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4552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docx

最新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建立健全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使评价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为学生全面并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推动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完善高中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全面性原则。

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基础性发展目标,又要关注学科学习目标;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能。

(三)公正性原则。

健全评价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方法,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客观、真实。

要关注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实效性。

(四)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五)可操作原则。

评价操作要简便易行,评价的指标体系要合理全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评价过程。

(六)延续性原则。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力求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机衔接。

三、评价内容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我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维度,涉及20个要素。

各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见《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附件1)。

四、评价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优秀(A)、良好(B)、合格(C)、尚待改进(D)四个等级呈现。

五、评价方法

(一)制定实施细则。

根据本指导意见,各地各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化评价方案,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符合本地实际。

(二)实施多元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评主要应用于形成性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三)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通过平时观察及实证材料评价学生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要引导学生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要引导学生通过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情况;要引导学生在互评中学会反思与提高、合作与分享。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个性介绍、成绩记录、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记录、体育和艺术活动及科技活动等成长历程的记录、教师与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及竞赛的信息等,倡导建立电子成长记录。

(五)以实证为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及实证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及班主任评语等方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六)结果认定。

针对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要素,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者评为优秀;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评为良好或合格;有突出问题,不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尚待改进并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定。

凡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要素的最终评定结果为“优秀”或“尚待改进”的,必须提供充分的实证性材料。

(七)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中,每一个维度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中若同等级的个数达到半数及半数以上,则该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以该等级呈现;若两个不同等级的个数相同,则评价结果取较高等级。

例如,某学生的“道德品质”中的“是非观念”、“集体观念”、“诚实守信”的评价结果分别为“合格”、“合格”、“优秀”,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合格”;“公民素养”中的“社会责任”、“热爱祖国”、“自尊自律”、“文明尚礼”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优秀”、“优秀”、“合格”、“合格”,则该学生这一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为“优秀”。

如果“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果不一致,以班级评价小组讨论后形成的评价结果为最终结果。

特殊情况则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评定。

(八)建立档案。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附件2)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附件3)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档案材料。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附件2)是对学生学期内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全面记录,含课程修习模块与学分、基础素质评价等级、获奖情况记录和班主任评语等。

《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附件3)是对学生高中三年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汇总,包含学生高中阶段课程修习及学分获得情况和基础素质评价结果记录等,此结果是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依据,也是高考录取的依据。

六、评价管理

(一)各地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班级评价小组。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指导等工作。

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评价工作。

领导小组及评价小组的人数不得少于5人。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评价者进行专项培训,规范评价过程。

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有效、公正。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

要建立诚信保障制度和公示制度,向学生及其家长公示并解释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公示。

要严格档案管理,不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

(四)受理有关方面的合理查询或质询。

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根据原始记录就学生、家长等的合理质询给予耐心、明确的答复。

(五)建立申诉、举报和监督制度。

学生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时,可向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举报。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评估,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相关信息,及时纠正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工作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馈。

(六)各学校要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档案。

学校要采用计算机管理,建立电子档案,使评价操作简便易行,评价结果易于查询。

(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要素等级均为合格或合格以上者,方可准予高中毕业。

附件:

附表1、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参照)

主要观测点

实证材料

评价结果

A

B

C

D

1.崇尚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反对邪教;

2.明辨善恶,有正义感;

3.对事物的判断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盲从他人观点,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身正确的观点。

1.班主任期末评语。

2.遵守校纪校规情况记录。

3.参加公益活动及各类社会捐助等的记录。

4.担任班级、社团、学校等社会工作或参加社区服务等活动记录。

5.在班级值日、环境保洁等方面的表现记录。

6.参加环境教育、环保活动等情况的记录。

7.★校级以上德育方面的获奖证明。

8.★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得各类荣誉的证明。

9.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特殊表现记录。

10.校级以上违纪处分或违法等记录。

……

 

 

 

 

1.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帮助他人或集体时不计较 名利;

2.尊重交往对象,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不侮辱他人,不取笑他人的缺陷;

3.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服从集体决定;

4.能与他人共同分享,不妒忌他人。

 

 

 

 

1.没有欺骗他人的言行,勇于践行自己的诺言;

2.无考试舞弊、抄袭作业等现象;

3.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4.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1.维护公共利益,具有环保意识,遵守交通规则;

2.能及时举报他人的违法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予以劝阻;

3.能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捐助。

 

 

 

 

1.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大事;

2.尊敬国旗、国徽,热爱国歌,积极参加升旗仪式,会唱国歌,不做有辱国旗、国徽的事情;

