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三(鲁教版2019)(考试Word版.docx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三(鲁教版2019)(考试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三(鲁教版2019)(考试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
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准确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
天问一号任务主要包括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火星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段共6个飞行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问一号完成地火转移段时,天问一号已经离开(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百分之一,是因为火星( )
A.卫星较多 B.距离太阳较远 C.质量较小 D.公转周期较短
3.火星上目前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有( )
①距离太阳非常遥远②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没有稳定的液态水④自转周期较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
《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太阳耀斑、色球层 B.太阳黑子、光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5.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
完成下面小题。
6.爬行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7.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9.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②圈层是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C.③圈层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 D.④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10.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计划在轨生活工作3个月。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大气( )
A.密度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气压越来越低 D.臭氧越来越少
12.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能( )
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
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效应
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
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穿堂风”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14.图示时段与B地相比,A地气温和气压分别是( )
A.高、高 B.高、低 C.低、低 D.低、高
15.夜晚时,该地最有可能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读我国东南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水汽输入量减少 D.地下径流增加
17.该流域的水汽蒸发量和水汽蒸腾量减少时
A.不易出现干旱 B.降水量急剧下降
C.水汽输入会增加 D.陆内水循环减弱
18.关于海洋表层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到高纬,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B.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北冰洋
C.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是死海 D.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河川径流等
2021年7月26日,受台风“烟花”影响,浙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给当地造成了巨大损失。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I、Ⅱ、Ⅲ表示水循环类型。
完成下面小题。
19.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I、Ⅱ B.I、Ⅲ C.Ⅱ、Ⅲ D.I、Ⅱ、Ⅲ
20.能实时监测台风“烟花”位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BDS D.5G通信
21.受台风“烟花”影响,水泥路面容易积水是因为其直接影响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各题。
22.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24.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该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米)”,据图回答25~26题。
25.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26.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8.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甲、乙、丙淋溶层厚度的影响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30.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I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I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①____;③____;④____。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
(选择填空)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__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填“高”或“低”)。
可知____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4)暑假去西藏旅游,需准备防晒霜、厚衣服等物品。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弱,气温低。
(5)深秋,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主要原因是____。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为_________(地貌名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_______(地貌名称),由图推测该地盛行_______风。
该地貌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地貌。
(4)按岩石的成因分,石灰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岩。
(5)图中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北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太平洋沿170º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图3为“全球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的纬度分布图”。
(1)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海区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图2中,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图3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纬线)附近的海域。
(4)图3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
(5)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其盐度更____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7.7°N,102.08°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km。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丙图为地震的构造示意图。
(1)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波,B为____波,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此界面为____,西昌地震发生时,最先到达地表的是____(A或B)波。
(2)甲图中,沿A、B、C、D方向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是____,推断西昌市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
(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3)丙图中A、H分别是____、____。
(4)汶川地震中成都和宜宾遭受的破坏程度不同,与丙图中的(填字母)____有关。
____是衡量地震有关破坏程度的指标,____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
高一地理·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B
C
C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B
B
D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D
D
D
B
C
D
【答案】1.D2.C 3.C
【解析】1.读图分析,天问一号是从地球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当天问一号完成地火转移段时,说明天问一号已经离开地月系并逐渐接近火星,但并没有离开太阳系,更不可能离开银河系和总星系。
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2.地球存在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产生的引力小,因此火星大气的密度远低于地球大气,C正确。
与卫星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
火星距离太阳远影响的是火星表面的温度,B错误。
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长,D错误。
故选C。
3.在八大行星运行轨道中火星紧邻地球,距离太阳并不遥远,①不符合题意。
火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②符合题意。
也没有稳定的液态水,③符合题意。
自转周期较与地球相近,④不符合题意。
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答案】4.B 5.C
【解析】4.太阳中间的三趾乌鸦表示太阳变暗的部分,即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B正确。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中明亮的现象,出现在色球层,A错误。
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出现在色球层,C错误。
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在日食期间太阳风就能被看到,D错误。
故选B。
5.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的不是太阳活动,而是太阳辐射,排除A。
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方式之一,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B。
太阳活动剧烈爆发时,发射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C正确。
太阳活动不会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排除D。
故选C。
【答案】6.C 7.B
【解析】6.由题干可知,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根据图中信息显示,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横向宽度最大,说明爬行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
故选C。
7.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应该是: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
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B。
【答案】8.C 9.A 10.D
