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812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乘法单元北师大版

课题

蚂蚁做操

教学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课时年月日累计课时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1.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

每排有12只小蚂蚁,有4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2.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

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试一试,说一说——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方法一:

加法竖式;方法二:

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

简写后的一般竖式。

(1)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试写出乘法竖式。

(2)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四、综合实践应用促学算一算,说一说——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213×3=”,你会算吗?

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五、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教学反思:

题目

去游乐场

备课人

芮伟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卡片、课件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

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

(2)教师提出: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

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

16×4

(2)教师指出:

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

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

每行有多少根小棒?

有几行?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

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

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

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16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2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

64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第2题。

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第3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1)18×2+18

(2)18×(2+1)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去游乐场

16×4=64(元)竖式:

16

口算:

10×4+6×4=64×24

68

注意:

竖式计算时一定要相同数位对齐!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乘火车

备课人

芮伟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

准备

卡片、课件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

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①70×5=350②72

2×5=10×15

350+10=36036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3)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

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第2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第4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

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火车

72×5=360(元)

1.70×5=350(元)2.72

2×5=10×15

350+10=360360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去奶奶家

备课人

芮伟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教学

准备

卡片、课件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听听这首歌,知道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

播放,《常回家看看》。

学生倾听歌曲,回答歌曲名字。

作为晚辈要“常回家看看”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顺。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这节课就是淘气跟父母一起回家看奶奶。

看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2. 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说说你打算怎样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5.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有几种?

你喜欢那种方法?

6.小组展示各自的方法。

115×4=46045×2=90,

460+90=550。

115×4+45×2

=460+90

=550

三、拓展应用

1、4×6+37×5+48×6+3

9×7+53×6+69×2+7

2、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

先乘5时的火车,又乘2时的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三.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72×5=360(元)

1.70×5=350(元)2.72

2×5=10×15

350+10=360360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0×5=?

备课人

芮伟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