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760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docx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

第十三章相濡以沫

 

贵港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非常留恋的地方。

我与贵港教育、贵港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把根深深扎在贵港市。

几十年来,我能潜心竭力做好教育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和荣誉,都与我爱人的真情扶持、无私奉献分不开。

闪婚结合

我爱人叫彭雪英,一九四二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出生在贵港市大圩镇龙安街。

父亲叫彭树添,母亲叫冯二妹,都是勤劳能干的老实农民,主要以种菜为生。

她亲身材高大,见识广,手艺多。

一九八五年,曾被评“为自治区种菜能手”,出去在桂林召开的表彰会。

那件印有“先进生产者”的获奖背心都是他的珍宝,虽然穿烂了几个洞,还一直珍藏着,平时,爱做些炸虾饼、炸粉饺、米花糖之类的小吃,由母亲在街上摆卖。

他母亲温顺善良,勤劳能干,乐善好施,关爱他人。

三个弟婶和亲戚有困难,她都有求必应,热情相助。

大哥彭柏鸿勤劳朴实担任生产队干部任劳任怨,热心为群众办事。

本来她还有两个弟弟。

但三四岁大就夭折了。

所以,她深得父母的宠爱,书读得最多。

一九六一年七月,她初中毕业考上玉林地区重点高中玉林高中。

她在初中、高中读书,都是学生干部,担任班团支部书记和学校团委委员。

一九六四年七月,她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在填报志愿时,自己嗅觉不灵敏,又只填医科院校,因而未被录取。

她先后在大圩永福小学、中里龙山小学做了一年代课教师。

一九六五年七月,她再次能加高考,考上广西财经学校。

一九六八年七月,她大专毕业分配到贵县农械厂(即贵港市机械厂)当会计。

我与彭雪英相识是在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下午,当时我在大圩高中礼堂指导学校文艺队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县里举办的中学生文艺汇演。

学校革委副主任宁垂训的爱人马焉老师,跑到礼堂把我叫出来,说有个原大圩实初中毕业的学生叫彭雪英,从贵县回来,正在家里,叫我去相亲。

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感到既吃惊又高兴,不知如何是好?

我跟着马老师走到他房间门口,看见宁副主任和一位姑娘在说话。

我心慌意乱踏进房间,宁副主任就介绍说:

“彭雪英是大圩初中初五班学生,我是她的班主任。

她当班里团支书,又是学校团委组织委员,工作很负责,学习很优秀。

她们这届毕业生考试成绩最好,有6个人考上玉林高中,她是唯一的女同学”。

随后,宁副主任又简单介绍了我的工作情况。

当时,双方都有点紧张,闲谈了10多分钟。

我说:

“文艺队正在排练节目,待我带文艺队到贵县汇演时再见面吧。

五月二十三日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纪念日,县里举办中学生文艺汇演。

下午我带学校文艺队到向阳高中(原达开高中),安顿好住宿以后,我就到贵县农械厂找彭雪英,约她晚上八点钟到人民电影院看演出。

当天晚上汇演,大圩高中的节目安排在前场,我指导学生演完节目后,就和他在一起安心看演出。

这次文艺汇演24所高中都参加,节目比较多,一直演到晚上十一点多才结束。

演出结束后,我俩边走边谈,她不断称赞大圩高中文艺队演和好,我心里很高兴!

她还告诉我,她在玉林高中的班主任齐洪慧老师已经调到贵县教研室工作。

我们相见那天,齐老师恰好也到大圩高中检查指导,晚上她和齐老师同睡一铺床,师畅谈久别之情。

齐老师还夸我性格好,多才多艺我一直送她回到厂里,因为明天一早我要带文艺队回学校,我俩依依不舍地握手告别了。

回到学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主动给彭雪英写信,她也很快给我回信,在短短一个月,我与他有10封书信来往来,双方敞开心扉谈工作,谈理想,谈人生,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相约会相谈仅有四次,都是在星期六晚上。

因为星期天清早我要赶回学校指导文艺队排练节目,还要参加教学仪器厂的生产劳动。

星期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后,我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就骑单车往县城跑,二十公里的路程,四十多分钟就赶到了。

