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4248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docx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深圳市现有图书馆已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同时,深圳市信息化建设和图书馆网络建设,以及深圳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一座新图书馆。

因此,市政府决定在深圳市中心区兴建深圳中心图书馆,并与深圳音乐厅一起,共同组成深圳l文化中心。

该项目将通过国际设计竞赛征集设计方案。

为此编制深圳中心图书馆(以下简称为中心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一)中心图书馆的任务与目标

为配合深圳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心图书馆应达到如下要求:

1.馆藏多样化,形成多载体的馆藏体系,使之成为深圳市各类文献信息收藏最全面的图书馆。

2.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使深圳中心图书馆成为深圳地区图书馆网络建设与协调的中心、文献信息深度加工和服务的中心及文献信息保存和流通的中心。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建设一个服务手段自动化、网络化的功能强、设施先进的中心图书馆,成为中国图书馆自动化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

4.中心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建设一个符合各种读者需求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的现代化图书馆。

中心图书馆将对社会实行开放式服务,85%左右的图书馆资料将向读者开放。

5.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作出敏感的回应。

(二)工程规模

1.建筑规模

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2.馆藏规模

中心图书馆馆藏设计为400万册。

普通服务文献资料、专题服务文献资料、参考服务文献资料、储备文献资料的馆藏数量比例为4:

3:

2:

1,设阅览座位2500个,其中大众服务区1200个,参考服务区300个,专题服务区10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8000人次,借阅文献50000册次,设网络节点约3000个。

用途:

文献信息开发及其辅助用房。

面积:

1500平方米,藏书量10万册。

6.读者活动区

用途:

总门厅、总服务台、报告厅、展培训课室、读者休息厅。

面积:

4500平方米。

7.新技术应用开发区

用途:

图书馆自动化研究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室。

面积:

1500平方米。

8.业务办公区

用途:

馆藏发展部、文献编目部、读者工作部、参考咨询部、信息开发部、设备技术部、计算机部、研究辅导部、会议室、教育培训部、美工室、业务资料室。

面积:

1400平方米。

9.行政办公区

用途:

包括馆长室、馆长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人事科、保卫科、会议室、档案室、打字室、接待室、馆史室、值班收发室、馆员休息室、储藏室、茶水间。

面积:

800平方米。

10.辅助用房

用途:

材料仓库、清洁工具房、图书消毒用房、值班、职工宿舍、职工食堂,防灾系统中央控制室、变配电室、空调机房、消防泵房及水池。

面积:

2900平方米。

(三)建设场地情况

建设场地情况详见“深圳中心区规划设计要点——深圳中心图书馆”。

本场地用地性质为文化设施用地。

目前中心区的道路及市政管线设施已施工完毕。

场地内地势平坦,无需要拆迁的设施。

(四)中心图书馆的空间组成及面积分配

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藏书量(包括光盘、音像、多媒体等非书资料)、阅览座位及建筑面积(已包括各区的交通面积、结构面积)规划如下:

1.普通文献服务区

用途:

一般藏书的储存、阅览及其配套用房。

面积:

10000平方米,藏书量150万册,座位1200个。

2.专题文献服务区

用途:

包括微电子、新材料、通讯等专题文献的储存及服务用房。

面积:

7000平方米,藏书量120万册,座位1000个。

3.参考文献服务区

用途:

参考咨询处、参考藏书的储存、阅览及其配套用房。

面积:

3400平方米,藏书量80万册,座位300个。

4.文献储备区(密集书库)

用途:

过期报刊库、储备库及其配套用房。

面积:

2000平方米,藏书量40万册。

5.研究开发区

(五)中心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求

1.设计总则

中心图书馆设计必须符合深圳市中心区总体规划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应以高效、安全、舒适为基本原则,造型要美观。

中心图书馆设计对其未来的发展应有足够的估计,注重建筑节能及室内外生态环境的创造,建设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图书馆。

中心图书馆设计应提供以人的需求为前提的高效率且具可识别性的建筑空间。

2.总平面布局要点

A.中心图书馆是一个功能全面,活动内容较多的公共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总平面布置要求功能布局合理,精心组织交通,满足各种人流、车流及消防、安全、疏散的要求,合理安排自行车及机动车停放场地。

