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25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第二部分,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又设置新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对该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

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能体现上述教学指导思想。

其主要过程是:

―→

―→

―→

―→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教学程序设计为:

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具体教学程序设计为:

本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第二课时是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外部特征、影响反应限度的因素及燃料利用问题。

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作者,毛罕华,镇江市上党高级中学 获江苏省高中新课程创新设计三等奖

[设计思想]

本节课总体设计思想是: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对化学反应速率有神秘感和探索欲望。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着手,对教材的三个部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展开科学方法、创新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首先通过一组实验,引入课题。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最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回答教材中的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简洁地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理论和应用,在知识内容上教材主要涉及三个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两者产生气泡快慢有别”这一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后,教材又对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探究,同时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栏目习题,以加深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理解。

课本习题中的第3、4、5、6、7等小题,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教材是以叙述的形式提出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适当练习巩固知识点。

(3)教材中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识点陈述比较简单,教学中可突出展示研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方法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基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速率不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2.认识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3.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1.分组:

两人或四人为一个小组

2.实验准备:

滤纸、试管、蒸馏水、无水酒精、金属钠、4%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3.制作课件

4.场地:

有多媒体放映设备的实验室

[情景创设]

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有快、慢之分。

例如,爆炸、铁桥生锈、奶的变质、溶洞的形成。

结合这些例子说明人类需要控制反应进行的快慢。

[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

请提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取两只小烧杯,各加入25mL蒸馏水、无水酒精。

取两小块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分别投入盛有蒸馏水、酒精的两只小烧杯中,观察、比较和记录发生的现象。

通过观察可得,蒸馏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无水酒精剧烈,钠较快消失,产生的气泡十分剧烈,使钠在水面迅速游动,而金属钠在无水酒精中只是缓缓放出气体。

[教师补充讲解]

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来比较两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还说明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

但是,如果只是研究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例如:

可以通过哪些实验现象来判断金属钠与无水酒精反应的快慢?

[讨论与交流]

1.可以从放出的H2的快慢来判断,例如形成气泡的多少。

2.可以从钠在反应中消失的快慢来判断,例如多少时间钠反应完。

3.可以从单位时间内生成H2的体积多少等等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归纳与小结]

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或几种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但是要判断一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应当看该反应物在单位时间里减少的量或单位时间里生成物增加的量。

由于反应都在一定的容器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进行,反应物或生成物量的减少或增加可以通过容器或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增加、减少来表示。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表达式:

v=

其常用单位是mol·(L·min)-1或mol·(L·s)-1

[思考]如何认识反应速率?

1.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mol·L-1,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mol·L-1,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2.在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的反应中,起始c(N2)为2mol·L-1,c(H2)为5mol·L-1,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c(NH3)为0.4mol·L-1,

(1)分别用N2、H2、NH3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2)反应到2分钟时,c(N2)为____,c(H2)为________。

[小结]

(1)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2)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而且必须注明反应物质。

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对于有纯液体或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它们不存在浓度的改变;

(4)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

2A(g)+3B(g)

C(g)+4D(g) v(A)∶v(B)∶v(C)∶v(D)=2∶3∶1∶4。

[交流与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而外界条件也是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学习过的反应知识,讨论哪些外界条件能影响反应速率,发生怎样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

温度——温度愈高反应速率愈快;催化剂——能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气体的压强、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度、反应物接触面的大小等很多因素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探究:

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交流与讨论]举例说明在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是怎样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率的。

[归纳与小结]

1.在实验室,常常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反应物的温度来增大反应速率。

2.在合成氨工业、二氧化硫的氧化制三氧化硫,都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以加快反应速率。

3.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中约85%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率。

4.为防止食品变质,我们将食品放入冰箱中保存,降低温度,可延缓食品变质的速率。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1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2.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火灾发生

B.防止污染面粉

C.吸烟有害健康

D.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

3.反应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NH3)=0.010mol·(L·s)-1

B.

(O2)=0.0010mol·(L·s)-1

C.

(NO)=0.0010mol·(L·s)-1

D.

