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2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docx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

第一章一般均衡分析与实质余额效应理论

【本章学习提示】本章介绍关于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几种理论。

首先介绍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和帕廷金的理论。

前者表述了一个自亚当·斯密以来一直被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推崇的思想:

市场价格的变动会使有效需求等于有效供给,使所有市场都处于出清状态。

后者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出发,提出货币的实质余额效应理论,试图在将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的整合中,解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另外还介绍了格利和肖所提出的内在货币与外在货币理论、魏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和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

第一节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与古典“两分法”

一、相对价格的决定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一般均衡的基本问题是要探讨整个经济系统中所有商品的价格决定及其资源的配置。

在古典经济学看来,交换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按一定的比率进行交换,这个交换比率就是相对价格。

相对价格的高低调节着商品的供需。

下面先看相对价格与均衡价格的决定过程。

假定在集市开始时,人们带着自己的一组物品进入市场交易,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所形成的价格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只有当这些价格与市场均衡价格一致时,即满足所有个人能出售他们想要出售的全部物品并购买他们想要购买的全部物品时,这些契约才会在集市日结束时兑现。

假定开始时苹果与橘子的总量相似,拍卖人叫出的一组价格使苹果相对于其他物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橘子相对于其他物品的价格。

于是,市场将产生对苹果的超额需求和对橘子的超额供给,拍卖人会相应调整喊价,叫出一组新的相对价格。

这样一来,存在超额需求的苹果的价格会上升,存在超额供给的橘子的价格将下降。

这组新的价格又会引起梨、西瓜、香蕉等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于是又不得不取消第二组相对价格而叫出又一组新的相对价格。

这个过程如此往复,最终将达成一组相对价格。

在这组相对价格下,每组物品的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都是零,这组价格就是一组均衡价格。

可见,均衡价格就是一组使参与市场交易的每种物品的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为零的相对价格。

(一)瓦尔拉斯定律

1.超额需求与超额供给的定义

个人a对物品X的超额需求X,是他对该物品的计划需求X与他已经拥有的该物品的供给(在这一模型中,即在集市日开始时他以他的资源所得到的供给)之间的差额。

如甲需要100公斤的粮食,他自己的产量是70公斤,则其对粮食的超额需求就是30公斤,即:

      (1-1)

如果他计划的需求X小于他既定的供给,那么,他的超额需求X是负数,也就是他有超额供给,如上例,假设甲的粮食需求是70公斤,他自产100公斤,则他对粮食的超额供给就是30公斤。

因此,超额供给可以定义为负值的超额需求。

如果这个人有超额需求,他就要去购买物品X;如果他有超额供给,他就要出售它。

社会对物品X的总超额需求或总超额供给是所有个人的超额需求或超额供给的总和。

因此,如果全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则社会对物品X的总超额需求为:

=-      (1-2)

为了表述的简单,可以将这些总变量写为:

X=X-     (1-3)

式(1-3)表示,如果社会对物品的总拥有量在开市时是,而且,如果在由拍卖人所叫出的一组特定相对价格,人们所希望占有或消费的总量X大于时,那么就存在着在那一组价格水平上对物品X的总超额需求。

2.瓦尔拉斯定律

瓦尔拉斯定律是指这样一种看法:

整个市场上超额需求与超额供给的总额必定同样等于零。

换言之,在一组特定的相对价格下,如果某些市场存在超额需求,则至少在另外一个市场上存在着一定量的超额供给,这些超额供给的总和等于超额需求的总和。

如果用货币价格来表示超额需求与超额供给的价值,并且假设存在着n+1个市场,则可以把瓦尔拉斯定律表述为一个恒等式:

X=0  (1-4)

其中:

为第i种物品的价格。

此式表示在均衡相对价格形成时,市场上不存在超额需求。

还可以用另一种更容易理解的形式来表述这一定律:

如果n个市场上超额需求的总和是正数,那么,在第n+1个市场(比如货币市场)上超额供给在价值上就等于前n个市场上超额需求的总和,即:

=   (1-5)

式(1-5)两边同乘以-1,得

-=-

负的超额供给就是超额需求,所以上式左边也就是,上式可以写成:

=-=

由于货币价格P等于1(只有把货币的价格作为基准,才能把其他物品的价值表现为与货币相交换的比例),所以,这个式子就变成为:

= (1-6)

假定第n+1个市场是货币市场,那么,对货币的超额需求等于所有其他市场上名义超额供给的总和。

3.瓦尔拉斯定律的实质

瓦尔拉斯均衡实质上是一种实物均衡而不是货币均衡。

上述瓦尔拉斯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对货币的超额需求等于所有其他市场上名义超额供给的总和”(见公式1-6),并不意味着把货币与物品市场的均衡联系起来,而只是意味着人们在市场交易要受到预算限制的约束。

所谓预算限制,是指在整个市场交易中,每个人所得到的物品和货币的价值不会大于他最初所拥有的物品和货币的价值。

比如,某人a带着他所拥有的几种物品和货币去市场交换,其名义总价值为:

在市场交易中,他对物品和货币的需求的名义总价值为:

在市场出清的前提下,当交易结束时,他所换得的物品和持有的货币的名义总价值必然受其最初拥有的财富价值总量的限制,即:

=(1-7)

式(1-7)即为个人预算限制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以下步骤,可以从个人预算限制中推导出瓦尔拉斯定律:

第一步,把所有个人的预算限制加总求和,得出预算限制的一般表达式为:

=(1-8)

第二步,将式(1-8)两边同减去,等式右边第一项变成0,等式左边第一项根据式(1-2)~(1-4),变成社会对物品的超额需求。

于是,当交易结束均衡价格形成时,社会对物品的超额需求为:

