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59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docx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1

内蒙古自治区房屋建筑工程

技术资料管理讲座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讲座范围及内容:

一、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与职责

二、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编号

三、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四、施工质量管理资料◆

五、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六、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八、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九、工程验收资料及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一十、竣工图

一十一、工程资料的立卷与案卷编目

参考资料:

常用建筑材料进场复验项目表

 

一、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与职责

1.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1)体现了工程实体质量状况、项目过程管理与全面控制情况,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2)体现了项目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3)充分体现建筑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

(4)规范管理、操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与行为。

(5)为建设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直接的工程信息。

(6)为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提供真实、有效的法律凭证。

(7)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现有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维修、管理提供翔实依据。

(8)通过资料或数据的统计、计算、分析等,及时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

2.工程资料管理的特点

工程资料管理应遵循统一、规范的管理原则,需要相关单位或部门通力配合与协作,且具有综合性、系统化、多元化的管理。

(1)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通过严谨的管理、有效的控制、合理的协调促进其发展。

(2).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设计与合同为准绳,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与控制。

(3)以工程资料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主线,将工程资料形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和统一性的体系。

(4)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新型管理模式,是工程资料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3.建设单位职责(《规程》第3.0.3条)

(1)对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立卷。

(2)对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立卷。

(3)组织、监督和检查其他参与工程建设有关单位的工程文件资料形成、积累和立卷工作。

(4)负责工程档案的归档。

4.监理单位职责(《规程》第3.0.4条)可结合《指南》第11~12页说明

(1)审核、签署有关技术文件、报告等。

(2)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及时整理资料,并确保资料合格、齐全。

5.施工单位职责

《规程》第3.0.5、3.0.6、3.0.7、3.0.8条。

《指南》第9页。

二、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编号

1.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指南》第13~15页红笔标注处。

2.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号

《指南》第15~16页红笔标注处。

三、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需主要关注的资料文件:

(1)工程立项文件中:

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含工程项目评估研究资料);发改委(局)批准的立项文件。

(2)建设用地管理文件中: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3)招投标文件中:

施工合同。

(4)施工单位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含分包单位),项目部人员证明文件和执业证书。

(5)勘察、设计文件。

(6)开工审批文件。

四、施工质量管理资料◆

以“建筑与结构工程”为例: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B-0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填写,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检查,并做出检查结论。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应在进场后、开工前填写。

通常每个单位工程只填写一次。

但当项目管理有重大变化调整时,应重新检查填写。

填写要求:

(1)表头部分。

1)“工程名称”栏要填写工程名称全称,要与合同或招标文件中的工程名称一致。

“施工许可证”栏填写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的施工许可证(开工证)的编号。

2)“建设单位”栏填写合同文件中的甲方,单位名称要与合同签章上的单位相一致。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栏,要填写合同书上签字人或签字人以文字形式委托的代表——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备案表中的单位项目负责人应与此一致。

3)“设计单位”栏填写设计合同中签章单位的名称,其全称应与印章上的名称一致。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栏,应是设计合同书签字人或签字人以文字形式委托的该项目负责人,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备案表中的单位项目负责人应与此一致。

4)“监理单位”栏填写单位全称,应与合同或协议书中的名称一致。

“总监理工程师”栏应是合同或协议书中明确的项目监理负责人,也可以是监理单位以文件形式明确的该项目监理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必须有监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证书,并要与其各相关专业对口。

5)“施工单位”栏填写施工合同中签章单位的全称,与签章上的名称一致。

“项目经理”栏、“项目技术负责人”栏与合同中明确的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致。

 

(2)检查项目部分。

(结合《指南》第28~29页说明)

1)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①核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内容是否健全、有针对性、时效性等。

②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是否持续有效。

③各级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的配备。

2)质量责任制。

质量责任制是否具体及落实到位情况。

3)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

核查主要专业工种操作上岗证书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

4)分包方资质与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审查分包方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审查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人员岗位证;审查分包单位的业绩。

5)施工图审查情况。

审查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是否已完成。

6)地质勘察资料。

地质勘察资料是否齐全。

7)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

①项目监理部可规定某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承包单位应将施工工艺、原材料使用、劳动力配置、质量保证措施等情况编写专项施工方案,填写《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报项目监理部审核。

②在施工过程中,当承包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应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③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审核同意后予以签认。

④当承包单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料,组织专题论证,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⑤上述方案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8)施工技术标准。

