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243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docx

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题练习含详细解答过程

(说明:

根据学生情况,5套试题可以重组成4套试题,一节课完成测试)

练习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提纯混有葡萄糖的稀淀粉溶液

C.氨气、二氧化碳、乙醇都属于非电解质

D.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教,下列叔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9.2gNO2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B.pH=2的硫酸溶液中,H+数目为0.01NA

C.将0.05molFeCl3全部转化为Fe(OH)3胶体,则胶粒数目为0.05NA

D.20gD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答案】D

【解析】A、9.2gNO2为0.2mol,但是由于2NO2

N2O4,所以气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N2O4,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分子数目发生变化,因此该题条件下气体分子数无法求解,A错误。

B、pH=2时,c(H+)=0.01mol/L,n(H+)=0.01mol/L×VL,无法计算,B错误。

C、胶体中的胶粒是若干个Fe(OH)3的集合,所以即使在FeCl3完全转化时胶粒数目也是未知的,C错误。

D、20gD2O物质的量n=20g/20g•mol-1=1mol,每个D2O分子中质子数为10,因此质子总数为10mol,即10NA。

D正确。

正确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分子式为C8H8O2的含有苯环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9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可证明ρ(煤油)<ρ(钠)<ρ(水)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制取氯气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故A正确;B.由图可知,利用Fe和稀硫酸制FeSO4的同时除去液面上方空气,防止制备时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故B正确;C.由图可知,Al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Mn,故C正确;D.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可制氯气,不能用稀盐酸代替,故D错误;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溶液)的转化关系,已知单质B2、C2、D2、E2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化合物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化合物I、J、K通常状况下呈气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其同主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B.原子半径大小:

A>C>B>E>D

C.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

D.G中的阴离子能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A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英国赫瑞瓦特大学陶善文博士研究出以尿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新技术。

用这种电池可直接去除城市废水中的尿素,既能产生净化的水,又能发电。

尿素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描述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H+移向负极

B.该装置还可以将电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C.理论上电池工作时,每消耗67.2LO2时,可以净化2molCO(NH2)2

D.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CO(NH2)2+H2O-6e-=CO2+N2+6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错误;C、消耗氧气的体积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可以净化CO(NH2)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错误;D、由图可知,负极是尿素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负极反应式为:

CO(NH2)2+H2O-6e-=CO2+N2+6H+,正确,答案选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

现向ZnCl2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溶液的PH与某些离子的浓度关系如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纵坐标为Zn2+或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假设Zn2+的浓度为10-5mol/L时,已沉淀完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废液中含Zn2+,沉淀对Zn2+以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8,12),

B.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Zn2++4OH-=2-

C.向1L0.01mol/LZnCl2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当PH>6时Zn2+开始沉淀

D.向1L0.01mol/LZnCl2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PH=7,此时溶液中Zn2+的浓度为10-3mol/L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练习2

1.化学与生产、生活刀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

A.用二氧化硫漂白后的食品显得白亮,二氧化硫可作食品漂白剂

B.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C.“天官二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7g丙酸中存在的羧基数目为NA

B.l.L0.1mol/LH2SO3溶液中HSO3-和S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0.5molK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多种氧化物,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D.在标准状况下,11.2L乙烷分子中含质子数为9NA

【答案】D

【解析】A、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OOH,因此37g丙酸含有羧基的物质的量为37/74mol=0.5mol,故A错误;B、H2SO3是二元中强酸,根据物料守恒,应是c(H2SO3)+c(HSO3-)+c(SO32-)=0.1mol·L-1,即n(H2SO3)+n(HSO3-)+n(SO32-)=0.1mol,故B错误;C、无论生成哪种产物,转移电子都是0.5mol,故C错误;D、1mol乙烷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8mol,则11.2L乙烷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1.2×18/22.4mol=9mol,故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下列所示装置正确且能完成相关实验的是()

A.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并观察Fe(OH)2B.用乙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C.用丙所示装置制取O2D.用丁所示装置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C

【解析】A、由于CCl4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所以混合溶液中CCl4位于溶液下层,滴入NaOH开始时生成Fe(OH)2,但是空气中的O2会溶解进入水中并迅速将Fe(OH)2氧化生成Fe(OH)3,A错误。

B、制取Cl2需用浓盐酸,B错误。

C、H2O2在MnO2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O2,O2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C正确。

D、锥形瓶中反应2HNO3+Na2CO3=2NaNO3+H2O+CO2↑,可以证明HNO3酸性比H2CO3强,所以N的非金属性比C强,但是由于硝酸易挥发,生成的CO2中混有HNO3蒸气,进入Na2SiO3溶液后不能排除HNO3

使溶液变浑浊,所以无法说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D错误。

正确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CHCH3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B.

