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376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沙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沙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沙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沙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文化.docx

《长沙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文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文化.docx

长沙文化

长沙,别称“星沙”,近年来亦逐渐被称为“星城”。

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

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

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经济原本偏重于第三产业,尤以媒体和娱乐业闻名,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

近年来,由于长沙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重工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8年,长沙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经济中的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成为了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支柱。

  2009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

  现今下辖地区有:

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雨花区。

很多初来长沙朋友,却往往诧异于此地毫无半点历史文化氛围!

想想也是!

除开天心阁那明明是后来翻建的仿古建筑外,只有郊外岳麓出上有几样古迹。

别说外地人,本地人也有此疑问?

小吴门,兴汉门难道就是这个三叉路口?

定王台,凤凰台难道就是这个大上坡地?

南门口,司门口难道就是这个十字路口?

还有南正街(今黄兴路)、坡子街、臬后街,八角亭、药王街、太平街、西长街、大西门。

这些有着浓郁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氛围的地名,个个名不符实啊?

这是为什么?

所以就有这篇文章的必要性!

长沙人,外地人都应耐下性子看完。

(贴子有点长。

没法不长!

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回应那些认为:

“长沙市就是因为毛泽东的关系被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城建是中国第一大败笔”

“长沙空气水噪声污染等无一不使人短命...”的谬论!

1.地埋与气候

湖南的地形东西南三面环山,冬季:

凛冽寒潮滚滚南下,长驱直入湖南全境,夏季:

南方的阳光烈日加上湘北洞庭湖大水面的蒸发,使三湘大地热气郁集而不得散发。

而春秋两季:

三湘大地时而受西北方的冷锋控制,时而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故气候多变,时晴时雨,骤冷骤热。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这是文雅的说法,

其实长沙的天气夏天热(夏天常时期38度以上)冬天冷!

(有次,几位哈尔滨的朋友说长沙好冷,我很奇怪。

哈尔滨冬天不是0下20好几度,他们说:

我们那里冷,多穿靴戴帽就能御寒,长沙是湿冷,穿多少还是冷!

春秋时又多雨!

一年四季,没有多少连续的好天气。

加之,地处地处丘陵地带!

古代交通又不便,北方人视长沙为畏途也就不奇怪了!

2.历史背景

长沙市的称谓由来已久,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城址、城名经数千年而保持不变的古城。

根据<逸周书>载:

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时,在对周王朝的贡品中就已有"长沙鳖"的记载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

长沙郡为秦代36郡之一,郡治湘县,即长沙的在秦朝称呼。

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州、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湖南全省。

3.文化的起源

约公元前30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

(指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江汉地区这一时期文化,因最早在京山屈家岭发现而称为屈家岭文化。

经过历朝发展,长沙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

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如此,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

屈原、贾谊、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古代文化巨匠都曾"一为迁客去长沙",为古城留下了千古绝唱。

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木式曾讲学于此后有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等大扬湖湘学派的"经世之用"之学。

诸多长沙籍的书法家、文学家、剧作家,如欧阳询、怀素、田汉、欧阳予倩等都曾光耀中国文坛。

长沙英雄辈出,有"革命摇篮"之称。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源地之一

近代史上,黄兴、蔡锷等在这里从事反清、反袁斗争。

现代史上,在这里,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刘少奇等老早年在此求学,从事革命活动。

够绚丽多姿的吧!

再多写就有吹嘘之嫌了

反正长沙最不缺少的便是人文景观!

4.长沙城建(长沙没有历史建筑吗?

长沙的文庙建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如因忠君而被奉为神的关帝庙,(位于新开门内今营盘街一带)

祀元指挥使刘承忠的刘猛将军庙(位于城南书院废址),

祀汉太守张仲景的张公祠,

湖南巡抚李发申之李大中丞祠、

明兵部侍郎王伟的王公词

建于妙高峰的张南轩祠和真文忠祠、蒋周二忠祠、理灵祠、任赵公祠、郎公祠、五忠祠、昭忠祠……等,

除此之外,从明至清长沙城区还出现了一种地域性和行业性的建筑----会馆建筑。

(会馆建筑的形式类似于祠堂,它一般是由外地商人、迁徙的移民或手工业行会集资兴建的,每年要举行宗教祭祀活动,)

建于坡子街的山陕会馆,

福胜街的苏州会馆

福胜街的中州会馆、太平会馆、

怡长街的粤东会馆、

鱼塘街的湖北会馆

西牌楼的云贵会馆

太平街的江南会馆、

坡子街的上元会馆等,

4.最值得一题的是位于宝南街的鲁班庙,则是长沙木行、泥行各工匠捐资建造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行业性会馆。

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三进殿宇的大型建筑。

如果说会馆建筑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带有明显外来文化特征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传人及其宗教建筑的出现,无疑使这一地区的宗教建筑在类型和形式上更加锦上添花。

1591年(万历十九年)在金线街道建清真寺。

1664年(康熙三年)再建于三王街,

1711年(康熙五十年),来自晋陕豫等地的穆斯林商人集资在三兴街又添建一清真寺

在北门外湘春巷重修天主堂。

1910年“抢米风潮”中教堂被捣毁,次年修复。

5.主题:

这些都去了哪里?

