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蔡慧若.docx
《五年级第三单元蔡慧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三单元蔡慧若.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三单元蔡慧若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27~29例题1~2
指
导
方
法
1、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
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P27~29例题1~2,及P31练习五题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用具】:
①教师准备:
教材第20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②学生准备:
一粒马铃薯、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长方体,引出课题。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
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行。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
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
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
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小结:
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探究长方体特征,出示例题1。
(反馈预习)
1.认识面、棱、点。
师:
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
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
(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
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
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讨论长方体的面:
拿出你们昨天同伴一起做的长方体,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的长方体,将你昨天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提问:
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说明:
长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这是长方体区别于其它立体图行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从立体图形中很快分辨出长方体。
3.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提问:
在长方体中,有几条棱?
几个顶点?
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
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
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有什么规律?
)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
(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个面)
讲:
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指导学生画
长方体的图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提问:
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
(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
(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
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动手做,完成P29做一做。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1练习五T1。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外作业:
1. 如图:
(1)长方体前面是什么形状?
长和宽各是多少?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面?
(2)哪个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3)面积是48平方厘米的有哪几个面?
6cm4cm
8cm
2. 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
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第2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30及P31练习题2~8
指导方法
1、仔细的观察正方体
2、你发现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完成下面问题
3、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能用一个图示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吗?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31的练习题2、8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
(P30及P31练习题2~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学生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引出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请大家拿出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形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反馈预习
1. 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昨天让同学们已经观察了一下正方体,现在汇报一下你发现正方体有生命特征:
形
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正方体
(1)观察并回答:
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
(正方体)
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
(立方体)
(2)用填空的形式小结。
正方体是由个的正方形围成的图形。
正方体也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个顶点。
2. 反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1)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讨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小组代表完成下表:
形
体
面
棱
顶
点
面的形状
面积
棱长
长
方
体
6
12
8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
方
体
6
12
8
都是正方形
都相等
都相
等
(2)提问: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
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用图表示。
长方体
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P31练习五T2~8。
1.练习五的第2题:
只要全班口头回答就可以了。
2.练习五的第3题:
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汇报就可以了。
3. 练习五的第4、5题:
这是一个长方体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
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互相平行等,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4. 第6题:
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实际是要我们求什么?
5. 第7题:
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实际是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师讲评。
6. 第8题: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用几个正方体的小木块摆一摆,验证大家讨论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自学内容
第33~34页例题1
指导方法
1、同伴合作,一个人准备纸盒正方体,一个人准备长方体纸盒
2、把各自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是什么形状,并标好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面
3、思考:
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练习:
观察下面纸箱
完成
表面积=?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34的做一做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第33~34页例题1及P36,T1~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2、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3、反馈汇报。
(1)通过预习,我们已经观察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的形状。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预习的两个问题:
A、观察一下展开的形状中那几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B、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下面这个纸盒的表面积要怎么求呢?
前后两个面:
长0.7m宽0.4m,面积是0.7×0.4=0.28m
左右两个面:
长0.5m宽0.4m,面积是0.5×0.4=0.2m
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是:
0.7×0.5×2+0.7×0.4×2+0.5×0.4×2
=0.35×2+0.28×2+0.2×2
=0.7+0.56+0.4
=1.66m
或者:
(0.7×0.5+0.7×0.4+0.5×0.4)×2
=(0.35+0.28+0.2)×2
=0.83×2
=1.66m
答:
至少要用1.66m硬纸板。
(3)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四、巩固练习
完成P34“做一做。
”学生独立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没有底面”是什么意思?
讲评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0.75×0.5”没有乘以2?
五、课堂练习:
完成P36练习六T1~3。
第4课时: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35例题2以及P36练习T4~6
指导方法
1、仔细读P35的例2
2、讨论正方形的表面积怎么求?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35的做一做以及P36练习T4~6
【教学内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P35例题2以及P36练习T4~6)
【教学目标】:
1、 根据正方体特征,理解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学生准备:
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
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二、探求新知:
1.反馈预习的P35例题2。
通过你的预习,现在你试着分析你发现的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1.2×1.2×6
=1.44×6
=8.64(dm)
答:
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8.64dm包装纸。
2.练习:
完成P35“做一做”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鱼缸有什么特征?
学生解答
3×3×5
=9×5
=45(dm)
3.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
如:
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2)判断:
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三、课堂作业:
完成P36练习T4~6。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2.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3.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5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38~40的“做一做”
指导方法
1、仔细看书P38,理解什么叫体积?
2、看书39页,思考:
我们常用的体积计量单位有哪些?
3、小组合作
体验1m³的体积有多大?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40的做一做的1-2题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P38~40的“做一做”及P44练习七T1~3)
【教学目标】:
①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②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③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两个,大小石头各一块,;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故事引入:
出示主题图:
乌鸦喝水的故事。
提问:
乌鸦喀什为什么喝不到水?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最后喝到水了吗?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
(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
3.比较观察:
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
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
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
二、体积单位的认识: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 出示两个长方体:
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 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m
)、立方厘米(cm
)。
4.认识:
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
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
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
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再次感觉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
实际比划大小
6.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
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4的第1~3题。
提示T3,本题无论怎么摆,新组成的长方体是由9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它的体积是9立方厘米。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第6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P41-42的例题1~2
指导方法
1、填写P41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
2、试着用你发现的体积公式来完成例题1和例题2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1题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P40~42例题1~2,完成练习七T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那国立和空间想向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
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并反馈预习:
( 怎样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个长方体: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
1. 汇报预习结果
(1)取出24块的立方块。
提出要求:
用24块的立方块,把这些小立方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把每次拼成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长
宽
高
小木块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24
1
1
24
24
12
1
1
24
24
8
3
1
24
24
6
2
2
24
24
(2)说明:
学生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种。
观察:
从这展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abh
2. 出示P42例题1。
例1: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
提问:
大家自己会计算吗?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V=abh=7×4×3=84()
答:
它的体积是84。
3.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
请大家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
说明:
表示3个a相乘,可以写成,读作a的立方,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V=。
4. 出示P42例2:
一个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
V==6×6×6=216()
答:
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立方分米。
三、课堂实践
1.完成P45练习七第5~7题。
(1)第5题: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题中给出一个在生活中计算土、沙、石时常用的一个体积单位“方”,让学生知道“1方=1立方米”即可。
(2)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3)第7题,本题有6种不同的分法,但每个人分到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四、作业:
1.一个长方体,长是0.8m,宽比长少0.2m,高是0.5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最小的合数(单位:
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学校要砌一堵长8m,宽0.2m,高3m的墙,每立方米需要砖520块。
砌这堵墙共要多少块砖?
五、课后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7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
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
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
(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习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
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
师强调:
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
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sh
3. 练习: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
讲解:
“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
所以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5题8。
四、练习拓展:
1.计算:
4cm
9cm
8cm
12cm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