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27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docx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4章海洋与海洋开发word教学参考

《海洋与海洋开发》单元作业设计

嘉定区启良中学刘亚晶王希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地位分析

初中《科学》(上海牛津版)教材共有15个单元组成,第14单元《海洋与海洋开发》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单元,围绕主题“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展开。

本单元涉及学科面之广泛,充分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能充分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的影响,而这些认识方法和学习体验将对初中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很大的影响。

(二)单元内容分析

内容框架:

 

本单元通过学生观看图片录像、动手实验、阅读图表、分析数据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海洋及其与生命起源的关系;了解探索海底世界所需克服的问题,体会人类应用科学技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取得的成果;了解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带来的海洋污染对人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海洋世界的热情,培养合理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的意识,体会科技的进步对生产和社会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基本分析】:

通过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积累,学生对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等资源及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等已有一定的认识,而本单元是围绕主题“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展开学习的,我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对海洋的认识,而海洋生物资源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海洋资源,以此为例进行教学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到探索海洋需克服的困难,从而体会海洋开发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与生命起源的关系”、“用间接观察法找出物体的特征”及“海洋资源的开发”这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目标

(1)认识海洋及其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2)了解海水的组成;

(3)了解海水温度、海水压强随海洋深度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4)认识海洋开发计划对人类的影响。

2、过渡目标

(1)讨论对海洋的认识;用科学的概念区分“海”和“洋”;了解生物演变的历程。

(2)通过间接观察的方法了解海水的组成。

(3)学会应用数据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

(4)了解海洋资源的分类;了解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和价值;了解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要注意防治海洋污染和减轻海洋灾害的危害。

3、先决条件

(1)通过对已学过语段中海洋的描写及图片、录像中海洋的景色,能描述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能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四大洋和一些海的位置并归纳出“海”和“洋”的区别;对早期生物在海洋中的生态环境以及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会解释海水浮力比淡水大的原因。

(3)能看懂图表、理解图表中数字的意思;知道实验的方法和目的。

(4)能举出一些海洋资源的例子;能通过教材所给资料进行分析;会进行实例分析。

【四、单元重点】:

1、认识海洋和海洋生物资源。

2、了解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从而体会科技的进步对生产和社会的作用。

3、了解海洋资源开发的分类以及目前的利用状况。

4、了解海洋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加深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同时懂得经过人类的努力可以防治和减轻海洋污染。

5、了解海洋灾害的影响因素,了解到人类可以防治和减轻灾害影响,从而为畅想未来的海洋奠定基础。

【五、单元难点】:

1、知道海洋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2、知道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

3、了解海洋资源开发的布局。

(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海洋资源有具体的了解。

【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意图】:

1、通过填空、选择题和图线法的训练的设置,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认识地球上四大洋的同时能知道“海”和“洋”的区别;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海洋资源的丰富多样及用处等。

2、通过“实验与探究”的训练,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人们在探索海底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海水的压强的实验了解海水压强随海洋深度的变化规律;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体会人们在探索海底世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通过“分析与综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探索海底世界所需克服的困难,了解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利与弊;认识海洋污染和海洋灾害及其根源所在,并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可以防治和减轻污染灾害影响,从而畅想未来的海洋。

4、通过“拓展”题目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加深学生对一些名词如海上岛屿、赤潮等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我国一直在关注着海洋资源的发展问题,而且已经有了不晓的收益和创造力;让学生确信“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利大于弊”,从而坚定学生的立场,增强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大胆的创新精神。

【七、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是蓝色的,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的约占百分之的缘故。

(海洋71%)

2、洋与海相比,洋的数量、面积、位于水体的、它的深度也较。

(少大中心深)

3、海洋能源资源主要有:

能、能等形式。

(潮汐能和波浪能)

4、海水的水量巨大,成分及其复杂,目前被人们利用的方式有:

将海水在日光和人工的作用下,提取供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设置工厂将补充淡水资源的不足;海水温度较低,在海边设置工厂可以将海水作为用水,降低工业成本。

(海盐,海水淡化,冷却)

5、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形成陆地上降水的主要水源来自,所以靠近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较,降到地面的雨雪又通过河流和地下水最终流向。

这样,既为海洋带来,又为海洋带来污染物,是海洋受到。

(海洋,多,海洋,水量,污染)

二、选择题:

6、开辟远洋航线是利用()B

A、海洋生物资源B、海洋空间资源C、海洋能源资源D、各种海洋资源

7、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海水的深度与压强的关系是()B

A、不同深度的海水所受到的压强都相同

B、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所受到的压强不断增大

C、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所受到的压强不断减小

D、海水的深度与海水所受到的压强没有关系

8、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D

A、海风吹袭B、火山喷发C、海浪冲刷D、海洋污染

三、图线题:

9、将下列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与对应的所属资源连接起来。

开采海底的锰结核海洋能源

海水养殖海洋生物资源

铺设海底电缆海洋空间资源

远洋捕捞滨海旅游资源

利用钱塘江潮发电深海矿产资源

海上人工岛海水资源

建造滨海度假村

四、实验与探究:

10、某同学为了探究压强与水深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透明大饮料瓶身的上中下各打2个小孔,每个高度上的2个小孔是在瓶壁上均匀地朝不同方向排列的。

然后将这些小孔用透明胶带封住。

实验时,向瓶内注满水后同时取掉封住小孔的透明胶带,观察从不同高度小孔喷出水的远近。

图二是实验后结果的示意图,A、B、C、D、E、F表示不同高度小孔中喷出水的最远点,据图回答:

(1)、A、B、C、D、E、F中,表示从瓶的中部喷出的水到达的最远点的是:

(B和E)

(2)、通过实验得出水压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增大)

(3)、如图三中A点与F点、B点与E点、C点与D点相比较,您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水深相同时,水压也可能(相等/不相等)。

(相等)

 

五、分析与综合:

11、请将海底地形的名称填写在相应的方框内:

()

12、针对目前大量污染海洋的事件,请你提出一些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

(制定法律,保护海洋;建立污水处理厂,不向海洋随意排放污水;滨海旅游区收集游人的垃圾,不随意丢弃;家里规章制度、采取新技术,防止漏油事故的发生;成立检测机构,及时发现并消除海洋污染;加强宣传,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

13、当前“创新”已洒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些人为了挑战自我,一直深爱着“潜水”这项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

如果潜水员欲进行深海潜水,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列举2个以上的)

(结合高压、低温、缺氧和黑暗等因素来作答。

 

14、相传公元70年,罗马统帅将战争俘虏来的奴隶捆住手脚投入死海,想把他们淹死。

奇迹出现了,这些战俘怎么也不下沉,罗马统帅以为是上天的旨意,只能把战俘释放。

被捆住手脚的战俘投入死海,为什么不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查找资料解释这个现象?

参考答案:

由于死海原来是海的一部分,含有一定的盐分,以后与大海分离,变成内陆的湖泊。

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很大,水分蒸发,盐分积聚,使死海的盐度几乎达到30%,这种水所产生的浮力大得多,所以人体就不会下沉。

六、拓展:

15、未来是美好,是值得憧憬和向往的。

海洋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而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会在蔚蓝色的海洋上染上些许的污点——海洋污染。

另外,如果人类不能够合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也会受到海洋灾害。

面对这些错中复杂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海洋问题。

相信对于海洋的均衡有效发展,你是否赞成开发海洋资源?

在你的想象中,未来的海洋将是怎样的呢?

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将未来的海洋一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八、单元教学课时的分解与制定】:

1、海洋与生物(2课时)

2、海底探索(1课时)

3、海洋开发(3课时)

【九、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浩瀚的海洋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被喻为“水球”的原因,记住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

2、通过对童话和生活中海洋的认识,锻炼资料的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科学审美情趣,感受海洋的辽阔。

3、在世界地图上能找出四大洋和部分大海的位置,并能归纳出“海”和“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认识海洋。

教学难点:

海和洋的区别。

教学设想:

1、学生能通过对地球的照片和地球仪的观察,了解地球被喻为“水球”的原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加深理解。

2、朗读童话中的海洋描写语段,学生谈对童话中海洋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海洋的照片,学生就海水颜色、海面状况等方面进行讨论,认识海洋。

3、教师指导学生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找到四大洋和一些海的位置,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海和洋在彩色地图上的颜色差异,学生找到后及时做好记录,并对海和洋进行比较,思考海和洋的联系和区别。

4、学生通过照片等介绍自己见过的大海,描述大海的景象,并在地图中指出相应的位置,加深对海和洋特征的了解。

5、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所记录内容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是蓝色的,这是由于地球表面的面积约占百分之的缘故。

(海洋71%)

2、地球上称得上“洋”的分别是、、

和。

洋与海相比,洋的数量、面积、位于水体的、它的深度也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少大中心深)

第二课时:

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

教学目标:

1、联系日常生活了解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认识到海洋生物的利用价值。

2、通过观看生物进化的图片和录像,探究海洋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关系,意识到演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海洋生物资源。

教学难点:

知道海洋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教学设想:

1、通过教材已有的海洋生物图片资源,学生填写相应的名称,并结合教师提供的一些海洋生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级学过的关于检索表的知识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2、教师播放生物演化的视频资料和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探究海洋与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学生能简单叙述生物演化的历史,知道海洋被称为地球上生物故乡的原因。

3、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检索表设计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海洋被称为地球上生物的故乡,其原因为:

海水阻挡紫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