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84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docx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

关于中外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我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对于中外一些现存的教育理念的比较和思考,并进一步分析其存在原因,旨在通过比较,寻找我国教育理念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中外;教育理念;比较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我国教育的历史悠久,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其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与外国相比有诸多需改进之处,我们需要学习和分析他国教育理念,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改革,使其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1]。

  通过对于一系列中外教育现象以及教育体制的学习探讨,不难发现中外教育的一项重大差别:

我们以课本为世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

学生教育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以便使学生的视野能从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至广阔的“生活世界”。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

  有一项关于“中美学生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认知的问题,当我们对中美两国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比较之后,会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社会化之差异。

从中美学生对调查问卷中问题的回答可发现两个基本现象:

  

(一)美国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其回答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而中国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或者相类似,这表明美国人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没作统一要求,即没有向学生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

  

(二)从美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

从中国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学生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学生高,而美国学生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学生高。

  总之,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效益的社会化必然不是一律化,社会化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个体都训练成一个模式。

社会化也绝不是个体对社会的消极适应,单纯的消极适应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而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应当包括个体对社会的积极适应与创造。

在强调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2]。

  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学生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则比较强调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某些场合掩饰和控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实想法。

  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与社会相连的,了解社会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法国,除了日常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就组织学生每年到外地去,离开家长的照顾讨一段集体生活。

  学生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准备行装。

时间为2—3周,或去乡村、山区,或去海边,而许多地方都有政府开设的类似夏令营的基地,长期供学生们使用。

  也学些文化,但更多的是参与爬山、骑马、游泳、采集标本、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活动,充分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之外的广阔世界。

这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学校里所学的内容是与自己周围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并使学生主动而且全面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役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教科书上,学校生活则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3]。

  二、关于考试外国压力也很重不仅考还要公开排名

  杨福家教授谈中外教育差别在哪里,提到第一个差别是:

同学进学校的门是不一样的,这个关是不一样的。

  中国总的来讲,从古代开始到现在都非常重视考试。

现在一谈到应试教育这么几个字,就有种贬义,实际上认为不然。

考试要不要?

要!

考试本身其实并不坏,但有一点我们要检讨的,就是中国学生现在很多的教育是一卷定终身。

  在复旦大学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同事来见杨福家教授,他当时心情非常不好,说他的女儿考了99分。

杨福家教授不认为99和100有什么差别,误差百分之一是国际水平嘛。

但同事的回答让他无话可说,他说,差一分能进你们复旦大学吗?

教育电视台每年暑假就要公布今年最低录取分数多少,而且教委宣布,所有进大学的人,都在这个录取分数线以上,没有一个人开后门的。

这个分数实在太重要了,差一分也不行。

  而在美国要进好的大学,一般要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有个sat考试,一年考7次,随便你什么时候考,满分1600分,进哈佛大概要1400分。

但是没关系,负担不是太重,高一你就去考吧,你高兴什么时候去考就什么时候去考。

  第二,高中四年要学220个学分,至于你三年学完也可以五年学完也可以,220个学分,每一门课5个学分,属于学分制。

  第三,他考试的平均成绩要比,什么叫比,不是一张考卷是全部的分数,一张考卷给你的大概最多一半,你考卷全部对了,给你50分,平时如果你做一个航天的模型,玩一个能够遥控的风筝,都可以拿25分、30分。

另外平时还有其他作业,甚至于对同学的帮助都算分,这样子综合起来看你是a还是b。

  第四,考大学要有推荐信,推荐信不好随便写,要有个性的推荐信。

中国很多学生总是要出国了,就找一些名人写推荐信,甚至于把草稿已经写好,我感到都是废话。

杨福家教授介绍一个同学到了斯坦福,老师一看就行,为什么?

这里面写了一句话,杨教授说,这个同学从小修电视机,什么坏的电视机到他手里都能修。

斯坦福一看这里有他的个性,能修电视机的人他做实验恐怕不会太差,要他。

所以有个性的推荐信非常重要。

  第五,个别来谈,很多同学老师找你一谈就很清楚了。

  在不少人印象中感觉国外的孩子很轻松,而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考试的压力比我们的中学生还大。

据南京外国语学校董正璟校长介绍,以麻省为例,从2000年开始,初二到高二年级每年都会举行数学、英语、科学三门课的全州统考,不仅统一试卷,统一阅卷,还在媒体上公布排名。

