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3156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docx

河南省南阳市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期末质量评估

2013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理解分析文本,意在引导考生分析文本结构,分层整合文本信息,要注意文本是否存在片面化、绝对化及夸大化的现象。

(C项“疯狂掠夺”用语过重,“隔断”与原文“一度隔断”不符。

2、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能力。

分析文本,意在引导考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对选项作出判断。

(D项以偏概全,后两句表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西方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此题意在提示考生,理解文中的语句,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也要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B项强加因果,二者为并列关系。

4、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平日积累,根据语境,对词语的意义作出判断。

(“竟”根据语境,应该是“最终”的意思。

5、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并理解相关文句,对每条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③④句不是直接表现吕公著正直敢言,运用排除法选择C)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要判断分析文本内容的正误,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本,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认真核对。

(A项“说情”“惹怒”之说与文意不符。

7、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要判断分析文本内容的正误,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本,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认真核对。

(A项“说情”“惹怒”之说与文意不符。

7、(10分)

(1)(5分)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

“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

(2)(5分)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翻译句子,就是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引导考生培养对重点实词、虚词在句中意义的推断的能力。

这对于考生的翻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言知识的积累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杜绝漏译现象。

采分点:

(1)“封还”“举”“是”各1分,句意2分

(2)“诚”“中正”“利病”“宜”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

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

父亲吕夷简对他很器重,认为他与众不同,说:

“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

”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

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

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

“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

”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

“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

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

”神宗告诉他说:

“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

”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

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

“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

”神宗说:

“尧、舜难道不知?

”吕公著说:

“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

”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

吕公著回答说:

“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

”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

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

“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

”于是停止。

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

吕公著说:

“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

”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

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

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

“边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

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

“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

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

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

”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

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

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

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

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

“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

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

”众人没有不叹服的。

元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第二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8、【示例】(5分)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

(2分)上片以思妇之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怅的情景。

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

(3分)

9、【示例】(6分)不能对换。

(1)词的格式所限。

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句式和押韵的需要,不能调换;

(2)节令所限。

离别时“飞雪似杨花”,是冬天,而如今“杨花似雪”是春末。

(3)感情所限。

“飞雪似杨花”正面烘托亲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则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末归丈夫的深深思念。

(任答两点即可,每点3分)

【解析】这道诗歌鉴赏题分别从整体和局部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和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旨在通过分析理解,把握诗歌对比的表达技巧、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炼字的能力。

意在引导考生打破惯常思维结合具体情境转换词性分析,进而整合归纳。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

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地点——“余杭门外”,气候——“飞雪似杨花”,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

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

后三句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

原定行役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

 

下片转写夜晚,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结尾三句,妻子人间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

10、(6分)

(1)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

11、(25分)

(1)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A项没有提到“服务态度好”,C项写到告知原因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主人公伊丽娜大妈的形象,D项属于主观臆测,文中没有事实依据。

(2)(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的能力。

要从结构、内容及叙述角度来解答。

【参考答案】①“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②“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作者借“我”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③“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连接故事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品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人物的社会生活背景;作者和文中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可以准确地概括出伊丽娜大妈形象特征,当然,别忘了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①为人坦诚。

她自己也觉得经常到酒馆喝很少的酒,却长时间占一个好位置不合适,便主动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②懂得感恩。

她将自己的遗产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自己给酒馆造成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回报;③关心、体谅丈夫。

她劝阻丈夫喝酒,还希望丈夫休了自己另娶,使丈夫有一个后代,丈夫死后,她经常深深地思念丈夫。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鉴赏作品,要能懂得透过文字表面,去感悟深层的意思。

可以从形象、情节、主旨及构思技巧等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①使作品的主人公伊丽娜大妈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动人;②这样写使小说故事情节最后发展到高潮,给读者以意料之外的惊喜,表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巧;③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谢尔盖继承的行为和谢尔盖的内疚与前文的有关描写形成呼应和对比,更显作者构思之巧妙;④说明善良和付出会有回报,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每点2分,意合即可)

12、(25分)

(1)选D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A、E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A项的环境描写是为了引出丹佛近郊格里美大学城召开的学术会议,烘托其权威性;E项,过于绝对化,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C项老一代数学家对他的印象不是记忆犹新,而是“依稀”,“似曾相识”)

(2)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这类试题要注意从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两个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①可以突出吴文俊在国际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巨大影响;②运用倒叙手法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为下文作铺垫,引领下文。

(每点2分,意合即可)

(3)(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

作答时要全面,既要有概括性,又要具体化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①拒绝诱惑,永存爱国情怀。

面对日本人的优厚待遇,吴文俊毅然选择留在上海,任凭过着穷困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他义无反顾从科研条件优越的法国回国。

②不断进取,勇于开拓。

三四十年前以“吴公式”崭露头角,之后又以“吴方法”再现辉煌。

在研究新兴的拓扑学取得成绩之后,又涉足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

③目光敏锐,勇于创新。

当电脑发展初露端倪时,他就把电脑技术与自己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每点2分,意合即可)

(4)(8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用类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吴文俊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取得了显著成绩。

研究成果《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②他对中国古代数学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发现中国数学自成一体,他“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

③吴文俊把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及研究成果与现代电脑相结合,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数学机械化领域.。

(或:

他把新兴的电脑技术与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数学机械化—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

)④研究成果在现代数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吴文俊创造的方法用于不等式证明,从而使它在机器人学和非线性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每点2分,意合即可)

13、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说话吞吞吐吐,不流畅;C项“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项“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表现出才能和本领,只用于表现人。

14、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辨析语病要求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准确掌握高考中的几种主要的病句类型,对每种可能出现的语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在枝叶上做文章,由点到面,逐步筛选病句。

(A项不合逻辑,B项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

15、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做此题先读懂语段,大致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再结合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②与首句关系最密切,可排除A、B选项,⑤与最后一句关系最密切,可排除C选项。

本语段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9页第三自然段,旨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熟知教材。

【解析】

16、(6分)①也如同做文章一样②有“大文章”或“小品”③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

(每句2分)(文段选自《语文》必修5《中国建筑的特征》)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变换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基本意思: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文章与建筑联系起来,借此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这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补写出相关语句。

17、(5分)【参考示例】漫画内容:

一枯树桩上有一个跷板,跷板的一端一个人端着枪向另一端类似熊的动物瞄准,类似熊的动物扭头惊异地看着对方。

寓意:

猎杀动物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人类灭亡。

(内容2分,寓意3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图文转换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辨别或挖掘出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首先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涵的的意义。

图片中关键信息是动物、人和天平,所以是以生态平衡为主题。

18、(60分)参考201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多角度的作文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作文中心。

写作限制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或写散文,或写议论文,或写故事。

材料提出了一个社会如何对待弱者及弱者如何面对他人帮助的道德层面建设的问题,发人深省,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该如何和谐相处:

从受助者的角度讲,是自尊与尊重他人;从施助者的角度讲,是同情与尊重他人的问题,任何施舍、同情、帮助的行为首先必须尊重他人的人格与心理感受,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你的同情在他人看来却是一种污辱。

参考立意:

(1)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同情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人应该有同情心;

(3)同情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同情;

(4)遭遇痛苦时要自尊自强,不博取同情。

【例文】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

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

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

因为他们认为:

“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

”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

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

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

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

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

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

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

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