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1176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在答题纸上方的第I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I卷上。

第II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歌曲《我想去桂林》中唱到: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一般来说,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地位②交通③时间④金钱⑤食宿

A.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退休老爷爷旅游为了满足的需求是()

A.补偿性B.娱乐性C.发展性D.游览性

【答案】1.C2.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旅游与地位高低无关;交通不是旅游者的必备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者要有时间去旅游,要有一定的金钱满足旅游需求,要求诊食宿要方便。

选C正确。

【2题详解】

旅游者需求是不同的,因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不同而不同。

一般退休老爷爷没用时间限制旅游长短,其旅游目的是为娱乐需求。

不是补偿性、发展性需求,也不是为满足浏览性需求。

选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者需求特点。

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南极旅游大国和智利、阿根廷、日本等开展了旅游项目,中国国家旅行社总社表示正在筹划到南极旅游的项目开发。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形式的多样化D.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4.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科学技术的进步B.人们求知、探密和搜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答案】3.B4.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旅游的特点。

【3题详解】

南极距离游客居住地遥远,属于旅游地域的扩展,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旅游空间的扩大化,选B项。

【4题详解】

到南极旅游需要科技支撑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其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探秘的需要。

D项是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

选D。

5.下列不属于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的是:

()

A.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B.旅游者C.旅游设施和服务D.旅游交通条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

旅游规划主要是对旅游地的规划,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住宿设施、其他基础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旅游者。

6.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

是:

()

A.旅游饭店B.上海的东方明珠C.大型商贸会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

旅游饭店属于旅游设施。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①旅游活动 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 ④抽象的资源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A.游览观光B.度假休闲

C.专项旅游D.事务旅游

【答案】7.B8.A

【解析】

【7题详解】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属于旅游资源,②对。

不属于旅游活动,①错。

民族风俗习惯,是抽象的旅游资源,④对,③错。

B对,A、C、D错。

【8题详解】

观光旅游是指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

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游览观光,A对。

度假休闲是指以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B错。

观赏傣族风情与科考探险、宗教朝觐无关,C、D错。

点睛:

泼水节是民族风情,是抽象的精神文化景观,不是具体的旅游资源。

观光旅游是指欣赏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领略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

度假休闲是指以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

静心垂钓,瓜果采摘,花卉观赏,以每年1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价格认养果树或是认种一块菜地去享受从育苗、除草、施肥到收获、采摘的全过程……农家乐式的休闲旅游越来越为市民钟情。

嘉定、奉贤、松江、崇明等区县的不少农业园区和主题公园都推出了农家乐项目。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9.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是()

A.外国游客B.农业旅游的经营者

C.城市居民D.广大的农民

10.在上海市周边出现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新型“农家乐”,这种形式的“农家乐”我们可把它归属于农业旅游类型中的(  )。

A.农业观光型B.农业科技示范型

C.生态农业型D.农村民俗型

11.发展上述农业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②③⑤D.①②⑤

【答案】9.C10.A11.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旅游类型。

【9题详解】

参加农业旅游的旅游者主要为了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快乐,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十分熟悉,不会是农业旅游的主要消费者,D项错误。

农业旅游的经营者属于“经营者”,不是旅游者,B项错误。

农业旅游对外国游客不会产生较大吸引力,不会成为我国农业旅游的主要消费者,A项错误。

对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活动比较陌生的城市居民来说,农家乐形式的休闲旅游具有较大魅力。

故C项正确。

【10题详解】

观光型农业旅游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新型“农家乐”即属于农业观光型。

农业科技示范型建设在城市而非农村。

故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正确。

【11题详解】

观光农业不是以销售农产品为主,而是通过销售农业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①②⑤正确;;农业观光游也会不同程度地带来环境污染。

③④错误。

选D。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农业旅游类型的认知能力。

12.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的原因是(  )

A.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

B.能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D.旅游业正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现代旅游业

发展。

【详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用于满足精神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进而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C正确。

【点睛】旅游业是一个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行业,充满无限活力,旅游作为大众消费的亮点,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朝阳产业”之一。

2011年9月27日是第32个世界旅游日。

主题是“健康生活,欢乐旅游”。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旅游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游人过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游需要的交通服务

C.酒店的厨房所排放的油烟

D.宗教信徒和旅游者“虔诚”的香火形成的烟雾

14.旅游地的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是()。

A.修建道路、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

B.旅游地居民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C.旅游者的触摸、拍照等行为

D.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答案】13.B14.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中的环境问题。

