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966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docx

临床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考试重点资料总结题库

第01章绪论

名词解释

1. 急性动物实验——

[答案]指的是在无痛条件下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解剖、对其器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后动物予以处死,故称之为急性动物实验,它又可区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2. 慢性动物实验——

[答案]指的是在无菌条件下为实验动物进行手术,对所要研究观察的器官予以暴露(如消化道的各种造瘘手术)、摘除或部分破坏,然后尽可能在接近通常生活的情况下,观察器官的功能活动或观察摘除、破坏后所产生的功能变化。

这种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可以长期进行,通常称之为慢性动物实验。

3. 内环境——

[答案]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4. 稳态——

[答案]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pH值、离子浓度等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5. 生物节律——

[答案]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经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重复出现、周而复始,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周期长短可区分为:

日周期、周周期、月周期和年周期四类。

6. 反射——

[答案]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7. 反馈——

[答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地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

8. 正反馈——

[答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一致,起到促进或加强原效应的作用,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9. 负反馈——

[答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向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10. 前馈——

[答案]在受控部分的状态尚未发生改变之前,机体通过某种监测装置得到信息,以更快捷的方式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用以对抗干扰信号对受控部分稳态破坏,这种调控称为前馈。

第0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

[答案]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高低

2. 易化扩散——

[答案]是指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

高低

3. 主动转运——

[答案]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低高

4. 阈值(阈强度)——

[答案]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5. 阈电位——

[答案]引起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6. 钠-钾泵——

[答案]既Na+-K+依赖式ATP酶,它是镶嵌在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动转运Na+、K+的蛋白质。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可使3Na+个移出膜外,同时有2K+移入膜内。

7. 静息电位——

[答案]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8. 动作电位——

[答案]是指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9. 刺激——

[答案]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0. 兴奋——

[答案]是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及其表现。

11. 兴奋性——

[答案]是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12. 兴奋—收缩耦联——

[答案]是指将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中介过程。

13. 等长收缩——

[答案]是指张力增加,长度不缩短的肌肉收缩过程;等张收缩指长度缩短,张力不增加的肌肉收缩过程。

14. 前负荷——

[答案]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它在具有一定初长度的情况下发生收缩。

15. 后负荷——

[答案]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它是肌肉缩短的阻力。

16. 终板电位——

[答案]是指神经肌肉接头前膜释放Ach,Ach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接头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17. 强直收缩——

[答案]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复合。

第0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 红细胞比容——

[答案]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值,称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性约为40~50%;女性约为37~48%。

由于血细胞中绝大多数是红细胞,故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

2. 等渗溶液——

[答案]在临床或生理实验室工作中常将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等。

3. 红细胞渗透脆性——

[答案]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渗透脆性试验可反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正常红细胞在0.45~0.40%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部分溶血,0.35~0.30%NaCl溶液中出现完全溶血。

4. 促红细胞生成素——

[答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主要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上的EPO受体,促进其增殖并向可识别的红系前体细胞分化,也能加速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

EPO还能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EPO通过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5. 白细胞趋化性——

[答案]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趋化性。

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及细菌毒素等。

白细胞可按照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将异物包围并通过入胞作用吞噬异物。

6. 生理止血——

[答案]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流出,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

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指尖或耳垂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的延续时间,称出血时间。

正常约为1~3分钟。

出血时间的长短可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

7. 血液凝固——

[答案]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

8. 表面激活——

[答案]Ⅻ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如玻璃、胶原、白陶土等)表面接触,使之激活的过程称表面激活。

9. 血清——

[答案]9.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某些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增添了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化学物质。

10. 纤维蛋白溶解——

[答案]蛋白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液化的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11. 血型——

[答案]血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称为血型。

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

12. 凝血因子——

[答案]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13. 红细胞沉降率——

[答案]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血沉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

第04章血液循环

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

[答案]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全心舒张期——

[答案]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3. 等容舒张期——

[答案]心室开始舒张后,室内压急剧下降而低于主动脉压时,主动脉内血液的返流,冲击主动脉瓣使其关闭。

但此时心室内压仍明显高于心房内压,房室瓣依然关闭着,心室又成为密闭的腔。

这时心室肌舒张,室内压快速下降而容积不发生变化,称为等容舒张期。

4. 等容收缩期——

[答案]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升高,当压力超过房内压时迫使房室瓣关闭,血液因而不会流入心房。

