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285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docx

中药鉴定学笔记1117章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或地上部分,这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鉴别,并综合分析、判断。

这些器官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见前面各章的有关论述。

全草类中药因其包含了草本植物的全株,所以依靠原植物分类的鉴定则更为重要,原植物的特征(除颜色或表面特征外),一般反映了药材的性状特征。

麻黄HerbaEphedrae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s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unge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

草麻黄:

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

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

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草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

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间长2~6cm。

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

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

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

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草麻黄:

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②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

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⑤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

⑥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

⑦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

维管束12~15个。

形成层环类三角形。

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

维管束8~10个。

形成层环类圆形。

无环髓纤维。

粉末草麻黄:

棕色或绿色,气微,味涩、微苦。

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

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

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

鱼腥草HerbaHouttuyniae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莱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断。

叶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失,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

叶柄细长,基部s托叶合生成鞘状。

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基部可见4枚总苞。

气微,搓碎后有鱼腥气,昧微涩。

淫羊藿HerbaEpimedii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wushanense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药材淫羊藿:

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

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柄长1~5cm;小叶片卵圆形,先端微尖,长3~8cm,宽2~6cm;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叶片近革质。

气微,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

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

叶片革质。

柔毛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9~23cm,宽1.8~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

下表面被棉毛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小叶较大,长4~10cm,宽3.5~7cm,先端长尖。

叶片较薄。

广金钱草HerbaDesmodiiStvracifolii

【来源】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圆柱形,长可达lm,直径2~5mm;表面浅棕黄色,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片,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4cm,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叶柄长1~2cm;托叶1对,披针形,长约0.8cm。

气微香,味微甘。

金钱草HerbaLvsimachiae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

长江流域及山西、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集,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毛。

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具皱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

叶对生,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脏形,长1~4cm,宽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一条明显突起,叶片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

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

蒴果球形。

质脆易碎。

气微,味淡。

【附注】伪品

(1)为同属植物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congestifloraHemsl.的全草。

其特征为茎叶均被柔毛,叶卵形或长卵形,主侧脉均明显,花多朵集生于茎端。

(2)为同属植物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hemsleyanaMaxim.的全草。

其特征为茎叶均被短毛,叶心形或宽卵形,两面具不明显的点状突起,花冠上部疏生点状腺点。

 

金钱草与广金钱草性状对比鉴别表

药材名

金钱草

广金钱草

来源

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

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l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

茎表面

棕色或暗棕红色

浅棕黄色,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

性状

单叶对生,宽卵形或心脏形,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片,圆形或矩圆形,先端微凹,托叶1对,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

广藿香HerbaPoqostemonis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

药材全长约30~60cm,茎多分枝,枝条稍曲折,直径0.2~1.2cm。

嫩茎呈钝方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密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近圆柱形,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完整者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显微鉴别】

叶片粉末淡棕色。

气香,味微苦。

①表皮上可见腺毛、非腺毛及直轴式气孔;非腺毛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柄单细胞,极短;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②叶肉组织中有间隙腺毛,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细胞较大,柄短。

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针晶。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含抗真菌成分广蕾香酮(pogostone),并含百秋李醇(patchoulialcohol)、

益母草HerbaLeonuri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当茎叶生长茂盛,花刚开放时,割取茎的上部,阴干或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茎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约5m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

叶形多种,茎中部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灰绿色,多皱缩和破碎,易脱落;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3浅裂,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

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冠多脱落,花萼筒状,上端5尖齿,小苞片针刺状,无花梗。

气微,味微苦。

薄荷HorbaMonthae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江苏的太仓、南通、海门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于。

【性状鉴别】

药材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15~40cm,直径2~4mm;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单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叶片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长2~7cm,宽1~3cm,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

轮伞花序腋生,钟状花萼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味辛、凉。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1~8个细胞的非腺毛。

②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④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

⑤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叶的表面制片①腺鳞头部呈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放射状排列,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

②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状突起。

③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④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淡黄色针簇状或呈扇状的橙皮苷结晶。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②黄酮类等化合物。

③氨基酸。

穿心莲HerbaAndrographits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BuYnl.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要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

【采收加工】秋初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有白色髓部。

单叶对生;叶片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全缘或微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柄短或近无柄。

气微,味极苦,苦至喉部,经久苦味不减。

【显微鉴别】

叶粉末绿色。

昧极苦。

①含钟乳体细胞甚多,钟乳体具波状层纹。

②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悬殊。

③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细胞,柄极短。

④非腺毛圆锥形,1~4细胞,表面具角质线纹。

【化学成分】①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主要有穿心莲内酯

茵陈HerbaArtemisiaeScopariae

【来源】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鉴别】

药材绵茵陈:

收缩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细软如绒。

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可见明显纵棱,质脆,易折断。

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

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

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

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

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花序卵形,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

瘦果长圆形、黄棕色。

气芳香,味微苦。

青蒿HerbaArtemiSiaeAnnuae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性状鉴别】

药材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部有白色的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两面被短毛。

头状花序极多,球形,直径2mm以下,小花黄色。

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海藻Sargassum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pallidum(Turn.)c.Ag.或羊牺菜Sargassumfusiforme(Harv.)Setch.的干燥藻体。

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性状鉴别】

药材大叶海藻:

体皱缩卷曲,黑褐色,表面被有白霜,长30~60cm。

主干呈圆柱状,有棱,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由主枝叶腋生出,具细小的刺状突起。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

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球形,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有短柄。

质脆,受潮变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

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

小,长15~40cm。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

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质较硬。

冬虫夏草*Cordyceps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黄红色至红棕色;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类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

子座短者为佳。

【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①周围由1列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内。