B.注重场地环境设计。

3.建筑设计要点

中心图书馆设计,首先应为读者提供一个知识的殿堂,体现高雅大方的建筑格调,激发读者求知的热情,同时,中心图书馆应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舒适惬意的公共场所,为读者在学习、研究之余提供一个面对面交往空间。

中心图书馆建筑应体现文化建筑特点,有时代特色和深圳特色。

在充分满足图书馆功能的前提下,结合中心区总体规划要求,突出其建筑风格的鲜明个性,配合良好的环境设计,形成高雅的建筑格调。

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如下:

A.功能分区

中心图书馆的功能体系可分为两大模块,即外部功能体系和内部功能体系。

外部功能体系主要是面向读者和社会的服务功能体系,包括文献服务区(含文献储备区)和读者活动区两大部分:

内部功能体系,主要包括业务办公区和行政办公区设备服务区同时保证两大功能体系的运作。

各区在空间规划中保持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

B.平面布局及流线设计

中心图书馆平面布局要紧凑,且与图书馆管理方式及服务手段相适应。

各入口及流线处理,能吸引读者便捷地进入中心图书馆,打破藏书、阅览的空间界限,建立一体化的藏、借、阅区,使藏书尽量接近读者,方便使用。

保证藏书、读者和工作人员流线顺畅、便捷,互不干扰。

C.高弹性的使用要求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心图书馆建筑空间应具有高度的灵活互换性,建筑设计要求能提供大而开放,可灵活分隔使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并有利于中心图书馆及时调整、增设新的服务功能、技术设备和馆藏载体。

建议以统一柱网、同一荷载、分层统~层高提供可灵活

分割的藏、借、阅一体空间。

D.舒适的环境设计

应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从方便读者出发,使馆藏易于接近读者,创造舒适的学习、研究、休息和工作环境。

E.各区设计原则

a.文献阅览区(含文献储备区)

(a)合理组织读者、馆员及图书流线。

使读者获得明确的方向感,辨别并迅速找到所需资料;同时,馆员亦能有效地运送及处理资料,避免馆员工作和读者阅览相互干扰。

(b)读者、馆员及资料出入口应分别设置。

(c)各阅览区内宜采用开架式阅览,各阅览区的图书流通集中在总服务台办理,各阅览区宜配备相应的办公区,参考服务咨询区,研究室、复印室、讨论室、饮水机、洗手间等,咨询服务台应能通视全区,并临近办公区及参考书库,服务咨询活动应避免影响其他读者利用资料。

(d)特殊文献资料应设特藏库收藏保管,善本书库、特区文献书库应单独设置,并根据资料特点,考虑其管理、展示、阅览、保存、防火及疏散等要求。

(e)文献储备区宜设置密集书库,以保存较少利用的资料。

库区宜设工作人员更衣室,清洁卫生间和专用厕所,但不得设于库内。

(f)阅览室的柱网尺寸应考虑开架阅览室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

(g)各阅览室宜设置读者浏览新书及其他非书资料区。

(h)提供足够的个人阅览间和集体研究室(含电子设备单元)。

(i)图书馆的缩微、视听、多媒体等非书籍资料宜自成单元,便于单独使用和管理。

所在位置要求安静,与其他阅览室互不干扰,并有利于安全疏散。

规模较大的视听室可与报告厅合用,独立设置。

b.读者活动区

(a)入口区

入口区包括入口门厅、存物(雨具、书包)室、展示陈列区、总服务台、出入管制口、公共目录检索区。

(a1)读者及工作人员入口处均须有平面图及空间分布图,标示系统要求简单明确易懂。

(a2)入口大厅应有足够尺度,能容纳读者咨询、休息及交往空间并与展示陈列区、总服务台、主要楼梯等相配合,使入口区活动有高度互动性,并成为图书馆的一个引人人胜的公共交往场所。

(a3)存物室应放在管制口之外,并紧邻管制口,面积约100平方米。

(a4)总服务台包括借书与预约、还书与续借、办证、馆际合作、咨询服务等多项服务。

总服务台可跨越出入管制口内侧和外侧,使部分读者在管制口外即能办理还书、续借、办证等事项,方便读者,并减少出入管制口人流量。

(b)展示陈列厅(400~500平方米)

空间设计考虑可弹性使用,与报告厅相连接,可兼作报告厅的休息厅。

(c)培训课室(6间教室,共300座位)

