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180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梳理

江苏版二年级: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10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100以内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结果去减第三个数。

3.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4.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

可以用两个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

5.使不相等的两个量变得相等的方法。

方法一:

把多的量减少;

方法二:

把少的量增多;

方法三:

把多的量拿一些给少的量。

6.“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已知少的数,求多的数,用加法计算;已知多的数,求少的数,用减法计算。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

2.哪一位上退1后,计算时不要忘记减退位的1。

3.计算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4.加法和减法属于同一级运算,在计算时,没有先后之分,哪种运算在前就先算哪种运算。

不可随意改变运算的顺序。

5.要使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变得同样多,首先看哪组物体的数量多,再看多多少,最后把多的个数分成相等的两份,把其中的一份补给少的即可。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重点)。

2.理解竖式连写的算理(难点)。

 

3.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重点)。

4.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

5.掌握把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变得同样多的方法(重点)。

6.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难点)。

7.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重点)。

8.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四边形。

由四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2.五边形。

由五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五边形。

3.六边形。

由六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六边形。

4.

平行四边形。

形如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易变形。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判断某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时,要记清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不要因为图形的摆放形式而影响对图形的判断。

2.画平行四边形时,要保证对边相等。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重点)。

2.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难点)。

3.认识平行四边形(重点)。

4.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

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把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

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分别作为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加法算式的和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4.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要从左往右。

如:

3×4=12读作三乘四等于十二。

5.1~6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6.乘法口诀中的前两个数分别作为乘法算式中的乘数,乘法口诀的得数就是乘法算式的积。

一般地,可以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7.解决实际问题时,其中有一组的物体少一些,其他的都同样多,可以这样想,把少的一堆先不看,先用乘法求数量相同的堆的物体的个数,再加上没有计算的部分,也就是用乘加计算;也可以这样想,把少的一堆也看成与其他堆同样多,先用乘法计算几个几,然后再去掉多算的物体的个数,也就是用乘减计算。

8.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几个几”可以分段理解,“几个”表示加数的个数,后一个“几”表示相同的加数。

2.把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时,要用相同加数的个数与相同加数相乘。

3.要注意区分乘法与加法,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与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意义完全不同。

4.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

5.写乘法口诀时,一定要全部使用汉字,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6.乘法口诀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添字或丢字。

7.写乘法口诀时,较小的数在前,较大的数在后。

8.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9.看图列乘减算式时,多算了几就要减去几。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重点)。

2.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3.熟记1~4的乘法口诀(重点)。

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难点)。

5.熟记5的乘法口诀(重点)。

6.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难点)。

7.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重点)。

8.利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

9.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重点)。

10.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1~6的乘法口诀。

3.乘加、乘减。

4.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平均分的含义。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第一种是先确定每份分得的个数,然后看平均分成几份;第二种是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然后看每份分得多少个。

3.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已知总数和每份分得的个数,求平均分成几份。

还是已知总数和平均分成的份数。

求每份分得多少个,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4.除法算式的读法。

读除法算式要从左往右。

6÷2=3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用补充口诀的形式求商。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应看每份的个数是否同样多。

2.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明确分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分得同样多。

3.平均分的时候要把物品都分掉。

4.用除法求每份是多少时,总数要写在除号前面,平均分成的份数要写在除号后面,每份分得的个数要写在等号后面。

5.不要把“除”和“除法”相混淆。

6.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的方法(重点)。

2.体会平均分的实质就是每份同样多(难点)。

3.掌握“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方法(重点)。

4.体会平均分的不同策略(难点)。

5.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重点)。

6.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7.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重点)。

8.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难点)。

9.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重点)。

10.根据除法算式正确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认识平均分。

2.除法的初步认识。

3.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4.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线段的特征。

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工具。

直尺、三角尺等。

3.数线段。

在数图形中的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认识厘米。

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5.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方法一:

通常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看物体的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

方法二:

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0刻度,就用另一端指到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也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

6.画线段的方法。

画线段时,从直尺的刻度“0”开始画,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的几厘米处;或者从某一个刻度开始画,经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画完后不要忘记标两个端点。

7.认识米。

米是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8.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或1m=100cm。

9.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每量出1米的长度后做上标记,再从标记处继续量,边量边数,一共有几个1米,就是几米。

10.在比较或计算不同单位长度的量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判断是不是线段时,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2.无论用哪种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都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3.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直尺的刻度“0”对齐,而不是与直尺的一端对齐。

4.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0”刻度,那么线段右端所对刻度减左端所对刻度的差才是线段的长度。

5.量比较高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

6.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

7.身高可以用米做单位,也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用米做单位时,前面的数一般在2以内;用厘米做单位时,前面的数一般是几十以上,200以内。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了解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重点)

2.在简单图形中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难点)。

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重点)。

4.会量、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难点)。

5.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重点)。

6.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线段的初步认识。

2.认识厘米和米。

3.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

温馨提示:

7的乘法口诀有7句,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7。

当两个乘数不同时,一句口诀对应两道乘法算式;当两个乘数相同时,一句口诀只对应一道乘法算式。

2.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温馨提示:

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8。

3.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温馨提示:

(1)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2)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几和九相乘,所得的积就是几十减几。

4.巧记9的乘法口诀。

用我们的左、右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弯曲的手指从左数是第几就表示几个9,弯曲手指的左侧手指数表示积的十位数字,右侧手指数表示积的个位数字。

5.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先想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算出商。

6.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2.m×n和n×m,计算时使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3.通常情况下,一个积对应一句乘法口诀,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如:

积是4,6,8,9,12,16,18,24,36的乘法口诀都有两句。

4.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最容易混淆,因此要将这两句口诀区分开。

5.编制口诀时,不要受方言和口语的影响,口诀书写一定要规范。

6.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编制并记忆7的乘法口诀(重点)。

2.借助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难点)。

3.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

4.用7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

5.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计算(重点)。

6.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难点)。

7.掌握9的乘法口诀,会利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重点)。

8.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难点)。

9.熟记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重点)。

10.探究乘法口诀表的规律(难点)。

11.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

12.准确记住两步计算中第一步的得数,再进行第二步计算(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3.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判断物体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想从哪个方位看这个物体才能看到这种形状,由此判断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2.判断从某一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先通过观察、比较来分析物体的各个方向是什么形状,然后判断从某一方位所能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解观察物体的题时,要仔细观察,注意区分相似的图片间的不同特点。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重点)。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观察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