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4051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痛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镇痛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镇痛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镇痛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镇痛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痛药教案.docx

《镇痛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痛药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痛药教案.docx

镇痛药教案

镇痛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吗啡、哌替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掌握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熟悉其他镇痛药的应用。

3.理解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4.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

【讲授重点】

1.吗啡的作用及原理,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中毒抢救及禁忌证。

2.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定、安那度、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

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成瘾性。

3.曲马朵、布桂嗪、二氢埃托啡、布托啡诺的特点及应用。

4.阿片受体拮抗药:

纳洛酮、纳屈酮的作用。

【讲授难点】

1.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吗啡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2.吗啡成瘾性原理及治疗。

3.人工合成镇痛药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成瘾性。

4.阿片受体拮抗药:

纳洛酮、纳屈酮的作用

教材】

药理学周宏灏主编

药理学金有豫主编

心血管药理学陈修、陈维洲曾贵云主编

【教案】

镇痛药

(analgesics)

镇痛药

定义:

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能消除或减轻疼痛的药物。

1.Inthecentralnervoussystemthereareμ,δandκopioidreceptors.Mostoftheactionsofnarcoticanalgesicsaremediatedbytheopioidμreceptor.Someactionsaremediatedthroughtheδandκreceptors.

2.Morphinehasactionsinmanysystems,suchasCNS,eye,respiratory,cardiovascular,gastrointestinalandgenitourinarysystem.Theseactionsaresometimesusedfortherapeuticpurposesandsometimesconsideredassideeffects.

3.Codeineisusedforsuppressingofcoughandpain.Itismuchlesspotentthanmorphine.

4.Heroinismorelipidsolublethanmorphine,and,therefore,crossestheblood-brainbarrierrapidly,whereitishydrolyzedintomorphineinthebrain;thusitisapredrug.

5.Fentanylis80timesmorepotentthanmorphinebuthasashortdurationofaction.Itisusedbyanesthesiologists.

6.Methadoneisahighlyeffectiveanalgesicafteroraladministrationandhasamuchlongerdurationofactionthanmorphine.

7.Opiateshavetherapeuticrolesinpainrelief,andtheyhaveantitussiveandantidiarrhealactivity.Opiatesareimportantaddictivedrugs.

疼痛分类

快痛(剧痛):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刺激消除后立即消失。

慢痛(钝痛):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长。

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较强。

选择性的消除或缓解痛觉,

减轻由疼痛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情绪。

不影响意识。

解热镇痛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镇痛作用较弱,同时兼有解热、抗炎作用。

来源及构效关系

根据来源及构效关系分类:

阿片——罂粟浆汁的干燥物

人工合成——哌替啶、美沙酮

阿片(opium):

罂粟Papaversomniferum

用于镇痛、止咳、止泻、抗焦虑和催眠。

1806年,首次提纯吗啡。

阿片生物碱分类:

菲类:

吗啡和可待因,是主要镇痛成分。

异喹啉类:

罂粟碱,无镇痛作用,有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的作用

吗啡的基本的化学结构

吗啡(morphine)A、B、C环构成基本骨架,-N-甲基哌啶环与环B稠合,

环A上的酚羟基被甲基取代,成为可待因;叔胺氮上的甲基被烯丙基取代

成为拮抗药-纳络酮

体内过程

口服给药,首关消除大,生物利用度低,皮下和肌肉注射吸收较好。

肝脏代谢:

主要代谢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的生物活性比吗啡强。

可通过胎盘屏障,血脑屏障通过率较低

经肾脏、乳汁及胆汁排出。

药理作用

1.中枢作用

镇痛、镇静、欣快

抑制呼吸

其他:

缩瞳、镇咳、呕吐等

2.外周作用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

免疫作用

作用机制

阿片受体

分布广泛,与情绪和精神活动有关的边缘系统和蓝斑核阿片受体密度最高。

与痛觉的整合和感受有关的丘脑内侧、脑室和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密度高。

镇痛作用与μ、δ、κ3种阿片受体有关.

