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17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docx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52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答案:

A

2.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答案:

A

3.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答案:

D

4.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答案:

B

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答案:

B

6.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答案:

B

7.《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答案:

C

8.成语“功亏一篑”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

答案:

C

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所谓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著名优伶

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答案:

D

10.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答案:

A

11.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答案:

C

12.“曲”这种艺术形式兴盛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元代

答案:

D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答案:

D

14.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答案:

D

15.《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答案:

C

16.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答案:

B

17.《选择与安排》选自。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谈文学》

D.《文艺心理学》

答案:

C

18.“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中“欲驰还走”的正确译文是。

A.想要骑马追行

B.想要快速逃跑

C.想要放马奔跑

D.想要骑着马加速往回跑

答案:

D

1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答案:

A

2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答案:

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至“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其余为第二层,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2.各层次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答案:

第一层是正面论证,第二层是反面论证。

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答案:

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

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答案:

乏绝:

缺少,断绝(指缺粮断水)。

尽饮:

全部喝完。

5.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表现了李广爱兵如子的性格特征:

打仗时他身先士卒,饮食上他让士卒优先。

6.兵士为什么爱为李广所用?

答案:

因为李广关心、体恤、爱护他们。

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7.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

描写战斗场面、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8.“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案:

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9.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

答案:

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

“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1.学者们所说的“发祥”“发达”“中兴”时代,在鲁迅看来,实质是什么时代?

答案: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2.“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两个时代?

答案: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希望中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答案:

第三样时代,即人民主宰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的时代。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4.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来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5.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

6.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7.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

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8.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

答案:

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既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整齐中又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新诗建筑美、音乐美的创作追求:

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9.据此看,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昔日在康桥那段生活眷恋、忧郁和落寞的情感。

四、作文

1.题目:

和谐

要求:

A.以议论为主;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