【13题详解】

旅游活动中,旅游交通工具排放大量污染气体污染空气。

B正确。

游人过多,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影响全球二氧化碳含量,A错误。

酒店的厨房所排放的油烟和宗教信徒和旅游者“虔诚”的香火形成的烟雾影响有限,CD错误。

【14题详解】

旅游地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这与人们不恰当的活动破坏旅游地生态系统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旅游地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因为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也最易破坏的组成要素。

故B项正确。

A、C、D三项活动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但并非导致旅游地生态结构失调的主要原因。

故A、C、D三项错误。

【点睛】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对旅游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土楼是古代中原汉民迁徙福建,在野兽出没、盗匪四起的环境中为共御外敌而建的,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和聚族而居的传统的重要见证,被评为世界遗产。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影响福建土楼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是()。

①防御功能        ②聚族功能        ③采光功能       ④储水功能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6.作为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最重要的价值是()。

A.军事价值B.美学价值C.科学价值D.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15.A16.D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价值。

【15题详解】

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

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

①②正确。

选A。

围在起不利于采光。

福建水资源丰富,储水功能作用不大。

【16题详解】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福建土楼最重要的价值是历史文化价值。

D正确。

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该种文化景观是()。

A.小溪B.梯田C.平原D.沙滩

18.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答案】17.B18.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梯田的分布。

【17题详解】

这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等高线地形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有的相同,有的突变,根据其排列状况,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地貌。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所以,既然上述等高线图是代表某种文化景观,就表明它就不是一种自然地貌,而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其为梯田。

B正确。

【18题详解】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国规定在坡度大于25°的地区一般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加之我国各地水热状况的巨大差异,因而梯田在我国的南方丘陵地区的分布最广。

B正确。

【点睛】梯田是山地和丘陵地区一种最常见的农田形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面积广大,因而梯田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

19.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的是()

A.水稻B.甜菜C.谷子D.青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分布。

【详解】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故适宜水稻种植。

A正确。

20.我国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  )

A.气候因素B.地形因素C.超脱红尘的思想D.天人合一思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特点。

【详解】我国许多佛教圣地都处于高山地区,交通不便,迹罕至,受外界俗事影响小。

形成这一布局的因素是超脱红尘的思想,C正确。

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是自然因素,选择圣地位置是人的主观因素,AB错误。

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关系不大,D正确。

我国广东丹霞山、河南云台山、云南石林、黄山、庐山、嵩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等八处为“世界地质公园”。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五大连池B.石林C.嵩山D.庐山

22.其中离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较近的是(    )

A.五大连池B.黄山C.石林D.张家界

【答案】21.B22.B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

【21题详解】

石林主要是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22题详解】

黄山位于安徽,距离我国东部地区最近。

2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野外寻找藏身之处,要选择既能避风雨,又能防寒暑的地方

B.在野外遇险时,可以使用国际通用的SOS信号求救

C.在野外辨别方向时,利用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比较简单的方法

D.在野外取火后,不能保存火种,避免发生火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详解】寻找藏身之处,使用呼救信号,野外辨别方向,取火、存火等技能在野外经常遇到。

在野外如果没有携带打火机或火柴,可通过放大镜聚光取火或钻木取火,取火后要有效保存火种,但要注意防火灾。

D正确。

24.符合可持续性的旅游建设活动的是(     )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筑现代化首都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化照明设施D.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保护。

【详解】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会影响西湖景观,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在寺庙中安装激光照明设施会破坏寺庙本身的一种烟雾笼罩的神秘氛围。

拆掉北京胡同属于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这都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

故D项正确。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则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相结合,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不能造成破坏使后代人无法使用。

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的时尚。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关于我国生态旅游对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保护区

B.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

C.生态旅游

对象是风景名胜区

D.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文景观

26.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

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人类生活水平的迅速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25.D2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旅游。

【25题详解】

我国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文景,D对。

自然保护区主要是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一般指自然景观,A、B、C错。

【26题详解】

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①对。

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②对。

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③对。

人类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不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④错。

A正确。

【点睛】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5月12报道了名为《环境反思的终极影像》的文章,提到关于电影拍摄污染环境的新闻时说,新版《三国演义》剧组污染浙江永康杨溪水库,被当地管理部门叫停。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7.新《三国》剧组对永康杨溪水库的破坏是(  )

A.大气污染加重B.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28.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