长沙市的历史伴随着战火。

历史上,长沙这座千年古城曾遭受了10次毁灭性的打击,

大家耳熟能详的关公战长沙太平天国打长沙长沙会战。

还有距今最近的一次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于1938年11月12日的“文夕大火”。

抗战初期,日寇铁蹄肆意践踏,国军一败千里。

唯有攻打湖南时,骄横的日军终被狠狠地教训,三战皆败,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长沙会战。

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历时23天,共毙伤日军5万以上,这是自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盟国的第一次大捷,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

“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的胜利系华军的长沙大捷”。

长沙城是抗日战争中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圣城”

当别的地方为了保住历史,而愿放弃未来时!

长沙选择了固守

更需要说明的是,长沙会战的前一年,即1938年11月,长沙发生了震惊世人的“文夕大火”。

(人为的,只因怕长沙失守……)

这场毁灭性的大火一直延续了两天两夜,使长沙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达5.6万多栋。

政府各部门以及机关被烧毁的有省政府、民政厅、建设厅、警察局、警备司令部、省市党部、保安处、地方法院、高等法院、电报局、电话局、邮政局、市商会、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在长各家报馆等大部或全部建筑;

医院-除湘雅医院外,全市公私医院均被烧毁。

银行-有湖南省银行、江西裕民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10余家;

学校-被烧毁或大部烧毁的有湖南大学、明德中学、省立长沙高中、民众教育馆等31所;

长沙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米市之一,190多家碾米厂和粮栈仅幸存12家半,仓储200余万石有190余万石被烧成灰烬。

绸布业损失约200余万元,约占全行业资产的80%。

湘绣业40家,所有绣品和画稿几乎与铺屋一同被烧毁。

誉满全球的湘绣业从此元气大伤。

大火烧了整整五天五夜,全城街道、建筑90%被毁,大火中丧生者达3000多人。

当时《中央日报》社论沉痛写道:

“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

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

当居首要。

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就是这样,长沙也没有放弃!

而在,长沙不放弃的同时,日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攻击与轰炸

在文史资料《长沙抗战》中,有篇回忆录一口气列举了100个曾被日机轰炸的长沙街道名称:

文昌阁、清泰街、湘春街、北大马路、火车北站、福寿桥、六堆子、又一村、油铺街、荷花池、学宫街、兴汉门、西湖路、小吴门、半湘街、小西门河街、坡子街、藩后街、浏正街等120余条街巷。

也就是在经受这般“残酷”的打击后,也就是在这片“破败”的废墟上,长沙人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以滚烫的赤诚热血,以无畏的决然豪情,换取“长沙会战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大长我国人志气,力壮我中华国威。

整个14年的抗战史,有资料显示中日双方军队曾有22次正面战场的殊死交锋。

其间,反复出现的一个地名就是――长沙。

22次战役,自1939年开始,有3次直接以“长沙”第一、二、三命名。

还有一次“长衡会战”(1944年),作为前期决战地的长沙,因其军事制高点岳麓山失守,两军对决仅1天1夜,城池即被攻陷。

虽然长沙第四次会战(即1944年的长衡会战)时,因为兵力过于悬殊,长沙终是沦陷。

可血性的长沙人依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许多志士仁人更是气贯长虹,以碧血丹心坚守民族的大义气节。

譬如当时长沙名士、前清翰林,已经七十多岁的书法家郑家溉老生生,便是毅然拒绝担任日伪维持会长职务,骂贼不止,最终投塘自尽,以死明志,实现了他生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性诺言。

在我们为电影,电视中的抗日英雄们感叹时,我们的身边尽是豪杰!

73军是湖南地方部队,即所谓杂牌军。

这个军的建制未划属集团军,是机动部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哪个战区情况紧急,便往哪个战区调动”。

因此,73军在第六、九两战区的对日作战中,“几乎无役不从”。

1941年12月,当时驻扎在湖北第六战区的73军77师,“在烂泥深坑里,两天两夜走了三百多华里”,抵达长沙岳麓山附近,参加守备长沙作战。

77师官兵几乎全是湖南人,本土抗战,尤其英勇。

  在岳麓山赫石坡。

至今还有73军公墓墓碑区。

(现在爬岳麓山的还看得到)

在云麓宫的石栏上,至今还有73军战士名录。

湘湖民族气节史上,也由此多了一个血色惊叹。

一座千年名城,如此高频率笼罩于战火的反复肆虐中,似乎是绝无仅有的。

可惜!