培训课室出入口应与全馆主要出入口分开设置,宜有安全监控措施。

(d)读者休息区(250平方米)

休息区宜环境安静,宜集中设置为读者服务的快餐厅、咖啡室及小卖部,公用电话,复印等服务设施,设置足够的休息座位。

(e)阅报室

宜邻近读者休息室,并设单独出入口。

读者可自由进出浏览报纸,亦便于图书馆闭馆期间可单独开放,考虑自然采光和通风。

(f)报告厅规模为300~400座。

c.业务办公区

(a)业务办公室组织应配合业务工作流程,保持各工作环节畅通。

(b)业务办公区与各层文献服务区及书库间,宜配备专用楼梯或电梯。

(c)业务办公区应充分预留电脑及通讯管线,适应图书馆未来业务的发展。

(d)计算机房按计算机房规范设计,机房设置和室内环境应与所选用机型及工艺相配合。

(e)美工用房要求光线充足,用水方便,便于版画绘制和搬运,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平方米,并宜另设材料存放间。

(f)业务技术设备用房由电子计算机、缩微、照像、静电复印、声像控制、装裱修整及消毒用房组成,其设计应参照中国《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的相关标准。

(六)结构设计要求

中心图书馆藏、借、阅空间楼地板的承载力计算应配合书架空间的弹性使用。

中心图书馆精密性要求很高,为达到控制建筑造价,降低建筑成本的目的,在方案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提供简捷的施工方法,协调精密设计与快捷施工的要求。

中心图书馆结构体系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七)安全系统设计要求

1.消防疏散要求

中心图书馆的消防设计应符合中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中国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按一类建筑,一级耐火等级考虑。

2.书刊资料防护要求

中心图书馆书刊资料防护要求包括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温度及湿度要求、防湿、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防阳光直射及紫外线照射、防虫、鼠害等,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87)采取相应措施。

3.防盗安全要求

中心图书馆应有周详的防盗安全设计。

馆内应设安全防盗装置,由总值班室监控。

各阅览区应各成系统,区内应避免无法通视的死角,门窗及出入口设计宜考虑防窃问题,尤其是善本书等珍贵书刊资料的安全应予以重视。

(八)噪声控制设计要求

总平面布局应精心处理,以创造宁静的阅览环境。

建筑设计应考虑哚声控制,阅览室内可闻室外噪声应在45dB以下。

阅览室内可考虑设置背景音乐系统。

电脑室须有完善的隔声设计。

(九)采光设计要求

中心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结合深圳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并注重光线品质及节约能源,阅览环境光线宜柔和均匀,避免自然光线直接照射损坏书刊,东西向开窗时,应采取相应遮阳措施。

善本书、舆图、缩微、视听阅览和资料室的窗户应有遮光设施。

(十)空调及通风设计要求

中心图书馆对室内环境要求较高。

阅览空间不仅要求有舒适的温湿度,而且空气品质要高,以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并有利于书籍的维护。

宜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并考虑可分区单独调节,以节约能源及降低维护费用。

同时,下列空间有特殊需求。

1.善本书及普通本线装书区、装裱室、电脑室及视听资料室等需全年每天24小时空调并有湿度调节及防尘装置。

2.密集书库在无空调时,应有抽风,防潮设施。

3.研究小间等使用频率较少场所,应有可单独使用的空调开关。

4.密集书库、阅览区应保持气流均匀。

采用机械通风时,阅览和工作空间的空气流速不得超过0.5m/s。

5.馆内各主要用房宜有自然通风。

6.图书馆室内温度应经常维持20~24℃±2℃,相对湿度应维持50%~60%±5%,善本室温度宜保持10~16℃,相对湿度维持50%以下。

(十一)电气设计要求

1.中心图书馆用电等级不低于2级。

2.电气设计应体现各藏阅工作空间灵活互换的可能性。

3.中心图书馆应设事故照明、值班警卫照明。

4.文献阅览区照明应分区控制,灯管排列应考虑未来可能会移动书架的方向或位置。

5.中心图书馆宜设事故紧急广播及开、闭馆音响讯号装置。

6.外借量较大的总服务台,可按需要设信号或屏幕显示装置和对讲设备。

7.中心图书馆宜装设电话系统和电视系统。

各读者活动场所或交通中心均应设有供读者使用的公用电话;与电子计算机联机使用的数据网络通讯系统应单独设置;电视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和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

