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0565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全部教案.docx

陈情表全部教案

福建师大文学院《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作业

语文教案

设计者姓名:

 莫彩英, o7级  班,学号    成绩

教学课题

《陈情表》李密

所用教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四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时数

计划三课时

媒体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字词及特殊句式,并背诵全文

2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3分析课文所陈之情包括哪些(苦情、亲情、忠情、等),理解作者如何层层推进达到感动晋武帝,让其得以终养刘母的。

4文章的艺术特色:

陈情于事,令人倍感委婉真切:

语言自然精粹,形象生动。

教学重点

1讲解字词,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义以及特殊句式等

2分析作者如何以自然精粹形象生动的语言,陈情于事,层层推进,成功感动晋武帝,且流传后世。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字词,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情于事的陈情手法。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讨论法

预习要求

1熟读全文,结合课文注解,自学熟悉课文内容

2注意字词读音,难写易错字词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

板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解题:

介绍“表”这种文体,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诵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串讲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师: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应该都学过一篇表文,有谁记得?

生:

《出师表》

师:

对。

《出师表》是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准备出师北伐时上给后主刘禅的,表中反复劝勉刘禅要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更充满了诸葛亮个人对先帝刘备的“受恩感激”之情,感人至深。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出师表》的忠君思想我们已经领略过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陈情表》,看看它为何足也以令人“堕泪”。

二解“题”

1《陈情表》选自箫统《文选》卷三七,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表”虽然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

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2那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李密是何许人。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三分析课文

1老师朗读一遍全文。

读完后,对一些生字词读音进行提点,提醒学生注意。

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门衰祚薄(zuòbó)日薄西山(bó)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逮奉圣朝(dài)猥以微贱(wěi)洗马(xiǎn) 非臣陨首(yǔn)责臣逋慢(bū) 犹蒙矜育(jīn)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四是有四(yòu)更相为命(gēng)不胜(shēng)

2分析第一段

1师:

大家一起朗读一下第一段。

生:

(朗读)

师:

疏通字词

1臣密言:

这是奏表开始的一般格式。

在开头写明上表人的名,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

2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2>。

以,是连词,译为因为。

险,坎坷。

异于今天的危险。

夙,“早时”或者“早年”,是指李密幼年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孩,“孩”其实是代词,第一人称“我”。

见,现将其最常见的几种用法讲一下:

第一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

这里的“见”就是这种用法,所以它是代词指代“我”,“见背”也就是“背见”,即“弃我而死去”。

这种用法在《孔雀东南飞》里也有: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第二用在及物动词之前表被动,而句中不出现动作的施事者,相当于“被”。

如: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想要(把和氏宝玉)给秦国,只怕秦国的十五座城不能得到,白白的被欺骗。

“见欺”即“被欺”。

第三有些句子中,“见”和“于”搭配起来使用,也表被动。

但是起表被动作用的主要是“于”,“见”与“于”相照应。

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我被见识广博的人笑话。

小孩儿出世主要依靠父母抚养,竟然“慈父见背”,是一大不幸。

他的不幸仅仅这样吗?

4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动词,经历。

“舅夺母志”这个典故出自。

《毛诗序》:

“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

”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到四岁时,母亲改嫁,又失去了母亲。

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这可以算是李密的第二大不幸。

5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动词,悲痛,怜惜。

前面的“闵”是名词。

“躬亲”是同义复词,即亲自。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6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

“不行”,今义:

“不可以”;古义:

“不能行走”,身体柔弱的意思。

体质虚弱这可谓是他人生第三大不幸。

(跟行年四岁中的行不一样)

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今义作“程度副词”;这里是动词,“到”。

“成立”,今义:

创立;古义:

成人自立。

8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

“鲜”本指“少”,但这里的“鲜”并不作“少”讲而““无”讲,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跟“既无叔伯”的“无””避免重复的一种特殊词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9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

“门”,家门。

“家门不幸”

“薄”,浅薄,第三段的“日薄西山”的“薄”是“迫近”之义。

“儿息”也是同义复词。

10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

这是对仗句。

外,指的是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所以“内”就可以理解为自己一房以内的亲人。

期,念ji。

这里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看注解。

11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

要注意茕茕和孑的读音和写法。

1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

“而”,连词,表“转折”,可以译为“但”。

“夙”,早。

“婴”译为“绕”,“刘夙婴(于)疾病”是什么句?

省略句,不带“被”动词的被动句。

“常”,“经常”

“蓐”,通“褥”。

易错字。

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分析内容:

1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

明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李密一开篇即陈述家庭的不幸,请具体说说有哪些不幸?

明确:

早早丧父,母亲改嫁,孤苦伶仃(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刘夙婴疾病。

3也就是说作者的童年很悲苦,听说这样坎坷的童年,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对他产生什么情感?