长沙的充实富庶,当居首要。

百年缔造,在几番战火中,片瓦无存!

有战史资料,将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同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损毁最严重的城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沙一片瓦砾,备受战争创伤的长沙,当时城市人口仅剩下10万人,原来

“最繁华之八角亭,几成瓦砾场,东正街、水风井、藩城堤房屋俱被拆毁,北门外之西式房屋、亦均夷为平地,湘雅医院仅剩一空架。

经过抗战胜利后5年的极其有限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极为残缺,市区道路仅有5条马路,其余均为窄狭的麻石街巷,渡江靠木划子,行路靠人力车,没有自来水,下水道缺乏。

“道路不平、沟渠不通、饮水不洁、电灯不明”是当时长沙市政建设的真实写照。

这就建国前的长沙市实景。

经过40多年的改造和建设,路在脚下不断延伸,当新开辟的芙蓉路、潇湘路、梓园路、车站路在鞭炮声中

竣工通车的时候,当滚滚江流中的湘江一桥、二桥以及人民路、袁家岭、芙蓉路等立交桥昂然矗立的时候您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恢复和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正阔步走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行列

长沙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体育、文博会展等已成为长沙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群。

在印刷产业方面,长沙总计有各类印刷厂936家,出版湘军,尽在长沙!

连续五届全国书市上,长沙图书订货码洋均进入前三名

战火摧毁了建筑,却摧毁不了文化和历史。

现今的长沙只要开工动土,尽是历史的痕迹!

文成之时,蚂蚁山古墓还未发掘完工,又见水风井又从历史的灰尘中露出芳踪!

城区有修葺可供参观游览的景观景点50多处,主要有岳麓山景区,岳麓书院,黄兴故居、墓,橘子洲、开福寺、马王堆汉墓、古城楼天心阁、贾谊故宅、白沙古井、走马楼和孙吴简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汉代北津城,船山学社等。

这篇文章写成之时,正好从五一广场经过!

想起了,年前发现的走马楼遗址。

证明长沙历经几千年,城市中心没有变更!

一个中国唯一的历经几千年,城市中心没有变更的城市!

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城址、城名经数千年而保持不变的古城!

他凭借什么?

她又在固守什么?

它传承的又是什么?

这实在是个太大的问题!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再过几千年,这里的人们一定固守和传承着流淌在血液中骨髓里的长沙性情...

历史文化街:

太平街——“古老长沙”一缩影。

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

长沙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志书——明嘉靖《长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区地图——清嘉庆《善化县城图》记述和描绘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与今日太平街毫无二致。

在今日长沙城区,能像太平街一样完整窥视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经凤毛麟角,太平街可谓是长沙古城的一个缩影。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湘江东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带,以太平街为轴线,西侧的街巷有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等;东侧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宁里和西牌楼等。

太平街一带自古为人文荟萃和商业繁华之区。

清代地方政府为方便货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门和大西门之间新开一太平门,太平街由此得名。

街区内,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

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

太平街地区较好体现了长沙历史文脉和特色,街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也有很多亮点:

贾谊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当地;辛亥革命时的共进会、四区社、湖南体育会和体育学堂旧址分布太平街两厢;明吉王府西牌楼旧址有迹可寻,王府大石础、琉璃瓦等构件已获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国众多长沙老字号遗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

朱昌琳开设的乾益升粮栈、长沙四大茶馆中的洞庭春茶馆、利生盐号、杨泰隆钉子铺、老通义油漆铺等。

潮宗街:

“百年长沙”之起源。

潮宗街曾经是长沙最有名的麻石街。

清雍正年间始铺麻石路,历史上曾进行过路面改造。

清长沙县署位于此地,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这条街上创办,1920年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文化书社也设立于此。

可以说,这条街折射了长沙近现代的发展历史,较典型地反映了长沙百年来的历史文化。

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门,为旧时长沙米厂、粮行集中地。

历史上,当地居民多以挑脚、卖河水为生,是旧时长沙有名的贫民区。

该历史文化街区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东毗蔡锷路、西临湘江大道。

区内现存中共湖南省工委旧址、李觉公馆、长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恒堂、基督教圣公会礼拜堂、中山亭、乐诚堂、文化书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现代建筑。

坡子街:

传统民居正在消逝。

正在融入现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现在已经变成了美食一条街了,在黄兴路步行街附近。

化龙池: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化龙池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芙蓉区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东牌楼、藩后街,东起建湘路,西止于黄兴南路。

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龙池街区将封存于史册。

该街区现存有程潜公馆、修业学校旧址、浏城桥楚墓旧址、聚福井、福建会馆等历史遗存。

其中程潜公馆、南阳街基督教堂保存较好,福建会馆有较大改变,聚福井已废除。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

