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786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4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docx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4

第一节概述4

一、巷道名称4

二、位置与煤(岩)层4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4

四、巷道用途4

五、掘进巷道基本参数4

六、预计开、竣工时间4

第二节编写依据4

一、设计说明书4

二、地质说明书4

三、其它5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5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5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5

一、煤层情况见表5

二、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5

第三节地质构造6

第四节水文地质8

一、水文地质概况8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8

三、工作面的涌水量8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8

第一节巷道布置8

第二节矿压观测9

一、观察对象9

二、观察内容9

三、观测方法9

第三节支护设计10

一、巷道断面10

二、支护参数设计10

三、巷道支护12

四、巷道工程质量标准15

第四节支护工艺15

一、锚网支护15

第四章施工工艺18

第一节施工方法18

一、施工方法18

二、生产工艺流程18

第二节凿煤(岩)方式及装、运煤(岩)方式19

一、截割工具19

二、掘进工艺19

第三节管线敷设及皮带铺设20

一、管线敷设20

二、皮带铺设标准20

第四节设备及工具配备21

第五章生产系统22

第一节通风22

一、通风方式22

二、局扇安装位置22

三、通风系统22

四、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23

第二节压风系统25

一、压风系统25

二、据工作面设备配备情况25

三、压风管路25

第三节综合防尘系统26

一、防尘设施位置布置26

第四节防灭火系统26

第五节安全监控系统27

一、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配备和断电范围27

二、安全监测系统及措施27

三、监测线路28

四、接地装置安设标准及要求29

五、设备、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及要求30

第七节供、排水系统31

一、涌水量31

二、排水系统32

三、供水系统32

第八节运输系统32

一、煤、矸运输方式32

第九节照明、通讯和信号32

第六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3

第一节劳动组织33

一、劳动组织33

第二节循环作业34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6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7

第一节“一通三防”安全措施37

一、通风管理措施37

二、防尘管理措施38

三、防火管理措施38

第二节顶板管理措施39

第三节防治水安全措施41

一、技术要求41

二、探水钻孔布置42

三、探水安全技术措施46

第四节机电管理安全措施48

一、机电管理48

二、机电设备管理安全措施52

三、电工操作安全技术措施52

四、综掘机使用安全措施53

五、综掘机使用有关规定54

第五节运输管理安全措施59

一、胶带输送机运输措施59

二、延长胶带输送机措施61

三.防爆装载机使用措施61

第六节其它安全措施63

一、综掘设备维护与检修安全措施63

二、锚杆钻机操作及锚杆安装安全措施65

三、使用锚杆机钻眼安全措施65

四、锚索安装安全措施67

五、铺网安全技术措施68

六、打地坪安全技术措施68

七、防止瓦斯措施69

八、防止自然发火的措施69

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风预案70

十、防止冒顶措施70

第八章压风自救、供水施救71

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74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

二、位置与煤(岩)层

位于6#煤层的一采区,属一采区第五工作面的回风巷,全煤巷道。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1、一采区东翼回风巷设计长度为344.993m。

2、服务年限:

4年

四、巷道用途

用于工作面回风、辅助运输、行人等用途。

五、掘进巷道基本参数

1、一采区东翼回风巷巷道开口坐标:

X=37528482.361,Y=4368738.207。

2、煤层倾角:

3-6°,平均5°,沿煤层底板掘进。

六、预计开、竣工时间

1、预计开工时间:

2017年3月27日。

2、预计竣工日期:

2017年4月16日。

3、总工期:

20天。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设计说明书

该掘进工作面编制依据以《碓臼沟煤矿设计》说明书与一采区掘工程平面布置图为依据。

二、地质说明书

该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以《碓臼沟煤矿地质勘探报告》为依据。

三、其它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等。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掘进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水平名称

+942

工作面名称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

地面标高

+1130.04~+990

井下标高

+940~+945

掘进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巷道掘进断面小,掘进对地面无任何影响

井下位置及

与四邻关系

北边为一采区东翼进风巷、东边为6106工作面,南边为采空区,西边为6104回风顺槽。

掘进长度

344.993m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层情况见表

煤层厚度/m

10.06-14.30

煤层结构

复杂

煤层倾角(°)

3~6

12.54

5

开采煤层

6#

煤种

长焰煤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情况

描述

该工作面主采6#煤层,平均厚约12.8m,该工作面煤层厚度较稳定,在10.06~14.30m之间变化,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仍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整体倾向东南高、西北低,倾角3~6°平均容重:

