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4616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 精品.docx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精品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重点与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

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二、新授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看图1.1-1,思考:

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这些发声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①探究:

声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

拨动锯条,敲击鼓面,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发声体振动的实例。

答:

敲击锣、鼓靠锣,鼓面振动发声;弹奏乐器:

胡琴、吉它,乐器靠琴弦振动发声。

问:

大家能举出发声体不振动的实例吗?

答:

没有。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想想议议

你能向同学们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吗?

蝉是怎样发声的?

③声音的保存

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如:

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盘。

2.声音传播

1探究: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的?

可能需要媒介。

演示:

把两张桌子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结论: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固体是传声的介质。

那么气体(例如空气)是不是介质呢?

2演示:

图1.1-4实验。

结论:

空气也是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包括雷声)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如果云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

地球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③声音的传播形式

利用图1.1-6说明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声波。

④想想议议

液体能传声吗?

你能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看课本第15页“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表。

说明:

m是长度的单位,读做米;s是时间单位,读做秒;m/s也可以写做m·s,是速度单位,读做米每秒。

从声速表所列举的数据看出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基本上是由小到大。

而软木传声的速度小于所列液体中的声速。

表中空气、煤油、蒸馏水、海水都注有温度,说明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4.想想做做

有什么方法能测出声速?

哪种方法更合适?

实际做一做。

三.小结

根据板书,简要地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四.作业

课堂作业:

课本P16第3,5小题

课外作业:

思考课本P16页练习第1,2,4小题。

 

第二课时

一、新授课

回声及其利用

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就是回声。

问:

请计算一下,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米山崖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

你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答:

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问:

请计算:

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7米时,你的讲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

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

答:

老师在我发声后约0.02秒能听到我的讲话声,如果能听到回声应在0.04秒后听到。

但实际上我听不到。

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问:

如果你发声后2种听到回声,那么你距障碍物多远?

请你再想想可以利用回声做什么?

答:

障碍物距我约340米。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问:

利用回声还可以测海底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

请你们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

要测出什么?

然后怎样计算?

二.课堂练习课本P16练习1,2,4。

三、补充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

2.声音必须靠_____传播,它在_____中不能传播,

3.15℃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

4.铁道游击队员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某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1.5秒后听到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6.人们在一根钢轨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敲击声的时间隔是7.1s,则这根钢轨的长度是多少米?

(设当时空气中声速为34Om/s,钢轨中声速为520m/s)

三、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传播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真空不能传声。

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声波。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4.回声及其利用

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应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人感知声音的物理过程、骨传导。

教学难点:

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人靠耳朵听到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三、进行新课

(一)耳朵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并图1.2-1介绍人耳的构造。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把声波传到耳膜,有放大效果

中耳:

鼓膜——声音撞击耳膜时,会引起耳膜振动,传入三块听小骨。

听骨链——把声音传给内耳

咽鼓管——连接耳腔与咽喉部,拆除积聚在中耳的液体,维持耳膜两边的气压平衡

内耳:

前庭——维持身体平衡

半规管——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有约1万余计的毛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刺激相邻的听觉神经

分析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2.提出:

耳聋是什么问题?

有没有解决的方法?

如果听觉系统的仍可部位发生障碍,都会造成听力障碍,即耳聋。

耳聋分两类:

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

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二)骨传导

1.探究实验:

骨传声实验。

2.总结实验,提出思考:

声音通过什么来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应用:

聋人电话、助听器。

采用“骨传声”的方式帮助“聋人”听到声音。

(三)双耳效应及甘应用

1.介绍什么是双耳效应。

当某人声源至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时,由于到达两只耳朵的声波状态(时间、强度、音色)的不同,造成了听觉的方位感和深度感,这就是常说的“双耳效应”。

2.打开立体声收音机,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

3.介绍什么是双声道立体声。

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立体的。

如果只用一只话筒将舞台上的声音放大后播出,就不是立体声。

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

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四、测评与小结

1.课堂小测试。

1人耳结构可以分成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

人耳的三个部分具有_______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2人能听到双声首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

A.声音是立体的B.有两个扬声器

C.人耳具有双耳效应D.一只耳朵也可听见立体声

③解释下列现象:

当你嘴里嚼着很脆的煎饼时,你的耳朵会响起很大的嚼声,如果你嚼得越用力,则听到的声音越大。

而别人吃同样的煎饼时,你却不会听到像自己厶煎饼时的声音那么大,这是为什么?

2.测试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3.请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神色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神色不同。

教  具:

小鼓、闹钟、梳子、橡皮筋

一、复习旧课

1、声音的产生:

振动

2、声音的传播:

介质。

3、声速:

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悦耳动听,有的令人烦躁,同样是动听的乐曲,有时音调高,有时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

而且不同乐器演奏出的乐曲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特征。

三、讲解新课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①演示实验:

课本图1.3-1实验。

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②人的听觉范围:

一般为20——20000Hz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③读图3-10,回答为什么,进一步认识音调与振动的关系。

大象可以用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进行交流。

大自然的说的活动,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④想想议议: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①探究: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

P21图1.3-4实验

结论: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②响度还与物体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

声音传播的距离由声音的响度决定。

③减小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响大。

3、音色——声音的特色

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

平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根据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出是谁的声音的。

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情况的不同,音色也随着改变。

①演示:

观察波形P22图1.3-5。

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的区别。

②想想做做:

P23。

③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四、归纳小结

本节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