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7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精品.docx

课题名称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精品

课题名称: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

课题批准号:

DBB10512

课题级别:

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教育心理

课题鉴定时间:

2008年10月

课题负责人:

张嘉伟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

主要成员:

刘海、陈衍、任志宏、姚树伟、周晶、

颜炳乾、程宇、张祺午、房巍、王薇、

 

研究总报告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该课题于2002年12月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题会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以及部分普通大学共80多家单位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

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和全体参研人员的努力,该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

一、研究背景

在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春天开始来临,职业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经过恢复、发展壮大和深化提高等几个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极大的提高,到1997年,完成了初步的规模化建设,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共有17188所,当年招生415.1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56.72%,在校生数达到1088.22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的56.14%。

与此相应,在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职业性高级专门人才,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设立了以面向经济、服务地方为目的的地方职业大学,开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

到1998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43万人,占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39.73%。

2001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虽然有所降低,但也达到399.9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35.27%;在校生数为1164.9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的45.33%;中等职业学校数(包括成人中专4113所)为17580所。

同期,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62.49万人,在校生数为602.77万人,学校数为1314所。

与这样庞大的学生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尤其是在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技能训练、重视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是职业院校的热点工作,但却不是重点工作,这种状况使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深入、系统地开展,难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加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较强,又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全新的教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大批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高的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有利于修正他们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有利于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

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必须经过个体心理的理解、接纳和内化,成为个体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和支配思想、行为的准则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个体心理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其他素质就变得毫无意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成才的需要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在校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职业院校学生承担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和复杂,而且时刻都能感受到职业选择和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学生会因为面对太多的压力和抉择而陷入焦虑、恐惧、抑郁和困惑中,严重者甚至会表现出异常行为。

职业院校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不良心理状态中,是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不可能健康成长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冷静地面对现实;培养浓厚的职业兴趣,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提升人际吸引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心理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从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体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看,还局限于咨询性、治疗性的工作,普及性、发展性工作不足。

学校重视程度、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明显不够。

在这种现状下,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开展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教职成[2000]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生活观念。

”并强调职校生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教育部于1999年8月、2001年3月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又于2002年5月、9月分别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

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从年龄发展阶段看,高职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相当于高中生群体,从这种意义上讲,上述文件都是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本课题遵循教育部文件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探讨有关提高职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教育对策,为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积累必要的实验资料。

理论研究要力求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创造条件,提供具体帮助,扎扎实实地培养职校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研究方法及其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预防措施,以及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结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点,进行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的文献检索。

2.案例法

由参加课题研究的职业院校提供心理辅导案例,并根据研究内容征集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追踪研究,探索心理问题的监护、预防措施。

3.心理测验法

主要是采用心理量表和心理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和心理特点,为有目的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

主要是根据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借鉴其他类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情况,采取边研究边总结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5.分析法

通过作文、心理日记、信件等内容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上述方法,并遵循各种方法相互补充、配合、验证的原则,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研究方法的特色与创新

以案例研究法和心理测验法为例,说明研究方法的特色与创新问题。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办学特点、办学层次、自然条件、教育环境等各不相同,所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水平、模式等也不相同。

在这一前提下,研究方法的选择尤显重要。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实际总结了以下研究思路。

1.案例研究的针对性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在参加课题研究的80多所职业院校中广泛征集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案例的征集分两个过程:

一是在参加课题研究学校中广泛征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因参研学校多数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配有心理教师,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他们提供的案例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又真实具体,多为各个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能代表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二是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征集案例。

在课题研究的前一阶段,研究者根据征集到的案例,具体分析职业院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列出研究的问题,根据问题,再到职业院校学生中寻找实际案例。

《中职生心理辅导》和《高职生心理辅导》这两本教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这两本教材的最大特色就是其案例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出知识点和相应的内容,针对性强,可读性强,教育引导效果非常好。

2.测量手段科学化

国际上有关心理健康的量表比较多,我国也陆续修订了一些量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许多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是依照这些量表完成的。

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量表,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常模的修订方面一直是空白,这给科学、准确地把握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带来了困难。

作为国家“十五”重点研究课题,本研究的立足点就是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测量手段科学化成为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这样的研究目标,我们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常模的修订。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修订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测量数据,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基础测量量表,使科学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成为可能。

