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87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docx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

主备人: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反思

一、谈话引入

讨论并说出已经学过的哪些统计图?

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出示六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

班级

人数

一班

67

二班

64

三班

68

四班

66

出示六年级各班人数统计图

这个统计图是以前学过的,叫做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六(3)班的男生在篮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其他同学在旁边加油助威。

比赛结束后,他们产生了一个疑问:

“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

”他们互相争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有人提议采用数学中统计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经过全班的商议,他们选定班上篮球水平最好的七个男生。

第二天,他们再次来到操场,作了如下统计。

出示新课内容:

下面是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单位:

米)

投球者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单手投球的距离

12.5

13.0

12.5

11.5

12.0

10.5

13.0

双手投球的距离

11.0

9.5

11.0

13.0

9.0

10.5

12.5

师:

根据这幅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表中的两组数据分别反映投球距离和双手投球距离。

师:

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

以前的方法:

想一想:

(1).这样好不好判断单手投球还是双手投球远?

(2).可不可以把两张表合为一张表?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

怎样把这两幅统计图合并为一张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1、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师:

这幅统计图是把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画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认识图例。

师:

你能看懂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表示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分别是哪些直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这一点。

3、说一说: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

与你的猜测一样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0页“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0页“实践活动”

作业设计:

课本第60页“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反思

一、复习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又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如下统计表。

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

毫米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甲市

5

10

20

25

60

140

180

210

70

30

15

10

乙市

20

50

80

160

290

280

210

240

190

65

30

15

师:

这张统计图表反映了什么内容?

根据这张统计图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统计表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师:

你能分别用折线统计图表示2005年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吗?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两张网络图(未画上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描点、连线,画出折线统计图。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抽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

(如下图所示)

甲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乙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接着,让学生完成以下3个问题,并组织交流。

(1)甲市()月份降水量最高,()月份降水量最低;

(2)乙市(   )月份降水量最高,(   )月份降水量最低;

(3)甲、乙两城市几月份平均降水量最接近?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

通过联系和讨论,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3)的答案很难从图上看出来。

把两幅统计图合二为一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5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这幅统计图就是把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画成的,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

你能看懂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表示甲、乙两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

根据统计图右上角的图例,可以知道用实线画成的折线表示的是甲市各月平均降水量,用虚线画的折线表示的是乙市各月平均降水量。

(3)说一说。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两城市()月份的平均降水量相差最多,()相差()毫米。

2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相差30毫米的是()月份。

3甲市平均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乙市呢?

4从总体上看,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特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3页“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4页练习四第2题

作业设计:

课本第64页练习四第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4、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5、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6、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生活中的数

课题:

数据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将整体化成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成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过程反思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本第69页有关海啸的材料。

指名读一读材料,并让学生说一说:

通过这份材料,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后,教师指出:

这节课,我们结合上面的材料,来探讨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数据世界

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1):

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这些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的大米。

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

(1)指名读题

(2)引发思考,“2502万千克”这个数据到底是多少,如果你要向别人说明这个数据,你准备怎么办?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小组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9页中的①—⑤题

2、解决问题

(2):

这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水呢?

(1)指名读题。

(2)引发思考:

如何得到这个数据?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解决问题

出示下面两个问题。

(允许学生用计算器)

1明明家一个月用6吨水,明明家只有3个人,一个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照这样计算,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吨的水?

2每人每天需要约2.5升水,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升水?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6)再次讨论。

最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以下一些数据。

水龙头漏下10滴大约是1毫升。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钟漏30滴,那么1时大约会浪费掉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1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

一个月按30天计,大约浪费130升水,可以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引导学生认识:

上面的数据与水龙头拧得松紧有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0页“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课本第71页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数据世界

1、用估算的策略理解大数。

2、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课题:

数字的用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过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数字在具体情景中所代表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教学重点:

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述、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了解编号代表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调查、猜测、比较、交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反思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数据的作用。

学生讨论数据。

2、提问:

你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数据?

举例说明。

二、出示例子。

明明想为六年级的同学编一个号码,请你说说编法。

(1)、小组讨论。

(2)、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

(3)、怎样编码较合理?

(4)、列举生活中的编码。

(5)、教师小结。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0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0页第2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四、实践活动

先小组自己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数字有什么作用?

四、作业

作业设计:

请学生收集一些数字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