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427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docx

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及人力资源配置

1.1拟投入设备

1.1.1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说明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最有力的保证,本承包人在类似工程方面施工机械方面实力较强。

中标后将根据该工程所需投入充足、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以确保工程优质快速顺利安全的建成。

(详见附表一、附表二)

1.2人力资源配置

1.2.1组织措施

本工程将调遣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和作业分队、作业班组投入施工。

根据施工规范及工程进度需要,项目部设置工程科、质检科、安保科、物机科等职能科室投入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同时设置土建作业队、砼工程作业队、水电工程作业队等,各作业分队除认真配备施工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外,还要对工人进行定期培训,技术人员在各项施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现场指导、监督。

我公司现各有一整编制素质精良的专业施工队伍正在待命,根据工程需要,随时进驻工地。

1.2.2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详见附表三)

1.2.3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

3.2.3.1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作业队伍,根据本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劳动力需用计划,针对现场施工情况,编制切合实际的阶段性劳动力需用计划。

3.2.3.2在与各施工班组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必须按我单位的劳动力计划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并明确阶段性工期和总工期提前完成或延迟完成奖罚措施;同时,合同中特别约定保证足够劳动力的经济奖罚措施。

3.2.3.3劳动力组织措施

新进场工人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保证工人技术素质和熟练程度,素质差、技术生疏的工人坚决更换。

 

第二章施工总体布置

2.1总体布置原则

在施工布置上首先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以既能够满足工程进度和施工强度需要,又减少占地,其占地范围不超过征地的界限,同时还要符合创建文明工地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对外交通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期、施工方案等因素,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紧凑合理地布置管理及生活区、辅助企业区和施工交通道路、供水供电等。

2.2施工布置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条件,进行本工程的施工场地的总平面布置。

在具体布置中,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确保各施工时段内的施工均能正常有序进行。

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对施工区及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临建设施布置原则上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实用,方便管理,确保施工期间各项工程能合理有序,安全高效地施工,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2、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3、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4、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场地尺寸的要求,生活区和生产区分离隔开,生活区占用独立的地块。

5、符合施工现场防火规范要求和工地卫生要求。

6、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范的要求。

7、在场地布置时要避免各专业施工单位的相互干扰,并且应满足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8、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布置现场,项目管理部大门一侧布置工程概况等有关的安全标识和宣传画。

2.2.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沿线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部和各施工点的平面位置。

1、项目管理部位置的确定:

工程项目部是工程施工阶段履行全面指挥管理职能的大本营,肩负对内协调管理、对外联络的重任,是施工组织神经中枢、对外形象的窗口。

项目管理部平面布置力求合理,简洁大方。

2、生活临时设施:

生活性临时设施包括项目部办公用房及民工宿舍二大块,具体位置由业主指定安排,民工宿舍采用封闭式管理,宿舍采用轻质活动用房,门卫、食堂、娱乐室采用单层活动房,民工宿舍周边2.2米高围墙封闭。

3、施工临时用电布置:

施工用电利用当地电网与自备柴油发电机相结合的方式,临时线路全部采用有外包橡胶绝缘层的铝芯线利用小杉木架空敷设,保证电力供应。

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主要电源开关全部采用空气开关,并配备触电保护装置。

低压线至用电机械处用橡胶电缆连接。

(1)电力线路

施工现场电力线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2)临时配电系统

所有电线均从地下电缆沟敷设,至用电设备处设置相应的配电盘。

a、配电系统布置及操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b、施工现场用电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施工临时用水布置

根据招标文件及施工现场情况,将从附近村中取水或打井取水。

6、施工场地临时排水

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的特点,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以防施工现场积水。

2.2.2施工交通

1、进场道路

施工对外交通运输:

项目区与乡村道路相邻,区内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2、场内交通

场内交通是联系施工区内部各生产、生活区和当地材料产地、弃料场之间的交通纽带,并与对外交通相衔接。

由于沿线各个建筑物处地形简单,起伏不大,场内交通布置方便。

根据施工总体布置规划及场内交通需要,我方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除可利用原道路外,需对现有便道进行整修加宽,并加强道路养护。

场内运输主要包括土方挖填、砂石料、砼、钢筋、块石、工程弃料等。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运输量、运输强度、运输设备、运输距离及施工道路和生活区、辅助企业区之间的有效配合规划布置场内施工道路。

2.2.3施工照明

施工段在道路沿线架设照明线路,其它施工点设置临时电源照明,生活区布置固定照明设备。

2.2.4施工仓库

施工用仓库布置在生活区内,临时存放施工用材料及小型设备、施工器具等。

2.2.5通讯

施工通讯主要为满足施工生产调度、各部门办公联系以及对外工作业务联系。

进入现场后可协调电讯及有关部门,安装一部固定电话。

为满足施工通讯要求,还可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电话和手持对讲机。

2.2.6用电安全

每一配电箱(盘)的每一供电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露天安装的配电箱盘装设有效的防雨设施;变配电所和发电室配备干粉灭火器。