此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由于封闭的心室腔中充满着不可压缩的血液,心肌的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容积不变,故称为等容收缩期。

5.每搏输出量: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5. 每搏输出量——

[答案]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6. 心输出量——

[答案]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7. 心指数——

[答案]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

8. 心室功能曲线——

[答案]将相对应的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作横坐标与搏出量(或搏功或室内峰压值)作纵坐标,绘制成的坐标图,称为心室功能曲线。

9. 射血分数——

[答案]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0. 每搏功——

[答案]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11. 心力贮备——

[答案]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

12. 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

[答案]心肌收缩要么不产生,一旦产生则全部心肌细胞都参加收缩,称为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

13. 异长自身调节——

[答案]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改变来调节搏出量的多少,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14. 等长自身调节——

[答案]通过心肌收缩能力改变来调节搏出量的多少,与初长度无关,称为等长自身调节。

15. 心肌收缩能力——

[答案]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称为心肌收缩能力。

16. 最大舒张期电位——

[答案]指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3期末所达到的最大膜电位,也称最大复极电位。

17. 有效不应期——

[答案]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到-60mV这段时间(约200-300毫秒),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脏兴奋和收缩,称为有效不应期。

18. 绝对不应期——

[答案]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发生反应的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19. 期前收缩——

[答案]心脏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刺激或受到窦房结以外的异常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而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20. 代偿间歇——

[答案]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1. 自动节律性——

[答案]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22. 窦性节律——

[答案]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23. 正常起搏点——

[答案]是指窦房结,因为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

24. 潜在起搏点——

[答案]是指窦房结以外部位的自律组织,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自身的自动节律性。

25. 异位节律——

[答案]由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细胞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26. 超速驱动压抑——

[答案]当窦房结对心室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突然中断后,首先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心脏停搏,然后心室按其自身潜在起搏点的节律发生兴奋和搏动现象,称为超速驱动抑制。

27. 房室延搁——

[答案]房室交界处兴奋传播的速度较慢,所需时间长,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28. 心电图——

[答案]将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脏电变化波形。

29. 血流量——

[答案]指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也称容积速度,其单位通常以ml/min或L/min来表示。

30. 血流阻力——

[答案]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阻力,是由于血液流动时发生摩擦所致。

其消耗的能量一般表现为热能。

31. 血压——

[答案]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常用千帕(kPa)或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血压数值。

(1mmHg=0.133kPa,1kPa≈7.5mmHg)。

32.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答案]即血液停止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这时,血液对循环系统各处的压力很快取得平衡,侧压力都相同。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数值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33. 外周阻力——

[答案]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34. 收缩压——

[答案]心室收缩射血时,主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最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35. 舒张压——

[答案]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36. 平均动脉压——

[答案]指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它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37. 动脉脉搏——

[答案]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波动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这种动脉血管随着动脉内压力波动而搏动的现象称为动脉脉搏。

38. 中心静脉压——

[答案]通常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其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

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9. 肌肉泵——

[答案]骨骼肌节律性的收缩、舒张促使位于其内和其间静脉的静脉瓣有规律地开放、关闭,使静脉血流加快,并使静脉血液只能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而不能倒流。

这种骨骼肌对静脉回流起的泵的作用称为“肌肉泵”。

40. 微循环——

[答案]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其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41. 迂回通路——

[答案]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的通路,称为迂回通路。

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42. 有效滤过压——

[答案]=(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如果有效滤过压是正值,则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生成组织液;如果有效滤过压是负值,则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重吸收入血液。

43. 心血管中枢——

[答案]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心血管反射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它们广泛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级中枢水平,各具不同的功能,又互相密切联系,使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并与整个机体的活动相适应。

44.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答案]是指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回降的反射。

其生理意义在于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的调节。

45. 心肺感受器——

[答案]指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上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

可感受机械牵张或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是交感紧张性降低,心迷走紧张性加强,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46. 下丘脑“防御反应区”——