我的学生共同一举在糖烟公司沿江门市部工作,我先把单车放在他那里,晚上还要同他搭铺借宿。

我们约会地点,就选在糖厂小铁路旁边的松树林里,那边松树林里是个小土坡,三面是农田,北面是铁路,没有旁人干扰,距离他在农械厂也不远。

第一次、第二次约会,我俩都谈得很开心,双方都毫不保留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

也许是缘分早定,我俩都坦诚相待,我在农村高中任教,而她在县城工厂当会计,对我没有半句嫌弃之言。

第三次约会,也是在那边小松树林里,正当我俩谈得开心时,突然有两事电筒光射过来,吓得她叫起来。

我急忙拉着她的手,安慰说:

“那是两个农民在田里捉青蛙,别害怕!

”我第一次拉着她的手,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壮起胆量试探她的想法,我说:

“宁副主任和马老师很热心,亲自为我们牵线搭桥,他们问起我俩的事,我该怎么说?

”’她低着头害羞地说:

“两们班主任都介绍你,说你人品好、脾气好,工作负责,心灵手巧,乐于帮助别人。

我相信你能给我幸福!

第四约会是在星期天。

他母亲从大圩出去,要与我见面。

早上,我从大圩高中骑单车出贵县,买了些水果就到他宿舍去。

同事的工友都不在,只见他和母亲在宿舍里。

因为我母亲去世早,我对他母亲非常尊敬,他给老人家端茶送果,相处很融洽,谈得很开心。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雪英去食堂买回饭菜,我们一起吃午餐。

她母亲见我为人忠厚老实,脾气她,懂礼貌,高兴地接纳了我这个女婿。

她老人家说:

“你们两人年龄都不小了,快点结婚吧!

”为了顺应老人的心愿,我俩商定在一九七二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生日这天结婚。

我两个婚礼非常简朴,两人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先给他买一块120元钱的天津手表,剩下的钱就买被铺蚊帐,因为那时什么都凭票供应,我们也没有做新衣裳,穿着现有的衣服,拍了一张黑白的结婚照。

我父亲特意请人加工一床12斤重的大棉被,从苍梧老家寄给我们,以表达他老人家对儿子、儿媳的深情祝福。

齐洪慧老师送给我们一对府绸枕套,这是珍贵的贺礼。

农械厂办公室的同志赠送了一个暖水壶和一套茶托茶杯。

七月一日晚上,我们买了些喜糖和荔枝,在厂办公室开了个结婚茶话会,厂领导和办公室干部都参加,厂长李卓尔作为证婚人讲话,向我俩表示祝福和期望。

三天的结婚假我们只休息两天,第三天要她要去玉林地区开会,中午我骑单车送她到火车站搭车,我就赶回大圩高中上课了。

我爱人从玉林回来,她买的买了些喜糖回到大圩高中,我们一起送给学校老师,并向宁副主任和马老师表示深切的谢意!

晚上我俩。

一起回到大圩娘家,拜见岳父、岳母大人。

两们老人还特意把他们结婚时的嫁妆,一个表面喷漆的樟木箱,送给我俩作嫁妆。

儿子降生

一九七三年十月,我爱人调到贵县农机修造厂当会计,厂里分给她一间平房宿舍和一间小厨房。

她搬家时只有两个大纸箱,有位工友帮忙,用单车每人搭一个大纸箱就搬完了。

一九七四年八月,我调到贵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我从大圩高中搬家时,也是一个大纸箱,把行李和书籍装纸箱里,单车一拉就走了。

我们在贵县农机修造厂安家,什么家具也没有。

当时,也没钱买家具,只能自己做。

我在大圩高中做教具,学会了做木工,还买有一套木工工具。

做大衣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凡是手上的功夫,只要我见过都可对做出来。

我爱人原先在的农械厂生产拖拉机拖卡,锯出来的杉木边角料都卖给职工当柴火烧。

我们买了200斤杉木边角料做柜板,又在市场买了几条方木作柜柱,就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做家具。

