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3695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工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工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工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华工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华工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工文档.docx

《华工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工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工文档.docx

华工文档

华南理工大学

百科名片

华南理工大学校徽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的全国,是“”和“”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

华南理工大学是我国著名的之一。

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内。

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学校主页:

中文名:

华南理工大学

外文名: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简称:

华工大

校训: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创办时间:

1952年

类别:

学校类型:

主管部门:

学校属性:

现任校长:

知名校友:

、、、

所属地区:

中国

主要院系: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12个

硕士点:

204个

博士点:

110个

院士:

27人

博士后流动站:

24个

展开

展开

学校地位

华南理工大学[1]作为中国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和“”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亦是“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成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基地)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批准的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知名高校之一。

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2]。

是我国著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3]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

[4]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提出的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年度中国一流大学。

[5]

排名情况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提出的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

“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

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

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

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

按照此标准,2013年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

[6]

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二、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

[7]

三、中国校友会网公布最新的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华南理工大学名列第六。

校友是大学最杰出的产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财富;“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著名大学的常态,是对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已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和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

[8]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四、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

2013年度共有36所研究型大学。

[9]

2013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按科研得分排名)

2013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

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陆续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前华南工学院),由当时的(国立)、(私立)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省立)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国立)、(公立)武汉交通学院、(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及华南农学院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

这些院系汇集了华南地区理工科教育的精英,同时,这些院校也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础和推动民主科学思想的策源地。

华南工学院虽然组建于1952年,但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

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勷勤工学院(1933年)、勷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的系、电机工程系、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以及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农产加工组;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及土木专修科、建筑专修科;岭南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广东工业专科

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修科、专修科、化学工程专修科;湖南大学化工系;化工系;化工系;武汉交通学院桥梁专修科;武昌中华大学化学系(部分)等9所院校的工学院和有关系科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校址于中山大学原址(石牌)。

院系调整后,实行专业设置,全校共设15个专业、14个专修科,分为6个系:

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以轻工为主,又以化工见长。

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调入组建(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热力发电厂装置专业、电机工程系的发电厂配电网及专业、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业、电机系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前身)

1953年,华南工学院铁道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组建合并成立)

1954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前身)

1954年,华南工学院水利系(科)调至武汉组建(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5年,华南工学院的师资、设备调往武汉组建(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

1956年,由当时的、、三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在四川成都组建了(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1952年至1956年,、武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京工学院、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西南农学院、四川化工学院及成都工学院等7院校有关专业又陆续并入。

前后计有机械、电机、土木、建筑、水利、化工共6个工程系15个专业。

至今,在学校的办学史上,先后有中南、西南及华东3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南、湖北)、两江(江西、江苏)及四川7省,一共18所院校相关专业与系组建或合并到该校。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教授、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

1958年8月,华南工学院被拆分成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3]

1962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0年10月,华南工学院再次被拆分,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1977年10月,广东工学院恢复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2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均位列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俗称的88所)

1978年7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

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3]

1995年,广东电力专科学校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3]

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2005年,、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继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

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3]

2010年,教育部、广东省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

目标定位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0]

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风光(11张)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广州全境拥有两大校区。

五山校区坐落在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址之上,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老国立中山大学的建筑大气恢弘,与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立足于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校之初就以建立花园式大学为目标,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两个校区联系紧密,协同发展,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3]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

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3]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

[3]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1个博士点,200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3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8个本科专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在国内不断取得辉煌的同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

2012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列世界500强名校之列,其中工科排名更是进入前150名,化学学科的排名进入前200名。

同时,我校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5个学科跻身ESI前全球前1%排名。

2009年以来,本科生共有35人次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科研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

现有固定资产93.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5.63亿元。

校舍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

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

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

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333万册,数字资源量33561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

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

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85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

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1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前六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3]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4639人,其中专任教师257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4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

研究生导师1843人(其中:

