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883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word随堂练习

必修3第2章---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改善生态环境  B.为工业提供原料

C.为人类提供食品D.为建筑提供木材

2.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3.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2010·温州模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4~6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4.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5.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B.b-土壤

C.c-生物D.d-供给养分

6.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原创题)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10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加强湿地保护,减缓气候变化”,湿地与森林是地球自然环境中的两大重要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能正确反映出的湿地的重要意义是(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森林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意义重大,下列能体现人类善待森林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表,完成9~10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

km2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9.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10.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

如下图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

完成11~12题。

1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

A.继续上升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D.开始上升

12.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

A.北美、常绿阔叶林B.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东欧、针阔叶混交林D.西伯利亚、针叶林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

据此完成13~15题。

13.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②迁都巴西利亚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

14.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15.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0·海淀模拟)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

(5)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17.(2010·杭州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经过对青藏高原的长期考察,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移动。

这种推移的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目前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但是经过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69℃,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简图。

(1)M湖是________(名称),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2)说出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3)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森林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

【答案】 A

2【解析】 由于其位于热带地区,所以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迅速,生物循环旺盛,但土壤较为贫瘠。

【答案】 B

3【解析】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功能。

【答案】 A

4-6【解析】 第4题,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

从图中可以看出养分储量a圆最大。

第5题,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

第6题,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答案】 4.A 5.B 6.A

7-8【解析】 第7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提供水源和水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而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第8题,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会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不属于善待森林的行为。

【答案】 7.A 8.A

9-10【解析】 第9题,根据表内数据(正值——湿地面积增加,负值——湿地面积减少),将每一种湿地的相关转化数据进行累加,可以计算出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第10题,综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区域2004年比2000年湿地面积增加,随着湿地面积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水鸟栖息地都会增加,生态环境会有所改善。

【答案】 9.B 10.C

11-12【解析】 第11题,日出时,森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因而CO2浓度开始下降。

第12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

【答案】 11.B 12.D

13-15【解析】 第13题,迁都巴西利亚不是破坏雨林的原因,只有这一项不符合题意。

第14题,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是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

第15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对全球环境至关重要,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答案】 13.B 14.B 15.B

16【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图中A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B地位于亚欧大陆西部,两地的气候类型因海陆位置的差异明显而不同,C地位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其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与地形、洋流等因素有关。

【答案】 

(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5)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

17【解析】 结合材料和地图判定该湖为青海湖,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和蒸发量增加。

青藏高原气候资源优势是光照充足,劣势是热量不足。

沼泽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答案】 

(1)青海湖 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再次,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不少流入湖泊的水量,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2)优势:

光照条件好;劣势:

热量差。

(3)①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②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向此聚集,排水不畅,同时黄河也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③该地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全年气温均比较低,蒸发微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