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70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docx

读书征文《哈姆莱特》教学实录

《哈姆莱特》教学实录

师: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从1877年开始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或一部研究《哈姆莱特》的论文或专著问世,真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啥姆莱特。

课本中的《哈姆莱特》是全剧第五幕第二场,是结尾部分。

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题目,请各小组围绕《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比武时人物的心理、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对话的语言特色以及哈姆莱特形象等四个话题查找资料,现在我们共享学习成果。

师:

下面请第一组同学来谈。

生1:

《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一句话,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

师:

仇人是谁,为什么复仇?

生1:

仇人是他的叔父,克劳狄斯。

因为他杀了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哈姆莱特的父王,娶了自己的嫂子也就是王后,篡夺了本应是哈姆莱特的王位。

师:

表达很准确。

这个复仇的故事写得很饱满,情节饱满、人物饱满,阅读时感觉到了吗?

生2:

首先是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王子的仇人在血缘关系上是父亲的弟弟,也就是他的亲叔叔;在感情上,仇人又是最热爱的母亲的现任丈夫。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简单的爱、恨不再简单,使单纯的复仇变得有几分投鼠忌器,欲罢不能了。

生3:

我们知道许多复仇故事,像《干将莫邪》《赵氏孤儿》《基度山恩仇记》《呼啸山庄》,而在心灵的震撼上,这些和莎翁的《哈姆莱特》相比都显得很逊色。

生4:

《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是复线结构,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的爱情故事是这部戏剧最美丽、最纯粹、最忧伤、最温柔的部分。

师:

同学们谈到这部戏剧错综交织的“爱”与“恨”,谈到哈姆莱特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好。

戏剧的情节,是由戏剧冲突推动的,而戏剧>中突更多的来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继续探讨《哈姆莱特》的情节。

谁还有补充?

生5:

不仅哈姆莱特的内心充满了爱与恨的纠缠,奥菲莉娅也被爱与恨缠绕得痛不欲生。

她深爱着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却是她的杀父仇人,她只有疯狂,只有死去。

生6:

我补充一下,象征奥菲莉娅的花环、歌声、流水、死亡都太美了,这个纯情少女的死亡象征了美的毁灭,令人心痛。

生5:

我觉得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因为有了奥菲莉娅,因为这份爱与伤,显得更加饱满,更丰富,更立体,更令人低回不已。

师:

同学们谈得很好,经典永远是直指心灵的。

中国古典文学很注重表层结构,以情节的跌宕取胜j而莎士比亚的戏剧更长于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使灵魂显现更多层面的变化。

同学们可以继续围绕戏剧情节的复线以及人物复杂的“爱”与“恨”来思考。

生5:

我认为《哈姆莱特》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备受“爱”与“恨”的煎熬,他们都有着丰富而深沉的痛苦,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渴望与挣扎,以剧中的头号反面人物克劳狄斯为例,他也不是用简单的“恶”就可能解释清楚的,他爱王后乔特鲁德,而乔特鲁德又视哈姆莱特如生命,克劳狄斯想除掉哈姆莱特,因此也使自己陷入爱与恨的两难境界,最后他用毒酒毒死的不是哈姆莱特而是王后乔特鲁德,这也正是这种“爱”“恨”参差纠结的结果。

生6:

乔特鲁德的灵魂更是一个爱与恨强烈撞击的载体,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丹麦前国王,却又不得不嫁给杀夫凶手克劳狄斯。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大悲大痛,她在人世间也没有出路,只有一死。

生6:

波洛涅斯和雷欧提斯也难逃爱与恨、爱与仇的劫数,也是挣扎在爱与恨的旋涡中的痛苦的灵魂。

波洛涅斯深爱着女儿奥菲莉娅,他对哈姆莱特也是青睐有加,但却又充当了克劳狄斯的帮凶,最终死在哈姆莱特的剑下。

雷欧提斯尊重哈姆莱特的高贵的心灵,却又无奈地用毒剑杀死了他。

师:

看来《哈姆莱特》这部戏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仇记,这里充满了人类情感的两极:

爱与恨。

此外这部剧中还充满了生命与死亡、恶俗与优雅、庄严与荒诞、爱情与虚伪、理智与疯狂等许许多多两极对立的东西,因此,成就了这部巨著。

君臣、夫妻、父子、朋友、兄弟,这些被我们儒家文化称为五伦的、有着玫瑰色脉脉温情的关系,在《哈姆莱特》里全都被爱与恨充斥着,在扭曲中人生变得残酷,在残酷中人触摸到绝望,在绝望中毁灭,但又在毁灭中重生,哈姆莱特艰难地举剑杀死了和自己有关的亲人,杀死了自己,这一悲剧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课下同学们可以再一次阅读全剧。

师:

情节的丰富性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又一主要特色,他的戏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的或者交错的情节。

《哈姆莱特》一剧中有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

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

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还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之间不幸的爱情,写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以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写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

所有这些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第二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谈一谈“比武”这一场的人物心理。

生7:

戏剧、电影当中的比武,往往是刀光剑影、飞檐走壁、血流成河,然后再借助一些高科技手段,往往使得场面非常漂亮,除了高超的特技以外,人物的内心活动却停止了,性格也不见踪影了,而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这段比武的尖锐的外部冲突中,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师:

哪位同学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一讲比武的情节?

生8:

在比武开始之前,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两人准备了毒剑和毒酒。

比武一开始,先是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道歉,雷欧提斯显得有些犹豫,犹豫间他连输了两场,哈姆莱特蒙在鼓里。

克劳狄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假意向哈姆莱特庆功,举起酒杯,酒是毒酒,但却毒死了王后乔特路德。

哈姆莱特无意的一句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他一剑击中了哈姆莱特,这也激怒了哈姆莱特,在格斗中哈姆莱特用雷欧提斯的毒剑刺伤了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被自己的毒剑刺中以后,心申明白,哈姆莱特要死了,他自己也要死了,临死前他意识到自己也中了克劳狄斯的计,他把克劳狄斯的阴谋和盘托出,哈姆莱特拼着自己最后一点力气刺向克劳狄斯。

在这之前,由于毒酒发作,乔特路德倒下死了。

结局里,戏中六个主要人物:

哈姆莱特、乔特路德、奥菲莉娅、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克劳狄斯全都死了,完成了一个大悲剧。

师:

这段情节概括得很好。

哪位同学再谈一谈主人公内心激烈的冲突。

生9:

那就是:

道歉→激将→发现→怒伤→明白→真相→遗嘱。

师:

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忧郁并不是他的天性,这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比武这一大结局里,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哈姆莱特孤军奋战,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最后与恶势力同归于尽,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在比武这一情节里,莎士比亚刻画了哈姆莱特这一心路历程。

生10:

雷欧提斯的心理变化是:

由恨到犹豫到被激怒到后悔,最后揭露真相。

作者借雷欧提斯写出了哈姆莱特心灵的尊贵。

生9:

我认为选文对王后乔特路德的心理描写得摇曳多姿。

在全剧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

她像一个悲剧性的慈母,先是疼爱儿子,既而替儿子饮酒,死前忏悔并痛苦着。

师:

没有乔特路德的死,《哈姆莱特》便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悲剧”。

生9:

《夜宴》中对王后角色的再创造,我认为很好,是对乔特路德的再认识。

师:

乔特路德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格的人,她被哈姆莱特称为“最恶毒的妇人”,她在丈夫死后不足两个月就嫁给杀夫仇人,但是在她呼喊“啊,亲爱的哈姆莱特,那杯酒,那杯酒”的时候,我们读到了母亲的牺牲精神和弱者的无奈,我们对她产生了同情之心。

生11:

克劳狄斯在比武一场戏中表面倾向于哈姆莱特,暗中却想谋杀哈姆莱特,一计不成再施毒计,阴谋揭出后极度恐慌,最后被哈姆莱特杀死。

克劳狄斯是邪恶的代表,他比黑暗本身还令人不寒而栗。

师:

莎士比亚在比武这一场戏中,笔端直指人物的心灵,刻画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悲可叹,可圈可点。

师:

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谈一谈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对话的语言艺术,先请第三组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

(分角色朗读)

师:

你认为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生12:

幽默风趣,多用比喻、拟人,富于哲理。

生13:

语言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

生14:

语言既文雅又俚俗,既富于哲理又具抒情性。

生15:

运用双关,插科打诨。

生16:

还有一些疯话。

师:

能不能结合文本谈谈?

生15:

哈姆莱特在讽刺奥斯里克这个虚伪的家伙的时候说: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

”这个夸张生动地嘲讽了奥斯里克的繁文缛节。

生16:

哈姆莱特说:

“要是我们腰间挂着大炮,用这个名词(链)倒还合适。

”风趣幽默。

生14:

哈姆莱特的大智慧和奥斯里克的自作聪明形成对比,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奥斯里克的“欢迎您回到丹麦来!

”和哈姆莱特的“你认识这只水苍蝇吗?

”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师:

哈姆莱特一些粗鄙的语言使作品更丰满:

“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的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的席上来了。

他‘咯咯’叫起来简直没个完,可是――我方才也说了――他拥有大批粪土。

”这种嘲讽沉淀出对人生的冷峻的态度。

同学们继续说。

生13:

奥斯里克说:

“谢谢殿下,天气真热。

”哈姆莱特说:

“不,相信我,天冷得很,在刮北风哩。

”奥斯里克赶紧说:

“真的有点儿冷,殿下。

”哈姆莱特又说:

“……我觉得这一种天气却是闷热得厉害。

”奥斯里克马上附和:

“……真是说不出来的闷热。

”这一段关于“冷”与“热”的对话使我想起了契诃夫的《变色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生12:

这一段对话诙谐幽默,放在充满死亡气息的“比武”大结局之前,反衬了悲剧的崇高,富有张力。

师:

雅俗共赏,大俗大雅才是莎翁6课后请同学们多读莎剧多思考。

第四组同学请甩一句话来描述哈姆莱特。

生17:

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优雅、勇敢的王子。

生18:

哈姆莱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师:

很好,引用了奥菲莉娅对哈姆莱特的赞美。

生19:

哈姆莱特是深思和痛苦的。

生20:

哈姆莱特是忧郁和迟疑不绝的。

师:

两位同学都揭示了哈姆莱特的性格。

生21:

啥姆莱特对女性是有偏见的,他伤害了奥菲莉娅。

师:

说得好!

哈姆莱特对女性的偏见来自母亲对他的伤害,开始的时候他对女性带有唯美的幻想色彩,认为女性是贞洁、善良、真诚的。

生22:

哈姆莱特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永远冲突着。

生19:

哈姆莱特是一位悲剧色彩极浓的人物。

生17:

哈姆莱特是一位_人文主义者。

师:

真是说不尽的哈姆莱特,还有补充吗?

生:

20,哈姆莱特是崇高和软弱的复合体,灵魂深刻,感情丰富。

生17: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更改的锋利之剑”。

生21:

哈姆莱特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勇者。

师: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形象因为有了矛盾复杂的内蕴,因此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讨。

这节课我们就《哈姆莱特》,的情节、比武时的人物心理、人物对话和哈姆莱特的形象进行了讨论,同学们认真地查找了资料,并大胆地谈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我留几道思考题给大家,并列一些阅读书目供同学们参考。

思考题:

1简述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说说“四大悲剧”的故事梗概。

2试对哈姆莱特和堂吉诃德两个人物进行比较。

3你身边有没有哈姆莱特式的人物?

阅读书目: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阅读重点:

《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