阿片受体激动剂:

吗啡(morphine)

阿片样物质与受体结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减少(如P物质)————阻断神经冲动传递——————镇痛等效应。

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

皮下注射5-10mg显著减轻疼痛,作用持续6小时。

用于各种疼痛。

对慢性钝痛>急性锐痛。

作用强,选择性高。

作用在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

意识清楚。

有镇静和欣快症状

(2)镇静和欣快

—激动边缘系统和蓝斑核的阿片受体

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出现嗜睡、精神朦胧、理智障碍等。

安静时易诱导入睡,但易唤醒。

(3)抑制呼吸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治疗量:

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通气量减少。

急性中毒:

呼吸频率可降至3~4次/分。

可用中枢兴奋剂拮抗。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4)镇咳:

作用延脑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

(5)其他:

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缩瞳

针尖样瞳孔(中毒表现)

(6)兴奋脑干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7)抑制促性腺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的释放。

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

外周作用

(1)消化系统:

A.便秘

延缓肠内容物通过

胃窦张力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

小肠静息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

结肠张力增加——推进性蠕动减慢或消失

中枢抑制—便意迟钝

B.抑制胆汁、胰液和肠液的分泌。

C.兴奋胆道Oddi括约肌

胆道和胆囊内压增加——胆绞痛

(2)心血管系统

A.体位性低血压

扩张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

促进组胺释放

B.抑制呼吸:

CO2积蓄—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3)其他

A.排尿困难、尿潴留

输尿管张力和收缩幅度↑

抑制膀胱排空反射

膀胱外括约肌张力和膀胱容积↑

B.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兴奋性↑

C.降低分娩子宫张力—产程延长免疫系统。

免疫抑制

一次给药后早期出现短暂的IL-1、IL-2、TNF-α、TNF-β

和IL-10增加,随后出现持久下降,直到给药后48小时才恢复。

抑制NK细胞活性、抑制刀豆素A刺激T细胞增殖、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临床应用

1.镇痛

用于各种原因的疼痛,特别是对其他镇痛药无效的疼痛。

胆绞痛和肾绞痛:

加用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

心肌梗死性心前区剧痛—镇静和扩血管心源性哮喘辅助治疗

2.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需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

应用吗啡:

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

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3.止咳

止咳作用强大,但因成瘾性强,一般不用。

4.止泻

使推进性胃肠蠕动减慢

用于严重单纯性腹泻,对急、慢性腹泻均有效。

不良反应

治疗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

体位性低血压和免疫抑制等。

连续多次给药机体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耐受性:

药物反复使用后,机体对药物反应强度递减。

表现为使用剂量逐渐增大和用药间隔时间缩短。

可能原因:

1.受体下调2.受体磷酸化

3.受体下陷4.G蛋白脱偶联

5.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上调

6.孤啡肽生成增加————对抗阿片类药物作用。

成瘾性:

表现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甚至意识丧失,

病人精神出现变态,有明显强迫性觅药行为等。

戒断症状:

停药后出现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震颤、

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造成很大痛苦。

成瘾的治疗:

替代疗法

美沙酮或二氢埃托啡单独或联合治疗,6–7天可基本脱瘾。

联合应用,治疗期间情绪稳定,不出现戒断症状,且不易出现美沙酮或二氢埃托啡的依赖性。

急性中毒

原因:

用量过大。

表现:

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紫绀、少尿、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

人工呼吸,给氧。

呼吸抑制—用纳洛酮治疗

禁忌证:

禁用于分娩止痛和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高压患者。

可待因(甲基吗啡)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70%。

脂溶性高。

肝脏代谢,10%脱甲基成吗啡,镇痛为吗啡的1/12,镇咳为吗啡的1/4。

无明显镇静作用。

可待因:

用于中枢性镇咳和中度疼痛镇痛。

哌替啶(pethidine),度冷丁(dolantin)

体内过程

口服生物利用度40-60%,一般注射给药。

血浆蛋白结合率40%,半衰期3小时。

经肝代谢为哌替啶酸和去甲哌替啶。

后者有明显中枢兴奋作用。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1/7—1/10。

成瘾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

(2)消除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反应。

(3)抑制呼吸:

较弱。

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

(4)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恶心呕吐

(5)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眩晕

2.平滑肌

(1)提高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

因作用时间短—不引起便秘

(2)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弱于吗啡

(3)大剂量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3.心血管系统

(1)体位性低血压

扩张血管,外周阻力↓,抑制压力感受器反射

促进组胺释放

(2)抑制呼吸——CO2积蓄——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临床应用

1.镇痛

对各种疼痛有效。

绞痛患者需合用解痉药(阿托品)

镇痛作用、成瘾性弱于吗啡

能通过胎盘。

产妇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使用。

2.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镇静,消除术前紧张,减少麻醉药用量。

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冬眠合剂

3.心源性哮喘

镇静和欣快,减轻病人的烦躁和恐惧

抑制中枢对CO2敏感性————呼吸由浅快变深慢

扩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眩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