(H2O)=0.0045mol·(L·s)-1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为0.1mol·(L·s)-1,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

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mol·(L·s)-1,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  )

A.30℃     B.40℃

C.50℃     D.60℃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1.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2min后c(X2)为0.4mol·L-1,c(Y2)为0.8mol·L-1,生成的c(Z)为0.4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用X、Y表示)是(  )

A.X2+2Y2

2XY2

B.2X2+Y2

2X2Y

C.3X2+Y2

2X3Y

D.X2+3Y22XY3

2.某温度下,反应2N2O5

4NO2+O2。

开始时c(N2O5)=0.0408mol·L-1,经1min后测得c(N2O5)=0.030mol·L-1,则该反应速率为(  )

A.v(N2O5)=1.08×10-4mol·(L·s)-1

B.v(NO2)=1.8×10-4mol·(L·s)-1

C.v(O2)=9.0×10-5mol·(L·s)-1

D.2v(NO2)=v(N2O5)

3.生产面粉的工厂都要挂上“严禁烟火”的牌子,是因为面粉颗粒极小,容易燃烧并可能引起爆炸。

请尝试设计一个面粉爆炸的实验(注意安全)。

参考答案:

1.C 2.C 3.略

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

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除了上述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

(至少回答两种)

课本习题第3、4、5小题

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9年W.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人)

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率的研究

1929年A.哈登(英国),冯·奥伊勒—歇尔平(瑞典)

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

1963年K.齐格勒(德国)、G.纳塔(意大利)

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7年R.G.W.诺里会、G.波特(英国)M.艾根(德国)

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

1997年P.B.博耶(美国)、J.E.沃克尔(英国)、J.C.斯科(丹麦)

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2001年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美国)、野依良治(日本)

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

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近来由于大气中污染物(如冰箱制冷剂氟利昂CF2Cl2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不断增加使得臭氧层遭到破坏,从而造成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影响。

氟利昂能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

有关反应为

CF2Cl2―→CF2Cl+Cl

NO2―→NO+O

因此Cl原子或NO分子能消耗大量的O3

Cl+O3―→ClO+O2

NO+O3―→NO2+O2

ClO+O―→Cl+O2

NO2+O―→NO+O2

总反应O3+O===2O2

总反应O3+O===2O2

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和NO起什么作用?

应如何保护臭氧层?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导入新课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

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推进新课

板 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师]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有可逆性。

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科学史话”,总结一下什么是可逆反应。

板 书:

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师]请分析:

(1)2H2+O2

2H2O与2H2O

2H2↑+O2↑

(2)二次电池的充电、放电。

(3)NH3+HCl===NH4Cl与NH4Cl

HCl↑+NH3↑

以上三个反应是否是可逆反应?

为什么?

[生]都不是可逆反应。

因为它们不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师]很好。

可逆反应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师]请分析:

课本上图220,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化学反应处于什么状态。

[生]化学平衡状态。

板 书: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的状态

[师]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

①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②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含量不变;③外界条件变化,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板 书:

3.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师]化学反应的限度首先决定于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其次还受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的影响。

这在我们以后的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

板 书: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师]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希望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反应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反应条件。

请大家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讨论课本上的“思考与交流”。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师]带领学生探究

煤的燃烧条件问题。

●原煤含S量:

要求<2%,否则SO2排放浓度会偏高;

●原煤粒度:

要求≤40mm,且越均匀越好,但不能使用煤粉;

●炉膛:

耐高温;

●烟囱:

抽力要求有大于20%的富余能力,氧气要适当充足等。

课堂小结

(1)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了解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限度。

(2)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使化学反应向有益的方向尽可能多、快地进行。

布置作业

习题 4、5、6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的状态

3.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的指示

利用NO2平衡气体遇热颜色加深、遇冷颜色变浅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

(1)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2)向其中一个烧杯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固体,CaO与水反应放热,此烧杯中的NO2平衡混合气体的红棕色变深。

查找资料:

NO2平衡气体遇热颜色加深,遇冷颜色变浅的反应原理。

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1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1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

Z(g)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4.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都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到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6.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H2(g)+I2(g)

2HI(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

8.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9.对于反应2SO2+O2

2SO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

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10.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637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参考答案

1.B 2.C 3.AB 4.C 5.AC 6.A 7.C 8.C 9.BC 10.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