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01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docx

全国通用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

(全国通用)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卷2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属于制作葡萄酒过程的是()。

A.发酵装置的消毒B.接种菌种

C.适时通气D.对果汁进行高温消毒

【答案】A

【解析】葡萄酒制作需要的菌种来自葡萄皮,所以不需要接种,更不能对果汁进行消毒;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呼吸,不需要通气;为避免杂菌污染需要对发酵装置消毒。

2.下列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醋制作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酒制作时需要保持无氧发酵条件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果酒制作时温度是18-25度,果醋是30-35度,腐乳制作是15-18度,故A正确。

果酒制作需要先有氧然后无氧发酵才能产生酒精,故B正确。

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果醋和毛霉,故C正确。

其中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菌有染色体,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保持适当的距离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风味

【答案】B

【解析】毛霉为需氧型微生物,其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此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将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适当的距离,A项正确;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越接近瓶口,加盐量应越大,B项错误;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装瓶时,要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C项正确;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D项正确。

【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

【名师点睛】识记并理解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特点、腐乳制作的过程及条件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所用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均为原核细胞

B.两者均为需氧型生物

C.前者发酵最适温度较高

D.两者均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答案】D

【解析】果酒的发酵利用的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果醋的发酵时利用的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A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B错误;后者发酵最适温度较高,C错误;酵母菌和醋酸菌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D正确。

5.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ZXXK]

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

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

【答案】A

【解析】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A正确;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B错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这是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鉴定的步骤,C错误;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6.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

若误食亚硝酸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还原剂B.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C.维生素C能将Fe2+氧化成Fe3+D.亚硝酸盐被氧化

【答案】A

【解析】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维生素C可以把Fe3+离子还原成Fe2+离子,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作为还原剂,所以选A。

7.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B.先通气便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C.密封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密封的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越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原因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先通气便于酵母菌大量繁殖,再密封,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但随做时间的延长,积累的酒精越多,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越不利,所以本题D选项错误。

考点:

果酒的制作

【名师点睛】特别提醒:

(1)因酵母菌的繁殖需要氧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果酒制作的前期和果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氧。

因酵母菌产生酒精时是厌氧的,应控制充入氧的量,故应在充气口设置开关。

(2)由于在发酵过程中都产生CO2,因此需要设排气口;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应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

(3)因要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应设置出料口便于取料。

(4)酵母菌的繁殖需大量能量,而发酵过程进行无氧呼吸,故果酒制作的前期应通入氧气,而后期应保证严格的厌氧环境。

(5)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求始终通氧,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都属于微生物,可构成一个种群

B.制作泡菜时,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5:

1的比例配置盐水

C.人体中的亚硝酸盐以亚硝胺形式存在,其中绝大多数随尿液排出

D.正确的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

【答案】D

【解析】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属于两种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泡菜盐水的清水与盐的比例是4:

1,B错误;人体中的亚硝酸盐很少是以亚硝胺形式存在,C错误;泡菜腌制过程的后期,坛中乳酸菌含量下降,D正确。

【考点定位】泡菜制作

9.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

B.含水量为5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

C.豆腐块装瓶时,应逐层等量加盐

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

【答案】D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错误;豆腐中水的含量会影响腐乳制作,含水量为70%的豆腐最适合制作腐乳,B错误;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C错误;酒精具有酒香味,因此可以通过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D正确。

10.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

A.重铬酸钾B.MnO2C.斐林试剂D.BaCL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检测酒精通常是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出现灰绿色则有酒精存在,所以选A。

考点:

酒精的检测

11.下列有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清水与盐的质童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

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止污染

D.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无氧环境

【答案】B

【解析】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A正确;应为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

1的比例配制盐水,B错误;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以防止污染,C正确;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应为乳酸菌为厌氧菌,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考点定位】制作泡莱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泡菜制作过程的了解和记忆,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4:

1;若食盐量不足,也易造成杂菌大量繁殖。

12.关于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叙述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持续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C.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要求考生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明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知道发酵过程所需的条件,明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A错误;泡菜制作使用的菌种是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型细菌,故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D正确;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B错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

13.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在无氧或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发酵成醋酸

C.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保持在同一恒定的温度条件下

D.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在接种的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

【答案】D

【解析】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A错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在氧气充足和缺糖条件下,醋酸菌能够将酒精发酵成醋酸,B错误;不同微生物适宜生存的温度不同,果酒、果醋和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分别为18~25℃、30~35℃、15-18℃,C错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由于初期时营养物质充足,因此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在接种的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D正确。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名师点睛】识记制作分别使用的菌种;明确醋酸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微生物;识记三种微生物适宜生存的温度不同;明确在发酵初期时由于营养物质充足,微生物呈“J”型增长。

1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会造成洗涤效果差

B.制作腐乳时,料酒的量较多时易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C.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造成发酵失败

D.制作果酒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8~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污渍时,浸泡时间不足,酶没有充分参与反应,会造成洗涤效果差,A正确;制作腐乳时,料酒的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较多时易造成腐乳成熟时间延长,B错;制作果醋时,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30~35℃,所以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造成发酵失败,C正确;制作果酒时,酵母菌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8~25℃,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传统的发酵技术,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5.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