②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2~8个线形的具横膈膜的子囊孢子。

③子座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附注】

混淆品:

(1)蛹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的干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

其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

寄主常发育成蛹才死亡,故虫体为椭圆形的蛹。

(2)亚香棒虫草CordycepshawkesiiGray.,其虫体似蚕,外表类白色,去掉菌膜呈褐色。

子座单生或分枝,表面黑色,有纵皱或棱。

(3)凉山虫草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LiuetHu.,其虫体较冬虫夏草粗大,表面棕褐色,被锈色绒毛,子座细长,头柄无明显区别。

伪品:

(1)用唇形科植物地蚕Stachysgeobombycisc.Y.Wu及草石蚕StachyssieboldiiMiq.的块茎伪充。

其略呈梭形,外表淡黄色,有明显的环节,稍有纵皱纹,无子座。

(2)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模压加工伪充。

其形态大多相似,外表呈黄白色,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白色,体重,子座为其它物体包裹而成。

灵芝Ganoderma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ex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inenseZhao,XuetZhang的干燥子实体。

【性状鉴别】

药材赤芝:

形如伞状,菌盖半圆形、肾形、近圆形或数个重叠或粘连而呈不规则形,直径lO一18cm,厚约至2cm;皮壳坚硬,黄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常向内卷;菌肉白色至浅棕色,有极细小的针眼状小孔(菌管口);纵切面淡黄棕色至浅褐色,下侧菌管层棕褐色。

菌柄侧生,扁圆柱形,常弯曲,长7~15cm,直径1~3.5cm;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

气微,味苦。

紫芝:

皮壳与菌柄表面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

菌柄长17~3cm。

茯苓Poria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于安徽、云南和湖北。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周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鉴别】

药材茯苓个:

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

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灰白色。

①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

②用水合氯醛液装片,团块逐渐溶化,露出菌丝。

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浅棕色(外层菌丝)。

③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猪苓PoIyporus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陕西和云南省。

已有人工栽培。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去净泥沙,干燥。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

表面黑色、灰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质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气微,味淡。

以个大、皮黑、肉白者为佳。

饮片为不规则形的片状,大小不一。

周边灰黑色至黑色或黑褐色,凹凸不平,具不规则皱缩纹;切面淡棕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质硬。

气微,味淡、微涩。

【显微鉴别】

粉末灰黄白色。

①菌丝团大多无色(内部菌丝),少数棕色(外层菌丝)。

菌丝细长,弯曲,有的可见横隔,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

②草酸钙结晶众多,呈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有时可见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第十三章树脂类中药

乳香OIibanum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carteriiBirdwood及同属植物BosweUiabhan-dijianaBirdw.树皮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通常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采收加工】春季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人沟中,数天后凝成硬块,即可采取。

落于地面者常黏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

【性状鉴别】

药材索马里乳香:

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

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

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变棕黄色或棕红色。

常温时质脆,微热可互相粘连,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

具特异香气,味微苦,嚼之初散成砂粒状,但无砂石感,继之软化成乳白色胶块。

埃塞俄比亚乳香:

表面不平或有细小颗粒,呈淡黄白色或淡绿色,久存则变黄色。

常温时质脆,遇热则软化;破碎面有蜡样光泽。

具柠檬香气,嚼之软化粘牙,呈乳白色胶块。

【化学成分】①树脂②树胶③挥发油

【理化鉴别】

(1)取本品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

(2)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3)取粗粉0.05g,置小蒸发皿中,加入苯酚一四氯化碳(1∶2)液2~3滴后,再滴加溴一四氯化碳(1∶5)溶液1~2滴,即显褐紫色或紫色。

没药Myrrha

【来源】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myrrhaEngl.、哈地丁树CommiphoramolmolEngl.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

【产地】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

以索马里所产没药质量最佳,销世界各地。

【采收加工】11月至次年2月间将树刺伤,树脂由伤口或裂缝口自然渗出,初为淡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渐变为红棕色硬块,采收后拣去杂质。

【性状鉴别】

药材天然没药:

呈不规则颗粒性团块,大小不等,大者直径长达6cm以上。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黄色粉尘。

质坚脆,破碎面不整齐,无光泽。

有特异香气,味苦而微辛。

胶质没药:

呈不规则块状,多粘结成大小不等的团块。

表面深棕色或黄棕色,不透明。

质坚实或疏松。

味苦而有粘性。

【化学成分】①树脂②树胶③挥发油

【理化鉴别】

(1)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2)粉末遇硝酸呈紫色。

(3)取本品粉末少量,加香草醛试液数滴,天然没药立即染成红色,继而变为红紫色;胶质没药立即染成紫红色,继而变成蓝紫色。

血竭*SanguisDraconis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Bl.果实中渗出的红色树脂。

【产地】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等地。

【采收加工】采集成熟果实,充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红色树脂块即脱落,筛去果实鳞片及杂质,用布包起,人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即为原装血竭;加入辅料加工后成为加工血竭。

【性状鉴别】

药材原装血竭:

呈四方形或不定形块状,大小不等。

表面铁黑色或黑红色,常附有因摩擦而产生的红粉。

断面有光泽或粗糙而无光泽,黑红色。

研成粉末血红色。

用火点燃,冒烟呛鼻,有苯甲酸样香气。

气微,味淡。

加工血竭:

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顶端有加工成型而形成的折纹。

表面暗红色,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

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

粉末砖红色。

【化学成分】①含红色树脂酯约57%,从中分离出结晶形红色素:

血竭素(dracorhodin)、血竭红素(dracorubin)。

②黄烷类色素:

如去甲血竭素、去甲血竭红素、黄烷醇等。

③三萜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