明确:

同情。

对了,所以,晋武帝看到看完这一段一样也会产生这种同情感。

也就是说,第一段作者陈的是“悲苦之情”,用以勾起晋武帝的“同情”。

(板书)

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复习掌握相关的字,词,句。

3预习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小测,默写第一、二自然段

2疏通第二、三段字词以及特殊句式

3总结文章陈了哪些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孟子》阅读

二小测第一二自然段(字词解释和名句填空)

臣密言:

,。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逮奉圣朝,。

诏书特下,。

寻蒙国恩,。

险衅:

茕茕:

秀才:

日笃:

三讲解第二段

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陈情表》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并且梳理了第一段的字词,了解到第一段李密陈述了自己的悲苦命运,为其艰辛而深感同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1首先,请大家朗读一下第二段:

“逮奉圣朝……”

2(串讲)

字词梳理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的意思。

奉,是敬称,承奉:

圣朝,也是敬称,这里指的是晋朝。

沐浴,蒙受,强调亲身蒙受;

李密说的“沐浴清化”包括哪些呢?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前”,是方为名词作时间副词,翻译为从前,跟“后”的用法一样,这里的“后”译为“后来”。

“孝廉”和“秀才”都是当时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不是官职。

秀才:

今义是优秀的人才;

“察”和“举”两个意思有相近。

并且都是以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其是否可以被任用的标准。

但是他们又有区别:

“察”主要是依据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观察,“举”则是根据下面民众的反映与评价作为参卡标准。

“以”,连词,因为。

这是“沐浴清化”的内容之一,还有是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拜,是授官的意思。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拜”和“除”都是古代官职变动所用的动词,(这里拓展古代官职变动常见的动词)

1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3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6出,指出京受任。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猥”,自谦之词,类似的还有“鄙、愚、窃”等。

“以”,是介词,“凭”的意思。

“上报”,上是“皇上”,即报答主上。

东宫,借代。

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用来代指太子。

微贱,形容词做名词,微贱的身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以”,介词,用。

这一句是特殊句:

状语后置,正常的顺序是“臣以表具闻”,臣凭借此表(即《出师表》)来使皇上详尽地知道。

具,详尽地,作副词,

闻,使动用法,使上闻。

李密这一回“辞不就职”有被同意吗?

没有。

何以见得?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是状语后置句。

“于”是比的意思。

(下文的是臣尽忠于陛下之日长中的“于”是“给”)

注意这几句中的动词,“切、峻、责、逋、慢”等,可以体现当时晋武帝什么样的情态?

(恼怒)也说明了李密这次面临一个很难抉择的境地。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则”,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笃”是病重的意思。

“苟”是姑且;

“则告诉不许”是被动句,申述不被上级允许。

“告诉”今义:

说;古义:

申诉。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狼狈”,愿意狼与狈相互依靠才能站立行走,如果相离就无法行动,这里比喻进退两难。

分析内容

1第一段是些作者的过去,那现在,作者面对什么问题?

明确: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这两难指的是哪两难?

明确: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如果奉旨做官,则是不孝;如果不就职而来供养刘母,则是不忠。

忠孝两难全,作者的境地确实为难。

(板书)

四讲解第三段

1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第三段。

2(串讲)

字词梳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犹”,译为“仍然”,

“况”即“况且”,故老仍然可以受到怜惜养育,更何况我孤苦的情况更加严重。

这句是从治国纲领的角度切入。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且,即况且。

“少”,指年轻的时候,第一段的“少”是幼小的时候。

矜,自夸。

不矜名节,不自夸自己的名节。

言外之意就是,我不为了坚守“一臣不事二君”的节操而“辞不就职”的。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jì)!

今臣亡国贱俘,是判断句

注意拔擢的擢字写法;拔擢,同义复合词

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希冀,同义复词

“有所希冀”: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但,只

“以”,连词,因为。

“薄”意思是迫近,而第一段的“门衰祚薄”的薄意思是“浅薄”。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合起来翻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终,使……终。

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是译为“这”,“以”是“因为”,两个经常合起来用,译为“因此”。

内容分析

这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密以晋朝从孝治国的治国纲领切入,接着讲自己的历史问题、政治志愿以及人生态度,又再一次说祖母病重,最后提出他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由此可见,此时,李密是在忠孝中选择了“孝”。

(板书)

那他选择了孝是不是就舍弃了忠了呢?

忠孝关系最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下一节来讲。

布置作业

1背诵三四段,下节课小测

2思考作者如何层层推进让他终养其祖母的愿望被准许的?