(十二)图书馆网络及布线设计要求

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图书馆网络及布线设计应考虑预留充分的发展余地。

宜采用智能化网络及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使中心图书馆成为智能化建筑各种管道的预留,电源的供应,地板、墙壁的出线口及插座布置均需整体考虑,并可随时调整;同时,由于电子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未来对图书馆设备的经常性维护及更换将较为常见,因此,必须考虑提供未来设备室内维修的便利。

建筑设计宜为各功能区域提供专用的计算机操作空间,如服务区终端工作站、借阅管理站、业余工作区站、参考咨询站等。

其空间计划应从人体工程学出发,为使用者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工作站的位置应根据图书馆功能和读者使用行为来规划确定。

(十三)无障碍设计要求

中心图书馆设计从室外总体环境、交通流线到室内空间布局及设施配备,都应充分考虑老弱残疾读者的特别需求,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如提供完整的残疾人进馆专用通道、垂直交通系统,设置残疾人借阅空间及专用卫生设施等。

(十四)建筑设备设计要求

设备用房设置应确保安全及防止噪声干扰。

(十五)工艺设计要求

根据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要求,合理组织中心图书馆内部工作流程。

工艺设计应符合经济性、灵活性、高效便捷的原则,满足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率、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手段自动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

(十六)投资估算

中心图书馆的投资总额初步估算为30000万元人民币。

(十七)其他要求

方案设计内容及时间要求详见《深圳文化中心设计方案国际竞赛须知》。

建筑设计应遵循中国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及设计规范,当与中国及深圳市的规定不相矛盾时,可参考执行相关的先进标准,但需加以说明。

附:

、深圳市中心图书馆规划设计要点

(一)设计总则

为配合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发展战略,体现21世纪深圳的城市面貌和建设水平,深圳文化中心(包含深圳市音乐厅和深圳中心图书馆)工程建设必须是高水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和先进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依据

1.用地规划设计必须与“深圳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选用的实施方案相协调。

2.开发建设所涉及到的各项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和深圳市的规定,当与我国的规定不相矛盾时,可以参照国际相关的先进标准。

3.开发建设必须符合深圳市社会经济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可参照国际相关的先进标准。

(三)用地性质

用地性质为文化设施用地。

(四)地块面积

总用地面积为29612.1平方米(确切面积以地图为准),地块编号暂定为28-3。

(五)用地指标

1.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2。

2.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60m,建筑色彩要求明快高雅,相互协调统一。

3.总建筑面积不大干3.5万平方米。

4.停车位配套标准为:

0.7车位/100平方米。

5.在建筑物临街处设一座附建式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6.绿地占总用地面积不低于45%,园林绿化、环境景观必须高度重视并有初步的规划设计。

7.建筑退红线要求:

用地南侧建筑须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30m,用地北侧建筑须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6m,东侧建筑须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m。

8.出入道路(或车辆出入口),在该用地东侧及北侧的公共道路上设置。

(六)设计要求

1.项目要求设计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舒适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的市级中心图书馆,并充分考虑其远期发展与扩建的可能。

2.用地整体的城市设计,包括空间形态、边缘界面、风格特色等方面必须与中心区整体环境和城市设计概念相协调。

3.图书馆与位于其南侧的市民广场相邻,因此图书馆须重点考虑与其南侧建筑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外部空间的有机联系。

4.应重视夜景灯光效果的环境设计,使之能与中心其他街区相配合。

5.不设围墙,保证区内道路的畅通和绿地的共享。

6.合理的交通组织,包括各种出行方式的分析、出入口安排、停车空间、内部人车分流等方面。

7.规划设计观念要新,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与发展的和谐。

8.鼓励采用新的技术成果。

9.考虑未来技术和信息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规划,设计应有预见性的适应将来人们工作生活的变化。

(七)市政设施要求

该用地周围市政主次道路和各种市政管线均已建成。

用地所需的给水、雨水、污水、电源、通讯等市政管线可就近接自市政道路下相应管线。

(八)注意事项

1.建筑物基础、地下室、专业道路及各种管线除与市政道路及市政管线连接段外,其余必须在红线内布置,不得超红线建设。

2.消防、环保、绿化管理、卫生防疫均应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

3.按上述要求进行的规划设计方案须报送市规划国土局审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