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436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1.“开窗”技术:

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2.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3.资源限制加工:

指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

语义加工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就能获得很好的加工,否则材料加工就要受到影响

4.材料限制加工:

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区分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5.表征:

广义表征是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特征或者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的关系或过程;狭义的表征是指在认知心理学中知识及其组织方式也即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过程可分为表征的内容和表征的形式

6.本意表征:

提供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信息,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并且是以坐标表贮存的,指明各点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位置,以形容客体的精确表象

判断一个包含直接的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判断更高的上级概念的句子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过程,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心理认知或过程

9.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认知角度来看,表象是当前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种只是表征,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10.情景记忆:

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情景的记忆,接收和贮存有关于个人信息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那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11.自下而上加工:

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力加工或资料驱动力加工。

知觉生成开始于整体的组织,然后才是对局部特征的分析,即知觉是从整体到部分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加工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这也叫做整体优先效应

13.自下而上加工:

由有关对象的一般知识〔概念〕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称概念驱动力加工。

14.范畴大小效应:

当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变多

15.共同要素说:

又称相同要素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思提出。

相同要素说认为一学习之所以有助于另一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有相同因素的原因。

假设两种含有共同因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觉察到这种因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

16.字词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音字母

17.自动加工:

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

18.控制加工:

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按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19.语义记忆:

是指对语词概念规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

20.模式识别:

指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表征相匹配,从而到达一个确认的模式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

21.构型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22.鸡尾酒会效应:

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的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你对偶然传来的你的名字是能觉察和识别的

23.启动效应:

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24.中枢能量理论:

〔1〕人们在完成一项心理作业时,他们的认知资源具有一定限度,这就使得人们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的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一般来说,简单的活动对资源要求较低,而复杂活动对资源要求较高,因此,在有限资源的范围内,两项同时完成的作业情况,依赖于每个作业使用了多少资源,如果两次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出中枢能量所拥有的全部容量,那么两个作业就不会互相干扰;相反,如果两者对资源的要求超出了中枢容量,则必然互相干扰,其干扰程度取决于有限资源的分配方案

25.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关系:

(1)自动加工无需占用注意资源,因此此时注意可顺利分配给其他的控制加工,当两个作业都是控制性加工时,则按能量分配模型和选择分配模型进行注意分配

〔2〕自动加工只会降低控制加工作业水平,不是因为抢占了注意资源,而是因为不能对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作出自动加工反应,从而干扰控制加工,即自动加工影响了选择模型对不必要信息的排除

〔3〕通过练习可以使控制性加工变为自动加工,练习所起的作用改善了能量分配方案,改善了完成作业的操作过程

〔4〕控制性加工是系列加工,速度较慢,但有弹性,自动加工是平行加工,快但是缺乏弹性

〔5〕资源限制加工无疑是控制加工,或者主要包含控制加工,而材料限制加工可能较多地涉及自动性加工,因此它即使得到更好的资源,也无法改善其作业水平

26.部分报告法:

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

27.特征整合理论:

特征整合理论是由Terisman和Gelade提出的涉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

该理论区分客体和特征,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该理论认为特征是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是以平行方式进行的,而客体的识别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28.阐述短时记忆中语义记忆存在的依据,并加以解释:

29.比较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人的认知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予以调解。

2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信息进入高级认知。

3过滤器的位置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

不同点:

1过滤器是单通道模型,衰减器是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

2过滤器倾向于注意的选择更依赖于刺激的本身是否合乎某种标准。

而衰减器模型认为主义的选择不依赖于刺激特点,还依赖于内部认知状态。

因而具有灵活性。

30.层次网络模型理论:

Collins和quillian提出的。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是说明另一些概念的。

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这个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

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

换句话说,一个概念的意义决定于某种连线的模式。

31.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内容:

属于派别,记忆不是单一系统,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记忆系统在编码、加工、特性、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含盖了对记忆结构100多年的看法。

Craik和Lockhart最早提出来的。

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

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33.阐述共同代码理论及独立代码理论的内容:

〔一〕共同代码理论

1、理论内容:

〔1〕我们的各种经验都是以抽象命题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命题是词与图画共有的东西,人只储存命题,不储存表象,人之所以能体验到内部表象,是因为在表征是把命题形象化了。

〔2〕不否认表象存在以及能发挥作用,但它不是做为单独的表征形式而独立存在的,它可能意味着图画比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加工。

〔二〕独立代码理论

1、理论内容

〔1〕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两种代码系统,一为视觉影像代码系统;另一为语言符号代码系统。