3发现文章的艺术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讲解第四段

2讲解全文陈情的思路

3归纳文章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孟子》阅读

二小测三四段:

默写第三段

一讲解地四段

1全班齐读第四段

2串讲

字词讲解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有”通“又”。

李密从时间上说,效忠的时间长而尽孝的时间短,先尽孝再尽忠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就巧妙的化解了忠孝矛盾,也就彻底打开了晋武帝的心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鸟私情”这个典故出自晋成公绥《乌贼·序》;唐代白居易《谢官状》中也用到“乌鸟私情,得尽欢於展养;犬马微力,誓效死以酬恩。

”这一句提出了自己的夙愿:

终养祖母。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辛苦”有古今异:

这里是“心酸悲苦”的意思,今义是艰辛,累的意思。

“见”,动词,看见的,跟“所”字连用变成名词,所看见的。

“所”这一种用法,即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例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诚,形容词做名词,诚心。

这个“愚”也是谦词,前面提到过。

听,今义:

倾听;古义:

准许,成全。

庶,副词,或许。

卒,使……终了。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死当结草”也是用典,看注解7.。

当,副词,应当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犬马怖惧之情”也是一种谦卑的话,以犬马自比。

“拜”是上奏章的意思。

“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接。

这种结尾是也表的一种固定格式,例如《出师表》结尾也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一节课我们有介绍过。

分析内容

1作者最终如何处理彻底忠孝问题?

明确: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即以先孝后忠的方法来化解忠孝矛盾,恳求晋武帝同意其终养祖母的愿望。

(板书)

那这个愿望有没有实现呢?

李密此文有没有说动晋武帝呢?

有资料记载武帝览表,赞叹说:

“密不空有名也”。

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为什么李密可以成功感动晋武帝,甚至是世世代代无数读者呢?

二梳理一下文章的陈情结构。

明确:

第一段: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段:

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忠孝两难全。

第三段:

以“晋朝以孝道治国”为理据,再述祖母病危,愿乞终养。

第四段: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我们在第一节课介绍“表”特点的时候,有提到说,表文常常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现在想问问大家,陈情表哪些段落是侧重于“情”,哪些段落是侧重于“理”?

明确:

第一二段侧重于情,首先叙述自己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有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

第三、四段侧重于理。

请问,第三、四段是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尽孝心意的?

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三个

a首先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凡是年老有功德的旧臣,都蒙受“矜育”,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厉害,就要应当“蒙矜育”,更应得到同情了。

此句非常重要,暗中置武帝于两难选择之中:

既然武帝把孝作为治国纲领,就应当让我为祖母尽孝,而你却苦苦逼我去做官,使我不能尽孝,岂不违背了你的治国之道吗?

是让他先尽孝还是先尽忠,武帝通过比较,只得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他先尽孝。

另外提出“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

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是“顺和情”,却也不仅合情,也合理合法,并为自己请求终养祖母找到了理论根据。

b接着“且”字另领一层,陈述自己在蜀国的做官经历上目的是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即自己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

并不想为亡蜀尽忠守节。

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徽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感激都来不及,哪敢违抗圣旨?

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知遇之恩。

此处是打消武帝疑心的关键。

c再说祖母义正辞严,是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理由,并非对圣朝不满,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到了第四段,进一步,从时间上说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祖母年事己高且病重,活不长了,等去世后,定当不遗余力为国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即先尽孝再尽忠。

对于一个这么努力想“忠”、“孝”两全的臣子,晋武帝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他合情合理的要求呢?

如果大家是晋武帝还有理由不答应吗?

四归纳文章的艺术特点

1诵读课文:

学生齐读。

2鉴赏感情有艺术手法:

⒈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本文这所以感人,连皇帝都感动了,是因以情动人。

概括所陈之情。

(苦情、孝情、忠情)这些没直接抒发,而是“陈”述表达的,陈情于事,感情真挚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同时情以动人,理以服人。

2语言:

以四六言相间为主,多偶句,形式华美,并且所用的辞藻朴实自然,真切不做作。

本文却是一篇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

多四字句,对偶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

诵读中注意这一语言特点。

3本文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的,积累主要成语:

零丁孤苦(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今比喻衰老的人将死或腐朽事物即将灭亡。

) 气息奄奄(奄奄一息)  朝不虑(保)夕皇天后土 人命危浅 门衰祚薄

总结:

《陈情表》以其简短、精练、缘由充分、针对性强、意愿合理使作者在当时的困境中得以解脱,其实用价值不可磨灭;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使读者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实乃是古人应用文之佳作。

(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4期,《谈<陈情表>的“实”与“美”》)

 

作业:

1背诵全文

2思考课后练习题

3完成金榜作业

4预习《咬文嚼字》

 

   

 

首行正中间:

《出师表》李密

 

表:

语言简洁

表志陈情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特殊格式

 

一词多义:

行:

经历和走

亲:

亲自和家人

 

苦情——同情之心

 

孝情忠情

难以抉择

——叩开心扉

 

表尽孝的决心

忠孝矛盾犹存

 

先孝后忠

忠孝两全

 

一词多义:

当:

担任和应当

 

艺术特点:

陈情于事

情理交融

真切感人

语言:

四六句

骈散相间

朴实自然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

板书内容

〔注〕①缴交作业时,须向任课教师同时提交该教案的电子文本。

②“教学过程与步骤”栏可按需复制加页。

【附】本课时主体板书设计课题第课时

课题

〔注意〕①为使长宽比接近黑板,表格内的文字方向特殊。

②本表可复制,插入于相应的课时教案栏之后。

福建师大文学院《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作业

教后小结

学生姓名    ,   级  班,学号 成绩

试教的课题:

总结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