2.2.7网络管理系统

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处理能力,在工地建立网络管理系统。

接入宽带网络系统,在现场专门设置信息处理室,配备电脑及熟练操作人员,通过宽带建立与业主及监理的网络连接,按业主及监理的要求,及时处理包括事务服务、文件传送、远程作业、电子邮件等通信任务。

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配备专业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把计算机管理纳入施工管理中,实现网络化管理;利用微机整理测量成果、实现计算机放样提高精度、提高效率。

2.2.11施工总平面图(详见附表五)

 

第三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1施工测量

3.1.1测量前的准备

(1)在施工测量前,首先对测量仪器设备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及钢尺等进行校正,使用已进行周期检验校核的测量仪器并检查其标识的有效,使仪器各项指标合乎规范要求,处以受控状态。

(2)对照施工图纸,实地勘察施工工程区域,熟悉施工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并分析其对施工测量的影响程度,拟定测量方案。

(3)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进行校核,核准后设置施工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报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复核、审定。

3.1.2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施工技术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工程顺利开工和为今后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开工前施工测量人员根据业主和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点、高程控制点,进行测量基准点的技术交底和现场交桩,共同办理有关技术交底和交桩手续。

然后按照施工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国家有关的施工测量标准和要求测量的精度和等级,对交底时提供的测量资料、测基准点进行复测、验算、校核,并将验算校核的资料以书面形式报监理人,如果有异议,双方进行核实,最后以监理人批准认定的资料数据为准,充分结合本工程现场情况,施工方案等,建立和增设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和基准点。

3.1.2.1平面控制点

(1)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等基本数据,经复核验算无误,即可据此测设平面控制网。

(2)根据测量基准,结合实际地形,依据本工程平面布置图,在场区内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网点。

选点应通视良好,便于观测和扩展。

控制桩一般采用钢筋头十字刻线的砼柱埋设,并统一编号。

(3)控制桩埋设后,使用经纬仪,按三等导线测量技术规范对所有导线控制桩进行测量,并校核各控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校核无误,绘制“平面控制网”成果图。

“平面控制网”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实体施工测量。

3.1.2.2高程控制点

(1)结合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选点埋设高程控制桩(带钢筋头的砼柱或长木桩)

(2)依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标准,测出各高程控制桩的高程,作为施工水准测量的基点。

校核无误,绘制“高程控制网”成果图,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各控制桩均应埋设牢固,加以保护,施工期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测检核,查明桩位是否变动,发现变动应及时校正。

3.1.3施工测量

3.1.3.1土方开挖测量

在工程各部位土方开挖之前,根据事先设置的控制桩进行实际地形测设,绘制开挖边线,计量实际开挖工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开挖边线控制桩,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护,并不断进行校核,保护其位置、高程的正确性。

在开挖至接近设计高程时,要进行开挖精确放样,使各部位平面高程和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既不超挖,也不欠挖。

3.1.3.2砼工程施工测量

砼或砌石工程施工之前,根据施工控制网点进行放样,测设砼及砌石的设计平面位置与高程,并经校核无误,方可施工。

施工后,还要对已浇筑的砼或砌石体的断面尺寸、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1.3.3安装施工测量

本工程模板及其配件等在安装过程中,均要进行精确测量其平面轴线位置、安装高程。

除此以外,还要测量其安装用于测量的高程点和平面控制点,均应引测到安装面附近永久建筑物上,并明显、牢固标记,便于使用。

安装测量要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确保安装精度要求。

3.1.3.4进度测量

每月要对已完施工内容进行一次测量,计算出本月已完成的各项工程量,经监理工程师核准,作为当月施工进度结算、统计报表、安排下月施工计划的依据。

3.1.3.5竣工测量

(1)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各种原始测量资料,为竣工测量和竣工图的绘制提供依据。

竣工测量的目的是,按照有关合同文件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完整而翔实的竣工测量资料,并绘制工程图纸。

(2)竣工测量,可利用施工期间使用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实测。

测绘竣工图时,实地现场绘出草图,最后根据实测成果和草图在室内进行展绘,绘制出完整的竣工总平面图。

(3)所有测量资料,应及时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工程竣工后,移交管理单位。

3.2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项目比较分散的特点,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依据施工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依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拟将整个工程分成土方工区、混凝土工区、安装工区3个工区进行施工,进行分层次流水作业。

总体原则:

以总工期为控制依据,合理安排工期,开挖回填、现浇砼和管网安装,均分段流水施工作业,要求各工序合理搭接、平行作业,以满足工期目标。

3.2.1土方开挖工程

本标段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施工、分层开挖。

以机械化施工为主,部分沟槽采用人工开挖机械装运。

根据自然地形划分施工段落,充分发挥机械性能,合理布置机械作业面。

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

保护层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堆料,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装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区。

3.2.1.1施工程序

施工方案编制

 

3.2.1.2土方开挖工程施工方法

(1)植被清理

将开挖区域内的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监理人指明的其它有碍物进行清理,清理范围延伸至离施工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线或建筑物基础边线外侧至少5m的距离。

清基采用74kw推土机和1m3反铲挖掘机配合进行植被清理、拢堆,植被清理的废料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装至8T自卸汽车,运至监理指定地点堆放。

(2)开挖区域的临时道路

按监理人批准的施工总布置设计进行场内交通道路布置,并结合施工开挖区的开挖方法和开挖运输机械的运行线路,合理规划开挖区域的施工道路。

开挖区域内的临时道路、通道在开挖完成后,除必要的施工便道外,及时用1m3反铲挖掘机进行清理。

(3)施工方法

①土方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样,标识出开挖范围和位置,按监理人的指示确定弃渣场的位置及堆置高度,并及时完善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②土方开挖施工顺序为从高处向低处,分层开挖。

反铲挖掘机开挖分层厚度根据开挖区具体地质情况确定。

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辅以人工进行开挖,开挖后的弃土用8T自卸汽车运到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堆放。

③根据施工图纸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土方开挖时按土方明挖的开挖线进行施工,对可能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体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在已有建筑物附近进行开挖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土方明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影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

④基坑土方开挖时,为避免原状土被破坏,临近设计开挖面预留30~50cm保护层,基面保护层采用人工开挖,在基础施工前突击挖除。

开挖的土料人工拢堆,用1m3反铲挖掘机装至8T自卸汽车运至业主指定弃土区堆放。

⑤基础和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应预留保护层。

岸坡的残积物和滑坡体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开挖清理,清除出的废料,全部运出施工范围以外,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弃渣场。

⑥土方开挖应与土方填筑工程相结合,如不能及时填筑时,应将回填土和弃土分别堆放,不得混淆,弃土堆置在监理人指定的场地,并进行适度平整。

堆土区均应设置在基坑边线20m以外,以确保现场交通和基坑边坡的稳定。

⑦开挖范围内如有软土、淤泥、富有机物土等,先用挖掘机全部挖除,装车运走。

并将上述不良地质情况的现场记录及处理措施报监理人批准。

按监理人指示,换填与地基土质类似的土料回填、夯实,压实标准同设计地基土。

如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严重流沙、涌泥,无法继续施工时,改变原有施工方案,并报经监理人批准。

⑧在开挖边坡上遇有地下水渗流时,采取有效的疏导和保护措施,防止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

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

⑨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施工期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清基范围线以外、周边的天然植被进行保护,以免对天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2.1.3临时边坡的稳定

土方开挖后的边坡断面,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进行补充开挖采取保护措施。

主体工程的临时开挖边坡,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开挖。

对保留时间较长的临时边坡,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为存在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进行补充开挖采取保护措施。

3.2.1.4弃渣处置

根据土方平衡和总体施工安排,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指定区域内合理安排弃渣区,结合永久工程设计,限制堆高。

采取妥善的水土保持措施,严格管理,主要包括:

①按照利用方的要求和经济原则,合理规划,分区堆置。

②防止水土流失,统一规划排水沟,保证明排设施自然顺畅。

③弃渣区的规划和防护方案须报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弃渣区的水土保持和清理,须得到监理人的检查和认可。

弃渣区开始使用之前,首先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在周边修筑排水沟和拦渣墙,并通过监理人的验收。

在每个弃土区,配置2部74kw推土机进行弃土平整,在弃渣堆体表面形成3%左右的坡比,以利于降水自排。

3.2.2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主要为沟槽土方回填,用以人工回填。

3.2.3混凝土施工方案

3.2.3.1施工机械配置

根据本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械配置如下:

3台搅拌机,10辆人工胶轮架子车,6辆1t机动翻斗车,8台插入式振动器,6台平板振动器,2台混凝土真空吸水设备,2台混凝土抹光机,直流电焊机2台,交流电焊机2台。

3.2.3.2主要材料

3.2.3.2.1水泥

(1)按建筑物各部位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要求,配置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品种。

(2)发货:

每批水泥出厂前,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

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对水泥进行查库和抽样检测,当发现库存或到货水泥不符合本合同技术条款的要求时,监理人有权通知我单位停止使用。

(3)运输:

水泥的运输应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得混杂,我单位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4)贮存:

到货的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等,分别贮放在专用的仓库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

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不应超过6个月,硬水泥不应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3.2.3.2.2水

