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545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docx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

观察教学设计(共4篇)

第1篇:

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仪征市张集小学王天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人体的观察器官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会描述观察所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准备:

显微镜、放大镜、听诊器、四种茶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感官观察事物

1、你对观察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2、人们一般通过哪些哪些器官认识周围的事物?

3、如果缺少了这些观察器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观察一种盛在黑袋子里的水果,说说自己怎样观察它?

体会到除眼镜外,手、鼻子在观察中也有作用。

5、做游戏:

寻找叫自己名字的人。

在不同位置,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判断是谁?

二、用工具观察事物

1、观察血液标本,说说自己用眼睛看到了什么?

2、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标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发现。

3、对比体会工具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

4、用放大镜观察课桌桌上的纹路。

5、用听诊器观察同座的呼吸和心跳。

三、探究运用,观察一束树叶

1、各小组说说自己准备观察哪些部位?

重点抓住树叶的颜色、味道、树叶正反面的光滑程度、形状展开观察

2、提供每小组一个放大镜,重点观察树叶的纹路、树枝内外的对比等细微之处。

3、全班交流汇报。

四、观察四种茶叶

1、老师将给大家提供四种茶叶,结合我们本节课的主题---观察,各小组制定自己的观察计划

2、交流观察计划,互相补充。

3、点拨:

先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味道、手感、口味特征。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用开水泡开后,再次观察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1、总结观察的方法

2、布置作业:

观察一粒大米。

第二课时

提示:

本课时设计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努力,落实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

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学生讨论:

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

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

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请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进一步观察大米:

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三)课外作业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信息,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参考资料:

弗莱明观察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

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

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

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教学反思:

PowerbyYOZOSOFT

第2篇:

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3、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难点:

描述闻、品茶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观察

1、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鲁班发明锯子是从观察茅草会割破皮肤的现象中得到启发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仔细观察,发现了摆的频率。

可见,观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们会观察吗?

2、感知触觉的作用

有一个袋子,不准打开袋子,不准弄破袋子,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知道袋子里面有什么吗?

3、认识味觉的作用

出示一杯液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液体吗?

你有什么方法吗?

4、测试听力,体会听觉的作用

请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黑板,猜一猜背后是谁在那个位置发出了什么声音。

5、小结:

科学实验表明,只有学会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观察,才能达到对事物的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

所以,我们不仅要用眼去观察,而且还要用耳朵去听、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调动一切感官参与到全部观察过程中去,得到对感知对象的一个整体认识。

6、请学生们想象:

如果我们的感官缺失了或者被剥夺了,会怎么样呢?

以说明必须保护好我们的感官。

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提问:

先用肉眼看,再用工具仔细观察这些实验材料,说一说用肉眼看和借助工具观察之间有什么不同。

2、小组汇报,师生小结:

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

伟大的生物学家(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说:

“观察,观察,再观察。

”就是这个道理。

三、拓展与应用

1、交流茶的知识。

谈话:

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

把你知道的有关茶的知识告诉同学们。

2、全面观察茶叶。

(1)出示四种茶叶。

你能一一辨认是什么茶叶吗?

(2)怎样去辨认?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各小组讨论。

四、阅读资料

1、教师:

把教材打开到第57页,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在人类历史上,尤其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所具有的非凡的观察力的资料。

2、学生阅读。

3、师生小结:

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观察的精确度,而且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发明创造。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已经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观察,怎样才能全面地观察?

六、闯关

1、填空

(1)平常我们主要用()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而()、()、()、()也是人体的观察器官。

(2)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来进行观察。

2、简答:

我们常用到的观察工具有哪些?

板书设计

观察

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第3篇:

观察教学设计

《观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观察》【教学目标】

1、在讨论中,学生了解人体有哪些观察器官。

2、引导学生能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4、意识到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课件一套

2、教师演示实验材料:

A、一只布袋,内装:

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一个苹果,一根香蕉。

B、四杯液体:

酱油、白醋、纯净水、糖水(分别贴上标签

1、

2、

3、4);

C茶叶:

红茶、绿茶、乌龙茶D一只放大镜E开水壶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A茶叶:

红茶、绿茶、乌龙茶、塑料杯B一只放大镜【导入】

今天,老师将班级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在今天的课堂中看哪一个小组表现得最好,得到的红旗最多,这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得到今天的神秘奖品。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双手,按照老师的要求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教学过程】

一、感官游戏:

猜猜袋子里面有什么。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事物,老师准备了一个袋子,袋子里有6种东西,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个袋子里有什么。

[出示:

一个装有橙子、乒乓球、一张纸币、摇铃的布袋一个苹果,一根香蕉。

]这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物品。

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师趁学生不注意从布袋里迅速拿出来一张20元纸币)你看到了什么?

看清是多大面值的吗?

那我们再看一次?

(师将纸币放入布袋后再次迅速拿出来。

这次看清楚了吗?