前者也就是表象系统,专门处理非言语的物体和事件有关的知觉信息;后者也就是言语系统,专门处理言语的信息。

两个系统在表征单位的性质上不同,将这些单位组织或更高序列的结构方式不同,重新组织和转换这些结构的方式也不同。

〔2〕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独立又相联结,其中“独立”是指两个系统功能上是独立的,即每一系统可以不依赖另一系统独立进行操作;“相互联结”是指一个系统的活动能够引起另一系统的活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两个系统还可以相互作用。

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结很多,但不完全对应,在对应的符号,当对于某个符号〔言语、图像〕既进行言语加工,又进行表象加工时,则其保持强度是某一系统单独活动时保持强度的和,这称为相加效应。

〔3〕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具有不同的性质,即表象表征具有模拟性,是客观事物的类似物,具有事物大小、形状、距离等空间属性;而言语表征与其所表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任意联结。

〔4〕两个系统将他们的单元组成为高级结构的方式是不同的,即加工方式不同。

表象系统以同时性的或空间平行的方式表征信息,因此,一个复杂事物或场景的不同成分同时有效,且能沿着空间维度〔大小、形状、方向〕进行转换;而言语表征是按系列形式组织成高层次的结构,并且是按系列组织进行转换的,比方相加、删除、改变顺序等。

34.心理旋转实验:

实验者?

实验目的?

实验范式是如何转变的?

以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者:

谢帕德〔R.Shepard〕和梅茨勒〔Metzler〕

实验目的:

〔1〕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

〔2〕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

实验范式是如何转变的:

1后面的实验,字母,数字采用了选择反应。

2图形旋转角度从0~180变为0~360。

3安排了前行信息。

4实验材料比图对简单。

实验结果说明:

1渐进性

2空间性

3策略性

4可控性

5个体差异性

6连续性

35.模式识别理论有哪些?

请简述答复

1模版匹配说:

人的长时记忆是由各种各样的模版构成的,与外部模版一一对应,在模式识别初期,有个预加工过程。

当刺激作用与感官就会编码。

2特征分析说:

模式可分解为各个特征,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进行表征的。

模式识别时首先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再将抽取的特征进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各种刺激进行比较,获得最正确匹配,刺激即被识别。

3原型匹配说:

外部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是原型。

在模式识别中外部信息与原型作比较,只需要近似匹配即可认为他是原型所代表的范畴内,从而得到识别。

36.模式识别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

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到达一个确认的模式

1.感觉登记

在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以后,感觉信息仍可短暂地保存下来。

这一过程被称作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人的信息加工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进行。

2.知觉分析与综合

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从输入的信息中选择某些信息而舍弃另一些信息,并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处理。

这种处理通过不同层次的分析和综合来完成。

3.语义分析与综合

对刺激模式进行知觉分析的同时,进行某种语意分析,如对物体命名等。

4.决策与核证

模式识别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加工过程,表现在知觉过程中的决策与核证。

影响因素

〔一〕模式识别中的认知因素

1.情境的作用

情境是指环绕在刺激模式周围地各种刺激物,在模式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

2.知识表征的作用

表征作为一种内部地知识背景,与物理刺激的情境一样影响模式识别。

表征的作用有易化作用、补充作用、期待作用等。

〔二〕模式识别中的非认知因素

1.需要与动机的影响

需要与动机对于模式识别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研究证实了动机与单词识别之间的关系。

2.价值与态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物体的价值大小影响对物体的物理大小的知觉。

3.情绪的影响

人们对引起不同情绪状态的单词的识别是不一样的。

4.人格的影响

认知方式的差异是人格差异的重要内容,表现为场依从性和场独立性的特点。

37.注意选择性的模型理论有哪些?

请简述内容

1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防止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2衰减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

说明信号处理时人的加工能力有限,一次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注意是有选择性的。

过滤器允许多通道,其余信息收到衰减,一部分可以通过,得到高级加工。

注意的选择还依赖于分析水平的状态。

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的阈限因素还有个体倾向性,项目的意义,熟悉程度等。

3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认知加工。

38.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39.影响知觉的非认知因素有哪些?

1.需要和动机

2.价值观与态度

3.情绪

4.个性

1直接理论:

知觉是在刺激的作用下即刻产生的,似乎是自动的,人常意识不到知觉的过程。

2认知理论:

知觉是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结合结合形成的。

41.短时记忆方式有哪些?

