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2300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14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

教学准备

100根木棒、10条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

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

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

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

(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

四十九后面呢?

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出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

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

10个十是100。

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9前面一个数是几?

后面一个数是几?

(4)数出8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

3.看图填空。

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

4.怎样数比较快?

5.倒数数。

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本36页第三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536373839404142

88899091979899100

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15日

课题

数数、数的组成巩固练习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

教学准备

100根木棒、10条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

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示范,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

(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

”(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

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

教师巡堂并指导。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

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49、---、51、---、53、---、55、---

    10、20、30、---、50、---、---、---

    45、50、55、---、65、---、---、---

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16日

课题

读数写数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呢?

第三位呢?

(个、十、百)对!

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

”(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

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

”(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

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

21读作:

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

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

(指名回答)

想:

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

24读作:

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

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

”(指名回答)

板书:

写作:

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

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

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

(板书:

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

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

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

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

(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

171915212440

读作:

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本36页第四题第七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个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17

课题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你是怎样想的?

想:

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

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

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

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

如:

“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

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

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

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从横行看:

第一行填单数,第二行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分别是1234567890.从竖行看:

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分别是123456789(0没写出来).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先比十位数的大小,十位数大的那个数大;十位数相同的,比个位,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大.

左边28个右边26个28>26

39<4532>30

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18日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计算。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算理,并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例10的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

二、通过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

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

(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

)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

2.解决30+2。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

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

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30+2=32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计算30+2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

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

3.解决32-2。

教师问:

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

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32-2=30。

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

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

4.解决2+30。

教师板书:

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

◆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先摆8根,再摆2捆。

◆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

[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2.数学游戏:

谁先吃到玉米?

教师创设情境:

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

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

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

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

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

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

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反馈练习

1.口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做第43页的第5题,限时2分钟。

学生做题,教师计时,做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75-5,90+8这两道题的。

[通过计时计算,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度,通过说两题的计算过程,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

]

2.做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

),使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自己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

]

3.按顺序填数:

做第43页的第7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所给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找到规律后再填数,做后由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即题目中每组数之间的规律。

[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

二次备课

作业布置

课本43页第四题第五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30+2=32-2=

想一想:

2+30=

教学反思

 

薛家湾第七小学电子教案

科目

数学

班级

一年级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时间

3月20日

课题

摆一摆想一想

主备人

马英

辅备人

刘冬霞李小燕

三维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及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两位数的计算器、4个小圆片。

学生准备:

圆片、带数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

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

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二、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

师:

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第三位呢?

师: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

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

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

)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

4,个位拨4。

13,十位拨1,个位拨3。

22,十位拨2,个位拨2。

师:

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

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

生2:

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

你们说的真好!

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

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

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

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三、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

瞧!

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

(聪聪和明明。

)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出示问题。

)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1.用2个圆片摆数。

师:

大家能不能呀?

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

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

师:

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

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生1:

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

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

生3:

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

板书:

2个圆片。

2,11,20。

师: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

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

生4:

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师:

你讲的真好!

很有道理!

大家给他鼓鼓掌。

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

咱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他是谁呀?

(明明)对,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板书:

3个圆片,3,12,21,30。

师:

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

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

大家真勇敢!

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

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

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

注意:

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

不要有重复的数。

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教师巡视。

师:

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

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

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

4个圆片,4,13,22,31,40)。

师:

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

(表扬这一组。

师:

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

(板书:

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

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

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

师:

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

四、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

大家都摆完了吗?

一齐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