化龙池所在地原名玉带街,曾为长沙旧城八大公沟之一。

万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

民间传说此处有口井,井中有条孽龙托梦给此街一铁匠:

不日将重现龙身东归大海,届时长沙汪洋一片。

铁匠决心舍己为公,成功将烧熔的一大桶滚烫铁水倒向井里。

结果,井边受热下陷,铁匠随铁水落入井下,孽龙被铁水浇铸丧命,铁匠也英勇献身。

后来井塌处衍生一口小塘,人们为怀念铁匠,将该塘取名化龙池。

旧时,化龙池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寓居此地。

 

长沙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发展中正面临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城市改变的同时,我们需要留下什么?

当人类经历了一个个特定而鲜活的历史变迁、苦难、颠覆、重构的过程之后,那种立即想留住“故事”的心理尤为急迫。

当今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一浪高过一浪的学术呼唤:

留住城市的记忆。

长沙,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惊诧间,人们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只能从小段留存的天心阁城墙遥想城廓当年,从岳麓山脚下的爱晚亭和岳麓书院远眺湖湘文化源流。

   我以为,“留住城市的记忆”不能仅以“古”来评定。

我们不但要有秦汉的记忆、唐宋的记忆、明清的记忆,我们还应该有上个世纪民国的记忆、共和国的记忆。

我以为,“留住城市的记忆”将以人类情感关联的强弱程度来对待、来辨别、来认识。

   保留最具情感关联的记忆

   上个世纪的长沙,是与生于上个世纪的长沙人最具情感关联的100年。

他们的活力与体力奉献给了谁?

是长沙众多的工厂与车间、机关与学校……他们的青春与情感与谁发生最直接关联?

是长沙数不清的小街小巷,是当年的五一广场、劳动广场,是湘江剧院,是杨裕兴、德茂隆……

   上个世纪的长沙该把什么留下?

最直接方式当然就是留住那些有保留价值的城市街道、广场、建筑、构筑物。

清末民初的长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长沙,就是诸如黄兴路、蔡锷路、太平街、坡子街两厢的老店铺、老字号,就是散布在城中那些半中半西、半古典半现代的办公楼、公馆、教堂,它们应该是保护与恢复的最好对象。

中山亭的整旧如旧并向公众开放,湖南大学把毁于战火的图书馆留下的几根石柱都艺术地加以利用,这些努力是值得推介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长沙靠什么来承载记忆?

无数废弃的厂房和烟囱、老火车站(南站、北站)、老码头,就是那个年代记忆的最好注释。

“人民公社大食堂”连锁店以美食的名义、以有趣的民俗方式留住长沙记忆是值得分析的案例。

   长沙应成为有故事的城市

   鉴别城市记忆载体的价值,我们要关注载体的政治生活张力(如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故居或政治事件的发生地),我们更应该关注载体在民俗生活、商业生活、休闲生活、生态生活中的张力。

这样一来,留什么,不留什么,就不是一道难题。

   我们可以用一片瓦、一处古井、一栋老宅、一个广场留作记忆载体,也可以用一组有着小街窄巷格局的街区、一群不同时期建成、风格各异的建筑留作记忆载体。

我们要小心长沙所有的路变宽、房变高而让城市记忆荡然无存,众多有魅力城市如巴黎、温哥华、哥本哈根不是因为她们的道路宽、房子高而扬名天下。

   我们还可以用一棵树、一座山、一个公园来作记忆载体。

对待自然山水环境,采取不作为或少作为就是留住记忆的最有远见、最高尚的姿态,长沙人对待留住橘子洲的记忆似乎有足够的主见:

少动土、多栽树。

   我们还可以用大量的博物馆来作记忆载体,这些博物馆散布在城市中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是政府投资的上万平方米的新厦,也可以是民间自发修建的,面积不过百来平方米的老宅。

  我们不仅要用物来作载体,我们还要用人来作载体:

贾谊应该记忆、黄兴应该记忆,田汉应该记忆、李达应该记忆、李谷一应该记忆、大兵应该记忆……

  基如此,长沙十一五规划应该全方位探索并拓展留存城市记忆的方法和内容。

她应该强调历史的价值、崇尚全民保护的意义;她不盲从、更不教条、但善于借鉴并吸收;她拥有开拓的精神、张扬个性的热情和永不停歇的创新能力。

  我以为,逝去的50年、100年的长沙城市故事,比200年、500年乃至1000年前的长沙故事更直接与长沙人的情感相通。

留住上个世纪的长沙记忆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伟大事业,长沙应该成为一个真正有故事的城市、一个拥有丰厚记忆的城市、一个对得起未来长沙人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