是分项工程操作的依据,在工程施工前要明确选用施工技术标准,是否能满足本工程的使用。

9)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是否健全。

10)搅拌站及计量设置。

审查混凝土、砌筑砂浆(配合比申请单和通知单)、对现场搅拌设备(含计量设备),现场管理进行检查;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资质和生产能力进行考察。

搅拌站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各种计量设备是否先进可靠。

11)现场材料、设备存放与管理现场平面布置是否能满足现场材料、设备存放及施工;材料、设备是否有管理制度。

根据检查情况,将检查结果填到相对应的栏中。

可直接将有关资料的名称写上,资料较多时,也可将有关资料进行编号填写,注明份数。

(3)“检查结论”栏

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

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各项资料进行验收核查,验收核查合格后,签署认可意见。

“检查结论”要明确,是符合要求还是不符合要求。

如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验收核查不合格,施工单位必须限期改正,否则不准许开工。

2.专业工种岗位证书的管理核查

(1)专业工种操作工人、现场专职管理人员均应具有岗位证书。

(2)主要专业工种包括:

起重、塔吊等垂直运输司机、测量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电工、焊工、防水工、管道工、机械工等;现场专职管理人员包括:

工长、质量员、资料员、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技术员(无需岗位证书)。

(3)核查岗位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不允许归档保存过期的,未经年审(复验)的岗位证书。

(4)核查岗位证书的核发机构,应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由政府认可的考核管理部门。

(5)岗位证书的复印件应加盖原件存放单位红章。

3.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设计基本规定

1)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①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对象,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子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单位(子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

施工方案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技术与组织方案,用以具体指导其施工过程。

②施工组织设计按照编制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强调的是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以中标为目的;编制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强调的是可操作性,同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必须遵循工程建设程序,并应符合下列原则:

①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和新设备。

③坚持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合理的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等方法,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布置现场,采取季节性施工措施,实现均衡施工,达到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④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

⑤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应以下列内容作为编制依据:

①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②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③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④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

⑤工程设计文件;

⑥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⑦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⑧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4)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基本内容。

5)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可根据需要分阶段编制和审批。

②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③由专业承包单位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由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有总承包单位时,应由总承包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核准备案。

④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和审批。

6)施工组织设计应实行动态管理,并符合下列规定:

①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c.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d.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e.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②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

③项目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交底;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适时调整。

7)施工组织设计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归档。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①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各专业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②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名称、性质和地理位置;

b.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总承包等相关单位的情况;

c.工程承包范围和分包工程范围;

d.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

e.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③各专业设计简介应包括下列内容:

a.建筑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建筑特点、建筑耐火、防水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

b.结构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结构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

c.机电及设备安装专业设计简介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相关专业设计文件进行描述,包括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个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④工程施工条件应参照下列内容进行说明。

a.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

b.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c.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d.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e.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f.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

g.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2)施工部署

①工程施工目标应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本单位对工程管理目标的要求确定,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

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确定的总体目标。

②施工部署中的进度安排和空间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其进度安排应明确说明,施工顺序应符合工序逻辑关系;

b.施工流水段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划分;单位工程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般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修装饰和机电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c.对于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应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两个方面。

d.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形式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并确定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划分。

e.对于工程施工中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做出部署,对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应提出技术及管理要求。

f.对主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应进行简要说明。

3)施工进度计划

①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②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①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和资金准备等。

a.技术准备应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等;

(a)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在施工前应单独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编制完成;对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方案应制定编制计划;

(b)试验检验及设备调试工作计划应根据现行规范、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及工程规模、进度等实际情况制定;

(c)样板制作计划应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

b.现场准备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工程实际需要,准备现场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

c.资金准备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②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等。

a.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确定各施工阶段用工量;

(b)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

b.物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工程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

(b)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应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包括各施工阶段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

5)主要施工方案

①单位工程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中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对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方案。

②对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应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参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第4.6.1条和第4.6.2条的规定并结合施工组织总设计,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绘制。

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施工场地状况;

b.拟建建(构)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

c.工程施工现场的加工设施、存贮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

d.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

e.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f.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3)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①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主要情况、设计简介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②工程主要情况应包括:

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名称,工程参建单位的相关情况,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或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重点要求等。

③设计简介应主要介绍施工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

④工程施工条件应重点说明与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相关的内容。

2)施工安排

①工程施工目标包括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等目标,各项目标应满足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总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②工程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

