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38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精打细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出示情境图:

明确问题。

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2、交流方法:

(1)、估算:

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8=11.2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3、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打扫卫生

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

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估算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

三、巩固

四、总结。

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

,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

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

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

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1、试一试:

其中37。

1÷0。

53和8。

4÷0。

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

7÷7。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2.38÷0.34=□÷□5.2÷0.325=□÷325161÷0.46=□÷□

2.笔算。

6.84÷0.91225.84÷1.799.6÷41.5220.5÷147

3.判断。

1.44÷1.8=811.7÷2.6=454.48÷3.2=1.4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民币对换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

P71/1,2,3,4

第1题:

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

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

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

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

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

近似值.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除的尽吗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

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

”为什么不往下除了?

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书P73——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

其中4。

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

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

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

667千米。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调查“生活垃圾”

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

教学难点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

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试一试:

第1题:

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教学反思

单元练习设计

复习内容

小数除法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第1题:

要求学生口算。

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

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

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

其规律可以

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独立解答。

第6题:

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7题:

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题:

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第10题:

由学生独立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

(一)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

二、探讨

 

三、生活中的图形。

 

四、动手做。

五、巩固与提高

 

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1、看过这么漂亮的图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2、折一折,剪一剪。

3、明确什么是对称图形?

了解“对称轴。

4、画一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轴对称再认识

(二)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形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

二、探讨

 

三、生活中的图形。

 

四、动手做。

 

五、巩固与提高

 

出示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1、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2、讨论并说明理由。

3、请你画完整,在小组内说说你画图的依据或方法。

4、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平移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看一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二、说一说,丰富对平移与旋转的认识。

 

三、画一画,掌握平移运动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1、看书中的三幅图,了解什么是平移。

2、观察并讨论:

3、讨论:

平移时应注意什么?

4、按要求画一画:

完成书中26页题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体会平移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欣赏图案。

二、说一说

 

三、画一画

 

四、练一练

 

五、实践活动。

 

出示书中的图片,学生观察。

1、独立涂色,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找出对称图形,说出对称轴。

3、议一议复杂图形的构成。

促成学生形成一种以简驭繁的设计图案的理念。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①学生先观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绘图的策略:

根据对称轴,找图形特征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对称点。

②学生掌握策略下独立绘图。

2、继续画下去。

学生独立完成。

1、图案设计。

用自己带的一片树叶或其它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设计新的图案,并涂色,可进行评比展示。

2、根据附页中的图4通过对称、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

2、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制作“雪花”。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二、看书质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揭示概念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2.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关系:

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3、找因数和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找7的倍数。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1、课本第3页第3题。

2、游戏

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规则:

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你就可以出教室,但要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5×4=20

像-3、-2、-1、0、1……这样的数是整数。

20是4和5的倍数。

自然数范围内(零除外)。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的倍数的特征

1.让学生经历探索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是5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

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验证: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数游戏:

同桌两人一组,一名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说出是否为5的倍数。

2、用0、5、8组成三位数,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

四、全课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的倍数的特征

1.让学生经历探索2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特征,能够熟练的判断一个数是

不是2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教学重点

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掌握2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全课小结:

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

1.2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在书第4页找出2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交流:

是2的倍数要具备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归纳: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验证:

说出几个较大数,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奇数、偶数

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进行你问我答练习。

3、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观察以上2的倍数里,哪些还是5的倍数?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用0、5、8组成三位数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使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使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3、教材第2题:

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

“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叫奇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活动一:

复习巩固。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三:

试一试

 

活动四:

练一练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全课小结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我们研究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可能会猜想:

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

1、你们的猜想对吗?

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3、建议学生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看 

4、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准备卡片:

3、0、4、5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边摆边想,再交流讨论思考的过程。

(1)30、45、54

(2)30、54(3)30、45(4)30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找因数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重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应用拓展。

 

(四)总结与评价: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1、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学生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2、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1×12=122×6=1212×1=12

6×2=123×4=124×3=12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4、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2共有几个因数?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5、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

活动二:

勇于尝试

1、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2、9的因数有哪些?

15的因数有哪些?

3、9和15的因数中哪几个因数是相同的?

活动三:

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活动四:

画一画,找一找。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

请做第9页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五:

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1、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2、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3、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排队法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媒体演播: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