因为这些杉木边角料刨平刨直以后不太长,我只能设计做成叠式衣柜,上面那个高0.8米、长1.6米,下面这个高1米、长1.6米,还有0.2米高的脚架,叠起来就成一个2米高、1.6米长的大衣柜。

大约花了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就把第一个大衣柜做好了。

买材料和油漆总花花了20多元钱。

接着又做大衣柜,我买了几块糖厂生产的蔗渣纤维板做面版,做起来更简单更省时,也更加美观。

我还在。

做爱的衣柜门内镶上一块大的照身镜,很像是市场上卖的大衣柜。

这两个大衣柜就是我们最好的家具,一直用了32年。

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七日,当时,我和甘蔼聪几位教研员正在覃塘小学蹲点,突然接到教研室林炳椿主任打来电话,说我苍梧老家来发来电报:

父亲病危,速回。

当我搭船赶回老家时,父亲已下葬了。

我怀着极大的悲伤和内疚,同兄弟、姐妹在父亲墓前久久跪拜,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孝心。

此时此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

欲尽孝,亲不在,是最大的悲哀!

五月二十三日早上,我从苍梧搭船到贵县。

刚回到家,我爱人就感觉快临产了,我和岳母马上送她去人民医院。

上午10点23分,我们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一对双胞胎男孩。

原来原先没有检查出是双胞胎,第一个小孩出生后,医生才发现还有一个,我急忙跑到街上再买一套被褥和衣裤。

看见两个小宝宝,我们心里特别高兴!

老大体重只有2斤9两,老二体重3斤8两。

因为兄弟俩在五月二十三日出生,正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纪念日,也是我俩谈恋爱的第一天。

两个小宝宝是我俩爱情的结晶,我选爱人名字的“英”字,给兄弟俩取名:

英华、英艺,意在长大后有才华,多才多艺。

岳母帮我们带小孩,她很细心也有经验,我们很放心。

我爱人初为人母奶水很少,两个孩小孩饿了就哭。

那时候物质缺乏,所有食品和棉布都是凭票供应,奶粉之类的婴幼儿食品根本买不到。

我还是找熟人买到几瓶西江农场生产的炼奶,满以为可以给小孩补充点营养,但喂过两天后,老大英华开始拉肚子,马上送到人民医院留医,住院10多天还止不住。

老大原本就先天一足,还要天天打点滴,那能受得了,不久就夭折了,我们都十分悲伤。

为了哺养好小英艺,我就买了小镭钵,天天镭黄豆米浆喂他。

一天要喂五六餐,每餐放10粒黄豆和少许大米一起浸泡,然后反复擂磨成黄豆浆,煮熟后加点白糖,小心奕奕边哄边喂他。

半夜他饿了醒来就哭,我便急忙起来煮黄豆米浆喂他。

厂里的同事也很关心,我爱人的同学李转春,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厂里当技术员,他爱人覃仕萍奶水很足,女儿李国瑞吃不完,覃阿姨每天都叫我岳母抱小英艺去喂一次奶。

小英艺吃了有营养,体质才慢慢增强,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我们十分高兴,内心非常感激覃仕萍阿姨!

当时,我在考研室工作,经常下到乡镇学校蹲点,家里的事务就全靠我爱人承担。

她既要上班管好厂里的财务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确实很辛苦。

他中午下班就在食堂买些菜,忙着回家做饭,饭后也没休息,又赶忙上班去了。

到了年终结算,经常晚上加班忙个不停。

若是晚上小孩感冒发烧,如果厂里的黄医生不在家,就要送到人民医院去看病,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隔壁的潘琼芬阿姨很热心,经常帮忙照应。