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两次看的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板书:

眼----看)

用眼睛看就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2、老师的这个袋子里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如果不让你们用眼睛看,你能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方法。

)启发引导:

①听一听—声音②闻一闻—气味

③摸一摸—形状、想一想像什么、有什么特点?

3、让另外一个学生蒙着眼睛站着,师在布袋中拿着摇铃摇出声音,使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摇玲。

(板书:

耳——听)

4、再让一名学生用手摸一摸乒乓球,让学生说出该物品是乒乓球。

5、让一个学生蒙着眼睛,闻橙子的味道,让学生说出该物体是橙子;

(板书:

鼻——闻)

板书:

耳—听

手—摸鼻—闻

6、除了以上这些观察方法我们还有哪些观察方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嘴来尝味道的方法,同时指出平常在进行观察时最好不要轻易用嘴尝,因为很多未知的物品不知道它是否有毒。

板书:

嘴—尝

7、给表现好的小组颁红旗

二、辨别酱油、白醋、水、糖水

同学们真是经验丰富,你能用这些方法分辨出下列液体哪杯是酱油、哪杯是白醋、哪杯是水、哪杯是糖水?

(课件)仔细观察一下,你们打算怎样辨别它们是什么呢?

启发引导:

1、用眼看——颜色,从颜色上区分

2、用鼻子闻——闻气味,你准备怎么闻?

(教师介绍正确的闻法是用手由外向内扇,把气味飘过来让鼻子闻到。

)请一位学生示范一下闻的方法。

3、用舌头尝——怎么尝?

什么都可以尝吗?

(老师在这儿提醒大家:

今天老师给你尝的液体是无毒没有危险的,可以大胆地去尝,但是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否安全,不能随便地去尝。

4、这位同学表现很好,给他所在的组一面红旗

三、学生分组观察茶叶

(一)谈话:

中国具有悠久的制茶、品茶文化史,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种茶叶,出示幻灯片图片,并介绍茶叶的知识。

(二)接下来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三种茶,请同学们对这三种茶进行观察并能分辨出茶的种类,交代观察的注意事项,及泡茶后尝茶的注意事项。

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哪个小组就得一面红旗。

1、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未泡前的特征,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写记录,告知学生借助观察工具也是观察的一种方式

2、观察红茶、绿茶、乌龙茶泡开之后的特征,教学生学会品茶,观察茶的颜色并写记录

3、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刚才小组实验的时候有一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很好,安静不吵闹,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给这些小组加一面红旗,有一些小组的同学没有好好配合,没有完成任务,应该要去一面红旗。

(视情况而定)

6、我们来统计一下今天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组是今天的“明星”小组,将得到今天老师奖励的奖品。

7、问:

刚才我们借助放大镜对茶叶进行了观察,并有了结果,那么科学上还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进行观察呢?

生:

显微镜等

幻灯片出示显微镜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请生回答:

学会了可以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观察物体,同时还学会了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2、师小结:

科学的观察不但可以提高观察的精确度,使我们对事物的观察能更细致更深入,其实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鲁班通过茅草割破皮肤的现象发明了锯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仔细观察,发现了摆的频率等;牛顿通过落地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等故事。

3、幻灯片放映科学家的话,请生齐读

①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史迈尔]②老师希望同学们充分运用我们的感官,到大自然中“观察,观察,再观察。

”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五、请各个小组的组长留下来,将汇报单交上来,并帮忙处理实验废物

【板书设计】

观察

观察方法:

眼—看

耳—听手—摸

鼻—闻嘴—尝

观察可以解决问题观察可以发现问题学会用感官观察

第4篇: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下面我对观察蜗牛这一课例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两大方面进行汇报,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

1.*首先本课要落实的课标点是9.1-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但是,通过研讨,我们一致认为本课还应该落实另一个课标点,即7.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具体到本课就是让学生知道蜗牛大体的形态特征。

2.*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我们对教材的分析分为四部分:

活动准备环节是初步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为课上研究做准备;活动过程包括了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和通过动手探究,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环境;拓展活动是通过饲养蜗牛,认真细致的观察获得更多有关蜗牛的知识。

3.此外,我们通过联系教学实际发现要观察蜗牛,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就是蜗牛的形态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直观感受,而直奔“嗅觉、味觉、视觉”的研究重点而去,这有顾QQ左右而言他之嫌。

*所以,我们认为课堂上应该顺应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蜗牛是怎样感知环境的。

这样认识生物的功能,是在了解其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

(3)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2、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事实;

(2)会用简单的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形态、食性等情况;3、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蜗牛感知环境的探究产生兴趣;

(2)能耐心有序观察,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科学、技术与环境目标

(1)懂得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5.*教学重点:

首先是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其次要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6.教学难点:

对蜗牛感官展开实验探究,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描述探究中的发现。

为此我们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包含材料方面,还让学生通过表格进行详细的记录。

*课前准备:

蜗牛、树枝、菜叶、牛奶、蜂蜜、醋、滴管、酒精、放大镜、玻璃板等。

它长得什么样?