博士生导师654人)。

2012年有各类学生9189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567人,本科生24906人,继续教育在校生46748人,留学生1672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

2011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46%,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42%。

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26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3]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3]

校容校貌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坐落在原的石牌校址之上,校内丘壑起伏,东湖,西湖,北湖,南湖环抱,一座座独具岭南风格民国时期的建筑矗立其间,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其中,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坊,原国立中山大学校训石,五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楼),七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楼),八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室),九号楼(同八号楼),十二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楼)相继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内,以建筑红楼,工商管理学院楼,公共管理学院楼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群与新建的逸夫人文馆,励吾科技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其气魄令人感叹。

[11]

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经过全校师生的投票,

华工十景之一:

灵石育英(致远石)

选出了“华工十景(五山校区)”:

北湖晚照(北湖)、凤山雅筑(12号楼)、西湖岛影(金银岛)、古石生辉(石)、灵石育英(致远石)、伟人英姿(中山像)、黉门晨光(南门)和平湖钟声(人文馆)。

“致远石”置于逸夫科学馆旁边的草坪上,该石是1996年春华工建筑设计院建造新楼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由于刻上篆体“致远”两字,赋予石头“育人”的生命力。

“致远”二字出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可谓含义深广。

激励着华工人勇往直前,拚搏无止境。

石前湖水漫漫,碧波荡漾;石后绿树环绕,百花争艳。

四时风光,尽入石眼。

12号楼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半山西路西侧,是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故址(今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科研之所),原为纪念海外国民党人士及侨胞捐资而建,

华工十景之一:

凤山雅筑(12号楼)

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教授设计。

工程始建于1934年10月,竣工于1935年11月,总投资造价为39.8万元国币,总建筑面积为3972平方米。

这是一栋传统的中国古宫殿式的三层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双层重叠,凝成飞檐屋顶,显得俏丽而飘逸,屋檐下绘制精美的洗石米彩画和屋脊上栩栩如生的脊饰,充分展现了古式建筑的神奇魅力;正面红砖墙上间隔镶嵌着十根厚实的圆柱,直达二层,稳重而坚实。

正门口上方“法学院”三个遒劲的大字,以及大门西侧下方上镌刻的“海外同志、海外侨胞,捐资纪念”,均出于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之手。

整个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

[12]

华工北校区正门中山路北端校园中轴线上的,

华工十景之一:

伟人风姿(中山像)

耸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

这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孙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曾获1987年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

塑像高5.3米,重约8.7吨,原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1999年9月迁至华南理工大学。

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西湖中,伴随着学校几十年的沧桑历史,金银岛也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的巨变。

国立中山大学在广州石牌办学时期,金银岛这一名称已有之,但当时的小岛只是浅浅水塘中一个杂草丛生、灌木葱茏的孤岛。

1948年5月11日到6月14日,中大学子为加强游泳锻炼,用锄头和箕畚,凭着冲天的干劲,将西洞庭湖(即西湖)掘深、拓宽,历时1个月,建成了洞庭湖泳场。

同学们将掘出的淤泥堆积在金银岛四周,扩张了岛的规模。

岛上绿树成荫,小鸟鸣唱,石桌石椅相间其中,四周碧水荡漾,曲桥卧波,风景宜人,是同学们晨读、休憩的好去处。

[13]

师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就拥有一批资历深、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如建筑、造船、飞机设计专家,电子专家冯秉铨,建筑工程测量专家(以上均为一级教授),化学家,硫酸专家,造纸专家,制图学专家,建筑学家,陶瓷专家,机械学专家、,食品工学专家余蔚英,电子专家,力学专家周履(以上均为二级教授),还有古建筑史专家,名画家,建筑设计专家、,土木结构专家、宋,化学家、誉文德,数学家和力学专家等。

截至2012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有教职工4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298人,3人、4人,双聘院士27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长江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

研究生导师1458人(其中:

博士生导师49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