C.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环保效果

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

【答案】27.C28.A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27题详解】

新《三国》剧组对永康杨溪水库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属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C正确。

【28题详解】

上述行为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故应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A正确。

《艺林伐山》中有“玲珑剔透,桂林之山也,绵延庞魄,河北之山也;俊俏巧丽,江南之山也”的描述。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文中表述的是()。

A.桂林之山以高山峡谷取胜

B.河北之山以云雾瀑布著称

C.山地景观特征具有差异性

D.反映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干,桂林之山,玲珑剔透;河北之山,绵延庞魄;江南之山,俊俏巧丽,说明了山地景观特征具有差异性,反映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考点】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下图为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十大拥堵景点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0.造成景点拥堵的原因是()。

A.景点具有科学与美学价值

B.景点均为世界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

C.景区的游客流具有不稳定性

D.景区靠近客源市场且环境容量较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十大景点具有美学价值,但不具有科学价值,故A项错误;景点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故B项错误;景区

游客全年分布不均匀,游客流具有不稳定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及措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共4道小题,每题10分

31.图为“我国部分著名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的是_______。

(2)桂林山水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地貌。

游览桂林山水的最佳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游”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线。

西藏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有:

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发展旅游业须重点防范的负面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武陵源、桂林山水

(2).莫高窟、布达拉宫(3).泰山(4).喀斯特(5).乘船游览(6).旅游资源具有非凡性,游览价值高(7).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地区接待能力较低(8).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物破坏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价值,桂林山水的欣赏,评价西藏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详解】

(1)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人之处主要在于其美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价值高。

图示旅游资源中,湖南武陵源、广西桂林山水属于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

甘肃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属于历史文化价值巨大的人文旅游资源。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成为全球第一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2)桂林山水之“山”平地拔起,姿态奇异;桂林无山不洞,两千多岩洞大都有奇异洞景。

姿态奇异的山和洞是由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游桂林山水,感悟山水交映,体会极富个性的浪漫色彩和诗情画趣,必须乘船游览深入其中。

(3)评价西藏发展旅游业的条件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游览价值,地理位置及其交通通达度,旅游设施完善程度和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量大小等。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游览价值高,这是其开发的有利条件。

但地理位置偏僻,距经济发达地区远,交通通达度尚低;旅游业起步晚,旅游设施完善程度低,接待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等。

这是西藏发展旅游业的不利条件。

针对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景区环境承载量较小的情况,发展旅游业须重点防范不文明游客游客污染环境、破坏文物等的负面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哈密风光秀丽,名胜众多。

东天山余脉横贯哈密全区,山间松林密布,山下草原辽阔。

南部的库姆塔格大沙漠至今依然充满神秘的色彩。

横亘于哈密的天山山脉东部在哈密境内的陡然消失,又鬼斧神工似地造就出许多奇特地貌景观:

巴里坤湖、白石头、口门子、鸣沙山、石城子、八大石、庙尔沟、西黑沟等,都是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

哈密不仅有绝美自然景观,而悠久的历史造就的回王陵、盖斯墓、天山庙以及古城、古碑、岩画等人文景观同样令人神往。

材料二 每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境外游客在游完甘肃敦煌莫高窟后,乘坐敦煌至乌鲁木齐的火车直接到达吐鲁番旅游,在哈密停留旅游的人数很少。

(1)新疆哈密的旅游资源所体现的旅游价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你认为新疆哈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中,较差的是()。

A游览价值                        B市场距离

C地区接待能力                   D环境承载量

(3)材料二主要说明哈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

(4)该地为使旅游业得到发展,应做好哪些工作?

_______

【答案】

(1).美学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3).科学价值(4).经济价值(5).B(6).知名度低、非凡性差(7).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突出整体特色,提升整体内涵;建设旅游活动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要注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解析】

【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有旅游资源价值、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等。

【详解】

(1)绝美自然景观体现了美学价值,悠久的历史造就的回王陵、盖斯墓、天山庙以及古城、古碑、岩画等人文景观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库姆塔格大沙漠至今依然充满神秘的色彩体现了科学价值,旅游增加收入体现了经济价值。

(2)新疆哈密地区距离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较远,新疆哈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中最主要的障碍,B正确。

(3)人们选择敦煌莫高窟和吐鲁番,说明哈密吸引力小,主要是由于知名度低、非凡性差。

(4)针对上述问题,要提高知名度,增加非凡性,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整体内涵,同时提高接待能力、服务质量,并注意环境保护。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3.客源市场: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33.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