=0

第三步,同理,再将式(1-8)两边同减去,可得社会对物品的超额需求为:

第四步,加总求和,可得社会对物品和的总超额需求为:

+=0

显然,这就是对瓦尔拉斯定律表述一的表达式(1-4)。

在这里,第n+1种物品(货币)实际上是被视为与其他种物品同质的东西,即都属于进入市场待交易的物品。

第五步,将上式变形,即可得出瓦尔拉斯定律表述二的表达式(1-6):

由+

移项,得=-=

瓦尔拉斯定律与萨伊定律极其相似。

所谓萨伊定律,也叫做萨伊同一性,是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

萨伊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交换媒介,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只一瞬间起作用,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这样他把资本流通(即货币—商品—货币)同简单商品流通(即商品—货币—商品)混淆起来,又把简单商品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即商品—商品)。

从这点出发,他认为一种商品总是用另一种商品来购买的,出售和购买是同一过程,一商品的出售就是对另一商品的购买(卖就是买),一商品的卖主同时也就是另一商品的买主,一种产品的生产必然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自动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需求。

换言之,从整体来看,物品市场上不存在超额需求,也许从局部市场看存在对某些物品的超额需求,但这种超额需求总会被另一些市场上对另一些物品的超额供给所抵消。

因此,对一个有种物品市场的整体经济而言,萨伊同一性可以表述为:

(1-9)

对市场上有时货物充斥无法卖出的现象,萨伊则解释为由于某些货物生产过少,别的货物才形成过剩。

萨伊同一性与瓦尔拉斯定律都认为,决定商品需求或超额需求的不是商品的货币价格或绝对价格水平,而是市场的既定供给与物品的相对价格。

二者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瓦尔拉斯定律是指把所有市场(包括商品和货币市场)的超额需求进行加总;而萨伊同一性只是指商品市场上超额需求的总和。

萨伊同一性强调决不会存在任何商品的超额供给;而瓦尔拉斯定律则补充说,即使存在着商品的超额供给,相应地也就会有货币的超额需求。

(二)齐次性假设

除了瓦尔拉斯定律之外,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立论是被称为齐次性假设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对商品的需求或超额需求都只是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实际收入的函数,而与货币或货币价值无关,也就是说,需求或超额需求不会由于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齐次性假定来自数学上的齐次函数,如果说是对于自变量的阶齐次函数,则该函数就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即当自变量乘以某个常数k时,因变量Y随因子的变化而变化。

换言之,如果函数是,的形式,则函数就是关于自变量的阶齐次函数,这里代表变量的特定值。

如果函数是一阶齐次,则意味着的变化将引起Y的等比例变化,因为=k,在这种情况下函数可以写成=。

如果函数是零阶齐次,的变化将不会引起Y的任何变化,因为=1,函数变为=。

因此,齐次性假设准确地说就是各种商品的需求和超额需求(以代表)是货币价格和绝对价格水平(以或代表)零阶齐次的假定。

既然商品的需求和超额需求都只是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实际收入的函数,而对个人来说,他的实际收入就是他所供给的商品名义价值除以绝对价格水平;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把所有个人收入的实际价值进行加总,即。

据此,对商品X的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1-10)

其中:

P为绝对价格水平,即n种商品货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i=1,2,…,,是第种商品的权重);为n种物品的一组相对价格;为第种商品的供给。

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1-11)

(三)种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任何一个市场上的均衡都要求该市场上的超额需求为零,因此,种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这个市场中的每一个市场的超额需求都为零,即:

……

(1-12)

这些方程式加上规定绝对价格水平的方程式=(=1,2,…,),构成多种商品的实物经济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公式=(=1,2,…,n)和公式(1-12)共有n+1个方程,能够决定n个相对价格:

;但不能决定n个货币价格和绝对价格水平。

因为按照瓦尔拉斯定律,第n个市场的超额需求完全是作为其他n-1个市场的超额供给的一个线性函数来决定,因此公式(1-12)的n个方程中只有n-1个是线性独立方程,这样加上方程=(=1,2,…,n)后仅有n个独立方程,相应只能决定n个相对价格。

对于第n+1个变量的价格即货币价格与绝对价格水平,瓦尔拉斯均衡模型是无法决定的。

如果相对价格是一组均衡价格,所有商品的货币价格和绝对价格水平都上升同样的倍数,其相对价格并不发生变化,依然是均衡价格。

因此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状态下,绝对价格水平不是惟一的,换言之,任何绝对价格水平都可以同均衡状态相容。

二、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货币数量论

古典经济学用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绝对价格的决定。

古典数量论认为,绝对价格水平是由名义货币余额决定的。

数量论的主要形式是剑桥方程式和费雪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可表示为,费雪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其中,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因假设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货币供需可自动趋向于均衡,因此其下标可略;V为货币流通速度,指一般价格水平,Q指待参加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古典数量论假设,V和Q都是由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要素数量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在中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V和Q在中短期内可视为常数;k为人们在自己的财富总额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即所谓的

马歇尔系数,它实际上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也是一个常数。

既然V、Q和k均为常数,因此不管是剑桥方程式还是费雪交易方程式,其结论均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等比例变化。

三、两分法与货币中性

前面分别介绍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给出了相对价格的决定,但没有给出货币价格与一般物价水平的决定;而货币数量论则给出了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但没有给出相对价格的决定。

这样一来,统一的经济体被分为实物面和货币面两个相对独立的侧面,经济学也因此分为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两个分属于不同理论体系的部分。

货币理论以经济的货币面为基础领域,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