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494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docx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人教版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导语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精读课文课题5、古诗词三首

  6冬阳·童年·骆驼队

  8童年的发现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后题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二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很深。

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3、课文最后说: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在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先概括地说说对他的印象,在具体说说理由。

略读课文课题《7*祖父的园子》《9儿童诗两首》导语链接语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默读课文,说说“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儿童诗,交流读后的感受。

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试着写首诗。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训练点: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词语盘点读读写写要求会读,会写32个词语,并且要会运用。

读读记记要求会读、会认16个词语。

口语交际习作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日积月累积累名言警句。

展示台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总第12、13

  课时课

  题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⑴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⑵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⑶ 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⑷ 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反馈:

 ⑴ 学习《牧童》:

  理解字词。

②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③ 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⑵ 学习《舟过安仁》:

① 理解字词。

② 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

诗人喜欢吗?

为什么?

③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板书设计】牧童铺弄

  安然自乐饱卧舟过安仁

  两儿童————聪明、有智慧【教学反思】今天这堂课我觉得做的最好的是在教学《牧童》这首诗里,引导学生对“不脱蓑衣卧月明”展开想象。

学生有的说牧童在欣赏大自然演奏的乐曲——青蛙呱呱、小溪潺潺,有的说他在跟天上的星星聊天,学生的脑海里有无穷无尽的新奇想法。

在想象中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自由自在,野外生活的美妙、惬意。

然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⑴ 自由读词,读准字音。

(注意:

醉、媚、锄、媪、亡赖、剥。

)⑵ 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⑶ 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⑴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⑵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

(“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

说说你的体会。

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3、总结:

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六、练习设计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补充资料】 作者生平: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

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珍爱生命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热爱生活总14、15课时课

  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准备1、歌曲《送别》。

2、简单制作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

)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

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⑵ 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⑴ 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

⑵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四个片断。

四、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1、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

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划一划,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⑴ 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⑵ 汇报、交流:

① “学骆驼咀嚼”:

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B、“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C、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D、生交流:

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E、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 “想象驼铃用处”A、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B、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C、“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D、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

笑的是什么?

E、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如果此时你就在场,你又该如何回答呢?

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F、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1、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板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天骆驼咀嚼、系铃铛,2、冬春之交骆驼脱毛,3、夏天不见骆驼影子。

4、童年时代结束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反思】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小英子童年的几件事。

为了让学生走进这些童年的回忆,我通过抓重点词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为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落实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训练点定格于描写这几件事的段落当中,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和画面,从而进行落实。

中有一个细节,描写童年的林海音和爸爸讨论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童年的浪漫与诗意,成人世界的现实与理性,在这样的描述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设问引起了学生思维的警觉,孩子们表现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学

  过

  程

  (第2课时)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1、“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⑴ 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⑵ 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⑶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追问骆驼去处”:

⑴ 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⑵ 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⑶ 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⑷ 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

“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

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

  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⑵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⑶ 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⑷ 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

(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

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六、练习设计1、读一读,写一写:

毡帽、装卸、咀嚼、沙漠、寂寞、棉袄、袍子、傻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几个片段,表现了_________。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第

  6课时课

  题7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思考: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⑴ 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②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⑵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①

  小结: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②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⑶ 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思考:

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⑷ 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六、练习设计1、理解下列句子:

⑴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⑵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7

  祖父的园子栽花拔草、铲地摘瓜“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童年生活难以忘怀,使人向往)总第17、18课时课

  题8、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第

  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