凡符合饮用标准的水均可使用。

拌和用水采用水库水。

3.2.3.2.3骨料

(1)混凝土骨料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料源进行采购,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3)细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规定如下:

①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应在2.4~3.0范围内,测试方法按SD105-82第3.0.1条的规定进行;

②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使用山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

③天然砂料按粒径分为两级,人工砂可不分级;

④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⑤其它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SDJ207-82表4.1.13中的规定。

(4)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②施工中应将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级配:

二级配:

分成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为40mm;

三级配:

分成5~20mm、20~40mm和40~80mm,最大粒径为80mm;

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应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人同意,如采用间断级配,应注意混凝土运输中骨料的分离问题;

③含有活性骨料、黄锈等的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后,才能使用;

④其它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SDJ207-82表4.1.14中的规定。

3.2.3.2.4外加剂

(1)用于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凝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其质量应符合DL/T5100-1999第4.1.1条至第4.1.4条的规定。

(2)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结合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其试验成果应报送监理人。

(3)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储存,在运输与储存中不得相互混装,以避免交叉污染。

3.2.3.3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

 

3.2.3.3.1混凝土拌合

(1)本标段设置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集中在拌合站拌和。

拌制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本投标人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确保拌合站称量设备合格,其称量偏差控制在DL/T5144-2001有关条款的规定范围内,并定期进行检验及校核称量精度。

(2)优选混凝土级配,减少用水量。

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采用相应级配混凝土。

必要时添加木质素磺酸钙等外加剂(需由试验确定并经批准),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3)在混凝土拌和过程,应根据气候条件定时地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子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况,应相应地增加测定次数,以便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

(4)拌合设备应经常进行拌合物的均匀性、各种条件下适宜的拌和时间、衡器的准确性以及拌合机和叶片的磨损情况等项目的检验工作。

(5)冬季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自拌制到入仓应快速进行,必要时采取热水拌制、加防冻剂和在仓面搭设暖棚等措施保持混凝土温度,提高混凝土质量,必要时经批准可采用早强水泥。

12月~2月混凝土浇筑时,当气温低于3ºC时,尽可能在日温较高时开仓浇筑。

施工区最冷为1月份,温控采用延长搅拌时间和加热水拌和的方法解决。

用热水拌和,水温一般不宜超过60ºC。

超过60ºC时,应改变拌和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搅和,然后加入水泥拌和,以免水泥假凝。

(6)混凝土拌和程序和时间均通过试验确定,其纯拌和时间、水灰比的最值、混凝土在浇筑点的坍落度、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分别满足下表要求。

混凝土纯拌和时间(min)

拌和机进料容量(m3)

最大骨料粒径(mm)

塌落度(cm)

2~5

5~8

>8

1.0

80

2.5

2.0

1.7

150(或120)

2.5

2.0

2.0

2.4

150

2.5

2.0

2.0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

混凝土部位

寒冷地区

温和地区

水位以上(外部)

0.70

0.75

水位变化区(外部)

0.50

0.55

最低水位以下(外部)

0.55

0.70

基础

0.55

0.70

内部

0.70

0.70

受水流冲刷部位

0.50

0.50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使用振捣器)

建筑物的性质

标准圆坍落度(cm)

水工素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

3~5

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5~7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7~9

(7)浇筑混凝土的最长间歇时间应按所采用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不应超过下表:

混凝土浇筑的最长间歇时间要求表

(本表包括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未包括特殊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浇筑气温(℃)

允许间隔时间(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20-30

90

120

10-20

135

180

5-10

195

-----

(8)如有个别拌合批次,因混凝土拌和及配料不当,或因拌和时间过长而报废的混凝土则弃置在监理人指定的场地。

3.2.3.3.2混凝土运输

(1)运输混凝土的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吊运的需要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效率。

并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

(2)本标段混凝土集中拌和,根据对混凝土拌合站的拌和能力、混凝土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安装情况的分析,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1T机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垂直运输采用U型溜槽运送到施工部位。

(3)混凝土入仓时,为防止离析,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限制混凝土的垂直落距,如超过了规范规定的范围,则采取加挂溜筒的缓冲措施。

(4)混凝土运输时间须符合下列规定:

夏季不超过30min,春秋季不超过45min,冬季不超过60min。

(5)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在运输设备上设置标志,以免混淆。

(6)混凝土运输工具及加工、浇筑地点,必要时应有遮盖或保温设施,以免因日晒、雨淋、受冻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7)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

3.2.3.4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3.2.3.4.1模板安装

(1)一般要求

①模板和支架材料为钢材,不规则的模板采用钢模板专门加工,钢模板面要光滑、平整,模板的支撑件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②圆弧形模板采用专用弧形钢模板,其余模板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板。

③为保证混凝土外露面平整光洁,模板缝采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