【解析】8.据图可知,①具有供水功能,故①是水圈;②能为③提供养分,故②是岩石圈;③能为④供氧,故③是生物圈;④能产生降水,故④是大气圈。
因此,图中序号依次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C正确。
故选C
9.①是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是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是由岩石组成,B正确;③是生物圈,生物圈是个非常活跃的圈层,C正确;④是大气圈,大气圈能保护地球免收陨石、紫外线等的侵袭,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正确;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
故选A
10.水循环能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故D正确;热力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岩浆活动主要沟通了岩石圈和大气圈,太阳辐射主要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故ABC错误。
故选D
【答案】11.C 12.B
【解析】11.由所学知识可知,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低,A错误,C正确。
臭氧在平流层含量最高,D错误。
温度在对流层、平流层先降低后升高,在高层大气中再次降低后又升高,B错误。
故选C。
12.由所学知识可知,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以开展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A错误。
为缓解失重效应,航天员会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B正确。
因太空环境接近真空,不会发生雷暴现象,C错误。
太阳风会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不会带来高温影响实验进行,D错误。
故选B。
【答案】13.A14.D 15.B
【解析】13.读图可知,A地为山林,植被覆盖率高,B地为石质地面,在A与B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绿地吸热少,升温慢,温度低;石质地面吸热多,升温快,温度高。
两者之间存在气温差异,绿地温度低,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温度高,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气流从高压流向低,穿堂而过,形成穿堂风。
因此形成原理为热力环流。
A正确。
温室效应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与风形成无关,B错误;热岛效应是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以城市为中心而形成的环流,与穿堂风不完全相符,C错误;大气受热过程与风无关,D错误。
故选A。
14.图示时段与B地相比,A地吸热少,升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量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少,大气温度较低;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气流下沉,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加,气压相对升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夜晚时,绿地降温慢,绿地温度高,气温相对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石质地面降温快,温度低,气温相对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B吹向A,再结合指向标,形成偏南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答案】16.B 17.D
【解析】16.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应该是地表植被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的水少,地下径流会减少,D错。
但是下渗的少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雨季径流量增大,径流季节变化大,B对。
植被减少,蒸腾减弱,可能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减少概率增加,A错。
植被减少与水汽输送无关,C错。
故选B。
17.该流域的水汽蒸发量和水汽蒸腾量减少时说明水面减少、植被减少,易出现干旱,A错误;降水量、水汽输入基本不受影响,主要受夏季风影响,BC错误;陆内水循环减弱,D正确。
故选D。
【答案】18.D
【解析】18.受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影响,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从副热带海区分别两侧逐渐降低,A错误;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不是北冰洋,B错误;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死海不是海域,是湖泊,C错误;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是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同时河川径流、洋流及海域的封闭程度等对盐度也有明显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答案】19.A20.A 21.D
【解析】19.结合图中水循环环节可知,I全程只在海洋上完成,属于海上内循环;Ⅱ连接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大循环;Ⅲ在陆地上完成,属于陆地内循环。
台风来自海洋,除在海洋上带来降水之外,还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带来降水,因此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即图中I、Ⅱ两种水循环类型,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RS遥感技术获得信息,利用卫星上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获取地面的图象。
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故可用来监测台风的位置,A正确。
GIS技术是一个翻译的过程,遥感拍的图片是抽象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的翻译,并且通过添加不同图层分析一个地区的各种特征,不能用来监测,B错误。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不能实时监测,C错误。
5G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网络,是解决人与人通信、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等问题,不能起到实时监测作用,D错误。
故选A。
21.D 图中水循环环节中,①为湖水蒸发,②为陆地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④为下渗。
水泥路面容易积水是因为水泥路面为不透水路面,阻碍地表径流下渗,导致路面积水,因此直接影响了下渗环节,即④,故选D。
【答案】22.D 23.D 24.B
【解析】22.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
故选D。
23.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
大气环流影响较小,B错误。
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D正确。
故选D。
24.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最低且为负值,故净辐射值最低,B正确。
①③④纬度偏低,热量收入多于②海域,净辐射值高于②海域,A、C、D错误。
故选B。
【答案】25.D 26.B
【解析】25.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图中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形成峡谷地貌。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6.图中②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水流趋缓,水资源丰富,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27.D 28.B
【解析】27.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
故选D。
28.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
故选B。
【答案】29.C 30.D
【解析】29.从材料中可以获取信息,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气候会影响到降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图中甲地的淋溶层最厚,降水多,位于湿润区;乙地几乎没有淋溶层,降水少,位于干旱区;丙是半干旱地区,草原多为半干旱区。
与森林相比,草原地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低一些,且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丙与I,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1.【答案】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逆辐射 高 地面 削弱 保温 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1)由图可知,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大气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
(2)由材料可知,低碳生活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降低,减弱大气逆辐射。
(3)由已学知识可知,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高,所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
(4)由已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较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5)深秋,我国北方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是由于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32.【答案】
(1)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 西北 风力侵蚀
(2)沙丘 东北 风力堆积
(3)喀斯特(岩溶)
(4)沉积
(5)EDC
【解析】
(1)由图可知,A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图中F为沙丘,它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再结合图示指向标可知,此处沙丘的缓坡面向东北方向,判断出该地主要盛行东北风。
(3)D岩石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4)石灰岩是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沉积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
(5)下覆岩层先形成,上覆岩层后形成,因此E岩层年龄老,D岩层年龄新。
C岩层是侵入岩,它侵入了DE岩层,因此C岩层形成应晚于DE。
所以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EDC。
33.【答案】甲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①③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蒸发量 回归线 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4 高 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
【解析】
(1)由图1可知,形成大渔场的是甲,甲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由图2可知,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②①③,因为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从图中可直接读出,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海水表面蒸发量的变化曲线相接近;海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域。
(4)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虽海水水温高,但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稀释了海水盐度,所以海水盐度曲线呈波谷状。
(5)读图可知,60°S附近海水盐度约为34%,与60°N附近海域相比,60°S附近海水盐度更高。
其原因是60°S附近基本全是海洋,而60°N附近海区周边有大量河流水注入,河流水注入稀释了盐度。
34.【答案】横(S) 纵(P) 古登堡界面 B 厚度逐渐减小 地壳 震源 震源深度 L 烈度 震级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地震等相关知识。
结合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