一九七七年八月十二日,上午8点12分,我们的小儿子又出生了。

当时,我和教研室的同志正在樟木小学蹲点,帮助学校总结教学经验,我接到电话赶回来,小儿子已经出生了。

他体重5斤6两,比英艺出生时壮多了。

他出生当天正是党的十一大隆重召开,我们给他取名英杰,意在长大后成为沈家较杰出的人才。

小英杰出生后也面临奶水不足,我还是天天擂磨黄豆米浆喂他。

说来凑巧,小英杰刚出生两个月,覃仕萍阿姨也添了个小儿子李国程,覃阿姨又经常给小英杰喂奶。

我们两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亲如兄弟姐妹。

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家庭开销也逐渐紧张。

我和爱人总是精打细算,领到工资就先买米买油,保证一个月的粮油不断。

厂里铸工车间后面有些空地,职工家属都开垦种菜,我们也种了畦。

假日休息,我和爱人一起掏大粪种菜、淋菜,什么季节种什么菜,她都很有经验,青菜几乎不用买。

晚饭后,我们带着英艺、英杰到糖厂小铁路捡煤块,小火车运煤到糖厂沿途有一些煤块掉下来,每次都能捡到8斤10斤,煮饭、烧水几乎不买柴火。

晚上有空,我们就把草席铺在门前树下,一家人席地而坐,讲故事,猜谜语,学算数。

我认为,数学是一门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小孩子学算数的兴趣。

我采用心算、抢答的办法,我出一道题,两兄弟就抢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对。

答得快、答得对的记一分,如果两人同时答对就各记一分。

先从一位数加减,再到两位数加减,逐步加大难度,激发他俩的潜能。

星期天我们有空就带他俩上街玩,看见那里有标语、门牌就教他俩认字。

久而久之,兄弟俩认识不少字,两位数加减也心算很快,为日后上学读书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互关爱

我们夫妻俩人从不争吵,一直恩爱如初,相互关爱,相互扶持。

凡是我出差,她都提前为我准备好行李,出门之时,她总是深情地嘱咐:

注意安全,平安归来!

那时候,没有公交车,搭客三轮车也很少,从农机修造厂到汽车站、火车站有四五公里远。

我每次出差她都坚持接送,我就骑单车搭她到车站,她送我上车后再骑车回去。

我出差回来,她又骑单车到车站接我,我们高高兴兴骑着单车回家。

在我们的教育影响下,兄弟俩也很乖巧,从来不吵架,哥哥英艺总是让着弟弟英杰,把好玩的、好吃的留给弟弟。

我出差回来总要买些糖果饼干给他俩,如果英杰不在家,英艺总要等到弟弟回来才一起吃。

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生活有些桔据,但是我们一家人相互关爱,生活过得很开心。

有一次,我和师范李琦副主任去博白师范参加地区电化教学汇报会,我爱人送我去火车站,小儿子英杰哭着要跟我去。

我骑单车搭着她(他)俩到火车站,我买好车票准备进站时,抱起两岁的小英杰亲一亲,他就紧紧搂住我的脖子,一定要跟我坐火车。

左劝右说他也不肯下来,没办法,我只能带他上火车,一同去博白开会。

当时天气热,他只穿件背心和短裤,到了博白师范,我找老同学谢国强老师,借来一套衣服给他穿。

从博白开会回来,他跟哥哥英艺说:

“坐火车真好玩,火车往前跑,看见窗外的树木、房屋也在往前移。

爸爸解释说,那是视角不同的原因,将来学物理就明白了。

”英艺听了很伤心,因为他不得坐火车,以为爸爸只爱弟弟不爱他,便放声大哭起来。

这件事使我体会到,做父母不能有偏心,要与孩子多交流,及时沟通,消除误会。

那时候,幼儿园很少,也没有学前班,小学只读五年。

一九八二年九月,英艺已经6岁过3个月,英杰刚满5岁,如果俩兄弟同时入学,可以相互关照。

农机修造厂附近还没有小学,只能到两公里外的县西小学就读,我们没有时间接送,都是他俩自己走路去学校。

有时遇到刮风下雨,虽然穿着雨衣,衣服还是淋湿了。

我爱人很心疼,她说,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不让孩子受累。

一九八三年八月,为了方便儿子上学,我们搬到达开高中西面教研室院内居住。

因为是双职工,又有岳父、岳母两位老人跟我们一起生活,教研室给我们安排两个房间,一间在二楼。

一间是平房,还有一间小厨房。

教研室距离县西小学很近,方便两个儿子上学,但又苦了我爱人,她骑着单车上下班,每天来回四次要跑八九公里。

两个儿子读书都很争气,在县西小学年年获得三好学生奖。

有一次宋举行颁奖大会,要求学生家长参加,林平钦副校长还给每班获奖的学生及家长一起上台照相留念。

我儿子沈英杰光着双脚跑步上台领奖,穿的又是补丁裤子,大家看见都笑起来。

但他并没有感到一好意思,照相的神情很自然。

我站在他背后一起照相,也没有感到难堪。

我认为:

小孩子不能追求吃好、穿好,相互攀比,应该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九八六年一月,教育大院两幢宿舍大楼落成,教育局和教研室的大多数同志,都分到了三房一厅或两房一厅的新房。

那时候,没有钱装修,墙壁用石灰水刷刷白,就搬进新房居住了。

我们一家住在一号宿舍楼301号房,是一厅三房,原有面积70平方米左右。

大家高高兴兴在教育大院欢度春节。

新办的西江小学在教育大院北面,只有围墙相隔,小孩上学很方便。

一九八六年春季开学,英艺和英杰从县西小学转到西江小学就读。

一九八七年九月,俩兄弟都考上江南中学(县重点初中)。

江南中学在郁江南岸木松岭,距离教育大院有五公里。

上初中时,英艺才11岁,英杰刚10岁。

当时,正是抢修中学危房的关键时刻,我每天都早出晚归,奔走在各乡镇学校之间,根本无暇顾忌孩子和家庭。

我爱人骑单车也搭不了他俩兄弟,孝是他俩自己走路去学校。

因为江中学年年增班扩大招生,学亲基建赶不上,学生住宿比较困难。

英艺、英杰上初一时,学校就借用附近企业的旧仓库作学生宿舍,吃饭洗澡都在学校食堂里,来回要走四五百米。

哥哥懂得关照好弟弟,早上起床急忙帮弟弟叠好被子,晚饭后,又和弟弟排队打热水,一起把热水抬到冲凉房里。

为了让他俩兄弟能安心读好书,我们也不用分心挂念,一九八九年秋季,我把英艺、英杰转到贵港高中附设初中班就读。

因为我爱人的大侄女彭水群和侄女婿黄启贤,都在贵港高中当老师,在生活上给他俩更多关照。

一九九一年九月,英艺和英杰初中毕业,都考上贵港高中。

在高中三年里,我们也没有时装骈管他俩兄弟,全靠他俩相互关照,自觉学习。

英杰很喜欢踢足球,有时刮风下雨也路踢个不停,我们都很担心他踢球多了影响学习。

但班主任黄定雄老师说:

“英杰虽然爱好踢球,但学习很专心,刻苦钻研,有时晚上灯熄灯钟后,还在床上拿电筒偷偷学习,他的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5名。

一九九四年七月,他俩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英杰以556分的好成绩考上中山大学,还获得“吴小龙教育奖励基金”一等奖。

英艺也考上了武汉大学,俩兄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同年考上大学,全家人都感到很欣慰。

我们内心里非常感激老师们的辛勤教诲!

 

无私奉献

在家庭和孩子的教育上,我爱人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从事财务工作三十年,在农机修造厂工作二十五年,先后担任成本会计、主管会计、财务科长。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评为贵港市优秀共产党员。

一九八九年取得会计师职称,一九九二年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一九九三年又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

一九九0年,她被评为玉林地区先进会计工作者。

一九九一年五月,被评为自治区先进会计工作者,光荣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区先进财务工作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表彰大会”,她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当好企业管账理财的勤务员”。

一九九一年七月,《广西会计》杂志第7期喜刊登了她的经验文章。

一九九三年十月,她当选党代表,光荣出席中共贵港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我爱人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工厂她是管账理财的好能手,在家里她是善良能干的好妻子、好妈妈。

她虽然工作很忙,但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每天晚上都抽时间辅导孩子学习,逐一检查他俩的作业。

还经常讲些名人、科学家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贵港市审计局吕纪康局长曾经找她谈话他谈话,很想要他到审计局工作。