该量表的修订历时一年,在全国选取了36所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调查表近4000份,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SCL-90在职业院校学生这一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SCL-90”常模。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本研究还选择了“职业能力测验”,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服务,主要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对38所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测量,收回有效调查表近5000份,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数据库,为职业院校学生提高择业、就业的针对性提供了基本参照。

四、课题组织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和课题负责人提议,建立五个责任组。

(一)课题领导组

组成:

课题负责人;课题申报单位负责人;本研究领域有声望的专家学者;作为子课题负责人的各参研学校的院校领导。

职责:

在课题负责人领导下,对课题研究作出规划和安排;要求和督促有关工作的落实和完成;组织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研究工作;对涉及课题的重大事宜作出决定。

(二)咨询指导组

组成:

有关专家学者;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的学校代表。

职责:

指导课题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为参研单位(实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开展有关的师资培训和辅导活动。

(三)理论研究组(分为高职校组和中职校组)

组成:

具有专长的理论研究者;能够完成调查研究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又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者。

职责:

开展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研讨活动;撰写有关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四)教材编写组(分为高职校组和中职校组)

组成:

有关专家学者;各参研单位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强编写能力的人员;编辑出版人员。

职责:

进行有关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实验;编写出版有关教材。

(五)秘书处

课题研究的秘书处设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由刘海副社长任负责人,主要负责日常协调和沟通工作,出版《课题研究动态通报》,提供相关资讯。

五、研究的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相关教育活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

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职校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养成,形成符合社会岗位需要的健全、独立的人格。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出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教育为主,以矫治性心理教育为辅。

基于此,本研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通过实证性研究,探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提高职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

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奠定基础,也为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心理学积累必要的实验资料,提供经过实验证明的新鲜理论。

二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为消除尤其是预防职校生心理问题提供操作系统,为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模式。

(二)研究原则

1.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团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活动课、学科渗透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途径,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2.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治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治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和恶化,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要以面向全体职业院校学生为主,进行发展性教育和预防性教育,在此基础上,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矫治,既要保证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又要兼顾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单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建立一个由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有效优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研究内容

1.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

(1)职校生心理障碍的种类

(2)职校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3.如何上好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课

(1)上好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原则研究

(2)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4.如何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六、研究过程及措施

研究过程为5年(2002年5月-2007年12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02年4月-2002年12月)

1.建立课题管理机构,形成研究队伍

明确课题研究路线和方向;确定参研单位和人员;成立课题领导组、咨询指导组、理论研究组、教材编写组和秘书处,并明确各组的责任。

2.资料收集和基本文件的制定

收集整理有关参考资料,包括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心理咨询案例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材料,并印发资料集;制定课题研究的基本文件,主要包括:

课题的基本论证材料,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子课题目录,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课题研究进度安排表,开题会议通知等。

3.召开开题会议

2002年12月在长春市召开开题会议,有来自21个省市区的65所职业院校的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以及预期成果。

进一步明确各组的分工,成立《中职生心理辅导》《高职生心理辅导》教材编写组。

并请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请有关职业院校介绍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4.子课题立项

在开题会后,根据有关参研单位申报的子课题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立项子课题75项,并逐项进行落实,发出立项通知书,明确职责,确定完成时间。

(二)心理状况调查阶段(2003年1月-2003年6月)

1.心理状况调查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参加课题研究的职业院校进行测试,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近3000份。

2.建立职业院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常模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对SCL-90进行区分度分析、信度及效度检验,建立职业院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常模。

在参研学校进行该常模的应用,为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服务。

(三)临床分析阶段(2003年7月-2004年6月)

主要进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障碍临床表现和成因研究。

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2004年4月在浙江宁海召开培训工作会议,来自20多个省市的50余所学校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职成教司王杨南处长介绍了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并介绍了即将出台的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

课题负责人张嘉玮就“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认识校园精神疾病”、“如何建立心理咨询室”等进行了讲座。

一些职业院校还介绍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实践经验。

2.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在参研学校征集心理障碍案例,对有关案例进行分类建档。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矫治方案和措施。

3.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障碍临床表现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基础研究阶段(2002年12月-2005年6月)

