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3817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上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上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上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上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第四单元.docx

《五上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第四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第四单元.docx

五上第四单元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

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

[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

[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

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

(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

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解决第二个问题。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真情

1、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

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

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2、指导朗读第三节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

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

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

这段话想读读吗?

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集体朗读。

(能背的试着背)

出示问题: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

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

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低低地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痛悼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

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

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

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

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

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

差一个“和”字。

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

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明确:

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

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

(明确:

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

(明确:

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

(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

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

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

为什么?

(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

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

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

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

(明确:

种花。

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

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

“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

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

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

姹紫嫣红;味:

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

为什么?

(明确:

“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

(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

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明确: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

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

“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

爱)

5、说话训练:

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写信种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15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准备:

挂图,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揭示课题,指名朗读。

课题质疑:

课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文章通过哪件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生再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思考质疑的问题。

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觉得本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读。

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写生字词。

学生说说这一课的大致内容。

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

读悟课文第2段。

生自读思考: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读悟课文第三,四段。

感悟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

(如第三段中抓住"每天,都有,近200名,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也许是,最强的,竟然,一直,挺到"体会出得了艾滋病的不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细读课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

结合第一段,细读课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

——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课文。

联系实际,培植信心。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总结。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

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抗争

 关注

教学后记

 

习作4

教学目标: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

这该如何是好呢?

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

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

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

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修改草稿。

4.学生誊写作文。

 

练习4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

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学写毛笔字。

5.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

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

思考:

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

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错误的原因:

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

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

(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教师拓展: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

(6)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创设情境:

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

(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

(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4)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

(2)评议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