期安陶的代表作品。

(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情况。

近年来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市、区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连续多年出台了年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指导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作,以项目规划为依托、环境整治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和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15—202**年,全区累计投入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4.6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提档提速,清江河中村、清升古佛山社区、万灵镇古镇路沿线、安富通安村等片区人居环境设施提到了较大的提升,现已建成12个美丽宜居村庄,13个绿色村庄。

农村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

区多年来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和示范带动等工程,完成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成功创建昌元街道螺观村、清流镇马草村等8个村创建市级绿色村庄,5个国家级绿色村庄,多个美丽宜居村庄、亮化村庄创建,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逐步强化。

至202**年,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8%,配套垃圾收运设施等基本实现镇街全覆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63%。

已全部完成所有行政村规编制。

集中供水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达85%、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70%,已完善公共照明设施聚居点85个,已使用卫生厕所农普及率达到82%。

农文旅发展与人居环境改造实现双赢。

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目标,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广发展绿色、循环、生态的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5%,农膜回收率达到73%。

在全市率先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达77%。

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升猪文化品牌影响力,成为区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特色产业和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集休闲旅游、观光体验、农耕文化与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农村生态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大促进了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共赢。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度逐步成型。

为有效规范村民的生活习惯,促使村民主动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区农村人居办专门制定了建立村规民约、定期院坝会、村社干部(党员)包户、村民定期考评、环境维护“五项制度”标准。

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院坝会等形式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宣传,特别是宣传垃圾和污水管理方面的要求。

清江镇河中村等示范点(村)执行“五项制度”情况在《日报》、电视台和网络广播电视台上进行宣传报道。

建立了农村垃圾收运分级负担资金机制,根据“统一筹措,分级负担”的原则,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所需经费按区级补贴和街镇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确保了农村垃圾收运体系的长效运行。

(三)“五沿”区域概况。

1﹒“五沿”范围。

根据对“五沿”的定义和要求,结合区交通、水系、城镇建设和景区分布,本方案确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沿”共涉及全区15个镇街、87个行政村、336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具体区域如下:

(1)沿铁路两边。

沿成渝城际铁路。

沿线长度29.7公里,涉及峰高6公里、昌州4.5公里、昌元3.5公里、荣隆5.7公里、龙集3公里、盘龙4公里、万灵公里等7个镇街、19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沿成渝铁路。

沿线长度34公里,涉及峰高10公里、昌州8公里、昌元5公里、广顺6公里、安富5公里等5个镇街,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1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2)高速公路两旁。

沿银昆高速。

沿线长度30公里,涉及峰高9公里、昌州6公里、昌元8公里、荣隆7公里等4个镇街,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4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沿南大泸高速。

沿线长度36.27公里,涉及河包7公里、仁义4.5公里、昌元6公里、荣隆4公里、广顺5公里、安富3.5公里、清升3.5公里、清江2.77公里等8个镇街,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16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3)沿旅游景区周边。

万灵古镇景区周边。

涉及万灵镇1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安陶小镇景区周边。

涉及安富街道下的1个行政村、1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古佛山旅游景区周边。

涉及清升镇下的1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4)沿河两岸。

沿濑溪河两旁。

沿线长度51.5公里,涉及万灵9.5公里、昌州12.5公里、昌元6公里、广顺7公里、清升5.5公里、安富4公里、清江6公里等7个镇街,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18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沿清流河两旁。

沿线长度19.6公里,涉及吴家8.6公里、清流11公里等2个镇,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4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5)沿城郊周边。

沿城区周边。

涉及昌元、昌州2个街道,剔除重复区域后,涉及5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村民小组)。

表2-2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沿”区域情况表

序号

“五沿”类型

五沿境内涉及具体

名称和规模

乡镇(街道)

行政村(居委)

其中

自然村(村民小组)

