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06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x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心肺复苏培训知识点总结

HAOYISHENG导语

复苏:

(Resuscitation)复活、苏醒=死而复生。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心肺复苏的概念

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依次为

大脑→心肺系统→肾脏及内分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2%;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20%;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15%;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ATP(三磷酸腺苷)储存耗竭的时限!

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

●3~5秒:

黑蒙

●5~10秒:

昏厥

●15秒左右:

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10~20秒:

意识丧失

●30~60秒:

瞳孔散大

●60秒:

呼吸渐停止

●1~2分钟:

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4分钟:

开始出现脑死亡

●6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

“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4-6分钟”

心脏骤停时间内复苏CPR成功率:

1min>90%

4min>60%

6min>40%

8min>20%

10min几乎0%

即:

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10月15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CPR和ECC指南》隆重登场。

时隔5年,AHA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更改?

是否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以下为该指南的更新要点:

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首次开始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2015版AHA的CPR和ECC指南发布

1.生存链一分为二,分为院内和院外

2.体征评估由三步合并为两步,评估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

3.先按还是先电?

先1.5-3分钟的CPR--一旦除颤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

4.胸外按压频率100-120/分,深度5-6厘米

5.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比例限定,减少中断。

中断控制在10S之内。

即每次人工呼吸10S之内。

胸外按压频率100-120/分,按压呼吸比30:

2,人工呼吸8-10次/分。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院外急救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征评估的变化按压深度变更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

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按压的频率

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新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别再使劲按了!

费劲!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指南把心肺复苏比喻成驾车行驶。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

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胸壁回弹

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新指南的新主张

心脏除颤时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行CPR,每2分钟检查1次心律

认可1~8岁儿童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

有条件的,1岁以下幼儿也可应用AED

除颤

2010年的指南中,在AED就绪时,应先进行1.5-3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最新版则提出:

当施救者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不能立刻取得AED,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转变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在设备提供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AED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准备好的AED/除颤器。

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AED或除颤器的情况下。

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

双相波:

首次能量150---200J(未确定首次最佳能量)

单相波:

首次能量360J

后续电击能量未确定,至少不低于首次能量

儿童(1-8岁)使用剂量:

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

可以使用2至4J/kg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4J/kg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10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通气

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的步骤1.确认现场安全

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

事发地点,先想安全,防止次生扩大。

2.判断意识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

“喂!

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3、呼救

镇定

大声喊叫来人

自己或吩咐他人拨打电话,获得AED

告知科室、楼层、床号

4.翻转成复苏体位

(1)救护者位置与体位

(2)被救护患者的体位

(仰卧体位--平坦、坚实的表面)

5.胸外心脏按压1乳中线定位法

胸骨下半部

一岁以下两乳头连线下方

2按压的手法

按压的手法要领:

3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频率:

100-120/分

深度:

5-6厘米

掌根不要离开胸壁,放松要充分。

4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腔(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仰头抬颈法

气道开放前

气道开放后

5口对口人工呼吸动作要点人工呼吸

球囊-活瓣-面罩装置人工呼吸

用一指手将面罩置于患者的脸部,用鼻梁来做正确位置的依据。

将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在下颌部,用同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在面罩上,保持头部后仰、下颌抬高以保持气道通畅,以及面罩密闭,用另一只手挤压气囊,并观察胸部以确定由适当的通气。

以2秒钟给予呼吸。

气管插管后呼吸频率10次/分。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

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达60mmHg以上。

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终止复苏的指标

复苏成功:

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

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特出情况:

溺水、触电、新生儿抢救时间应延长1-2小时。

心肺复苏简单问一、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后,急救人员应该多久给一次通气?

在气管插管后,管理呼吸道人员要在不影响胸外按压前提下,每6~8秒钟给一次通气,即每分钟8~10次。

二、哪个部位放置电极或除颤板是最有效的?

右侧锁骨中线锁骨下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三、根据目前最新心肺复苏指南(ACLS),在对心室颤动或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后,紧接着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电击除颤后应立即恢复心肺复苏(不要检查心律或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压),2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心律检查。

四、对一个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开始胸外按压的指征是什么?

胸外按压的指征为:

在给氧和足够通气30秒钟后心率仍低于60次/min。

五、在检查新生儿动脉搏动时,什么部位最为准确?

脐带动脉搏动

六、在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辅助通气的频率应该是多少?

每分钟40~60次

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美国:

迄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每年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7万人获救。

挪威:

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技术放入学校课程中,全国200人口中有40万人受训,在15年中就有1000名溺水者经现场心肺复苏后获救

日本:

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众每年达15万人。

德国:

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据之一。

中国:

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万分之一。

CPR培训是基础必会的课程。

然而,研究显示,这一技能会在接受培训后数月内逐渐生疏。

所以应进行反复、高频的培训来保证技能掌握的熟练度,并熟悉如何将患者转运到高质量部门进一步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