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4254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docx

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与长期性。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观看影视材料《共产党宣言》)。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改进设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竞争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因此,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便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未来观。

在对未来社会展望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展望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依据,同时我们也应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自觉地运用和发展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并提出自己的预见,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科学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

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马克思明确指出: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正因为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人们才设想未来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正因为现实中有种种苦难,才诱发人们渴望未来的新世界没有苦难,并促使人们思考现实苦难的实质及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示。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只能通过分析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及其运动规律来求得预见未来社会的启示。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探索了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预见未来社会的实践经验。

他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区分,这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新认识。

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百年历史,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其中就蕴含着对我们把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深刻启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有60多年的历史,党领导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社会生活中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由于一度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而吃了大亏。

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长期性有了新认识,并在建党80周年的时候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作出了新概括。

(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针对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问题“提得不正确”,“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因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

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恩格斯也明确表示:

“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

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

”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也写道:

“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

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从自己的经验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

……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身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这些特征的认识。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就,并认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恩格斯指出:

“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

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就其用“劳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

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

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

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

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

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

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

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阶级之间的斗争。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

于是,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恩格斯指出: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

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

数千年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生活始终是人们向往的目标。

但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斗争的存在,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消除战争始终只能是一种梦想。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现象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

同时,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_、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差别”必将归于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

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

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

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

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献已经成为人的本能。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

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工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提高熟练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又是在生产劳动之外的大量自由时间中实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不断缩短。

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劳动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那时,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再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而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发挥人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动。

由于劳动不再是固定僵化的旧式分工中的劳动,由于劳动时间变短和不再需要超时劳动,也由于劳动过程所具有的高度创造性等,劳动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但这决不是说,劳动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就像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样。

真正自由的劳动,例如作曲,同时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对此曾经作过精彩的阐述:

“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

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

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

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

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另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区别。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想的社会发展目标。

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与“病理解剖”作了具体实证的阐明。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

当然,这种证明还是不完全的和尚未完成的,因为在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在继续发展,这种发展持续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就越大,就越能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也提供更有力的实践证明。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在历史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总体上说是向往和追求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这种愿望来自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也来自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在阶级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受着少数人的剥削和压迫,甚至人身安全都时常受到威胁,因而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渴望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友爱的理想社会。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愿望和追求必然汇成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找到现实的阶级力量,这就是现代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是从职业特征上讲的,主要指随着大工业兴起而产生的产业工人;“无产阶级”则是从其社会地位上讲的,因为现代产业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而靠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为生,并通常处于某种贫困状态。

历史证明,以往的任何阶级都不可能实现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理想。

随着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矛盾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人类追求和实现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无产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

恩格斯指出,现代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因此,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十分漫长而且充满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

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与更替的规律是一般的历史规律,是只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的规律性。

“社会形态”是大跨度的历史概念,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而旧的社会形态走向没落并为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仅仅是具体制度的更替,更是整个社会的根本改造,因而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许多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从兴盛走向衰落和灭亡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特别是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到发达的社会主义,更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最后,从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和过渡,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

(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其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当我们从理论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时,可以一眼望到头,看到资本主义灭亡的结局,但从历史的实际进程和具体步骤来看,这个结局的最终呈现则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

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条件时,一方面提出“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内部,产生出一些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它们同时又是炸毁这个社会的地雷”,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如果我们在现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发现隐蔽地存在着无阶级社会所必需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关系,那么一切炸毁的尝试都是唐•吉诃德的荒唐行为”。

也就是说,不具备主观客观条件下的革命,是不可能成功和建立起共产主义新社会的。

在资本主义何时走向灭亡的问题上,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

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灾难,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伴随着巨大的压力。

但资本主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仍然有一定发展空间。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呈现出许多矛盾和冲突的景象。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危机背后的资本主义本质和衰败的必然趋势,但至于现存资本主义何时走到尽头,谁也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还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省略、不可随意缩短的过渡时期。

而且,在完成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还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最后才能逐步走向共产主义。

在任何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性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要消除这些旧社会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