名称

整治规模

贫困村

沿高铁两线/沿高速公路两旁/沿旅游景区周边/沿河两岸

公里

沿铁路两线

沿线长度

37

105

1

成渝城际铁路

29.7

7

19

53

成渝城际铁路

6

峰高

5

10

成渝城际铁路

4.5

昌州

2

2

成渝城际铁路

3.5

昌元

3

11

成渝城际铁路

5.7

荣隆

3

12

成渝城际铁路

3

龙集

3

9

成渝城际铁路

4

盘龙

1

6

成渝城际铁路

3

万灵

2

3

2

成渝铁路

34

5

18

52

成渝铁路

10

峰高

5

10

成渝铁路

8

昌州

2

4

成渝铁路

5

昌元

1

3

成渝铁路

6

广顺

5

20

成渝铁路

5

安富

5

15

沿高速两线

沿线长度

20

1

75

1

银昆高速

30

4

4

12

银昆高速

9

峰高

1

银昆高速

6

昌州

1

银昆高速

8

昌元

2

12

银昆高速

7

荣隆

2

南大泸高速

36.27

8

16

1

63

南大泸高速

7

河包

3

1

12

南大泸高速

4.5

仁义

2

10

南大泸高速

6

昌元

2

11

南大泸高速

4

荣隆

2

7

南大泸高速

5

广顺

1

5

南大泸高速

3.5

安富

2

10

南大泸高速

3.5

清升

2

3

南大泸高速

2.77

清江

2

5

沿旅游景区周边

沿线长度

3

3

20

1

万灵古镇

万灵

1

7

2

安陶小镇

0.52

安富

1

1

3

古佛山旅游景区

10

清升

1

12

沿河两岸

流域长度

22

2

123

1

濑溪河

51.5

7

18

83

濑溪河

9.5

万灵

3

16

濑溪河

12.5

昌州

3

8

濑溪河

6

昌元

1

3

濑溪河

7

广顺

5

23

濑溪河

5.5

清升

1

7

濑溪河

4

安富

3

15

濑溪河

6

清江

2

11

2

清流河

19.6

2

4

2

40

清流河

8.6

吴家

3

1

38

清流河

11

清流

1

1

2

沿城郊环线

17

2

5

3

13

昌元

2

8

17

昌州

3

3

5

合计

87

6

336

2﹒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经摸底调查,本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沿”区域内共有户籍人口3.6万户、11.26万人,农村人居环境在全区处于较好水平,已完成村规划编制行政村87个,有绿色示范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5个。

(1)村容村貌。

区域内已建成通组公里1498.7公里,“四好农村路”村民小组通畅率达67%;入户便道697.17公里,村社便道入户率达68.3%。

有已登记危房农户556户,已完成危旧房改造358户,已完成旧房整治“五改”农户1251户,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87个行政村中已建有村文体活动场所数量43个,建成面积1.5万平方米。

已建成公共照明灯257盏,公共场所绿化面积达3540亩。

已安装宣传广告牌115个,为基层宣传工作开展和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已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数量达109个,其中设施不完备需巩固成果的自然村有43个;已治理陈量垃圾838处,规模达8963平方米,能正常运行垃圾收运设施777套。

区域内现有保洁服务人员325名、垃圾专业清运人员59名,生活垃圾有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数50个,受益农户达3.34万户。

(3)生活污水处理。

区域内已有4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69个自然村设施不完备需巩固成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0%。

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3处,处理能力总计达4056吨/日。

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560处,正常运行率达98%。

由于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设施受益农户覆盖面还亟待提高。

(4)改厕。

区域内已实施卫生厕所改造1.25万户,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农村厕所粪污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达60%。

已建成公厕49个,需要升级改造的公厕20座和新建公厕24座。

(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五沿”区域属于重要交通干道、河流沿岸和景区、城镇周边,养殖规模和体量不大,有20头以上存栏当量养殖场74个,常年存栏规模约6000头,其中有完备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的养殖场54个,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作为农业大区,粮油蔬菜是两大基础产业,区域内年产生秸秆1.2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5%,还田方式主要以堆肥还田和做燃料为主。

区域内年农膜使用量80.6吨,回收利用率达73%。

(四)存在问题。

人居环境区域间差距大。

景区和城镇周边人居环境相对较好,道路沿线和河流沿线部分地区由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完备,尤其是入户道路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离人居环境示范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范围广、工作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财政或贷款压力巨大,光靠区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

同时,市级要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各区县主要是打捆项目资金,但各种项目资金都有其专门的使用要求,项目资金打捆比较困难。

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亟待改变。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意识、习惯影响,农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在垃圾处置、脏乱差治理、卫生改厕等工作上,过多依赖政府,自身积极性不强。

垃圾随处丢弃,废水任意排放,杂物随意堆放现象仍然较为突出,需要继续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三、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挥“五沿”重点区域示范效应,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干净、整洁为底线,以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步有序推进。

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结合“五沿”区域农村实际,充分考虑村庄发展变化趋势,合理安排建设项目,科学确定不同地区整治目标、重点和技术模式,分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治理模式和“一刀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改善农村环境。

——注重保护,留住田园乡愁。

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和谐、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广泛动员、积极组织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保障长效运行。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已建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政府指导,加强公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