如果学校考不好,不仅校长,教育局长的压力都很大,如果整改之后仍不见起色,校长要么遭免职,要么学校因为声誉差学生纷纷转学。

和我们情况差不多的是,美国也有“学区房”,好学校附近的房价会很贵,择校的家长也很多。

英国孩子就更不轻松了,夏副校长介绍,英国学生在7、11、14、16岁时要参加4次全国统考,成绩优秀的进入a水平预科阶段。

国家会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将所有中小学生在网上公开排名,由于出生率在逐年下降,学校之间竞争压力非常大。

  三、关于选修课:

即使一个学生想学也开

  虽然美英的学校和学生都在背负巨大的应试压力,但对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却倍加重视。

董校长说,他在美国“跟踪”了夏伦中学的校长整整5天,发现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交往、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来实现。

美国一些名牌高校对学生综合能力非常看重,比如麻省理工今年就拒收了一半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满分学生,原因就是因为综合能力不过关。

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也是如此,学校有58个社团,选修课设置非常多,可以说只要学生有需求学校就争取开设,没有老师就请辅导员,比如让警察来教防卫知识,让医生来教紧急救助等,即使是一个学生想学学校也会开,比如:

演讲、集邮、冰球、中文等。

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和别人相比,对生活自信,交往能力强,伊顿公学已培养出了19位首相。

  四、制造神童与保护天性

  曾今有过这样一个案例,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是幼儿园老师教的。

这位母亲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因为此前,孩子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识读了26个字母,这种能力就丧失了。

这位母亲以幼儿园剪掉了孩子一只幻想的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为由,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结果是,法庭判幼儿园败诉。

在这里,保护儿童天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高校中也是如此。

而相比较之下,深圳一名五岁女童在其父母的训练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已能准确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20位,创立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

  加快学习的速度和加大学习量是我国教育中最常见的现象,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快。

目前我国的超常教育其实只是“使常态学生变成超常学生的教育”。

以牺牲个人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仅获得昙花一现的辉煌。

在过去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中,有没有想象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学业知识[4]。

  以绘画交流举例,中外学生的绘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外国学生的画从题材、画风、构图、色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学生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中凸显不出学生自己的风格。

  原因在于什么呢?

我国的教育方法是先画出示范画或者给所有的学生指定同一个参照标准,模仿着画,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们的模仿程度来评价谁画得好,画越相似就越好。

  把既有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否定自己的看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即定的标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也丧失了天然的想象力与原创性。

  而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学生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她们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

我国的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创造力与想象力受到忽略,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

中外美术教育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是美术技能重要还是自我表现重要。

  放眼于世界,日本的教育具有大国的风范,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世界。

譬如,在活动室里挂着巨型世界地图。

当学生们吃中国豆腐时,就在地图上找中国;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就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找西班牙;吃麦当劳时则顺便将美国介绍一番。

日本的学生唱各国的民谣,唱到哪国的民谣,就同时介绍该国的相关知识。

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时,人家在教学生放眼全世界。

  五、关于班级尽管没有班主任但秩序井然

  和我们不同的是,英国学校没有班主任也没有固定的班级,但学校秩序井然,学生习惯良好。

让夏副校长疑惑的是,难道他们的老师比我们能干?

难道他们的孩子就那么听话?

曼彻斯特大学一位教授说他在中国发现一个有趣的事,老师要求学习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共同进步,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在英国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性,每个人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但英国的孩子同样表现出乐于助人的品质。

以课堂教学为例,中国学校强调学生要乐于助人,而课堂的学习过程是个人独立的,而英国学校的课堂学习过程一直是合作的。

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往往采用苦口婆心的说教方式,但现在则寻求完整的教育,渗透的教育。

虽然没有固定的德育课程、德育老师、班主任,但实际上每一堂课,每个老师都承担了这种教育的职责。

  六、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外教育理念上的差异,种种差异造成的后果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然而,教育理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年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沉淀和融合,虽然本文没有提到,但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也要抱有理性的态度,国外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国内的也不一定都是落后的。

在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改革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一切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将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听从学生们的心声,在考虑教育发展大局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人性化思维、“人本位”理念,取长补短,尽力从不同的角度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从而促进我国教育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南斗.中外成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2]何若全.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理念[j].中国建设教育,2007,(01).

  [3]卢晓中.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陈力华.论我国“入世”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2,(01).

  [5]徐海萍,张吉庆.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6]吴伟.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2,(04).

  [7]朱权,黄克宇.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3,(01).

  [8]我国即将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1,(03).

  [9]李培根.国家高等教育理念的意义与视野[j].大学(学术版),2010,(08).

  [10]刘献君,房保俊.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变迁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09).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