简述内容

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提取方式

〔1〕平行扫描

〔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3〕完全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42.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两者都承认注意具有选择功能,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性作为出发点的。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的看法不同。

认知选择模型认

为,具有注意选择功能的过滤器或衰减器是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的,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刺激信息都能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的选择功能是位于识别与反应之间的,这意味着所有被输入到感觉通道的信息都可以被识别,但只有一部分被认为是重要的信息才会引起反应。

43.什么是口述记录法,它与内省法的区别

口语记录法: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被试者大声说出他是怎样思考的,然后对被试者的口述记录作出分析。

区别:

1内省报告是在完成作业后回忆,因此往往不完整不准确。

而出声思考可以描述被试正在注意什么,正在思考什么,这样就防止了由于记忆体去所导致的错误

2传统的内省需要被试解释情景或思维过程,出声思考不需要解释,只是有关当前正在注意的信息或短时记忆的内容,因而可靠。

44.计算理论从深层表征生成表征要涉及哪四个过程?

1图示过程,将深层的本意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2发现过程,在视觉记忆中搜寻某一特定客体或其部分。

3放置过程,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个部分处于表象中的正确位置。

4表象过程,协调上面三个过程,决定图像的另一些特征。

记忆不是单一的洗头膏,存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系统的记忆,两者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信息先进入短时记忆,它是长时记忆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可短暂保持15—30S,假设利用复述,信息可进入长时记忆,或一直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可长期使用大量信息〔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特征分析分四个层次,按顺序进行,每一个层次由一些鬼来完成特定任务。

所谓“鬼”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机制:

第一层,“映像鬼”对外部刺激进行了编号,形成刺激映像

第二层,“特征鬼”对刺激映像进行了分析,分解为各种特征,每个特征鬼只负责一种特征,并对刺激映像是否具有此特征及数量做证明报告

第三层,“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从特正鬼的报告中寻找自己负责的那个模式有关特征,并在发现时喊叫发现相同特征越多,喊叫越快

第四层,“决策鬼”选择喊叫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结论,模式识别是一个典型的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47.计算理论从深层表征生成表象要涉及哪四个过程?

1图示过程,将深层的本意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

2发现过程,在视觉记忆中搜寻某一特定客体或其部分。

3放置过程,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个部分处于表象中的正确位置。

4表象过程,协调上面三个过程,决定图像的另一些特征。

48.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理论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认为:

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3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功能;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3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3个阶段或层次。

它包含了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记忆的完整过程,也可把它看作一个一般的人的信息加工流程图。

49.简述追随程序、Cherry双耳分听实验及结果

实验:

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

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

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

结果:

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也成为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依据。

50.什么是双作业操作?

这种范式主要应用于什么研究?

简述经典实验

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一个是主体作业,一个是伴随作业〕

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51.请说明心理扫描实验的实验目的,并阐述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的实验过程

目的:

为了证明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

实验过程:

Kosslyn等进行心理扫描所使用的刺激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被要求注视图上某一物体并形成表象点,然后请被试判定主试所说的另一物体是否为图中的物体,记录被试的反应时。

在另外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从心理的注视点“画”一条最短的线路到达目标点,记录反应时。

实验结果发现,两点之间的距离越长,反应时越大,说明心理扫描的心理真实性。

52.结合自己的观点,比较刺激物说与假设考验说,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比较:

差异:

1.从加工方式看:

刺激物说只是承认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假设说认为除了自下而上的加工还有自上而下的加工。

两者相互渗透2.从经济有无作用看:

刺激物说认为知觉能力是先天的,不需要经验,而假设考验说强调经验。

〔二〕关系:

1.认为二者不过是强调知觉的条件不同。

刺激物说强调的是在良好条件下的知觉,而假设考验说强调的是非靓号条件下的知觉。

因此在不同条件下,知觉过程对两种加工方式可有不同的侧重。

2.也许二者之间是从自动加工向控制加工转换的过程。

53.反应时记录法有哪些具体方法?

基本观点是什么?

以及经典支持实验

包括因素相减法和因素相加法

因素相减法:

两种作业差异只在于后一种比前一种多某个心理过程,两种作业反应时之差,就是该阶段所需时间。

简单区分选择反应时。

因素相加法:

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之和。

如果这些影响因素是相互独立的。

Sternberg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54.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有关认知心理学的争论以及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争论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与电脑能否类比,二是加工方式。

我认为人与电脑不能类比,首先人有认知发展,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人的认知都是一直在变化的,而电脑没有;其次人具有调节系统,存在有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模糊性和不可知性。

而电脑没有;再次人具有动机的多重性,电脑没有;最后认知系统的本身人与电脑也有很大差异。

人的操作速度慢,会发生注意分散等。

发展趋势:

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人工智能与电脑模拟,认知的生态学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