(外部结构、形态特征)

温馨提示:

如何饲养(保管)蜗牛?

1、选择一个合适的透明容器,在瓶子上开一些气孔。

2、放入泥土保证容器的湿度,放入一些菜叶。

3、温度控制在16到30摄氏度,避免太阳直射。

那么,如何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下面就教学设计环节,我汇报一下我们组的研讨成果。

1.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并在唱前对学生提出要求:

仔细听,然后说一说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分析能力)生:

黄鹂鸟,蜗牛。

师:

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什么呢?

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蜗牛。

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启新课。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包括三个:

……,这些活动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在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中

首先提问:

你们都是在哪里捕捉到蜗牛的?

2.生:

公园的草丛里,在爷爷的菜园,花园、墙角......紧接着追问: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4.生:

比较昏暗,并且有些湿......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并随手(板书:

阴暗、潮湿)这两个关键词

在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这个活动中

我首先会提问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你眼中的蜗牛是什么样子?

(学生汇报交流)

生:

有个大大的壳,软软的身体,有触角。

(通过交流学生对蜗牛主要器官有了初步印象。

)对于学生没回答出来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将蜗牛放到透明玻璃板上,借助放大镜多角度观察

这时学生会进一步发现蜗牛长触角的顶端有两粒小圆珠是它的眼睛;有嘴巴等。

*教师出示蜗牛结构图并进行总结。

研究完这两个问题,为激发学生对蜗牛的研究兴趣我会提问同学们还想知道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学生会提出:

吃什么?

不喜欢什么?

……等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疑问中我们会选取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三:

观察蜗牛的反应

*在观察蜗牛对食物的反应这个活动中

我会提出通过对蜗牛几天的饲养,你们发现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

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菜叶、果皮、树枝等,并询问这些食物蜗牛喜欢吃吗?

它们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怎样?

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又会怎样呢?

讨论后让学生进行汇报。

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首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并将其相隔一定的距离摆放在盘子中(并适当提醒学生不要放置距离过远),然后把蜗牛放入盘中,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及时做好记录。

待学生观察完成后,师生交流实验发现。

学生会发现蜗牛先用小触角伸向每一种食物,当伸向菜叶等食物时蜗牛紧接着爬向菜叶,并保持长时间相对静止状态,随后菜叶上出现明显的孔洞。

最后老师总结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

*在观察蜗牛对刺激性气味的反应的活动中,首先提问: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蜗牛喜欢吃的食物,那对于白醋、蜂蜜、牛奶等液体又有什么反应呢?

然后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蜗牛对刺激性气味的反应)

①将蜗牛放在桌子上,在其行进方向的前方滴两滴醋,观察蜗牛的反应。

此时蜗牛的触角收缩,若触角接触醋会吐出泡沫。

②将蜗牛放在桌子上,在其行进方向的前方滴两滴牛奶,观察蜗牛的反应。

此时蜗牛不逃避,如果接触到牛奶,它就开始吸食牛奶。

3.换成蜂蜜实验,蜗牛会身体缩到壳内,吐泡沫。

在实验过程中完成了蜗牛的反应实验观察记录单。

食物醋、蜂蜜牛奶

反应收缩触角,吐泡沫会靠近,会喝

最后老师总结:

蜗牛是通过触角感知气味,通过嗅觉来感知环境的。

*下面进行蜗牛对光线强弱程度的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它们对光线是不是特别敏感呢?

蜗牛喜欢强光吗?

学生猜测蜗牛不喜欢强光。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是的,做实验来验证。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具体为:

纸盒一半用盖子盖着,模拟阴暗的环境;另一半没有盖子,模拟明亮的环境;盒子底部铺上湿布,创造潮湿的环境。

将3只蜗牛放入明亮的半边盒子底部。

实验发现:

蜗牛爬向盒子内部光线暗的地方

最后得出结论:

蜗牛更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在这几个实验中都要注意:

提醒学生耐心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将蜗牛从瓶子中倒出或拿出,不要用力或突然触碰它的身体。

)(三)科学与生活:

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通过蜗牛的食物,你认为蜗牛与人类的关系怎样的呢?

2.拓展:

蜗牛的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

3.你认为,蜗牛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辩证看待)(四)课堂小结与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什么呢?

课下饲养蜗牛,并拍照(作图等),用表格等记录。

*困惑

1.由于蜗牛的速度较慢,会导致实验较长,各小组同时做不同的实验并交换观察对象,还是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哪种教学效果更好?

2.本单元前三课探究了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那么本课是否探究蜗牛的听觉?

3.蜗牛是害虫,那么在培养情感态度问题上,到底要给孩子怎样的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