③针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施工安排并简述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

④工程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应在施工安排中确定,并应符合总承包单位的要求。

3)施工进度计划

①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按照施工安排,并结合总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②施工进度计划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①施工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技术准备:

包括施工所需技术资料的准备、图纸深化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计划、样板制作计划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技术交接计划等;

b.现场准备:

包括生产、生活等临时设施的准备以及与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接的计划等;

c.资金准备:

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等。

②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劳动力配置计划:

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业工种劳动力计划表;

b.物资配置计划:

包括工程材料和设备配置计划、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以及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等。

5)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①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施工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对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

②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等应做出重点说明。

③对开发和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应通过必要的试验或论证并制定计划。

④对季节性施工应提出具体要求。

举例:

(以一办公楼工程为例)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实施纲要与实施计划

·施工测量方案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塔机安装、拆除施工方案

·临水施工方案

·临电施工方案

·临建施工方案

·试验管理施工方案

·地下防水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脚手架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回填土施工方案

·冬期施工方案

·雨期施工方案

·外用电梯施工方案

·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4.施工日志(表B-02)《指南》第34~35页。

(1)相关规定及要求

1)施工日志是施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编制施工文件、积累资料、总结施工经验的重要依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

2)施工日志应以单位工程为记载对象,从工程开工起至工程竣工止,按专业指定专人负责逐日记载,并保证内容真实、连续和完整。

3)施工日志可采用计算机录入、打印,也可按规定式样(印制的施工日志)用手工填写方式记录,并装订成册,但必须保证字迹清楚、内容齐全。

施工日志填写须及时、准确、具体,不潦草,不能随意撕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4)当对工程资料进行核查时,或工程出现某些问题时,往往需要检查施工日志中的记录,以了解当时的施工情况。

借助对某些施工资料中作业时间、作业条件、材料进场、试块养护等方面的横向检查对比,能够有效地核查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填写要点

施工日志填写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当日生产情况记录(施工部位、施工内容、机械作业、班组工作、生产存在问题等),当日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技术质量安全活动、检查评定验收、技术质量安全问题等)。

2)每个工程项目的开、竣工日期、施工勘测资料、工程进度及上级有关指示;实际管网、拆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如变更设计、施工与设计图不符情况、变更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等。

4)建筑与结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机电安装工程等的生产情况记录(具体施工项目、部位、施工内容、机械作业、班组工作、生产存在问题等),技术质量安全工作记录(技术质量安全活动、检查评定验收、技术质量安全问题等)。

施工日志中,除记录生产情况和技术质量安全工作外,若施工中出现其他问题,也要反映在日志中。

5)工程施工期间有间断,应在日志中加以说明,可以在停工最后一天或复工第一天日志中描述。

五、地基基础与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

(一)施工技术管理资料

1.图纸会审记录(表C-001)

图纸会审记录应由施工单位专人负责按专业汇总整理,专业语言使用准确,配图准确,每一问题均应有编号;会审记录应先出草稿,征求各方意见后形成正式记录;会审记录由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的项目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会审记录经各方签认后不得涂改及变更,并作为竣工图的修改依据。

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

(2)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建筑方针、环境保护和消防安全要求。

(3)图纸及其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4)结构、建筑、设备等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是否错误和矛盾,图纸与说明之间有无矛盾。

设计与设计风格是否一致。

(5)有无特殊材料(包括新材料)要求,其品种、规格和数量能否满足要求。

(6)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采取特殊技术措施时,技术上是否有困难,能否保证安全顺利施工。

(7)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有无问题,建筑物与地下构筑物、管线之间有无矛盾。

(8)建(构)筑物与设备的各个部位的尺寸、轴线位置标高、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大样图及做法说明有无错误。

(9)建筑、结构的节点图与详图有否遗漏,是否明确,施工有无感到难以进行的问题。

(10)建筑地下工程与围护设计有无矛盾的问题,或地基资料与实际施工时有无矛盾的地方,会审时应充分注意。

(11)工程图纸对沉降、变形、裂缝、渗漏等敏感问题有无防治措施,以免工程竣工后留下隐患。

2.技术交底记录(表C-002)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是保证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标准规定,用以具体指导施工活动的操作性技术文件,应分级编制、落实并实施。

(1)一般规定

1)技术交底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四新”(新材料、新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