大剂量可明显抑制呼吸。

偶可致震颤、肌肉痉挛、反射亢进甚至惊厥。

久用可成瘾

禁忌证

禁用于分娩止痛和哺乳妇女止痛,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颅脑外伤和颅高压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曾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病人,用哌替啶可致严重呼吸抑制、中枢兴奋、谵妄、高热和惊厥。

氯丙嗪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增强本药的呼吸抑制作用。

美沙酮(methadone)

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

口服生物利用度92%,血浆蛋白结合率90%,半衰期15-40小时。

反复使用有一定蓄积性。

镇痛、镇咳、呼吸抑制、胃肠和胆道压力影响与吗啡相似。

欣快症状弱于吗啡,成瘾性产生较慢,程度较轻。

临床用于各种剧痛,及吗啡和海洛因的脱毒治疗。

喷他佐辛(pentazocine,镇痛新)

为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阻断剂。

用于各种慢性剧痛,为非限制性镇痛药。

体内过程:

口服给药吸收良好。

口服首过消除显著,半衰期4-5小时。

肌注0.25-1小时达峰值。

肝代肾排,代谢速率个体差异较大

————镇痛效果个体差异明显。

药理作用:

喷他佐辛镇痛的效价强度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的效价强度为吗啡的1/2,且抑制程度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大剂量60-90mg,可产生烦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大剂量纳洛酮可对抗。

心血管系统作用不同于吗啡。

大剂量或静脉给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升高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末压,使心脏做功量增加。

提高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拮抗μ受体——成瘾性小。

不良反应

镇静、眩晕、恶心、出汗。

大剂量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还可引起焦虑、幻觉等。

纳洛酮可对抗其呼吸抑制的毒性。

芬太尼(fentanyl)

激动μ受体,镇痛作用是吗啡的80倍,15分钟起效,维持2小时。

可产生欣快、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大剂量产生肌肉僵直(纳洛酮对抗)。

用于各种疼痛。

与氟哌利多合用,有安定镇痛作用。

用于帮助完成一些小手术或医疗检查,如烧伤换药、内窥镜检查等。

静脉注射过速易呼吸抑制。

禁用于支气管哮喘、颅脑肿瘤或颅脑外伤引起昏迷的患者及二岁以下小儿。

二氢埃托啡(dihydroetorphine)

我国生产的强镇痛药。

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用量小,镇痛作用短暂(2小时左右)。

小剂量间断用药不易产生耐药性。

用于哌替啶、吗啡镇痛无效时。

曲马朵(tramadol)

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作用强度和喷他佐辛相似。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90%,半衰期6小时。

用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及外科手术。

不良反应:

多汗、头晕、恶心、呕吐、口干等。

可成瘾。

布桂嗪(bucinnazine,强痛定fortanodyn,AP-273)

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3。

多用于偏头疼、三叉神经痛、炎症性及外伤性疼痛、关节痛、痛经及癌症引起的疼痛。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头晕、困倦等神经系统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可成瘾。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naloxone)

叔氮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酮基。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于2%,一般注射给药。

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

对各型阿片受体有拮抗作用。

吗啡中毒:

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消除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

吗啡成瘾者:

与吗啡竞争阿片受体,迅速诱发戒断症状。

对各种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系统激活所产生的休克、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等症状有明显逆转作用。

临床应用

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的解救,消除呼吸抑制和其他中枢抑制症状。

用于对吸毒成瘾者的诊断。

试用于各种休克、乙醇中毒等。

纳曲酮(naltrexone)

对δ、κ、μ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

作用于纳洛酮相同,半衰期约4小时,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纳美芬—阿片受体阻断药

烯丙吗啡—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思考题】

1.吗啡成瘾性原理及治疗

2.人工合成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是什么?

3.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有什么临床意义?

4.吗啡或哌替啶治疗心源性哮喘的原理?

5.吗啡镇痛的原理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

6.吗啡、强心苷、利尿药、氯化钾合用治疗心源性哮喘各起什么作用?

【参考文献】

1.药理学金有豫主编

2.心血管药理学陈修、陈维洲曾贵云主编

3.AndersenG,ChristrupL,SjogrenP.2003.Relationshipsamongmorphinemetabolism,painandsideeffectsduringlong-termtreatment;anupdate.JPainSymptomManage,25:

74-91

4.PrzewlockiR,PrzewlockaB.2001.Opiodsinchromicpain.EurJPharmacol,429:

7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