1.各子课题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

对子课题研究采取集中审查、批复,分批结题的方式,并通过课题研究简报的形式进行日常管理和沟通。

2.教材编写

(1)组织教材编写组,根据参研人员自愿和课题领导组的意见,选择有实践经验、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心理教师编写教材。

(2)根据研究对象,教材编写分为《中职生心理辅导》《大学生(高职生)心理辅导》,相应成立中职教材编写组和高职教材编写组。

(3)由总课题组根据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各参研学校的实际,拟定教材编写提纲和教材结构,并撰写有关样例。

中职教材编写组、高职教材编写组分别召开会议,落实教材编写任务。

(4)教材初稿编写完成后,交由总课题组,由课题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修订和审阅。

(5)教材出版后,在参研学校进行试用,由课题参研人员及时总结教材使用中的问题,提出教材使用报告,同时对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3.开展职业能力测验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选取《职业能力测验》量表,在职业院校学生中进行测验,共选取了50多所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测试,收回有效问卷5000余份,经过数据处理,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数据库。

(五)综合研究阶段(2005年6月-2005年12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操作系统研究。

1.开展基本理论研究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研究,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研究,等等。

2.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研讨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方法研讨。

为有效地提高广大职业院校心理教师,尤其是参加课题研究的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课题组于2005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及施教方法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30多所学校的50多名心理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让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尤其是如何把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剧引入课堂,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为优化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渠道。

(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阶段(2006年1月-2007年8月)

全面总结成果,准备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七、研究成果

(一)结论

1.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青年发育末期,身体的生长发育经过青春期的急剧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逐渐达到成熟水平,称为身体发展的定型期。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接受个性化特点明显的职业教育,还将面对职业选择,这就注定其心理发展具有特殊性。

(1)不平衡性。

生理发展迅速,趋于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面对职业选择和专业学习压力又远远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在身心发展上表现为较为强烈的异时性和不平衡性。

(2)动荡性。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心理上的种种矜持和冲突,出现了强烈的性萌动,表现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闭锁性。

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但具有青春期特点,还具有准职业人的多样性和多面性,但又不轻易表露,心理发展呈现封闭的特点。

(4)进取性。

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不安于现状,乐于开拓、富于进取,上进心强,希望在未知的职业社会中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位置。

(5)职业定向性。

把现实和未来与职业选择紧密相联,职业定向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动因。

(6)自主性。

处于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束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7)社会性。

对社会现实生活感兴趣,愿意评价社会问题,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踊跃。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的成熟已接近最后完成期,生理发展已达到人生的高峰值,相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其心理发展也更加成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社会的理解比较全面,能有目的地审视自己和职业社会,其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渐进性。

分三个阶段:

准备发展阶段,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稳定发展阶段,职业目标不确定;趋于成熟阶段,看重成绩,渴望理想工作岗位。

(2)自省性。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深化,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我教育功能发挥作用,能够为自己走入职业社会做一些知识、技能和心理方面的必要准备。

(3)矛盾性。

表现为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闭锁和渴望理解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低的矛盾、性成熟和性适应的矛盾。

2.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既有同龄人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1)职校生心理障碍的种类

第一种,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

它是一种干扰职校生的正常生活,削弱其适应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碍。

一般没有脑器质性病变,但有某些身体功能的丧失,有明显的心理异常表现。

职校生常见的神经症有:

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型神经症和神经衰弱等。

第二种,精神病。

指精神疾患中一组重性的精神疾病,它不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

传统上将精神病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病因明确的器质性精神病,包括脑器质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和中毒性精神病。

另一类是病因不明的功能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病和偏执性精神病。

职校生中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它占整个精神病患者的60%以上,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左右。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往往难以适应,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始发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幻觉和妄想等一般都是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出现的,无智能障碍。

第三种,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或变态人格。

指童年或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人格明显偏离正常。

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情感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这种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障碍,感知和智力并无异常。

有人格障碍的学生由于人格的偏离,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更难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贻害自身和他人。

第四种,性心理障碍。

指寻求性的对象和满足性欲的方式异于正常。

在学生中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有同性恋、露阴癖和窥淫癖等。

第五种,心身障碍,又称心理生理障碍。

指心理因素在病因中起主导作用的一大类躯体疾病。

各种负生活事件会引起消极情绪,这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