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19中国近代史高考试题.docx
《18401919中国近代史高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401919中国近代史高考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401919中国近代史高考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2007——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汇编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2007上海历史)右侧是18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现象台
以推测(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2.(200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
“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
3.(2007)下列各项中,介绍西藏风土人情,建议政府防范外敌入侵的著作是
A.《佛国记》B.《瀛环志略》C.《康輶纪行》D.《天下郡国利病书》
4.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
5.(2007)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
”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6.(2007)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 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7.(2007)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市民因不满市容管理的混乱,决定向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当局递交意见书。
他们应该把意见书递交给
A.工部局B.巡捕房C.公董局D.上海道台
8.(2007)1862年,清政府遇上一桩棘手的案子:
丹麦的商船被普鲁士公使乘坐的军舰扣留于大沽,丹麦商人只好请求总理衙门主持公道。
如果你是总理衙门的官员,可据以断案的是
A.《战争开始公约》B.《非战公约》C.《战争与和平法》D.《日内瓦公约》
9.(2008)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10.(200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1.(2009)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2009)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
夺的文物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
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
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
13.(2009)“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
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
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14.(2009)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5.(2010)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
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16.(2010)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
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据此,
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7.(2010)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D.以白银换取棉布
18.(2010)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
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
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0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
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20.(2009)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
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4分)
历史现象之二:
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
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
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
(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分)
21.(2009)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1862年。
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
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
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
答云:
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凑教的来占我们铺面田地。
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
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
问:
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
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
答云:
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
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像是育婴耶?
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
……
问:
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
答云:
官府绅士总是依他。
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薪俸,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
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
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
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止做我们的事。
问:
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
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
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
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5分)
22.(2010安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同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0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本阶级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2.(2007)“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3.(2007)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4.(2007)图5是北京某街道老路牌照片,路牌外文是
“RUE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代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
此路牌设立的时间应该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5.(2007)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6.(2007)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7.(200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8.(2007)《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9.(200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007)慈禧曾说:
“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
11.(2008)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
“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
12.(2008)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13.(2008)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14.(2008)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5.(2008)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6.(200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7.(2008)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18.(2008)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19.(200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20.(200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21.(200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2.(2008)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
23.(2009)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4.(2009)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25.(200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
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26.(2009)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7.(2009)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28.(2009)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9.(2009)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0.(2009)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31.(2009)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200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33.(2010)表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总额(千两)
田赋(%)
厘金(%)
关税(%)
1885
78276
38.6
17.9
18.8
1887
85787
36.4
19.6
24.3
1889
86187
35.5
17.4
25.7
1891
95394
33.4
17.1
25.1
1892
88816
35.2
17.2
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34.(2010)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
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
35.(2010)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
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6.(2010)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
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
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
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37.(2010)“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
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
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38.(2010)“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
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39.(2010)图6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
40.(2010)清末民间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1.(2010)1864年,有人称:
“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42.(2010)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
铁厂。
如图2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43.(2010)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二)非选择题:
45。
(2007)(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