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831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分值:

150分

命题:

徐理华审核:

李陇耕

一、默写。

(12分)

1、请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①迟迟钟鼓初长夜,。

(《长恨歌》)

②鸿雁长飞光不度,。

(《春江花月夜》)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

⑤岁暮阴阳催短景,。

(《阁夜》)

⑥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

⑦鸟雀呼晴,  。

(周邦彦《苏幕遮》)

⑧相看白刃血纷纷,  ?

(《燕歌行》)

⑨夫祸患 ,而,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会桃花之芳园,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凡再变矣再:

两次

B.大母过余曰过:

拜访,看望

C.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

竟然

D.殆有神护者  殆:

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东犬西吠

C.乳二世

D.吾家读书久不效

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D.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5、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

(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⑵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原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

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

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畜菜根以延冬春

B.簸糠麸而食秕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招之去为禁兵

D.国家罢兵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

7.以下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却不知爱惜民力,这是不可取的。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D.作者指出并批判了高大健壮的人不种田而年老体弱的人辛苦劳作的不正常现象。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2)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四、诗词阅读鉴赏(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系裙腰”是这首词的;上阕“霜蟾”指的是;下阕“题叶字”指的是。

(3分)

(2)下阕写到荷,是如何巧妙地与词人要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的?

(3分)

答:

五、《复活》阅读考查(8分)

11、下列各项中,对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聂赫留朵夫的两位姑姑便收养了她。

她们叫她卡秋莎。

卡秋莎过着半是小姐半是侍女的生活。

B.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

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

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

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匆结案。

C.在法庭上见到马斯洛娃之前,聂赫留朵夫正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打得火热。

人们议论说他要娶柯察金家的小姐米西。

同时,他正和某县一个首席贵族的妻子私通。

D.聂赫留朵夫回到庄园召集农民代表商谈,想把土地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缴纳的资金供给农民自己支配。

农民们半信半疑,不敢相信地主的这份好心,即使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他们还是担心有诈,没有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建议。

12、阅读以下片段,根据问题简述。

(5分)

“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

“哦,那是你的事,”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

他那自尊心受到触犯而产生的强烈反感原来已平息了去,此刻她一提到医院,这种反感就变得更强烈了。

聂赫留朵夫因什么事而对马斯洛娃产生强烈反感?

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请简述。

六、《孟子》阅读考查。

(6分)

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①,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②。

13.下列各项中,对以上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在这里指品德好的人,因为符合中庸之道的人处事能不偏不倚、合乎法度。

B.这一段话不仅讲社会教育,还涉及家庭教育。

孟子认为,父兄等成年人有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

C.“不肖”是贬义词,与“贤德”相对而言。

D.孟子认为,如果有德才的人不教育无德才的人,两类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大到不能用寸来衡量。

14.孟子又说: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这与上文的内容是否互相矛盾呢?

请你简要说明。

(3分)

答: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14分)

梦里炊烟诗中境

王民选

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

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

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

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

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

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

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

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

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

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

  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

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

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

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

  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

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

《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

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

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

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

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

如果刚好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那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

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

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有删改)

1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第①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2分)

答:

16.第④段中说“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17.第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8.文章最后一段说“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应该怎样承担这种“使命”。

(5分)

答:

八、语言运用(6分)

19.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三处并进行修改。

(3分)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②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④很大程度上决定师生情感的融洽程度。

⑤师生之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⑥二者互相信任并尊重,⑦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

⑧否则,教学效果不但不能够得到保证,⑨进而还会降低。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20.请仿照下面示例,按所给的话题另写一段话。

要求格式与示例基本相同,选用诗词例句需具备某种修辞格。

(3分)

没有雪的冬天是寂寞的。

寂寞的是中学生。

他们无法理解“燕山雪花大如席”这种夸张来自怎样的情形和意象。

那场大雪在诗里保存了千年,至今仍在课本里飘,而他们面对这只能苍白地想象。

没有月的夜晚是寂寞的。

寂寞的是中学生。

 

读完顾城的这首诗,对于远和近的关系,你有何思考?

请你以远和近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800字以上;字迹工整;不得抄袭或套文。

  

泉州一中11-12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分值:

150分

命题:

徐理华审核:

李陇耕

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

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

A. 凡再变矣再:

两次

B. 大母过余曰过:

拜访,看望

C.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

竟然

D.殆有神护者  殆:

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庭中通南北为一

B.东犬西吠

C.乳二世

D.吾家读书久不效

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D.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5.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

(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等到各位叔伯分家,里里外外设置了很多小门,围墙砌得到处都是。

⑵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老婆婆每每对我说:

“那儿,你母亲就是站在那儿。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原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

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

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3分)

A.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畜菜根以延冬春

B.簸糠麸而食秕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C.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招之去为禁兵

D.国家罢兵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

7.以下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C)(3分)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却不知爱惜民力,这是不可取的。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D.作者指出并批判了高大健壮的人不种田而年老体弱的人辛苦劳作的不正常现象。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译文:

 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

(2)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译文:

  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还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 。

          

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整理户口文书、听案断案罢了。

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取笑他说:

(这是)低贱的事情。

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

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穷尽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

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

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常常还有富余,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

现在却不是这样,种田的人,官府不再督促他尽力;消费者,不再计算他的支出和收入。

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

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

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不懂得战阵。

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

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肯自己抱自己的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肯自己挑而雇人挑。

他们骄纵懒惰到这样的程度,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

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官员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

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

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

而官方这时也说:

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

唉!

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懒惰而窃取食物啊。

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

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

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还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就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

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四、诗词阅读鉴赏(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系裙腰”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上阕“霜蟾”指的是月亮;下阕“题叶字”指的是书信/思念之情。

(3分)

(2)下阕写到荷,是如何巧妙地与词人要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的?

(3分)

答:

“问何日藕、几时莲”运用谐音双关,“耦”音同“偶”,“莲”音同“连”或“恋”,巧妙地和词人要表达的思念之情联系起来。

五、《复活》阅读考查(8分)

1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D)(3分)

A.马斯洛娃三岁时,母亲病死了,聂赫留朵夫的两位姑姑便收养了她。

她们叫她卡秋莎。

卡秋莎过着半是小姐半是侍女的生活。

B.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

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

庭长认为这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

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匆结案。

C.在法庭上见到马斯洛娃之前,聂赫留朵夫正和贵族柯察金一家打得火热。

人们议论说他要娶柯察金家的小姐米西。

同时,他正和某县一个首席贵族的妻子私通。

D.聂赫留朵夫回到庄园召集农民代表商谈,想把土地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缴纳的资金供给农民自己支配。

农民们半信半疑,不敢相信地主的这份好心,即使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他们还是担心有诈,没有接受聂赫留朵夫的建议。

12、阅读以下片段,根据问题简述。

(5分)

“您到医院去过了,他们大概向您谈到过我了……”

“哦,那是你的事,”聂赫留朵夫皱紧眉头,冷冷地说。

他那自尊心受到触犯而产生的强烈反感原来已平息了去,此刻她一提到医院,这种反感就变得更强烈了。

聂赫留朵夫因什么事而对马斯洛娃产生强烈反感?

事情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请简述。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