3.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祖国为荣,关心家乡的建设。

 

 

 

 

1.遵守校纪校规,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不缺勤,无违纪记录;

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按规则办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不传播不良信息。

 

 

 

 

1.礼貌待人,尊老爱幼,语言、行为文明,不讲脏话、粗话,

2.爱护公共设施,不破坏公共财物;

3.遵守公共秩序,在公众场合不起哄、不滋事;

4.无不良嗜好,仪表整洁,文明上网。

 

 

 

 

1.学习目标明确,自觉主动,不需要别人督促;

2.学习专注,讲求程序,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

3.学习勤奋,知难而进,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11.作业情况记录。

12.课堂表现记录。

13.★阶段性学业考试与考查成绩。

14.★校级以上学科获奖记录。

15.★研究性学习或代表性成果。

如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课外阅读书目和笔记等。

16.★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作品。

17.★小发明小制作等证明材料。

18.★校级以上科技创新作品获奖证明。

19.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记录。

20.综合实践活动考查成绩。

21.参加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等活动的记录。

22.有创新思维的代表性作业及作品。

……

 

 

 

 

1.以学习为乐,无厌学情绪;

2.求知欲强,爱提问,善于交流学习信息;

3.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

 

 

 

 

1.讲究学习策略,善于使用工具书;

2.有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学习时善于反思与自我调整;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对各种事物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2.学习过程中能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善于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

 

 

 

 

 

1.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努力;

2.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遇到问题能与小组成员协商解决;

4.有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1.尊重并理解他人,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不打断对方讲话;

2.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在听取别人意见时注意提取有益的信息;

3.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虚心接受他人的忠告和建议;

 

 

 

 

1.办事公平公正;

2.头脑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3.能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1.有节约意识,合理消费,不攀比,不浪费;

2.有健康意识,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有坚持锻炼的习惯;

3.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

23.平时锻炼身体与生活习惯特征性记录。

24.★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查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25.★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证明。

26.★健康体检记录。

27.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记录。

28.心理健康状况特征性记录。

……

 

 

 

 

1.身体素质良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体育成绩合格;

3.两操出勤率高,效果好;

4.善于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1.热爱生活,坦荡、开朗,能客观评价自己,充满自信;

2.富有朝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不消极、不悲观;

3.能自我调控情绪,遇事冷静,不偏激。

 

 

 

 

1.有毅力,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2.与人交往真诚,人际关系和谐;

3.适应环境,并能自我调整。

 

 

 

 

1.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具有美的鉴赏能力;

2.积极体验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能自主地美化环境。

3.对于艺术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29.参加班级、学校等组织的文艺活动的记录。

30.音乐、美术等学科考查成绩。

31.★校级以上艺术类获奖的证明。

32.★在县(区)级以上刊物演出、发表、展示的艺术作品。

……

 

 

 

 

1.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认真学习艺术课程;

2.兴趣广泛,特长突出。

 

 

 

 

注:

1.不同地区、城乡和不同类别学校在制定评价细则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对评价要素及主要观测点进行调整、增删、细化。

2.表中带★的实证材料必须加以审核,并附在最终评价报告单后。

附表2、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参照)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   )年级第(     )学期 修习模块与学分

学分合计

模块/专题名称

学分

模块/专题名称

学分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音美)

 

 

 

 

 

体育与健康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

主题:

评价:

指导教师:

 

社区服务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

内容:

评价:

指导教师:

 

基础素质评价结果

项    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与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评价

等级

自评

 

 

 

 

 

 

互 评

 

 

 

 

 

 

教师评

 

 

 

 

 

 

总评

 

 

 

 

 

 

突出表现记录

 

班主任评 语

                               班主任:

                            年   月   日

 附表3、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总评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籍号:

科目

高一上学分

高一下学分

高二上学分

高二下学分

高三上学分

高三下学分

必修

选修Ⅰ

必修

选修Ⅰ

必修

选修Ⅰ

必修

选修Ⅰ

必修

选修Ⅰ

必修

选修Ⅰ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艺术(音美)

 

 

 

 

 

 

 

 

 

 

 

 

体育与健康

 

 

 

 

 

 

 

 

 

 

 

 

选修Ⅱ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学分合计:

必修共      学分

选修Ⅰ共     学分

选修Ⅱ共      学分

项目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合作与交流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评价等级

 

 

 

 

 

 

突出

表现

记录

 

综合

评语

班主任:

              年   月   日

               校 长:

      学校公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