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结构有3种

C.CH2=CHCH2OH能发生加成发应、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等

D.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乙烯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F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0.1mol•L-1D溶液的pH为13(25℃)。

它们满足如图转化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溶液pH小于7

B.化合物F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0.1molB与足量C完全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2NA

D.Z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某同学用下图实验装置验证通过改变浓度来实现反应,2Fe3++2I-=2Fe2++I2中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K闭合时,电流表指针第一次发生偏转,当指针归零后,向左管滴油加0.01mol/L的AgNO3溶液,发现指针第二次偏转,方向相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针第一次偏转时,b极反应式为Fe3++e-=Fe2+

B.加入AgNO3后,a为正极

C.当b极有0.001molFe3+被还原时,则通过盐桥的电子数为0.001NA

D.第二次指针偏转的原因是:

I-浓度减小,反应逆向进行

【答案】C

【解析】原溶液第一次电流表指针偏转实验时,a电极2I--2e-=I2,a为负极,b电极Fe3++e-=Fe2+,b为正极,所以A描述正确。

指针归

零说明上述反应完全进行,这时在左侧滴加AgNO3,Ag++I-=AgI↓,I-浓度减小后反应逆向进行,a电极I2+2e-=2I-,a为正极,b电极Fe2+-e-=Fe3+,b为负极,所以B、D描述都正确。

C、两种情况下,盐桥都是通过离子迁移形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所以盐桥中没有电子转移,C描述错误。

正确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常温下,0.1mol/L的H2C2O4溶液中H2C2O4、HC2O4-、C2O42-三者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HC2O4-

H++C2O42-,K=1×10-4.3

B.将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Na2C2O4溶于水中,所得溶液pH恰好为4.3

C.常温下HF的K=1×10-3.45,将少量H2C2O4溶液加入到足量NaF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H2C2O4+F-=HF+HC2O4-

D.在0.1mol/LNaHC2O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HC2O4-)>c(H+)>c(C2O42-)>c(OH-)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练习3

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

B.用淀粉和水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区别小苏打和食盐

【答案】B

【解析】A.真皮衣料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A合理;B.食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没有碘单质,无法用淀粉和水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故B不合理;C.碳酸钠溶液水解,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程度大,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故C合理;D.醋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气体,与食盐不反应,故D合理;故选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B.40gCuO和Cu2S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不等于0.5NA

C.含0.1molNH4HSO4的溶液中,阳离子数目略小于0.2NA

D.C3H8分子中的2个H原子分别被1个-NH2和1个-OH取代,1mol此有机物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13NA

【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对下列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8,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B.分子式为C8H10的二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所得产物有6种

C.分子式为C4H8Cl2,只有一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D.分子式为C5H10O2,只有一个官能团,且能溶于水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答案】B

【解析】A、能发生加成反应,以及分子式,推出此有机物为烯烃,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共有3种,故A错误;B、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苯环上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

(苯环上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

(苯环上有1种不同的氢原子),共有6种,故B正确;C、C4H10的同分异构体(以碳胳的形式表示):

(一个氯原子固定在①,另一个氯原子的位置在①②③)、

(一个氯原子固定在⑤位置,另一个氯原子在⑦),因此共有4种,故C错误;D、溶于水,此有机物属于羧酸,其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2COOH、CH(CH3)2CH2COOH、CH3CH2CH(CH3)COOH、(CH3)3CCOOH,共有4种,故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浓盐酸后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液

溶液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B

向亚硫酸钠固体中加入浓硫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SO2具漂白性

C

向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溶液变蓝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D

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共热170℃,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

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答案】A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X、Y、Z、W为短周期元素,X2-和Y+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Z位于同一主族,Z、W位于同一周期,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Z>X

B.X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均至少有两种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

D.氢元素在与X、Y、Z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均为+1

【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用一种阴、阳离子双隔膜三室电解槽处理废水中的NH4+,模拟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室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NH4)3PO4

C.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室溶液中的pH升高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阴极有0.25mol的O2生成

【答案】C

【解析】Fe为阳极,阳极上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所以溶液由浅绿色,故A错误;电解时,溶液中NH4+向阴极室移动,H+放电生成H2,所以阴极室中溶质为(NH4)3PO4或NH4HPO4、(NH4)2HPO4,故B错误;电解时,阴极上H+放电生成H2,溶液中c(OH﹣)增大,溶液中pH增大,故C正确;阴极生成氢气,故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a的氨水,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

