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073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docx

安徽省合肥市秋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卷

期中检测卷

(100分 45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大运动定律。

他是 牛顿 。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17丁酉(鸡)年纪念币的直径。

测得纪念币的直径是 4.00 cm。

 

3.两台音响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 音色 (填乐音三要素)不同。

 

4.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诗词热。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多诗句语言简单,但意趣盎然,同时也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

如诗句“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中的“水中嘴对嘴”是光的 反射 (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

 

5.2018年1月31日,时隔152年“超级蓝月+月全食”再现,“蓝月”是指一个月中的第二次满月,物理学中对月全食形成原因的解释是 光的直线传播 。

 

6.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虚 (选填“虚”或“实”)像,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7.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传播过程中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振动 产生的。

 

8.如图是小红在秀江河边看鱼,小红所看见的鱼在 B (选填“A”或“B”)点处。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 深 (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来自物体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

要使B点的像靠近视网膜,A点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戴一个合适的 凸 透镜做成的眼镜也能使A点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10.“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顾客,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 大于二倍焦距 的范围。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B

B

D

B

B

D

D

11.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B.一个人的身高

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12.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

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小B.振幅变大

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13.刚竣工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音色太差D.频率太高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减小5°

15.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16.如图所示是小刚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刚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

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1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三、作图与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12分,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15分,共49分)

18.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

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如图所示

19.如图,MN为凸透镜L的主光轴,A'B'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请通过作图标出凸透镜L和焦点F的位置。

答案:

如图所示

20.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

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

L/(×10-2m)

横截面积

S/(×10-5m2)

频率

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 无关(3分) (选填“有关”或“无关”)的;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成 反比例(3分) 的关系;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

L/(×10-2m)

频率f/Hz

铝棒长度倒数/m-1

1

50

5000

2

2

71

3500

1.4

3

78

3146

1.28

4

91

2700

1.1

5

105

2375

0.95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某些同学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水花四溅(3分) 的现象,某些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 振幅减小,响度减小(3分) 。

 

21.小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特点,他让一束光分别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如图甲)和玻璃(如图乙)中,将入射角与折射角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21°

35°

40°

表二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入射角

30°

45°

60°

折射角

17°

24°

30°

(1)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2分)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增大(2分)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等于(2分) 入射角; 

(2)小阳如果用该装置继续探究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接下来他应该让光从 水(或玻璃)射向空气(3分) 。

 

22.小明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B(3分) ; 

A.22cmB.14cmC.6cmD.无法确定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右(3分) (选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

(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凸(3分) (选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如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 A(3分) (填序号),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放大镜(3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