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127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位变化分析 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docx

电位变化分析神经调节相关高考题

 

神经调节---电位变化分析(历年高考题)

1.[10qg]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

中的

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评析】;对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这道题出的难度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需要阳离子内流才能实现的,因此如果溶液S中阳离子的量少,就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2.[10zj]5.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①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②中指针偏向乙,说明乙为受刺激的部位,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③中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④指针偏向甲,说明甲为受刺激部位,处于去极化过程,乙未极化状态,⑤指针不偏转,说明甲乙都处于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

3[09ah]30.(18分)1.(10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请回答:

(1)图中a线段表示_____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此时

_____(内,外)流。

答案:

(1)静息电位零内

解析:

本题是考查必修3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有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外钠内钾)。

当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少量钠通道激活开放,钠离子顺着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逐渐减小,发生局部电位。

当膜内电位变化到达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激发动作电位。

随着钠离子的进入,外正内负逐渐变成外负内正。

从变成正电位开始,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钠离子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激活开放,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到细胞外,膜内少了钾离子,变得不那么负了,膜电位逐渐减小,恢复到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的水平。

5.[09js]29.(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答案(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6.[09nx]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内在外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故,C错误.

7.[09nx]30.(9分)

右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

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

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进入___,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结合,

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

答案:

⑴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

⑵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

(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8.[09gd]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

C.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的方式显示了钠离子的内流引发了动作电位的原理。

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选项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

所以D正确,C错误。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钠离子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9.[09sh]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C)

 

10.[07gd]2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AC

【解析】AC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形成的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

11.[04sh]13.右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

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

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

正确的表述是(B)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引用】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  

2011-01-0812:

34:

50|  分类:

高中生物教学|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由天堂《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

和大家分享这篇日志,我的看法是:

原文地址:

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    原文作者:

自由天堂

 引用冰河的关于“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没有变化”的辨析 

        1 题目 

       2009年江苏卷 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 质疑: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有变化吗 

3 讨论 

  冰河的观点: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没有变化  

证据:

 

(2009·山东卷·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从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看出:

在刺激前,在a和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原因分析:

根据Hodgkin与Katz的离子学说和教材对K+和Na+分布状况的叙述:

K+(Na+)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中具有决定作用,两者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细胞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 ,对Na+通透性很小,对A-(A-表示带负电的蛋白质基团,仅存在于膜内)几乎没有通透性。

此时,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每流出一个K+,细胞外便增加一个正电荷,相应的细胞内便产生一个负电荷,随着K+的外流,正负电荷之间产生的电场力会阻止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K+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即为静息电位,也称为K+的平衡电位,由此可见,静息电位实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和Na+在细胞外的浓度无关。

静息电位主要受细胞内外K+浓度的影响:

如细胞外K+浓度增高,K+浓度差减小,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小(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

如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将引起静息电位增大(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

 题目

09上海生物试题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解析:

本题干曲线图表示的意义仅是兴奋在A电极处的变化过程,即A电极处的静息状态\兴奋状态和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中AB两电极之间电位差变化.而选择项C却是兴奋由A至B传导过程中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化。

选择项C的结果其实就是两次选择的参考电势不一样造成的。

当“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时候,当A兴奋又恢复为常态过程中,B电极为参考电极,出现选择项C的左边那段;当B兴奋又恢复为常态过程中,A电极为参考电极,出现选择项C的右边那段。

根据题干和课本离子流动方向的的信息,当膜内为正电位时候,相应的膜外位置会出现负电位。

因此,在神经冲动从左往右传导过程中,A和B都先后都会出现负电位,A和B之间两次产生电位差且方向相反。

在A兴奋又恢复为常态且B还没有兴奋的时间,A和B是等电势,所以选择项C的两个波峰之间有一段零电势差的时期。

 

简析神经—肌肉突触的高考命题动向

湖北宜昌市一中 蔡利鹏

1 结构基础

 

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是通过神经肌肉接点装置(即神经—肌肉突触)得以实现的。

神经肌肉接点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特化的神经细胞轴突膜和肌细胞膜分别是神经—肌肉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如图1)。

在突触前膜所在的突触小体中有大量的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肌肉传递的递质──乙酰胆碱(ACh)。

 

 

2 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突触上兴奋传递的过程与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