当时,她考虑:

调到审计局工作对自己的晋升是有好处,但是,搞审计工作到处跑,经常要外出开会学习,不利于照顾家庭和孩子;而我当局长又经常下乡调查,出差开会不在家;家中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亲、老母亲,下有两个七八岁的儿子和最小的侄女需要照料;为了照顾好家庭,让我专心致致做好教育工作,她婉言辞谢了吕纪康局长的好意,坚持留在农机修造厂,一直做到一九九七年退休。

退休前,她在厂里每两年可以浮动一级工资,工资比我还高。

退休后,他领到企业社保养老金,与机关干部领的退休金相差甚远。

我问她:

“如果当年调到市审计局当公务员,就不会吃今天这个亏了。

你感到后悔吗?

”她笑笑说:

“你事业有成,两个儿子又同年考上大学,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一直很感激她的真情扶持,敬佩她的无私奉献!

一九九七年七月,大儿子英艺大学毕业回到贵港市,市财政局领导同意安排他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不想做审计工作,选择到贵港市进出口贸易公司工作。

三年后,他停薪留职,与人合办复合肥厂。

大儿媳郑艳华是武汉市人,英艺与艳华是大学同班同学,在共同学习中建立感情,毕业时她主动要求到贵港市工作。

她父亲郑继才是部队转业干部,在武汉工业大学工作。

母亲王翠芳是随军家属,大哥享明和妹妹艳红都在武汉市工作。

父亲、母亲都舍不得她离开武汉,送她上火车时两位老人都流泪了。

我们很体谅她父母的心情,因为抚养子女长大不容易,她们把女儿送过来,我们就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我们在谊宾大酒店为英艺、艳华举办婚庆典礼,她的父母和兄妹都从武汉赶来参加婚礼,我们非常感动!

他们看到贵港市升格地级市后发展很快,也很高兴,很放心。

二00一年六月六日,正是贵港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当天下午4点50分左右,我们的大孙女出生了。

她体重6斤4两,乌黑的头发,水灵灵的眼睛,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我给她取名奕婷,意在长大后婷婷玉立,有所作为。

二00六年八月,我们从教育大院搬到盛世名门小区居住,小婷婷进入港北区新世纪学校读一年级,学校就在小区南门的对面,上学很方便。

如今她已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不错。

艳华考取了会计师职称,在贵港市职业学院工作。

一九九八年七月,小儿子英杰大学毕业,先在广州珠江正中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两年后又转到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工作。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总部在美国。

张瑜和英杰是中山大学的同学,她比英杰低三届,毕业后又去英国攻读研究生。

学成回国后,与英杰同在德勤会计师事务工作。

她爷爷张岳英广东梅县人,曾任英德市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奶奶林玉英曾任英德市文化馆馆长。

父亲张德忠是英德市师范学校教师,母亲黎秀芬是英德市中国银行会计科科长。

英杰和张瑜相恋5年,他俩立志先立业后成家,直至英杰晋升为高级经理,张瑜长为审计部经理后,才选定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广州登记结婚。

十一月二十一日,我们在贵港市新长城大酒店,为英杰和张瑜举行婚庆典礼。

她父亲和阿姨及几个同学从广州赶过来参加。

婚礼之前,我和英杰他妈妈还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共同绣好两幅十字绣,一幅是:

两朵红玫瑰和一对钻介指,象征“真爱永恒”,另一幅是:

一对熊猫爸爸、妈妈和熊猫宝宝在嬉戏,象征“甜甜蜜蜜”。

这是我们送给英杰和张瑜的结婚礼物,寄托了父母的深情厚意。

英杰在婚礼上讲话也令人感动,他说:

“首先要感谢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是他俩辛辛苦苦把我抚养长大,教育我要勤奋读书,专心工作,诚实做人。

二要感谢大哥、大嫂的深情厚意,是他俩在家悉心照成好父母,还是时常打电话勉励我,让我在广州安心工作。

看到两个儿子成家立业,懂得孝敬父母,又懂得相互关爱,我们心里感到很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