[答案]指电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立即引起动物的警觉状态,骨骼肌肌紧张增强和防御的姿势等行为反应,同时还伴有心率增快,心搏加强,心输出量增加,皮肤和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稍有升高等心血管活动变化,下丘脑的这一区域称为“防御反应区”。

4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答案]由肾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进入血液后可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在流经肺循环时,受肺血管内皮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降解作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在血浆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下再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Ⅱ和Ⅲ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之间的密切关系,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使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增多。

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和血量。

48. 内皮素——

[答案]指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物质,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升高血压。

49. 心房钠尿肽——

[答案]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具有强烈的利尿和排钠作用;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另外还可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血管升压素合成和释放也受抑制。

50. 血压调节的肾-体液控制机制——

[答案]肾脏可以通过对体内细胞外液量的调节进而长期调节动脉血压的机制,称为肾-体液控制机制。

当体内细胞外液量增多时,血量也就增多,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发生改变,使动脉血压升高;通过肾-体液控制机制能导致肾排水和排钠增加,使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从而动脉血压和血量恢复正常。

反之,当细胞外液量减少时,肾排水和排钠减少,使血量和动脉血压恢复。

肾-体液控制机制主要受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51. 血—脑屏障——

[答案]指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液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液之间的自由交换。

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保持神经元周围化学环境的稳定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侵入脑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52. 脑缺血反应——

[答案]当脑血流量减少时,心血管中枢的神经元可对脑缺血发生反应,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显著加强,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动脉血压升高,称为脑缺血反应。

第05章呼吸

名词解释

1. 呼吸——

[答案]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肺通气——

[答案]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 胸膜腔内压——

[答案]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4.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由肺胞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5. 肺顺应性——

[答案]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

肺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跨肺压的变化。

6. 潮气量——

[答案]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7. 肺活量——

[答案]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出气量之和。

8. 用力呼气量——

[答案]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9. 解剖无效腔——

[答案]从上呼吸道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因无气体交换功能,称为解剖无效腔。

10. 每分通气量——

[答案]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11. 肺泡通气量——

[答案]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 最大随意通气量——

[答案]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随意通气量。

13. 通气/血流比值——

[答案]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正常为0.84。

14. 氧解离曲线——

[答案]氧解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

15. 肺牵张反射——

[答案]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

16. 呼吸中枢——

[答案]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第06章消化和吸收

名词解释

1. 消化——

[答案]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的方式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

2. 吸收——

[答案]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3. 胃肠激素——

[答案]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胃肠激素。

它是人体内调节肽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脑-肠肽——

[答案]一些双重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肽类物质统称为脑-肠肽。

已知的脑-肠肽有P物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20余种。

5.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答案]粘液和胃粘膜分泌的HCO3-覆盖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保护性屏障。

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并能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侵蚀。

6. 容受性舒张——

[答案]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前部肌肉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

7. 胃排空——

[答案]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8. 肠-胃反射——

[答案]十二指肠壁上存有多种感受器,分别感受酸、脂肪、渗透压及机械扩张等刺激,反射性抑制胃运动,而引起胃排空减慢,此反射称为肠-胃反射。

9. 胆盐的肠-肝循环——

[答案]胆盐被排到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未端被吸收入血,再进入肝脏作为合成胆汁的原料,并能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此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10. 分节运动——

[答案]是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11. 内因子——

[答案]是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在5000~6000之间。

内因子有两个活性部位:

一个部位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12. 基本电节律——

[答案]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称为基本电节律,又称慢波电位。

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并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第0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名词解释

1. 能量代谢——

[答案]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谢中所伴随的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2. 食物的热价——

[答案]一克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3. 食物的氧热价——

[答案]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能量,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4. 呼吸商——

[答案]在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5. 非蛋白呼吸商——

[答案]糖和脂肪氧化时,一定时间内CO2产量与耗O2量的比值。

即总CO2产量减去蛋白质氧化时的CO2产量与总耗O2量减去蛋白质氧化的耗O2量的比值,称为非蛋白呼吸商。

6.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答案]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到7~8小时左右)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