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043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最新】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2.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量取0.3ml稀盐酸B.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3.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5.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B.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C.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客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

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是铁的两种合金

D.衣料中的纯棉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7.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锂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则LiFePO4中Fe的化合价是()

A.+2B.0C.+3D.+6

8.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

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B.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0.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物:

生石灰、蒸馏水、干冰B.金属材料:

生铁、水银、玻璃钢

C.单质:

金刚石、液氧、铜粉D.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

11.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 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BaCl2、CuSO4、KNO3B.Ba(NO3)2、NaCl、Na2SO4、HCl

C.NaOH、NaCl、MgCl2、HClD.HCl、CuSO4、KCl、CaCl2

13.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B

鉴别Fe、CuO、C三种黑色固体粉末

滴加稀硫酸

C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加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提纯硝酸钾

蒸发溶剂

A.AB.BC.CD.D

二、实验题

14.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A实验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

(填一个合理的即可)

(2)B实验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中,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还应补充的一个实验是____________(简述操作)。

15.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从上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

Ab→e→f→c→d→gBb→c→d→e→f→g

Cb→f→e→d→c→gDb→d→c→f→e→g

三、简答题

16.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4)t1℃时,等质量的X、Y、Z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_溶液。

17.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

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

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俗称纯碱的是_________。

②攀登过程中,Ca(OH)2与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搭建阶梯乙。

请你从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

从上到下依次所填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共享物质、重塑阶梯。

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_______(任写一组即可)。

四、计算题

18.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

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观察到________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____________;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及其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____7(选填“>”“<”或“=”)

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写出能说明实验方案错误原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这一过程中落花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C

【详解】

A、量筒的没有“0”刻度,最小刻度在下方,取用时,应注意选取的量筒的规格应和量取的液体体积尽量相近。

题中用50mL量筒量0.3mL液体,误差太大,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采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采用固液不用加热,但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不适合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C、轻轻推注射器,锥形瓶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停止推,液面又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所以C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从作导气管口进氢气,致使洗气瓶中压强增大,浓硫酸从右导气管流出,没法干燥,应该从右边进气,所以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

A.因为中子不显电性,该微粒只有中子,所以不显电性,故正确;

B.因为中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且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中子和质子上,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故正确;

C.因为该微粒中只有中子,失去中子也不显电性,故错误;

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正确。

4.C

【解析】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

1×4:

16×3,错误;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

4:

3,正确;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属于物理变化;

B、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生成了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

C、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生成了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属于物理变化,其他选项属于化学变化。

A选项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

故选A。

6.D

【详解】

A、客车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C、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到的钢和生铁是铁的两种合金,不符合题意;

D、纯棉不是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7.A

【解析】

试题分析:

钾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5)+(﹣2)×4=0,则x=+2价。

故选A。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8.D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详解】

A、甲物质是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

3,故A正确;

B、乙物质是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两种生成物是NO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均为化合物,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

6=2:

3,故错误。

故选D。

9.C

【详解】

A、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应不断减少,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但生成的生石灰是固体,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选项A不正确;

B、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不管是否使用催化剂,反应结束时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相等,选项B不正确;

C、稀盐酸的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0,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且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pH继续增大,选项C正确;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不能被溶解,溶液的组成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A、生石灰、蒸馏水和干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C、金刚石、液氧和铜粉都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11.B

【解析】

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无硫酸铜;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硫酸钡或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或硫酸钾或碳酸钾和硫酸钾;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无硫酸钡,从而说明原白色固体中有碳酸钾,无硫酸钾;可能含有氯化钾。

A、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无CuSO4,可能含有KCl,错误;B、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正确;C、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一定不含CuSO4和K2SO4,错误;D、步骤②中所加BaCl2溶液,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BaCl2溶液引入的氯离子会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原白色固体中是否一定含有KCl,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硝酸钾溶液,不能鉴别氯化钠、硝酸钾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

不符合题意;

B、Ba(NO3)2、Na2SO4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不符合题意;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Cl2,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再将过量的NaOH、MgCl2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盐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MgCl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

不符合题意。

13.B

【详解】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碳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D、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选B。

14.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合理即可)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将同样的铁钉放入一装有干燥空气的试管中

【详解】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较多。

例如: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全部消耗氧气,导致实验结果偏小;如果装置漏气,使进入装置中的水偏少,会使实验结果偏小等;

(2)由于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将氧化铁还原成铁,所以实验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等溅出;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接触,在上述试验中,探究了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铁与水的接触,还缺少铁与氧气的接触。

所以,应补充的实验是:

将铁钉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并塞好橡皮塞。

15.铁架台长颈漏斗ACE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CaCO3+2HCl═CaCl2+H2O+CO2↑A

【详解】

(1)①是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C干燥,并用装置E收集,从图中选用的装置依次为AC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当关闭止水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当再打开止水夹时,气体沿导气管跑出,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长颈漏斗中稀盐酸下降,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接触,反应继续进行,所以该装置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要检验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再用浓硫酸干燥,然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的顺序为:

b→e→f→c→d→g,故选A。

16.t2ZX

【详解】

(1)t1℃时,Y、Z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X、Y物质的溶解度增大,Z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液仍然饱和的是Z的溶液;

(3)t1℃时,Z物质的溶解度最大,X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X、Y物质的溶解度减小,Z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

(4)t1℃时,Z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等质量的X、Y、Z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Z溶液。

17.CO2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NaOH、HCl、Fe、O2H2SO4和HCl(Fe和Mg

【详解】

(1)①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CO2;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

;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能和CO2反应的只有

能和

反应的只有HCl,能和HCl反应的只有Fe和Fe2O3,但是能和O2反应的只有Fe,所以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物质分别为:

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HCl、Fe、O2;

(3)由物质分类可知,H2SO4和HCl互换,Fe和Mg互换,均能领取奖杯。

18.

(1)0.96

(2)81.7%

【详解】

(1)欲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须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由此可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

(2)欲求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需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氯酸钾的质量,进而求出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3.0g-2.04g=0.96g

故答案为0.96g;

(2)解:

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0.96g

=

解得:

x=2.45g

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100%=81.7%

答: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

19.CO2+Ca(OH)2═CaCO3↓+H2ONaOH溶液吸收了CO2气体导致试管和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是水吸收了CO2气体分别将NaOH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方程式为:

(2)

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后,使集气瓶和试管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中试管的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②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也溶于水,试管中的压强一样能减小,把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再做此实验,仍能成立;

③B实验后的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向里加入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方程式为:

,从而也证明了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20.H2SO4+2NaOH=Na2SO4+2H2ONa2SO4和H2SO4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