1.35t/m3。

二、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情况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石特征

老顶

直接顶

砂质泥岩

29.5

深灰-灰黑色,性脆。

伪顶

直接底

砂质泥岩

14.5

深灰-灰黑色,性脆。

老底

3、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

1)、瓦斯:

煤层所含瓦斯成份都是以氮气为主,二氧化碳微量,属二氧化碳~氮气带,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

根据《碓臼沟煤矿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提供,煤尘具有爆炸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碓臼沟煤矿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提供,本区煤的自燃倾向性属于很易自燃。

4)、地温

根据邻区钻孔测温资料分析计算,区内地温梯度小于3℃/100m,属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附图1:

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掘进的影响:

二、褶曲情况及其对掘进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陷落柱等):

 

附1:

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准格尔煤田是一个区域性水文地质单斜储水构造单元,本区位于准格尔煤田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东南角。

本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无水库、湖泊等地表水体。

区内居民点分散,饮用水多为旱井储存雨水或取于沟谷渗出之水。

区内植被稀少,地形起伏不平,第四系黄土层(Q3m)广泛分布,由于强烈的向源侵蚀作用,至使区内冲沟为发育,多呈树枝状分布。

基岩则出露于地形切割较深的沟谷之中,沟谷均为季节性溪流,旱季干涸无水,只有在雨季后会形成短暂的溪流,也是排泄本区地表水的主要通道。

黄河由北而南流经本区东侧外缘。

(根据碓臼沟煤矿生产勘探报告)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全区地面沟谷纵横,为季节性河流,工作面东边相邻原碓臼沟采空区,应加强对水文地质的观察,加强前探工作,查清采空区内的水量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放水、疏水、排水。

工作面掘进时在巷道低洼处必须设临时水仓配备必要的排水设备及配套排水管路,以防采空区积水通过采空区裂隙进入掘进工作面,造成透水事故。

三、工作面的涌水量

据巷道掘进期间显露情况,该工作面涌水量较小,仅部分地段顶板出现少量淋水,工作面涌水量预计约2.0m3/h~3.0m3/h。

如掘进工作面因停产、检修等因素导致工作面内出现水流积聚,可临时在工作面掏挖小水窝,并增设潜水泵进行排水。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1、巷道位置: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布置在碓臼沟煤矿6#煤层一采区。

2、巷道方位角:

方位角为117°35′12″。

3、布置方式:

矩形巷道,掘进宽5.2m,掘进高3.2m,正常情况下沿煤层底板掘进,混凝土地坪厚度200mm,水沟规格:

250×200mm,

4、严格按中线施工。

附图2: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察对象:

一采区东翼回风巷。

二、观察内容:

安装顶板观测仪,通过对读取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顶、底板移近量。

三、观测方法

1、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为确保安全,坚持进行矿压观察,布置测点或安设矿压仪器观察顶板离层情况,顶板下沉及锚杆受力情况。

2、矿压观测点在掘进开口巷道顶板中心处,布置一个顶板离层观测仪,仪器侧吊挂一块牌板,以后50m如此布置一个顶板离层观测仪。

3、顶板观测仪安装好后,立即读取并记录初始读数。

4、顶板离层在线观测仪安装后,前一周应每天每班进行读取并记录,等读数变化微小,顶板稳定后,读数周期方可拉大为每七天一次。

5、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顶板离层在线观测仪,施工时,避免碰撞,以免影响读数精度,如影响顶板离层在线观测仪,必须及时读数并记录。

6、矿压观测发现顶板有压力显现,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及时汇报有关部门,要积极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7、矿压顶板离层在线观察仪及测点要保护好,不得随意损坏,矿压观测由专人负责将每次观察记录,报于矿调度室。

四、数据处理:

我们采取边施工、边观测,及时对观测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观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设计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支护形式为顶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帮部不支护;巷道掘进宽度×掘进高度=5.2×3.2m,掘进断面积16.64m2;净宽×净高=5.2×3.0m,净断面积15.6m2。

附图3:

巷道断面图

二、支护参数设计

一)、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

顶锚杆通过悬吊组合梁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1)、锚杆长度计算:

L=KH+L1+L2

式中:

L---锚杆总长,m;

H---冒落拱高,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岩层内深度(顶锚杆取0.3m),m;

L2---锚杆外露长(托板厚度+螺母厚度+0.02~0.05m,顶锚杆取0.07m),m;

其中:

H=B/(2f)=5.2/(2×3.2)=0.8125m

式中:

B——巷道掘进宽度,B=5.2m;

f——岩石坚固性系数,砂岩取3.2;

则:

L=2×0.8125+0.3+0.07=1.995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顶锚杆长L=2.0m>1.995m,所选锚杆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2)、按锚杆所能悬吊的重量校核锚杆的间排距:

设计计算时令排、间距均为a,则:

=√70÷(2×0.8125×19.992)

=2.154m

式中:

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70KN/根;

H——冒落拱高,取0.8125m;

r——被悬吊砂岩的重力密度,取19.992KN/m3;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1.0<2.154m,所选排、间距能满足设计要求。

3)、锚杆的锚固力计算

Q杆≥¼πd×d杆σ=¼×3.14×0.018×0.018×225=57KN

锚杆设计锚固力取70KN,70KN≥57KN

式中:

Q杆——锚杆锚固力,KN;

d杆——锚杆直径,m;

σ——锚杆杆体的屈服强度,MPa。

通过以上计算,选用Φ18×2000mm的螺纹钢锚杆,锚杆间距1200mm、排距1200mm符合要求。

二)、锚索加强支护

1、确定锚索长度

L=La+Lb+Lc+Ld

式中L——锚索总长度,m;

La——锚索深入到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L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取2m;

Lc——上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0.2m;

Ld——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取0.3m;

按GBJ86——1985要求,锚索锚固长度La按下式确定:

La≥K×d1fa/4fc≥2×15.24×1883.52/4×10=1435.242mm≈1.435m

式中:

K——安全系数,取K=2;

d1——锚索钢绞线直径,取15.24mm;

fa——钢绞线抗拉强度,N/mm2(1920MPa,合1883.52N/mm2);

f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合强度,取10N/mm2;

取La=1.800m,则L=1.800+2+0.2+0.3=4.30m

设计取锚索长度为6.3m。

2、锚索倾角:

锚索垂直巷道顶板安装。

3、锚索间排距的确定

L=nF2/[BHY-(2F1sinθ/L1)]

=2×230/[5.2×2×25-(2×70×sin75°/1)]

=460/[260-135.23]

=3.12m

式中:

L----锚索排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5.2m;

H----巷道冒落高度,按严重冒落高度,取2m;

Y----岩体容重,取25KN/m³;

L1----锚杆排距,1.0m;

F1----锚杆锚固力,取70KN;

F2----单根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取230KN;

θ----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75°;

n----锚索排数,取2m;

通过上述计算,巷道排距取3m,符合理论计算要求。

所以施工锚索材料为Φ15.24钢绞线,长度6.3m时完全可以达到要求。

三、巷道支护

1、临时支护形式、工艺、工序

1)、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前探梁由3根Φ60mm、长不小于5m的钢管组成,每根前探梁分别用三道吊环(吊环由Φ80mm钢管或其它强度不小于Φ80mm钢管的材料焊接Φ18mm螺母而成)固定在紧靠工作面的三根锚杆上,前探梁上用长×宽×厚=3500×200×30mm的木板梁刹顶,木板梁两端伸出前探梁不小于200mm。

吊环每移动一次,都要检查其有无裂纹、开焊或变形,不合格的必须立即更换。

附:

临时支护平面

附图4:

临时支护平面图(截割前)

附图5:

临时支护平面图(截割后)

附图6:

临时支护剖面图

2)、施工顺序:

安全检查→掘进机割煤→装煤→运煤→安全检查、进行敲帮问顶→架设前探梁→打锚杆→检查工程质量。

3)、掘进机割出2.4m后,使截割头落地,闭锁截割部电机,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电控箱的隔离开关。

用不小于2.9m长的长柄工具处理干净顶帮的活煤,并进行敲帮问顶,确保无问题后,人员在永久支护下,在紧靠工作面三根锚杆上挂好吊环,施工人员及时前移前探梁。

前探梁及时用木板梁刹顶,板梁与前探梁用木楔背紧,穿前探梁时,必须有专人观察顶板与煤帮,顶板维护好后,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将掘进机退出迎头外5米,闭锁截割部电机,断开掘进机上的电源开关和电控箱上的隔离开关,由外向里打锚杆。

4)、上前探梁时,不少于三人,一人观察顶板并协调支护,两人窜前探梁。

前探梁移动到工作面后,在最后一个环的上面用木楔背紧。

5)、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方可继续施工。

6)、打锚杆时必须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边。

2、永久支护

锚网+锚索+混凝土地坪。

1)、锚杆:

巷道顶部采用Φ18×2000mmⅡ级左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1200×1200mm。

每排6根。

锚杆外露长度30~50mm,托盘紧贴岩面。

托盘:

锚杆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80×150×8mm蝶形托盘。

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扭矩力不小于100N·m。

2)、网片:

采用2700×3000mm金属网。

3)、锚索:

选用Φ15.24×6300mm钢绞线

顶板每排施工2根锚索加槽钢(矿用14#槽钢长600mm),锚索间距2000mm,排距3000mm。

锚索托盘规格为80×80×10mm。

4)、锚固剂:

锚杆采用k2360树脂锚固剂1卷,锚索为k2360树脂锚固剂3卷。

锚索极限承载能力应在230KN以上,张拉力为160KN。

5)、锚网支护紧跟工作面,工作面最大空顶距离为2.7m,最小距离为0.3m;顶锚杆紧跟工作面,锚索距距工作面不大于30m。

6)、铺联网要求:

顶网长边平行巷道中线铺设,两片顶网横向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纵向搭接必须从本网片上拆取一整根长网丝(不得剪断),然后将两片网用编织的方法连接在一起并拉直铺平。

帮网顺巷铺设,帮网与帮网纵向网搭接同顶网相同,帮网与顶网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

金属网使用双股16#铁丝双边扭接,扭结数不少于3圈,两孔一连。

3、特殊支护

1)、开口段采用锚索加强支护,锚索间距为1000mm,如遇到顶板破碎增加锚索数量,以加强对开口处顶板的控制。

2)、掘进过程中如顶板不稳定、离层、局部破碎段可根据现场情况缩小间排距以及采取其他有效的支护方式加强支护,同时改变掘支段长,采用逐米掘支施工方案。

3)、如遇地质构造带、破碎带时,及时与工程技术部联系,以便及时采取与其适应的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法。

二、施工混凝土底板,具体施工工艺及施工要求如下:

4、砼浇筑

1)、水泥采用P0425#硅酸盐水泥,砂采用粒径为0.35mm~0.5mm中粗砂,石子采用粒径为35mm~45mm。

2)、混凝土配合比水:

水泥:

砂:

石子=0.61:

1:

2.122:

3.769。

每立方米用量为:

水195kg、水泥320kg、砂679kg、石子1206kg。

严格执行配合比进行配料。

3)、铺底厚度200mm,标号为C20;水沟规格净宽×深=250×200mm。

4)、混凝土地坪向水沟侧有5‰的横坡,保证水能流入水沟。

水沟必须保证直、光滑。

水沟面与地平面平。

5)、混凝土地坪浇筑后,必须采取养护措施。

6)、砼地坪必须用振动棒捣固,振捣器每一位置振捣的时间,应以不现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振捣好的砼表面抹平。

7)、对于巷道高差较大处,相对较高的地方采用起底,相对较低的地方采用毛石填平,之后砼浇筑。

附7:

巷道永久支护平面图

四、巷道工程质量标准

巷道工程质量标准表:

项目

设计尺寸、数量

允许偏差

巷道掘宽mm

5200

合格

-50-+200

优良

0-+100

巷道掘高/净高mm

3200/3000

合格

-50-+200

优良

0-+200

螺母扭力矩/N·m

≮100

符合设计

顶锚杆间排距/mm

1200×1200

合格

-100-+100

锚杆锚固力/KN

≮70

符合设计

锚杆角度

垂直顶板

±5º

锚杆外露长度/mm

不超过50

合格<60,优良<50

锚索排距/mm

3000

-100-+100

锚索角度

垂直顶板

±10º

锚索承载能力/KN

≥230

符合设计

锚索外露长度/mm

≤300

100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锚网支护

1、施工工序和工艺过程如下:

交接班→安全检查(敲帮问顶、瓦斯、工程质量等)→切割(出货)→安全检查→临时支护→定锚杆眼位→打顶(帮)部锚杆眼→装填树脂药卷→挂设金属网→安装顶(帮)部锚杆。

2、顶部锚杆支护工艺

施工顺序和方法如下:

顶部锚杆在截割完成后、临时支护到位后由外向里及时钻装。

1)、定位:

依据激光中心线和锚杆布置图,先定排位,再以间距定出孔位,用自喷漆标记。

2)、钻锚杆眼:

顶部采用MQT-130液压锚杆钻机打眼,钻杆采用B19中空六角钢钻杆,钻头采用D29mm钻头;帮部采用MZ-1.2煤电钻打眼。

钻眼前首先按照中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

并按锚深要求在钻杆上作好标记,然后用锚杆钻机垂直(>75°)顶底板钻进,煤电钻垂直帮部打眼,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退出钻杆。

施工时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由中间向两侧、逐排钻眼的顺序进行打眼。

3)、装填树脂药卷:

锚杆套上托板戴上螺帽,将树脂药卷插入锚杆眼口,然后用锚杆上端头送入锚杆眼内,再将锚杆尾端套在搅拌杆上顶部用锚杆钻机顶至眼底、帮部用煤电钻顶至眼底。

4)、挂设金属网:

人工将网片按照设计要求和搭接关系挂好网片,要求所有锚杆托盘必须压住网片。

5)、安装锚杆:

树脂药卷顶入眼底后,锚杆机(煤电钻)升压捅破药卷开启锚杆机进行搅拌15s,托板紧贴顶板后停机,等待30~40s后开动钻机上紧螺母。

树脂达到终凝时间用扳手进行二次紧固,达到设计扭矩100N.m,锚固力≥70KN,二次紧固距工作面距离不大于20m。

6)、支护工站在临时支护下方,按设计位置限定孔位,先打中间两根顶锚杆,然后再打其它顶锚杆。

3、锚帮

(1)、根据巷道设计尺寸,人工用丁字镐、风镐从上而下依次刷帮;

(2)、联网:

先用手镐刨掉两帮活煤矸,铺网并将帮网与顶网及上一排帮网孔相联;

(3)、打眼:

验收员标出眼位,一人将钻杆对准眼位,并把钻杆插入风钻内,然后放开钻杆,同时开水冲孔灭尘,另一人操作钻机将帮眼打至规定深度,当煤层节理发育时,钻孔角度与节理面垂直或斜交,帮锚杆孔深允许误差为设计值的0-30mm范围。

(4)、安装锚杆:

刨平眼口,把树脂药卷装入钻孔,并用锚杆将药卷送到孔底,再把搅拌器套在锚杆上,将搅拌器插入钻机夹盘内,然后边搅拌边推进,直到将锚杆送入孔底;

(5)、紧固锚杆:

等待1~3分钟,待验收员量取中线合格后,安好帮锚杆,使用手持式风动钻机旋转螺母,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巷壁,预紧力矩不得小于100N·m。

4、锚索安装要求

⑴、施工技术要求

①、锚索安装必须紧跟迎头施工,沿巷道中心线每隔2m在巷道顶部安设一根锚索。

锚索宜垂直于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布置,实际钻孔角度与设计值的误差不大于5°。

②、锚索孔深误差应不大于100mm。

③、锚索外露长度控制在(≤300)mm。

④、锚索搅拌树脂药卷过程中不能停顿,要一气呵成,绝对不能反复搅拌;否则已开始聚合反应的树脂分子链会遭到破坏,导致锚固失败。

⑤、搅拌树脂药卷后10-15min张拉锚索,张拉预紧力控制在50-100kN。

⑥、锚索安装48h后,如发现预紧力下降,必须及时补拉。

⑦、锚索张拉预紧力为120KN,锚索承载能力应不低于230kN。

⑧、张拉时发现锚固不合格的锚索,必须立即在其附近补打、装合格的锚索,或者用张拉器将不合格的锚索拔出,然后用钻机将原来的钻孔清一遍,重新安装锚索。

⑸、安装工艺

①、采用普通单体锚杆机配中空六方接长式钻杆和Φ28双翼钻头湿式打眼。

为保证孔深准确,可在起始钻杆上用白色或黄色油漆标出终孔位置。

②、安装树脂药卷前应检查其质量(以手感柔软为合格),并注意快凝药卷在上,缓凝药卷在下。

③、用棉丝将锚索锚固段的水、煤屑等擦干净,用塑料封箱胶带将树脂药卷与锚索粘接定位。

④、锚索下端装上专用搅拌驱动器,2人配合用锚索顶住锚固剂缓缓送入钻孔(注意不能反复抽拉锚索),确保锚固剂全部送到孔底。

⑤、将专用搅拌驱动器尾部六方头插入锚杆机上。

⑥、一人扶住机头一人操作锚杆机,边推进边搅拌,前半程用慢速旋转,后半程用快速旋转,搅拌时间控制在20-30s。

⑦、停止搅拌,但继续保持锚杆机的推力约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