.向1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将减小

D.向10mLpH=11的氨水中,加入10mLpH=3的H2SO4溶液,混合液pH=7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练习4

1.化学渗透在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碘是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富含高碘酸的食物适合于所有人群

B.化石燃科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造成污染。

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铁比铜金属性强的性质,常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刻制印刷电路板

D.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

锈,是利用了明矾溶液的酸性

【答案】D

【解析】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吃富含KIO3的食盐,但不能多吃,多吃会导致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故A错误;B.化石燃科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造成污染。

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会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C.利用Fe3+的氧化性比Cu2+强的性质,可用FeCl3溶液腐蚀Cu来刻制印刷电路板,故C错误;D.明矾溶液中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Cu2(OH)2CO3,溶于酸性溶液,故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故D正确;答案为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C.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D.1mol甲基的电子数目为10NA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图,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酸

B.b图,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迅速,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铁好

C.c图,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能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D.d图,试管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有黑色沉淀生成,能确定Ksp(AgCl)>Ksp(Ag2S)

【答案】B

【解析】A.a图,滴加乙醇,试管中橙色溶液变为绿色,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反应类型不合理,故A错误;B.b图,左边双氧水的浓度小,但左边试管中产生气泡较为迅速,因此能够说明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氯化铁好,故B正确;C.排水法收集时,若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则根据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不能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故C错误;D.硝酸银过量,均发生沉淀的生成,而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则不能比较Ksp(AgCl)、Ksp(Ag2S)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有关A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B.1molA最多能与5mol氢气发生反应,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1molA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2mol

D.A既能与羧基反应,又能与醇反应,还能发生水解反应和缩聚反应

【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5.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时,0.1mol/L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与Y、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完全相同

B.X与Y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X与R组成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是因为非金属性Y>R

C.简单离子的半径:

Z>R>W>Y

D.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显碱性

【答案】D

【解析】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

Y和R同主族,Y处于第二周期,R处于第三周期,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则Y为氧元素,R为硫元素,RY2为SO2,

W的原子序数大于硫元素,故W为Cl元素,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6=1,处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Z为Na元素,25℃时0.1mol•L-1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1,属于强酸,则X为氢元素。

A.Z与Y可以形成Na2O、Na2O2,前者含有离子键、后者含有离子键、共价键,而Z与W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只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B.X与Y组成化合物为H2O、H2O2,X与R组成的化合物H2S,前者分子间存在氢键,

沸点高于硫化氢,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故B错误,C.Y、Z、R、W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

S2->Cl->O2->Na+,故C错误;D.Y、Z、W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NaClO等,NaClO溶液中次氯酸根水解,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我国科学家最近发明“可充电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4Na+3CO2

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由钠箔端向多壁碳纳米管端移动

B.放电

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3CO2+4Na++4e-=2Na2CO3+C

C.该电池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D.充电时,钠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7.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mL,Va、Vb与混合液的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HA)的值与Kb(BOH)的值不相等

B.b点时,水电离出的c(H+)=10-7mol/L

C.c点时,c(A-)>c(B+)

D.a→c过程中

不变

【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练习5

1.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按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发生变性

B.CH3CH(C2H5)CH2CH3名称为2-乙基丁烷

C.烷烃和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甲醇与化学式为C3H8O的醇混合发生分子间脱水,可以得到6种醚

【答案】D

【解析】A、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所以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会产生沉淀得到蛋白质固体,这一过程是蛋白质的盐析,A错误。

B、CH3CH(C2H5)CH2CH3名称为3-甲基戊烷,B错误。

C、烷烃、苯都能够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分子式为C3H8O的醇也有CH3CH2CH2OH和CH3CHOHCH3两种,三种醇分子间脱水可以得到:

CH3OCH3、CH3OCH2CH2CH3、CH3OCH(CH3)2、CH3CH2CH2OCH2CH2CH3、CH3CH2CH2OCH(CH3)2、(CH3)2CHOCH(CH3)2等6种醚,D正确。

正确答案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NA

B.1L0.5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的总数为0.5NA

C.标准状况下,11.2LH2和D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质子数为NA

D.向大量水中通入1mol氯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分子式为C4H8O的三元环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

【答案】C

【解析】

分子式为C4H8O的三元环同分异构体包括

(1)三碳的环,另有一个—CH2OH、—OCH3各一种,或一个—OH、一个—CH3有二种,共4种,

(2)环氧乙烷,另有一个—CH2CH3或两个—CH3,共有3种,这共有7种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